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天龍山的秘密:深溝內還藏著一個千佛洞

2021-02-23 文博山西

流失海外歸來,

石窟佛首亮相春晚後,

太原天龍山火遍全國。

文博山西相關文章

春晚現場發布!天龍山石窟第8窟佛首造像回歸!

國寶回家!這樣的天龍山!

天龍山石窟,

主要分為兩個區域,

半山腰的洞窟主區,

以及山腳溪谷旁的千佛洞區。

經常被人們所提及的,

是洞窟主區,

也就是東西峰的25個石窟。

千佛洞區卻很少有人知道,

因其地處溝深林密的斷崖險境,

知道的人不多,

見過的人就更少了。

本期推出的是,

一篇探訪天龍山千佛洞石窟的文章。

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就是天龍山石窟吧?是也不是。此話怎講?咱們先看看下面喜訊。


牛年(2021年)央視春晚「國寶回家」特別節目播出: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主佛首回歸祖國。這一消息可謂「牛氣沖天」,一夜之間,天龍山石窟「火爆」全國,成為萬眾矚目的關注點。

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柳子峪西端天龍山的北山東西兩峰山崖上,是始於東魏,歷經北齊、隋、唐、五代等不同時期開鑿的。現存石窟25個,造像500餘尊,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20年代,日本文物商販勾結天龍寺廟僧人,對天龍山石窟進行大規模盜鑿,使絕大部分精品文物流失海外。

這次回歸祖國的這尊佛首,就是天龍山第8窟北壁主佛被盜走的佛首原物,是天龍山石窟中唯一的隋代作品,其上承北齊端莊慈祥特徵與下啟唐代豐腴秀美之風格,是佛教文化逐漸本土化的重要實例,十分珍貴。這尊佛首回歸祖國後,現還在北京保存,我們盼望它早日物歸原處,讓慘遭劫難的這一尊天龍山千年佛像以完美之身笑迎八方來客。

其實,天龍山北山東西峰山崖上的這25個石窟,並非天龍山石窟的全部,而是其主要部分,人稱之為上洞;在天龍山北山與南山之間峽谷河灘山崖上還有幾個石窟,為天龍山石窟的下洞,人稱「千佛洞」,為天龍山石窟的一小部分。因其地處溝深林密的斷崖險境,知道的人不多,見過的人就更少了。也不知何因,我對這些被人遺忘的角落情有獨鍾,常記在心,並尋機探訪。

今天又是一個風和日暖的好天氣,我與老伴騎車專程去探訪天龍山千佛洞石窟。

天亮就出發,我倆騎車由晉源新城出發,上晉陽大道南行,經晉祠、王郭村,從牛家口村進入柳子峪,經下石村、天龍山隧道西口(還未通車)、窯頭村,把自行車放在村西新建的天龍山遊客中心大廳(還未營業)外,就順柳子峪峽谷步行前往。

關于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在清末民國時的晉陽名士劉大鵬的《晉祠誌·柳子峪誌》中是這樣記載的:「千佛洞一名下洞,在聖壽寺南,臨澗之西崖腰間。深可二丈,高可五丈,面向於東。中鑿佛像甚多,且就所鑿之石為碾為磨,資以避兵也。入洞之道,在崖由東而南之折處,緣崖巔而下五六步許,攀石踏磴,再行四五步始能入洞。其處甚為險絕,祇容一人,上下不得兩人並行,攀援偶疎,即隕墜崖下,斃於深澗矣。惟探險家敢入,常人不敢冒險而入者多。明代嘉靖二十五年高僧古潭(姓王法名淨深)之徒都鋼僧道冏創鑿。清季光緒二十九年,危崖大崩,洞遂斯滅。」


從劉老先生近百年前的記載可知,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在聖壽寺南面的峽谷河邊西崖絕壁之上,從天龍山寺廟南下可達(我們因專程去探訪千佛洞,並熟悉路徑,就走了從窯頭村經峽谷直達此處的捷近路)。洞窟內開鑿佛像很多,所以就叫成千佛洞吧。因進出石窟道窄路險,加之溝深林密,極其隱蔽,可避兵亂之患,並用所鑿之石做成石碾石磨。此處石窟的開鑿是在晚於上洞石窟的明代,可惜在清代已崩塌。劉老先生在此處對石窟的數量及窟內造像等未作具體敘述。近百年之後的天龍山千佛洞石窟現狀如何呢?這就是我們這次探訪之目的。

我們踏著新修的木板鋪築的通道,穿行在冰河、冰瀑已開始消融的柳子峪峽谷中曲折前行。從峽谷較寬處抬頭北望,可見天龍山北山東西峰石窟一線排列,漫山閣雄偉壯觀;轉頭南望,天龍山南山的瞭望塔(防火用)與插旗石聳立於松柏簇擁的山巔。我們在峽谷美景的伴隨下,經過柳子峪大冰瀑及旁的甕坑石門棧道,順峽谷冰河再上行不遠,就看到上下松柏密布的懸崖絕壁上有四個人工開鑿的長方形洞窟,就是天龍山千佛洞石窟!

