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很多作家,都從故鄉出發,以文學建造起一個王國——如蕭紅的呼蘭河,莫言的高密東北鄉。
那麼,當書寫離開故鄉,它是否還能走得更遠?
請你在說出自己的回答,先來讀一讀祝勇的新作《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祝勇 著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常說我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這是祝勇在這本新書中寫下的第一句話。
「無論書本上的瀋陽多麼重要,我似乎從來不曾喜歡過這個城市。瀋陽,我生於斯,長於斯,卻從來不曾把它當作自己的故鄉,它最多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驛站,我的生命,只有一部分屬於它,隨著年齡的增長,那部分越來越小,以至於離開瀋陽的許多年中,我幾乎想不起它。」
所以,開頭的問題,也曾是祝勇的困惑。
祝勇極少寫到故鄉瀋陽,只有一部《遼寧大歷史》,還是在出版界的幾位友人的「威逼」之下才得以完成。
在潛身於紫禁城之前,他覺得自己的寫作始終有種無依感——「就像一隻鳥,在天上飛了很久,找不到一棵樹可以落下來。」當祝勇的筆真正落於這座城之後,他找到了自己的根。
正是故宮,讓祝勇有了自己的約克納帕塔法(美國作家福克納作品的生發背景),有了自己的呼蘭河,有了自己的高密東北鄉。由此,祝勇對故鄉也有了新的認知:所謂的故鄉,未必是一個地方,它可能是一種文化,一種讓你折服、讓你激動、讓你朝思暮想的文化。
由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是祝勇第一本具有回想錄性質的作品。其中,他寫及從瀋陽到北京求學、闖蕩,去南方,入藏地,幾經歷險;遠渡重洋,受邀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駐校藝術家,後又回國攻讀博士學位。當然,也有對「故鄉」的另一種追尋。
2020年,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各類大展亮相,而祝勇憑藉個性化的創作打開600年紫禁城的更多可能。
祝勇依然清晰記得他以工作人員的身份走進故宮的那一刻:「我曾無數次地走入這座宮殿,寫過好幾本宮殿之書,這一次,我與它緊緊地綁定在一起,無法分開了。
自此,故宮在祝勇的生命與寫作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作用。祝勇不再是故宮的旁觀者,而成了故宮的一部分,走進了故宮的歷史。「在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以前的『故宮寫作』中,我更多地把故宮當作歷史發生和人物活動的一個場域。與故宮的密切接觸,讓我能夠近距離地觀察故宮,了解它的每一個細節。這使我筆下的故宮與其他影視劇和文學作品裡的故宮有所不同。」
進入故宮後的祝勇一頭扎進圖書館,去尋找更多養分與可能性。他寫《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寫吳昌碩、蘇東坡,寫故宮的隱秘角落與古物之美。與此同時,故宮的豐富性也與祝勇推崇並實踐的「新散文」創作不滿足於傳統散文一事一議的表達方式不謀而合,在故宮他可以更加恣肆地跨越歷史學、地理學、民族學、民俗學、建築學、植物學、動物學、藝術學等不同學科,進行跨文體、互文式寫作。
在歷史書寫與「新散文」創作之外,紀錄片等影像表達也是祝勇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1405,正和下西洋》到《歷史的拐點》《蘇東坡》,祝勇的一系列歷史題材紀錄片創作,堅持讓鏡頭聚焦在人的身上,這與他「以人為本」的歷史書寫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我痴迷於這座宮殿,時常會一直待到夜裡。我發現,這座舊宮殿的美,竟然那麼適於在夜色裡展開。它就像一個人在夜裡褪去了華麗的外表、虛擬的表演,我聽得見它安靜的心跳,那裡面藏著它最真實的隱秘和疼痛。」
祝勇說,他心裡時常會想念那些消失的故人——
我說「想念」,是因為我對他們從不陌生,只是相別已久。時間試圖拉遠人與人的距離,但故宮有自己的時間,故宮的時間與外面的不同。故宮的時間不會讓人走遠,相反,會讓不同時代的人靠得很近。
【祝勇的「故宮書」】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湖南美術出版社/浦睿文化本書從十個側面——入仕、求生、書法、繪畫、文學、交友、文人集團、家庭、為政、嶺南, 書寫了蘇東坡一生的生命經歷。在作者筆下,蘇東坡是屬於人間的。他的文學藝術,牽動著人世間最凡俗的慾念,同時又代表著中國文化最堅定的價值。蘇東坡既是草根的,又是精英的。
戳這裡,可優惠購買《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故宮的風花雪月》
東方出版社
這本書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它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後抵達我們的面前。祝勇嘗試從面前的一幅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
《故宮的古物之美》
人民文學出版社
《故宮的古物之美》是祝勇既《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在這本書中,祝勇選取了18件故宮藏品,以18篇散文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連綴起一部故宮裡的藝術史,再現中華文明的營造之美。
戳這裡,優惠購買《故宮的古物之美》
戳這裡,優惠購買《故宮的古物之美3》
《故宮記》
海豚出版社
《故宮記》一本談論中國古建築的散文自選集。「建築不只是建築本身,更是大地上生長出的精神植物。」如祝勇所言,這是一本對中國古建築進行精神分析的書。那些建築,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的實體,更是一個歷史的、文化的存在。它們不僅收容我們的身體,而且擺布著我們的身體,控制著身體的動向,甚至決定著身體的命運。
《雙城記》
紫禁城出版社
這是一部帶有鮮明的歷史懸疑色彩的書。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走進故宮,走進故宮的歷史。如作家莫言所說,這本書是祝勇精心設置的一個歷史迷宮,它華麗而蒼涼,嫵媚而毒辣,莊嚴而汙穢。它誘惑我們走進去,讓我們陶醉其中,渾然不覺,而作品中所有通向歷史暗角的路徑,都盡在作者的掌握之中。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