上海民族樂團復演!將為600歲的紫禁城創作一部史詩

2020-12-14 東方網

  因疫情暫別數月的上海民族樂團,7月10日晚在上海大劇院回歸,演繹《海上生民樂》。2016年,《海上生民樂》正是從這裡出發走向世界,足跡遍布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法國巴黎愛樂音樂廳、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上海民族樂團上一次大樂隊線下演出,還是春節期間的美國巡演,演奏家們當時並未料到,疫情會造成全球演出行業停擺,再次與觀眾在劇場見面,竟已時隔5個多月。

  音樂會由上海民族樂團駐團指揮姚申申、彭菲執棒,胡晨韻、俞冰、金鍇、張佳偉、盧璐、陸莎莎、趙韻夢等演奏家悉數登臺。旋律奏響,一位觀眾感嘆:「久違了。」

  《海上生民樂》拉開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帷幕。今年,樂團將推出兩部原創新作,疫情中潛心創作的成果將在舞臺接受觀眾檢驗。

  有古曲新詮,也有當代新作

  從2016年至今,《海上生民樂》一直在變。首演時的形式是多媒體音樂現場,在民族音樂中融入戲曲、書法、舞蹈、西樂,呈現出海派文化的鮮明氣質。如同古人「山澗撫琴」「林中吹笛」,《海上生民樂》用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徵服了觀眾。

  2018年,《海上生民樂》赴歐洲四國八城巡演,上海民族樂團為此打造了全新的音樂會版,邀請原班作曲家團隊,對小編製作品進行調整創編,在保留原有意境的同時,呈現民族管弦樂隊的豐厚質感與豐沛表現力,探尋每一個音符裡深埋的文化密碼。

  此次復演,《海上生民樂》調整了曲目,有古曲新詮,也有當代新作。琵琶、京胡、鼓與樂隊作品《楚漢》,將表現楚漢戰爭的京劇曲牌《夜深沉》和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連綴並置,千軍萬馬,大氣磅礴。嗩吶與樂隊作品《鳳舞》改編自傳統名曲《百鳥朝鳳》,爵士搖滾等現代音樂元素的加入,使作品更具張力。雙竹笛與樂隊作品《湖光》、彈撥樂重奏《冬蟲夏草》,展現了當代青年民樂創作者豐富的技法與開闊的想像力。譚盾的《臥虎藏龍》、羅小慈的《墨戲》則讓觀眾在音符中感受到高遠的精神世界。

  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年末首演

  隨著《海上生民樂》的復演,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也拉開帷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在故宮博物院的特別支持下,作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重大創作項目,上海民族樂團與上海大劇院共同推出原創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12月30日將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樂團將創作演出《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音樂會,選取湖北、重慶、新疆、雲南、西藏、青海、貴州等地音樂元素創作成新作品,9月23日將在上海大劇院與觀眾見面。

  2020-2021演出季還將推出一系列不同題材和風格的民族音樂會。古琴演奏家龔一、二胡演奏家蕭白鏞、琵琶演奏家湯良興、笙演奏家翁鎮發將齊聚《絲竹春秋》四大名家音樂會,展現大師光華。指揮家張國勇也將受邀執棒上海民族樂團,帶領觀眾領略名家大師的藝術魅力。

