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佛首與湮滅在歷史塵埃中的天龍山石窟

2021-02-22 考古

今年央視春節晚會中,一件來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的佛首亮相,這件2020年9月準備在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進行拍賣的佛首經鑑定,研究屬于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經國家文物局積極從中斡旋,這件佛首終得回歸。

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中是怎樣的風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經歷「滅頂之災」?澎湃新聞記者試圖從一系列史料中還原佛首與石窟的故事。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在億萬觀眾的注目下,這尊佛首或將成為成為迄今已來最有名的佛首,它顯得那麼雍容又獨特,而它曾只是整個天龍山石窟中的滄海一粟,論年代,它不如東魏、北齊「入住」的幾尊時代早,也不如第9窟中的佛像那麼高大,而現在它需要承擔著整個天龍山石窟在上世紀20年代會毀於一旦的歷史來發人警醒,供人憑弔。而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中究竟是怎樣的風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經歷滅頂之災?這件佛首又曾身處怎樣的環境中,作為窟中的主尊,有哪些佛曾陪伴著它?

天龍山石窟遠景天龍山之殤天龍山石窟從東魏開始開鑿,千年間一直靜默矗立,直到1918年,日本學者關野貞首次到中國考察並發布了《天龍山石窟》的考察報告。1920年左右,常盤大定也去到天龍山石窟考察,並出版《古賢勝跡探幽》一書,之後日本學者紛至沓來,讓天龍山石窟在日本名聲大噪,也為它後來的滅頂之災埋下伏筆。

在日本學者抵達天龍山石窟的僅僅幾年後,天龍山石窟遭到嚴重破壞,旅日學者張明傑介紹,天龍山石窟遭劫跟日本的跨國商會山中商會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商會的頭目山中定次郎兩次到天龍山,第一次是1924年,「他是世界級的美術商,就像現在有影響的房地產商大佬,如果看上哪塊地,哪塊地肯定就會升值。他去看了天龍山石窟,就等於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就是說這些石佛是可以賺錢的。當地的不法分子夜裡拿著照明及盜鑿工具,把很多佛像頭部都盜走了。這些被盜走的佛頭大都被山中商會買走,1928年,山中商會在大阪搞了一次拍賣活動,其中就有天龍山的石刻造像四、五十件,光是佛頭就有45件。這種行為更是加劇了天龍山石窟的破壞,後來山中商會的幾次拍賣會上都有天龍山佛像出現。」

山中定次郎等人在中國山中商會承擔著採購店的角色,從中國收購古董賣到歐美,山中商會在世界各地設有分店(當時稱「出差所」),觀察這個國家的人的喜好,比如美國暢銷青銅器和石佛,英國人喜收藏陶瓷器,山中商會採購時會重點照顧這些特點。據悉,20世紀2、30年代,山中商會歐美各分店經銷的文物,有百分之八、九十都來源於中國大陸,尤其是北京分店。當時日本同行業盛傳定次郎在中國買東西是「一網打盡」,基本採取來者不拒方式,有多少要多少,而且是現金支付。中國人會一大早攜帶著大小包裹排長隊等待收購。定次郎指揮中方店員,讓排隊者依次將古董擺放在一張大長桌子上,然後由歐美各分店出差來的人員挑選,最後在專設的帳房現金結算。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天龍山石窟遭受了如此徹底的毀壞。

從關野貞、常盤大定、木下杢太郎這些最早一批來到中國的日本學者的書中可以看到中國廣袤的大地中許許多多歷史遺蹟最後的剪影,這些學者也常飽含深情地描述在中國的見聞,如將中國許為「精神的故國」的木下杢太郎這樣描述:「佛像本身所潛藏著的那些可敬的創造者們身上的空想、熱情、喜好與魂魄,一如透過水溝的溝底我們依然能夠望見冬日午後的慘澹的太陽一樣。」「在熹微的晨光中或薄暮的夕陽下從遠處仰望,內心總是不由得被大佛那莊嚴而又慈悲的容顏所深深打動。」

他們也曾痛心疾首地斥責當時中國修復造像時採用的在佛像身上塗抹油漆和顏料的做法,而最終也是他們導致並默許了日本的商會大肆在中國收集文物的行為,被利誘的不法分子們瘋狂盜鑿佛像販賣,以至於整個天龍山石窟僅在短短幾年間完全覆滅。