此處石窟正如《晉祠誌》書中所載「臨澗之西崖腰間……面向於東」,書中描述的「甚為險絕的入洞之道」,由於「危崖大崩」,已無蹤跡。但洞窟還在絕壁腰間,並未全部「澌滅」,前部崩塌,洞窟後部尚存。我們隔著冰河觀望,依稀可見殘窟口處有石佛,就用手機拉近焦距拍下照片。

崩塌前的天龍山千佛洞石窟是什麼情形呢?對此《晉源寺廟》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千佛洞石窟,為明代石窟。分布面積103平方米,共有洞窟4窟,東西向排列,由東至西為1~4窟。洞窟坐北朝南,平面呈縱長方形,平頂,造像題材有佛教、道教人物。1窟文殊、普賢、觀音菩薩及十六羅漢像,2窟雕佛像7尊,3窟雕道教元始天尊及侍者像……」


看來從清光緒二十九年千佛洞石窟前部隨山崖崩塌後,就再沒有修繕,剩下的石窟後部懸置在半山崖而無人問津。現存的殘窟內部究竟情形如何呢?我有些不死心就這樣遠觀一下,就與老伴相扶持趟過冰河,發現並循著探訪者踩出的小路,攀爬到山崖底下,近距離抬頭仰視有好幾層樓高的懸崖峭壁,但反而更看不到山崖中部的石窟了。


我發現山崖東邊陡坡處有小路可以走近,就循跡而上,終於走進到一個殘窟口下一人高的地方,再上就上不去了,殘窟口下是近2米的絕壁。這時老伴也攀登到我身旁,我雙腳踩在旁邊的幾節木樁上,她用全力推住我的身體,我這才能空出雙手,一隻手高高舉起手機,另一隻手按拍照鍵,終於拍了幾張殘窟內部的照片。

我倆相扶持著下到山崖底下,我急忙打開手機看拍下的殘窟內部現狀照片,一下就辨別出這是天龍山千佛洞的第1窟。因照片上的情形與《晉源寺廟》一書中描述的基本吻合:「第1窟窟內設高壇,後壁佛壇上雕三身菩薩,中為觀音菩薩,頭戴冠,舒坐,下有坐騎犼。左為文殊菩薩,頭戴冠,身著雙領下垂袈裟,坐在獅子上。右為普賢菩薩,坐在象身上。洞窟兩側壇上雕刻有十六羅漢像。」再細看現狀點數一下,十六羅漢像因石窟前部崩塌缺少了3個外,其它壇臺、佛像、坐騎還都存在,除一尊羅漢較完整外,其它都殘缺不全,頭部或被盜鑿或已風化,慘不忍睹。

其它2、3、4窟的現狀呢?因我們未看到,只是在遠處看到殘窟口處還有佛像,估計與第1窟情形也差不多。在探訪回來一次環繞復建的古太原縣城外轉遊時,巧遇我曾教過的學生安俊文當保安值班。他也喜歡尋訪西山古蹟,正好有之前拍下的千佛洞石窟的第2.3窟的現狀照片:

對此再看看《晉源寺廟》一書中的描述:「第2窟窟內後方起高壇,雕有三身佛像,左右壁後部壇上各雕二身佛像,合為七佛。東西壁前部雕有千佛。第3窟窟內後方起高壇,壇上雕有道教元始天尊像及侍者。左右壁各雕五身倚坐天尊像,天尊頭戴冠,身披道袍,足穿方頭履。左右壁前側還有二身立姿天尊像。」書中沒寫第4窟,因第四窟沒有佛像。


從上可知,天龍山千佛洞石窟的第2.3窟,也是前部分崩塌,後部分尚存,風化與盜鑿沒有第1窟嚴重。


第2窟東西壁前部雕有的千佛像,遺存部分風化較嚴重,使我們知道了此處的石窟稱為千佛洞,確是名副其實。

我們踏過冰河,站在木棧道上,回望這天龍山北山與南山之間、柳子峪峽谷河灘西山崖上的、早已崩塌的千佛洞石窟,心中百感交集。感到今天探訪目的已達到,基本了解了天龍山千佛洞石窟的現狀;對此處石窟的崩塌、風化感到可惜,對此處石窟佛像的盜鑿的行為深惡痛絕;期盼此處石窟在保護的同時進行開發,讓隱藏於溝深林密處的國寶重現異彩,成為天龍山景區的又一處旅遊景觀。


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再見!