  此外,揚琴與欽巴隆專場音樂會《相遇》、《中流砥柱Ⅲ》首席音樂會將接連上演。延續多年的樂團品牌項目《火紅中國年》《歡樂祥和團圓年》將再度陪伴觀眾度過春節和元宵。樂團公益品牌「敦煌國樂·海上樂談」,則將升級細化為「海上相約」「海上跨界」「海上新秀」等板塊,配合樂團演出季演出主題,推出《琵琶新語》《打動世界》《相遇揚琴》等系列公益民樂活動,吸引更多觀眾走進民樂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紫禁城、絲竹春秋……上海民族樂團端上全新音樂大餐
    《海上生民樂》同時拉開了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的大幕,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音樂會、《絲竹春秋》四大名家音樂會等「音樂大餐」,即將被端上舞臺二胡與樂隊作品《臥虎藏龍》由作曲家譚盾為同名電影創作,箏與樂隊作品《墨戲》改編自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的箏獨奏作品,氣質空靈,探索了流淌於中華文化血脈裡的精神世界。兩首民族管弦樂作品——《風與鳥的密語》《家園》,滿是天籟鳥語、自然奇景,書寫了人與人、人與世界、人與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
  • 奏響紫禁城,共飲江河水,上海民族樂團新樂季新作閃耀
    儘管疫情延遲了上海民族樂團的新樂季發布,卻沒有讓精彩的演出缺席。今晚,《海上生民樂》音樂會在上海大劇院拉開了上海民族樂團2020-2021演出季的帷幕。從新經典出發,接踵而至的重磅演出將有著更博大的胸襟、更廣闊的視野,以當代化的語言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彩。
  • 紫禁城600年,如何化作75分鐘音樂?
    日前,記者跟隨上海民族樂團赴故宮採風。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樂團委約李博禪創作一部時長75分鐘的民族交響史詩《紫禁城》,12月30日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從外灘到紫禁城關於紫禁城的聽覺印象,不少人會想起貝託魯奇電影《末代皇帝》的配樂。1988年,該片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 「春暖花開」拉開廣東民族樂團復演序幕
    廣東民族樂團聯合廣東省演出公司,將於6月16日晚8時在廣東省藝術劇院上演《春暖花開——向英雄致敬民族音樂會》,藉此拉開樂團暌違廣大樂迷五個多月後的復演序幕。據悉,這也是2020年廣東省藝術院團演出季的項目之一。
  • 廣東民族樂團復演致敬英雄 陳佐輝司鼓《春暖花開》
    陳佐輝司鼓《春暖花開》大洋網訊 6月16日晚8時,廣東民族樂團在廣東省藝術劇院上演《春暖花開——向英雄致敬民族音樂會》,因疫情暫別廣大樂迷五個多月後,廣東民族樂團的復演序幕就此拉開!音樂會開演前,觀眾有序地在劇院門口掃健康碼、測體溫、登記個人信息。觀眾王阿姨說:「這樣走進劇場,我們放心!」當晚的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張列執棒,著名鼓樂藝術家陳佐輝攜手付娜、馬志敏、陳冬、楊繼文、範曉麗、顧聖嬰、吳達輝、馮帆等眾多實力派演奏家及南方歌舞團著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璀璇聯袂出演。《漁舟凱歌》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
  • 龔一等四位民樂大家同臺,與上海民族樂團奏「絲竹春秋」
    古琴演奏家龔一、作曲家顧冠仁、笙演奏家翁鎮發、琵琶演奏家吳玉霞不僅都是民樂界的大家,也都與上海民族樂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1月29日晚在上海音樂廳,四位大家與上海民族樂團同臺,共同帶來了「絲竹春秋」民樂名家音樂會。
  • 夜上海·格調|辭舊迎新之際,用一場音樂會陪你「跨年」吧!
    用有歷史深度、人文思考、藝術高度的質感音樂,折射黨的崇高信念和堅韌力量,書寫幾代人心中的民族記憶,展示中國音樂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音樂思考。這四部作品也是此前上海發布的首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黨百年為主題的39項重點文藝創作項目之一,更將是上海交響傳統品牌「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的重磅之作。此外,觀眾還能在這場新年音樂會中遊遍大美中華。
  • 周五晚,中央民族樂團遼河老街開演!
    周五晚,中央民族樂團遼河老街開演!10月16日18:30至19:40,中央民族樂團將在遼河老街帶來本次系列活動的首場演出。本場演出集中了多位優秀聲樂、器樂演員,將為濱城人民獻上一臺高藝術水準的文化盛宴。
  • 上海大劇院發布新演出季:線上線下33臺65場節目
    上海芭蕾舞團《胡桃夾子》將在演出季中回歸。圖為《胡桃夾子》演出劇照。 齊琦攝上海大劇院日前發布年度演出季。受疫情影響,上海大劇院打破22年的跨年演出季設置傳統,首次推出「20/20演出季」的當年演出發布。
  • 故宮博物院與中央民族樂團達成戰略合作 發布《天地永樂·中國節...
