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近百年,太原天龍山佛首回來了!將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收藏展示

2021-03-04 世界晉商網

除夕春晚,接近24時,一尊砂巖質地的隋代佛像出現在春晚大屏上,低眉,恬靜,自得,歡喜。瞬間,這失而復得的幸福刷爆手機。

  

在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流失海外的太原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祖國,首次與公眾見面。


這尊佛首,離開家已經近一個世紀,是2020年回歸中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也是百年來首件從日本回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

  

笑著的佛首,在牛年伊始給太原人民一個大「彩蛋」,在春晚甫露真容,就「笑」遍太原人的朋友圈,「歡迎回家」是彼此的祝福。

這是2月12日拍攝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當日,「鹹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國寶回歸暨數字復原特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至3月14日。記者11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經過多方努力,天龍山石窟佛首已重回祖國懷抱,成為2020年歸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這也是近百年來首件從日本回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新華社 發天龍山石窟,始鑿於北朝東魏時期(公元534年至公元550年),歷經北齊、隋、唐等不同時期開鑿,形成洞窟25個,造像500餘尊。天龍山石窟以嫻熟的雕刻技藝、細膩的表現手法、鮮明的時代特徵、豐富的生活氣息著稱於世,是佛教石窟逐漸中國本土化的典型實例,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石窟藝術的卓越成就,在石窟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天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20年代,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盜鑿,超過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盜運境外,現收藏於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為慘烈。外村太治郎《天龍山石窟》相冊集圖版35(第8窟北壁龕內佛像)(左圖),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現狀(右圖) 國家文物局供圖此次回歸的佛首,是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經實物鑑定、科技檢測,並與歷史照片比對,專家認為,該佛首源自天龍山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應為1924年前後被盜。第8窟為天龍山石窟唯一有明確開鑿紀年,且規模最大的石窟。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廢周自立,弘揚佛法。其次子楊廣封為晉王,鎮守晉陽,竭力倡導佛事,營建寺塔。根據天龍山第8窟前廊東壁《石室銘》記載,第8窟開鑿於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窟形為天龍山唯一的前後室中心塔柱窟,形制為前廊後室窟。前廊為面闊三間的仿木構窟簷建築,高355釐米,寬426釐米,深170釐米。正壁鑿窟門,窟門形制同北齊洞窟一樣,為雙重式,外門圓拱形,內門長方形。窟門外兩側各刻一金剛力士像。後室平面略呈方形,覆鬥頂,三壁三龕式造像布局,高380釐米,寬480釐米,深432釐米。窟內設有中心柱,寬212釐米,深188釐米,外觀呈上寬下窄的倒山形,四壁各開一龕,造一佛二弟子。窟內正左右3壁各開一大龕,龕內各雕一尊佛像,龕外兩側刻脅侍弟子和菩薩像。第8窟窟內造像形式多變,雕刻細緻實用,具有時代寫實感,隋代造像延續北齊造像端莊慈祥風格,但線條刻畫趨於圓潤,是逐步形成唐代豐腴自如造像風格的重要過渡期。回歸的北壁佛首,具有明顯北朝晚期至隋初特徵,雕刻技術嫻熟、表現手法細膩、時代特徵鮮明。佛首肉髻低平,面相豐滿圓潤,眼睛上挑,雙目下視,嘴角內凹,露出笑容,立體感更強,承襲了「張得其肉」的風格。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國家文物局供圖  羅徵/攝該佛首,是研究天龍山石窟乃至我國古代石窟藝術的珍貴實物標本,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佛首長33.7釐米,寬30.4釐米,高44.5釐米,重55.5公斤。科技檢測的測試分析結果表明,佛首石材主要由石英和方解石構成,符合天龍山巖體特徵,內部一致性較好,無顯著裂隙發育。頂部和耳部發現彩繪痕跡,推斷佛像原始狀態應有彩繪。鼻翼及鼻梁部位存有有機材料,推斷有修復經歷,與鼻翼修整情況相契合。此尊流失佛首的回歸,經多方努力,過程曲折,結果完美。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上流失的文物。國家文物局啟動追索機制,10月15日致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該佛首相關的拍賣和宣傳展示活動,予以撤拍。10月16日,拍賣行積極配合,作出撤拍決定,終止有關宣傳。