     
據2021.2.14日記整理

相關焦點

  • 晉源 | 天龍山深溝內藏著千佛洞
    今天又是一個風和日暖的好天氣,我與老伴騎車專程去探訪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天亮就出發,我倆騎車由晉源新城出發,上晉陽大道南行,經晉祠、王郭村,從牛家口村進入柳子峪,經下石村、天龍山隧道西口(還未通車)、窯頭村,把自行車放在村西新建的天龍山遊客中心大廳(還未營業)外,就順柳子峪峽谷步行前往。
  • 太原天龍山景區免費開放!Y1旅遊公交直達!一趟線串起4處美景
    太原人心心念念的天龍山景區終於開放了,而且試運行期間免費!還有一個好消息,6月3日,太原公交公司旅遊線路Y1(晉祠公交停車場——天龍山景區)恢復原線路運行,一趟線串聯晉祠公園、柳子溝景區、網紅橋、天龍山景區4個景點,一站直達,票價只要5元!
  • 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就在剛剛,《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國寶回家特別節目中,《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和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院長杭侃與全國人民共同見證了一件流落海外的文物回歸揭幕儀式,它離開故鄉將近一個世紀了! 這就是位於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這座石窟有怎樣的傳奇身世呢?
  • 特別推薦: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國寶回家特別節目中,《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和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院長杭侃與全國人民共同見證了一件流落海外的文物回歸揭幕儀式,它離開故鄉將近一個世紀了! 這就是位於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這座石窟有怎樣的傳奇身世呢?
  • 剛剛登場,什麼是天龍山石窟?
    ,它離開故鄉將近一個世紀了!該石窟可以分為兩個區域,即半山腰的東西峰洞窟主區和山腳溪谷旁的千佛洞區。半山腰的石窟主區開鑿於東峰和西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間。洞窟沿崖面自東而西排列,其中東峰分上下二層,上層4個窟(單獨編號上層1~4窟),下層8個窟(編號1~8窟);西峰13個窟(編號9~21窟,其中9和13窟為摩崖龕像)。除11窟面東,19、20窟面西外,其餘洞窟均坐北朝南。
  • 千佛洞的傳說
    千百年來,儘管由於歷史的變遷,千佛洞曾經歷四毀四建的劫難,遊客卻川流不息,車水馬龍,香火不斷。被區內外專家學者及遊客譽為佛教文化名勝古蹟。是天山以北唯一保存較完好的佛教文化洞窟。唐朝詩仙李白在這裡修養吟詩,宋朝朝廷供奉官王延德在這裡暫住,元朝長春真人邱處機在這裡遊覽,清朝大學士紀曉嵐在這裡考察。人們為什麼對千佛洞產生如此巨大的興趣?原來,這裡藏有千年神奇。
  • 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門票價格,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的開放時間,2021年太原天龍山石窟多少錢門票
    2月11日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讓太原天龍山石窟吸引的人們的眼球
  • 一別近百年,太原天龍山佛首回來了!將在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收藏展示
    在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流失海外的太原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祖國,首次與公眾見面。這尊佛首,離開家已經近一個世紀,是2020年回歸中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也是百年來首件從日本回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
  • 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菱格構圖克孜爾石窟壁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菱格構圖。在每個菱格中畫著不同的佛本生故事、因緣故事、供養故事和千佛故事,這些菱格還含有佛教意義,蓮瓣表示蓮花,山為須彌山,樹為菩提樹,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徵。
  • 千佛洞——長沙旅遊景點
    千佛洞相傳由十三個連環洞組成,洞內有洞,洞洞相連,故原名十三洞。       之後因相傳公元800年前偽仰宗的創始人靈佑禪師曾在此閉關修煉,洞內天生數千尊靈佛,佛像栩栩如生,遂更名為千佛洞。據專家分析其全長達2300米,洞谷幽深,迂迴曲折,神秘莫測。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千姿百態,陰河、瀑布暗地橫生,奇景迭出。且洞內冬暖夏涼,擁有著大自然最寶貴的空調。