    音樂會主創及演職人員共聚一堂,共同見證故宮與中央民族樂團戰略合作啟動的重要時刻,並分享了《天地永樂·中國節》主題視聽音樂會的創意構想和創作歷程。  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又逢中央民族樂團建團60周年。在文化和旅遊部支持下,雙方以傳統文化為依託,以「文旅融合」為契機,遵循「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旨在通過互助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出既具歷史底蘊又具時代風貌的系列文化新成果。
  • 重慶民族樂團
    目前有演職員45人,演奏員畢業於全國各著名藝術院校,行政部門構建完備,現有行政人員均為藝術管理和文化傳播等專業畢業的優秀人才,行政部門主要成員均為碩士學位,已基本實現專業化全覆蓋。樂團先後創作出具有濃鬱巴渝地域文化風格的《巴渝風》《山水重慶》《太陽頌》等大型音樂節目,曾經先後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廣州、深圳等地巡演,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 上海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復演倒計時!這些經典將率先與你相見
    隨著滬上劇場紛紛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開票、開演,第一批吃螃蟹的觀眾已經在5月末過了把久違的觀演癮。這個6月,加入復演豪華套餐的劇場隊伍更加龐大,上海大劇院的首場演出上海芭蕾舞團經典版芭蕾舞劇《天鵝湖》、東方藝術中心的首場演出全本崑曲《臨川四夢》都已開票,手上攥了一大把票子不捨得退的觀眾們,終於等到了大幕重啟時。圖說:上海芭蕾舞團經典版芭蕾舞劇《天鵝湖》 官方圖6月18日,大劇院和東藝將同時以經典拉開演出序幕。
  • 京味+津味,北京民族樂團開啟「城市之間」音樂會
    絲竹管弦聲中聽北京的中軸線、天津的楊柳青……12月18日晚,北京民族樂團與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在北京音樂廳上演《城市之間》聯合音樂會,開啟這一系列音樂會的首場演出。京津兩地樂團同臺,音樂會也選擇了具有兩地音樂特色的作品。
  • 一場音樂會,兩大經典民樂作品,南京民族樂團和浙江民族樂團今夜...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金鑫12月6日晚,大型民族管弦樂《國之當康·畫境富春》在浙江音樂廳隆重獻演。南京民族樂團團長兼樂團常任指揮戴音,浙江民族樂團常任指揮陳瑱璇全力配合,共同執棒。浙江民族樂團隸屬於浙江演藝集團,成立於1957年。一直以來致力於民族音樂,尤其是浙江地方音樂的挖掘、整理、研究,創作出了一大批富有濃鬱江南風格和浙江地方特色的民族器樂作品,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著名藝術家。
  • 上海民族樂團美國巡演首場亮相滿堂彩
    北京時間今天上午9時,上海民族樂團以近70人的最強陣容,由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執棒,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甘迺迪藝術中心音樂廳,以一臺品牌曲目《海上生民樂》的首場演出,拉開了此次赴美巡演的序幕並為美國觀眾送上中國新春祝福。每當一曲甫息,掌聲即刻響起。
  • 「全女班」樂團!江蘇「民樂茉莉」登臺上海獻演新年音樂會
    和常規演繹不同,這些金曲均為一個「全女班」民樂團演奏的「民樂版」,耳熟能詳之外,讓人耳目一新。江蘇女子民族樂團是中國唯一一支職業女子民族樂團,素有「民樂茉莉」之稱。1月5日,在指揮家楊春林執棒下,女子民族樂團火紅衣裙加身,登臺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獻上了「妙音聆扉」新年音樂會。
  • 《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在600歲的紫禁城,祝勇找到自己的故鄉
    祝勇極少寫到故鄉瀋陽,只有一部《遼寧大歷史》,還是在出版界的幾位友人的「威逼」之下才得以完成。在潛身於紫禁城之前,他覺得自己的寫作始終有種無依感——「就像一隻鳥,在天上飛了很久,找不到一棵樹可以落下來。」當祝勇的筆真正落於這座城之後,他找到了自己的根。
  • 五個月33臺65場節目線上線下惠及觀眾,上海大劇院新演出季不一般
    在按下演出暫停鍵長達147天後, 上海大劇院於六月復演。從復演後的首臺演出《天鵝湖》、到大劇院與上海歌劇院合作的莫扎特經典歌劇《唐璜》「首秀」,五一不取得良好的觀眾反饋和關注。    眼下,對於這座城市的殿堂級演出場所來說,短期的策劃還不足以滿足觀眾對於高雅藝術持續的觀演需求。
  • 《海上生民樂》上海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亮相國家大劇院
    圖說:《海上生民樂》上海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現場 官方圖2020年伊始,剛剛結束《樂響四季》跨年音樂會演出的上海民族樂團依舊忙碌。周五晚,國家大劇院2020新春祝福之其樂融融《海上生民樂》上海民族樂團新年音樂會亮相國家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