國家文物局與拍賣行董事長張榮(旅日華僑,浙江杭州人)取得聯繫,鼓勵促成文物回歸。10月31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決定將佛首捐獻中國政府。11月17日,我駐日使館舉行文物移交儀式。12月12日12時,佛首安全運抵北京,當日點交入庫,佛首重回祖國懷抱。11月17日,我駐日使館舉行文物移交儀式,張榮先生(左)將持有的天龍山石窟佛首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移交使館保管。圖為駐日使館公使楊宇(中)見證,公使銜參贊石永菁(右)與張榮籤署捐贈文件。 國家文物局供圖12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家展開實物鑑定,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進行文物測試分析與健康狀況評估。與1922年3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35和1923年10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41所示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的原狀圖片相比較,佛首臉型、五官、形神高度吻合,特別是右臉頰的斑駁痕跡,從右眼瞼下向右耳延伸擴展的形狀,與實物完全一致。佛首面部的一些細微特徵,如右腮小的斑點和頸部風化形成的邊緣,兩者亦一致。文物測試分析中發現佛首鼻翼及鼻梁處螢光現象,推斷存在修復痕跡。 國家文物局供圖依石窟保留痕跡歷史圖片推測,佛首被盜鑿後,其背面、鼻翼均經過修整。此尊佛首於2021年2月12日起,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鹹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國寶回歸暨數字復原特展」中展覽展示。之後,國家文物局將踐行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國際共識,在具備安全條件前提下,將佛首送回天龍山石窟,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收藏展示。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表示,國運興,則文化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流失文物寄託人民歷史情感和文化記憶,承載國運,牽連民心。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天龍山石窟第8窟佛首回歸祖國,是文物人向建黨百年獻上的厚禮。天龍山石窟是國之瑰寶,太原文物人始終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天龍山石窟得到精心呵護,從石窟加固到周邊環境提升改造,從流失海外文物探訪、研究到數字信息採集、回歸,從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項目海內外巡展再到第8窟佛首歸來、展示,彰顯了走向復興、走向強盛的中國力量,留下了太原文物人追索流失文物的奔忙印跡。今天,來天龍山參觀的遊客,看到的洞窟大多是殘損不全的造像和鑿毀的窟壁,無法想像石窟原貌,而在國外博物館看到的天龍山造像則游離於石窟本體之外,嚴重影響了天龍山石窟造像的審美效果和思想境界,制約其深厚文化底蘊和輝煌藝術的傳播。第8窟北壁佛首回歸原屬地,有利於公眾整體感受石窟造像的雕鑿技藝之美,從而了解石窟藝術、感受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天龍山石窟是國內石窟寺被人為盜鑿、破壞最嚴重的區域,此尊佛首回歸,有利於引導社會各界貢獻力量,主動有序推進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劉玉偉表示,今後,太原文物人仍將繼續追寶、護寶、傳寶,讓流失海外文物回歸祖國。太原人的春節,因佛首的笑臉,增添了很多感動和溫暖。太原市文旅局賀銳,為祝賀佛首回歸寫了首詩《國寶,回家》:「悄悄地,你走了,是你的無奈,也有你的不舍。在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你都不曾改變,是你那令人陶醉的容顏,和回家的心願。其實,祖國人民沒有忘記,沒有忘記那段過去的歷史,也從沒有停止,沒有停止找尋你的腳步。在歷經歲月滄桑,你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辛丑牛年的春晚,與大家見面。那一刻,全國人民為你歡呼雀躍,三晉兒女為你欣喜若狂,并州家人更是喜極而泣。太原是你的家,天龍山是你的家,我們在等你,回家。」「春晚C位。」「歡迎回家,山西人民歡迎你,太原人民歡迎你。」「春晚亮相,天龍山石窟驚豔國人。」「佛首回歸,天佑吉祥。」「春晚最佳節目,老鄉歸家。」「向偉大祖國致敬。國運興,文化興。」「我家就在天龍山腳下,夢回天龍。」「百年漂泊,別來無恙,歡迎回家,今夜為你沸騰。」「歸來有福。」「淚奔,徵途漫漫,文物人惟有奮鬥。」2月12日大年初一晚,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播出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專題報導,連線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於灝。於灝表示,年三十晚興奮激動得徹夜未眠,「天龍山石窟造像精美,卻破壞嚴重。我在天龍山工作二十多年,對雕像回歸一直迫切渴望。此次佛首歸來,感謝所有為回歸努力的組織、機構和人員,為他們對祖國文化與文物的情懷深表敬意。祖國強盛,國寶回歸,滿滿自豪感。」目前,太原市文物局已拿出初步方案,包括佛首的交接、展陳和宣介三部分:交接突出隆重、節儉、安全,展陳突出原真性、科技化,宣介突出政治性、社會性、藝術性,作為「美成天龍——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巡展」的提升延展項目。