  • 佛首歸來海內驚——從「國寶回家」看太原天龍山的藝術價值回歸之路
    肉髻低平,臉龐圓潤,眼睛上挑,笑容平靜……2月11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甫一亮相,就以其永恆平靜的美感震驚國人。佛首歸來海內驚。讓我們在「國寶回家」的驚喜中,重新認識天龍山石窟,並回看近年來天龍山石窟藝術價值「回歸」的曲折路徑和不懈探索,感受天龍山文物人、太原文物人和山西文物人長久致力於流失文物回歸、文化記憶延續和民族文化振興的赤子之心。
  • 原來,太原竟然有這麼多古蹟!
    居中者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菩薩,左為千輪千華普賢菩薩,右為千手千佛文殊菩薩。明代雕塑的菩薩面相莊嚴溫雅,姿態中正端方,偏搭配了輕飄的衣帶,和琳琅滿目的千手、千佛、千眼、眾多法器,靜態的塑像糅合了流動之美。千手觀音的雕塑題材不算少見,但是三尊繁複而不失明麗、古雅且保存完整、風格各自不同的觀音像集中在一個大殿內,卻是國內僅見。
  • 太原天龍山石窟流失海外的第8窟佛首造像回歸!
    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會的驅動下,太原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的盜鑿,絕大部分精品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據推測,此尊第八窟北壁佛頭大概就是在這一時期被盜鑿出境,流失海外。2020年10月,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定於20日—22日拍賣此尊佛首,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力量對此尊佛頭進行鑑別。
  • 在克孜爾千佛洞的歲月
    回味在克孜爾千佛洞工作生活的日子,不禁令我想起1997年,在一個秋香飄滿天的日子,我和四位西北大學同窗,一起被分配到龜茲石窟研究所
  • 賈平凹:千佛洞遊記
    梁山橫亙合陽縣城北百裡地,千佛洞位於東峰。西峰是武帝山,山上廟宇重建,香火旺盛,是渭北的旅遊勝景。我們一行瀏覽了武帝山後要返回西安了,接待的人才說出了還有個千佛洞的,當然我又來了興趣。接待人說千佛洞雖是金代物事,卻早已毀壞,數年前他們去過一次,除了山高地險外,已沒有可看的了。但我卻總是丟心不下,感覺裡應該是去一趟的。於是,讓同行的人都回去,我執意留下來。
  • 太原天龍山為何在科幻電影周上成熱點?——從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看...
    當藍星球與天龍山相遇,當科幻電影與石窟藝術相遇,天龍山石窟彰顯了它獨特的時代魅力。  12月1日至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舉辦,太原天龍山正式成為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的飛行基地,組織方專門召開了「科技文化融合的天龍山實踐」媒體見面會。天龍山,和它的數字復原項目,在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掀起別致的「天龍山之風」,成為電影周的一大熱點。
  • 千佛洞 | 敦煌石窟寺之古代佛教繪畫
    敦煌千佛洞含西千佛洞和東千佛洞。西千佛洞位於今敦煌市西35千米南湖店附近黨河北岸斷崖上。東千佛洞位於今安西縣城東南約70千米橋子鄉的山谷中,約始建於西夏之前。敦煌千佛洞現存有壁畫和泥塑的窟洞四百七十六個,其中隋窟九十五個,唐窟二百十三個,五代窟五十三個。從窟洞數字,已足說明唐代是敦煌藝術的極盛時期。
  • 天龍山石窟,在流淚
    2月11日晚,農曆春節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這件歸國佛首的「C位」亮相,讓人看到天龍山石窟的眼淚。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太原西南方向40公裡處的天龍山腰,海拔高1700米。
  • 千佛洞 留給我們太多的謎
    其間奇峰峻岭藏幽隱勝,有諸多名勝古蹟及景觀,千佛洞風景區即其中之一。今春早些時候會同友人曾遊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朝陽縣南雙廟鎮山後村,是一個集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14-2015年,被遼寧省旅遊協會和《遊客》雜誌社評為遊客喜愛的「遼寧十佳人文景觀」之一。
  • 疫情下的另類文旅復甦:天龍山海外流失佛像的數位化回歸之路
    12月7日,山西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巡展項目在南京舉辦了推薦會,展示了通過現代技術復原、以網際網路呈現出來的南北朝至隋唐時代的「虛擬佛像」。這是國家級「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點項目,2020年11月入選國家文物局——海外藏中國文物石窟寺類數字復原展示示範項目,也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文物和科技融合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