日本學者留下的中國文物遺像

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回顧天龍山、以及許許多多歷史遺蹟都得向這些晚清時抵達中國的日本學者求教,他們曾以極大的熱情和有力的資助,帶著當地中國人翻身越嶺考察、拍照,最後集結成書。最近兩次考訂、追索佛首,都是藉助這些日本學者的作品,如2018年蘇富比秋拍上拍賣了一尊中國唐代佛首,有文物愛好者發現這尊佛首與民國期間洛陽龍門石窟1720窟被盜割的一尊佛首高度相似。而提供了對比圖的則是一本日本學者編寫的名為《中國文化史跡》(中文版名為《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的書。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第二冊中所收錄的關野貞當時拍攝的「極南窟·本尊」照片中的佛首與蘇富比拍賣的佛首對比此次追索的佛首也經過與日本學者1922年3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35和1923年10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41所示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的原狀圖片相比較確定為天龍山石窟的造像。

巖田《天龍山石窟》圖版41截圖(左圖),佛首回運後拍攝的高清圖片(右圖 羅徵/攝)。國家文物局供圖佛首臉型、五官、形神高度吻合,特別是右臉頰的斑駁痕跡,從右眼瞼下向右耳延伸擴展的形狀,與實物完全一致。佛首面部的一些細微特徵,如右腮小的斑點和頸部風化形成的邊緣,兩者亦一致。依目前石窟保留痕跡歷史圖片推測,佛首被盜鑿後,其背面、鼻翼均經過修整。

佛身所在的位置對比有紀年、造像保存較好的第八窟天龍山石窟盤亙在山西太原遠郊的天龍山東西兩峰的懸崖腰部。

日本學者對石窟分布的統計常盤大定寫道,1925年時他的學生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已經是「幾無倖免,盡遭破壞,其狀不忍卒睹」「有價值者已大半佚失」。而我們今天所見的自然更不及當年輝煌,關野貞和常盤大定聯合著述的《中國文化史跡》(2019年中國畫報出版為《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中,保留了他們以及學生們考察天龍山後拍攝整理的圖片和走訪時的手記。本次回歸的佛首來自第八窟。第八窟因為前廊有隋開皇四年開窟造像的碑(後稱《開皇石室銘》),因而十分重要,學者們在考察別的石窟的年代時,會以第八窟的窟龕形制、題材內容、造像特點和雕刻技法等方面進行參照。常盤大定考證,《開皇石室銘》碑文中寫有「有周統壹,無上道消」,還有「□隋撫運,冠冕前□,紹隆正法,弘宣方等」等句。藉此可知,此窟此碑當造在北周廢佛之後、隋代復法之時。碑文末尾記「歲次甲辰季」,是隋開皇四年(584)。有關隋代佛教復興之際的國中禮佛及造塔立像,碑文中有「一尉一侯,處處燻脩,招提之提,往往□□」,當年盛況,由此可知一斑。碑銘後面所列人名中,有燈□□、□□像主、香火主、齋主、清淨主、幢主、書銘人、道場主、光明主、開經主,大概可知各人在此石窟開鑿中貢獻如何。

《開皇石室銘》局部

第八窟示意圖關野貞考察,石窟入口左右兩側鏨有柱形,柱肩呈粽狀,有金襴卷,其上還有碗形柱頭。入口上方,作蓮花拱。整個蓮花拱一直延及兩端柱頭,皆刻鳳凰圖形。入口左右兩側還有仁王像,其高七尺五寸許,造型簡樸,卻不失雄健、豪放之風。左壁碑文旁亦有小仁王像。右壁有一佛龕,為全窟獨一無二,佛龕內納三尊佛。佛龕上方有一長方形狀凹漥,或是當初欲嵌小佛龕亦未可知。入口的雙柱下方,當初各刻有石獅子,只是今已大半毀損。

第八窟入口雙柱下方窟內中央有一方柱,四面均鏨佛龕,龕內俱刻佛像結跏趺坐於蓮座之上,左右則是羅漢侍奉在旁,佛像上部及左右兩邊,則是珠簾半卷。

日本學者拍攝的中央方柱前方本尊佛陀

網友拍攝的該位置現狀石窟左右兩壁及後壁部分的正中部位各有一佛龕,均雕有蓮花拱。蓮花拱兩端均刻鳳凰蹁躚。又有立柱,柱頭飾以金襴卷,以承蓮花拱。主尊佛像納於龕內方座之上,佛像後面有圭形背光。佛龕兩旁壁面左右兩側,各鏨有兩尊羅漢與兩尊菩薩。