相關焦點

  • 佛首歸來海內驚——從「國寶回家」看太原天龍山的藝術價值回歸之路
    「美成天龍—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讓舊日盛顏重現在春晚上與全國人民見面後,天龍山回歸佛首2月12日(大年初一)起,將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與國寶共同展示的,還有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天龍山石窟遭大規模盜鑿,這是人類文化的浩劫,更是國人心中的傷痛!但太原文物人、天龍山文物人從來沒有放棄對天龍山石窟文物的追尋和探索。
  • 天龍山佛首歸來特輯|大年初一,流失佛首亮相北京特展!第8窟全景展示來了!
    李瑞/攝劉玉珠在致辭中向慨然捐贈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的張榮先生(旅日華僑)表示感謝,指出此次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成功阻止天龍山石窟歷史上流失文物在海外公開拍賣,促成文物捐贈回歸,近百年來第一次從日本將天龍山石窟流失文物追索回國
  • 太原天龍山石窟流失海外的第8窟佛首造像回歸!
    據推測,此尊第八窟北壁佛頭大概就是在這一時期被盜鑿出境,流失海外。2020年10月,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定於20日—22日拍賣此尊佛首,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力量對此尊佛頭進行鑑別。經過與老照片、石窟本體的殘餘部分、專家意見進行比對、核實,確認此件佛頭原屬天龍山第8窟(隋代)北壁龕內主尊佛像。
  • 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門票價格,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的開放時間,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多少錢門票
    2月11日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讓太原天龍山石窟吸引的人們的眼球
  • 含笑佛首背後的「美」與「痛」——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回歸記
    經研究,與1922年3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35和1923年10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41所示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的原狀圖片相比較,佛首臉型、五官、形神高度吻合,特別是右臉頰的斑駁痕跡,從右眼瞼下向右耳延伸擴展的形狀,與實物完全一致。佛首面部的一些細微特徵,如右腮小的斑點和頸部風化形成的邊緣,兩者亦一致。依目前石窟保留痕跡歷史圖片推測,佛首被盜鑿後,其背面、鼻翼均經過修整。
  • 回歸佛首與湮滅在歷史塵埃中的天龍山石窟
    今年央視春節晚會中,一件來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的佛首亮相,這件2020年9月準備在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進行拍賣的佛首經鑑定,研究屬于天龍山石窟第
  • 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然而高歡又回鎮晉陽,遙控東魏政權,後人也將當時的晉陽城(山西太原晉源)稱之為「霸府」。「我終於用手中的真金白銀說服了淨亮僧人,他同意讓我帶走一部分造像的頭部,這不禁讓我異常興奮,每當我帶著工匠進入一個石窟,鑿下一個佛首,那種喜悅,超過了得到黃金萬兩。」此後,其他盜竊者也紛至沓來。當時省城(今太原市區)和太原縣(今晉源區)的一些有志之士得知此事後,組織當地群眾奮力反抗。盜者驚慌,已鑿取下來的少部分佛頭和造像殘軀未裝箱運走,被當地群眾收藏,現存晉祠博物館中。
  • 天龍山石窟,在流淚
    2月11日晚,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這件歸國佛首的「C位」亮相,讓人看到天龍山石窟的眼淚。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太原西南方向40公裡處的天龍山腰,海拔高1700米。
  • 山西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捐贈者揭秘幕後故事!
    2月11日,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在春晚亮相,與全國人民共團圓。這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到祖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也是2020年回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
  • 特別推薦: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然而高歡又回鎮晉陽,遙控東魏政權,後人也將當時的晉陽城(山西太原晉源)稱之為「霸府」。「我終於用手中的真金白銀說服了淨亮僧人,他同意讓我帶走一部分造像的頭部,這不禁讓我異常興奮,每當我帶著工匠進入一個石窟,鑿下一個佛首,那種喜悅,超過了得到黃金萬兩。」此後,其他盜竊者也紛至沓來。當時省城(今太原市區)和太原縣(今晉源區)的一些有志之士得知此事後,組織當地群眾奮力反抗。盜者驚慌,已鑿取下來的少部分佛頭和造像殘軀未裝箱運走,被當地群眾收藏,現存晉祠博物館中。
  • 佛首歸來|閱讀數破2.1億!天龍山把全國人民的心都勾走了
    央視春晚《國寶回家》節目用時約3分15秒介紹了「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祖國」的消息。節目剛結束,幾乎是無縫銜接,11日晚11時47分,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的微信朋友圈發出「天龍山石窟第八窟佛首造像回歸祖國」的同題消息,圖文並茂。
  • 剛剛登場,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然而高歡又回鎮晉陽,遙控東魏政權,後人也將當時的晉陽城(山西太原晉源)稱之為「霸府」。「我終於用手中的真金白銀說服了淨亮僧人,他同意讓我帶走一部分造像的頭部,這不禁讓我異常興奮,每當我帶著工匠進入一個石窟,鑿下一個佛首,那種喜悅,超過了得到黃金萬兩。」此後,其他盜竊者也紛至沓來。當時省城(今太原市區)和太原縣(今晉源區)的一些有志之士得知此事後,組織當地群眾奮力反抗。盜者驚慌,已鑿取下來的少部分佛頭和造像殘軀未裝箱運走,被當地群眾收藏,現存晉祠博物館中。
  • 佛首,歡迎回家!
    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會」驅動下,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盜鑿,超過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的頭部、有的甚至造像全身都被盜運境外(現收藏於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天龍山第8窟外景  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提供10月31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經國家文物局充分溝通,決定將佛首捐獻中國政府。
  • 太原天龍山為何在科幻電影周上成熱點?——從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看...
    隨著三維掃描技術的發展,數字復原天龍山石窟,讓流失百年的造像數位化回歸成為可能。在太原市委市政府、太原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下,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與國內外學術機構通力合作,從2014年開始,歷時5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等9個國家的近30座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採集到100餘件天龍山流失造像的三維數據,實現11座主要洞窟的數字復原,完成了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的全部內容製作。
  • 太原天龍山的秘密:深溝內還藏著一個千佛洞
    流失海外歸來,石窟佛首亮相春晚後,太原天龍山火遍全國。文博山西相關文章▼春晚現場發布!天龍山石窟第8窟佛首造像回歸!本期推出的是,一篇探訪天龍山千佛洞石窟的文章。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就是天龍山石窟吧?是也不是。此話怎講?咱們先看看下面喜訊。牛年(2021年)央視春晚「國寶回家」特別節目播出: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主佛首回歸祖國。這一消息可謂「牛氣沖天」,一夜之間,天龍山石窟「火爆」全國,成為萬眾矚目的關注點。
  • C位亮相的佛首今起展出!傳奇國寶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此外,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藏的部分佛教文獻,造像拓片和佛經、佛教研究書等,也將一同展出。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首是如何回歸祖國的?這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其中,一位杭州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龍山第8窟外景  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提供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鑿於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是中原地區代表性佛教石窟,在中國石窟雕塑發展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3月20日 | 佛珠遺珍——石窟考察,探訪佛首故裡天龍山
    ▲天龍山石窟第8窟全景2月11日晚,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與全國人民共迎新春、歡慶團圓。
  • 晉源 | 天龍山深溝內藏著千佛洞
    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就是天龍山石窟吧?是也不是。此話怎講?咱們先看看下面喜訊。牛年(2021年)央視春晚「國寶回家」特別節目播出: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主佛首回歸祖國。這一消息可謂「牛氣沖天」,一夜之間,天龍山石窟「火爆」全國,成為萬眾矚目的關注點。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柳子峪西端天龍山的北山東西兩峰山崖上,是始於東魏,歷經北齊、隋、唐、五代等不同時期開鑿的。現存石窟25個,造像500餘尊,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天龍山石窟的千年傳奇丨為什麼說在地上文物方面山西拿到了王炸牌?
    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裡天龍山。有東魏,北齊、隋、唐開鑿的24個洞窟,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共存石窟造像1500餘尊,浮雕、藻井、畫像1144幅。(文末有彩蛋)相傳公元493年,北魏時期,在北秀榮(今山西朔州)當地部落中誕生了一位膚色白皙、容貌俊美的契胡族少年,名為爾朱榮。
  • 疫情下的另類文旅復甦:天龍山海外流失佛像的數位化回歸之路
    12月7日,山西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巡展項目在南京舉辦了推薦會,展示了通過現代技術復原、以網際網路呈現出來的南北朝至隋唐時代的「虛擬佛像」。這是國家級「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點項目,2020年11月入選國家文物局——海外藏中國文物石窟寺類數字復原展示示範項目,也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文物和科技融合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