右壁佛龕

左壁佛龕中位在左側的羅漢、菩薩侍像

網友拍攝的西壁現狀關野貞認為:「觀窟內佛陀、菩薩及羅漢姿態,均為北齊時佛像的雕刻技法。雖然不無優雅風韻,但主調厚重渾樸。此石窟由於碑銘有記,其開鑿年月確鑿無疑乃是隋開皇四年。此石窟不僅是天龍山唯一有銘文記明開鑿年月的石窟,而且也是規模相對較大、造像保存狀況最好的石窟。」國家文物局也表示,該尊佛首肉髻低平,臉龐圓潤,露出笑容,雕刻技術嫻熟、表現手法細膩、時代特徵鮮明,具備北朝晚期至隋初的顯著特徵,是研究天龍山石窟乃至我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標本。

第八窟外景而第八窟一壑之隔的第九窟是整個天龍山石窟的中樞,三層窟簷拔地而起,最大的一尊佛則貫穿三層。

第九窟上層·釋迦如來大像

第九窟下層·三大菩薩(中間)文殊菩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一別近百年,太原天龍山佛首回來了!將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收藏展示
    20世紀20年代,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盜鑿,超過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盜運境外,現收藏於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為慘烈。外村太治郎《天龍山石窟》相冊集圖版35(第8窟北壁龕內佛像)(左圖),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現狀(右圖) 國家文物局供圖此次回歸的佛首,是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
  • 含笑佛首背後的「美」與「痛」——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回歸記
    根據天龍山第8窟前廊東壁《石室銘》記載,第8窟開鑿於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窟形為天龍山唯一的前後室中心塔柱窟,形制為前廊後室。「第8窟窟內造像形式多變,雕刻細緻實用,具有時代寫實感,隋代造像延續北齊造像端莊慈祥風格,但線條刻畫趨於圓潤,是逐步形成唐代豐腴自如造像風格的重要過渡期。」杭侃說。
  • 佛首歸來海內驚——從「國寶回家」看太原天龍山的藝術價值回歸之路
    讓我們在「國寶回家」的驚喜中,重新認識天龍山石窟,並回看近年來天龍山石窟藝術價值「回歸」的曲折路徑和不懈探索,感受天龍山文物人、太原文物人和山西文物人長久致力於流失文物回歸、文化記憶延續和民族文化振興的赤子之心。
  • 天龍山佛首歸來特輯|大年初一,流失佛首亮相北京特展!第8窟全景展示來了!
    李瑞/攝劉玉珠在致辭中向慨然捐贈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的張榮先生(旅日華僑)表示感謝,指出此次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成功阻止天龍山石窟歷史上流失文物在海外公開拍賣,促成文物捐贈回歸,近百年來第一次從日本將天龍山石窟流失文物追索回國
  • 太原天龍山石窟流失海外的第8窟佛首造像回歸!
    雲岡石窟研究院經國家相關部門批准,已升格為副廳級。此尊回歸的佛首,高44.5釐米,寬33.7釐米,厚30.4釐米。肉髻低平,素麵髮式,髮際線無分叉,臉龐圓潤,眼睛上挑,雙目下視,嘴角內凹,露出笑容,右臉頰有明顯斑駁形成的風化面,保留部分頸部。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會的驅動下,太原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的盜鑿,絕大部分精品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
  • 山西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捐贈者揭秘幕後故事!
    2月11日,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在春晚亮相,與全國人民共團圓。這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到祖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也是2020年回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
  • 天龍山石窟,在流淚
    2月11日晚,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這件歸國佛首的「C位」亮相,讓人看到天龍山石窟的眼淚。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太原西南方向40公裡處的天龍山腰,海拔高1700米。
  • 佛首歸來|閱讀數破2.1億!天龍山把全國人民的心都勾走了
    2月12日,春節當日,「天龍山石窟」「天龍山第八窟」「回歸佛首」等迅速成為全國人民、尤其是山西人民、太原人民關注並熱議的話題。截至16日中午1時,在「新華視點」官方微博下,「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回歸祖國」的話題,閱讀數破2.1億,近1萬名網友參與討論。2月11日晚,是春節除夕夜,也是太原文物人的不眠夜。
  • 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就在剛剛,《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國寶回家特別節目中,《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和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院長杭侃與全國人民共同見證了一件流落海外的文物回歸揭幕儀式,它離開故鄉將近一個世紀了! 這就是位於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這座石窟有怎樣的傳奇身世呢?
  • 特別推薦: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國寶回家特別節目中,《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和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院長杭侃與全國人民共同見證了一件流落海外的文物回歸揭幕儀式,它離開故鄉將近一個世紀了! 這就是位於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這座石窟有怎樣的傳奇身世呢?
  • 佛首,歡迎回家!
    這尊佛首,正好保留了這個過程中最珍貴的記憶,無愧「國家一級文物」的稱號。 佛首,回歸之路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以下稱拍賣行)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上流失的文物。
  • 剛剛登場,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diqiuzhishiju)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832-天龍山石窟作者:杔格 製圖:孫綠 / 校稿:孫綠 / 編輯:汑洛就在剛剛,《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國寶回家特別節目中,《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和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院長杭侃與全國人民共同見證了一件流落海外的文物回歸揭幕儀式
  • 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門票價格,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的開放時間,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多少錢門票
    2月11日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讓太原天龍山石窟吸引的人們的眼球
  • 3月20日 | 佛珠遺珍——石窟考察,探訪佛首故裡天龍山
    除著名的雲岡石窟和天龍山石窟外,全省各地尚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小型石窟,尤以晉中和晉東南地區分布最為密集。北魏到唐,從平城經晉東南到洛陽,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沿途文化遺蹟甚豐,特別是佛教遺址或遺物,如石窟和石造像,至今仍有很多,也經常有石造像重新出土問世。
  • 親歷者說 | 杭侃:佛首回歸,度盡劫波微笑在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首文物時代丨隋開皇四年(584)原屬地點丨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展出地點丨北京魯迅博物館(2021.2.12-2021.3.14)2020年12月14號,也就是佛首回歸的第三天這尊佛首的頂上肉髻相拿專業術語說就是肉髻低平、其上無紋飾。這種肉髻流行於北朝晚期至隋代。它高44.5釐米,佛首的後面經過了修整,因此,它不是一般的造像碑和單體造像的佛首,而是出自石窟中的佛像。就其藝術水平和石質來說,這樣風格的佛像應該出自天龍山石窟。
  • C位亮相的佛首今起展出!傳奇國寶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以下稱拍賣行)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唐 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上流失的文物。經組織鑑定研究,判斷應屬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隋代),於1924年前後被盜鑿並非法盜運出境。
  • 龍門石窟流散佛首「回歸」原位!首次採用……
    23日,在位於龍門西山的奉先寺北壁,一件一比一3D列印的佛首被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殘像上,佛首和殘像的兩個斷面完全吻合。這開啟龍門石窟流散文物「數字回歸」之路也是國內石質造像流散文物首次實現「數字回歸」去年5月,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員楊超傑和副研究員焦建輝了解到上海博物館有5件館藏文物來自龍門,但在龍門的具體位置尚不得知。
  • 天龍山石窟的千年傳奇丨為什麼說在地上文物方面山西拿到了王炸牌?
    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裡天龍山。有東魏,北齊、隋、唐開鑿的24個洞窟,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餘尊,浮雕、藻井、畫像1144幅。(文末有彩蛋)相傳公元493年,北魏時期,在北秀榮(今山西朔州)當地部落中誕生了一位膚色白皙、容貌俊美的契胡族少年,名為爾朱榮。
  • 牛年春晚佛首背後的美與痛,每個中國人都不該忘記
    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
  • 晉源 | 天龍山深溝內藏著千佛洞
    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就是天龍山石窟吧?是也不是。此話怎講?咱們先看看下面喜訊。牛年(2021年)央視春晚「國寶回家」特別節目播出: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主佛首回歸祖國。20世紀20年代,日本文物商販勾結天龍寺廟僧人,對天龍山石窟進行大規模盜鑿,使絕大部分精品文物流失海外。這次回歸祖國的這尊佛首,就是天龍山第8窟北壁主佛被盜走的佛首原物,是天龍山石窟中唯一的隋代作品,其上承北齊端莊慈祥特徵與下啟唐代豐腴秀美之風格,是佛教文化逐漸本土化的重要實例,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