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哭秦庭》

2021-02-23 讀檔


申包胥,申氏,名包胥,又稱王孫包胥。生卒年待考,漢族,湖北省京山縣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

 

公元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朝廷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申包胥功勳卓著,不僅是一位治國良臣,忠貞的愛國者,也是傑出的外交家。申包胥一人復楚之六千裡江山的故事,精誠感天,歷代傳頌,成為千古不朽的愛國忠君、賢能誠信的典範。


京劇《哭秦庭》劇照

 

申包胥故事在《左傳》、《史記》、《後漢書》都有記載,在民間口口相傳生生不息。中國傳統演藝舞臺上、申包胥的故事演繹出多種戲曲、曲藝劇本。京劇《哭秦庭》、豫劇《申包胥掛帥》(又名《站城頭》)、楚劇《路會》、《過昭關》、鼓詞《左傳春秋》、《二胥行》等,都是久演不衰的劇目,歷來為名角的看家戲和精典唱段。中國京劇團等國家重點院團至今還常上演《哭秦庭》。申包胥精誠愛國的至偉功勳和高風亮節,永垂青史,深契於中華文明。

 

申公(包胥)是忠臣的代表,民眾的楷模。他哭秦庭搬兵救楚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他集忠、信、智、勇、仁、義、廉等傳統美德於一身。他忠不讓屈原,功則過之;德不讓孔子,行則過之。是一位堪與屈原和孔子比肩的聖賢,他的品德和功績照亮了中國歷史。


申公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於公民的價值準則的要求相吻合,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申公身前拒賞逃名,隱居躬耕。雖然他德侔天地,功冠古今,卻一直默默無聞。宣揚申公事跡、學習申公精神,京山享有天時地利的優勢,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且京山縣城解放前曾命名為「包胥鎮」,可見申包胥在京山地方文化中的顯赫地位。在申公身上體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立國之本、思想之源,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支柱,值得我們大力弘揚。

申公是京山人民永恆的驕傲。

 

作者單位:京山縣檔案局

北省檔案館「讀檔」公眾號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申包胥哭秦庭,不吃喝哭7天求兵救楚,秦哀公受不了:發兵發兵!
    《哭秦庭》,是京劇中的一出傳統劇目,故事主人公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因吳國興兵伐楚,他不辭艱苦去秦搬救兵,以忠臣形象名留史冊。而曾經稱霸一時的楚國之所以引來這場滅頂之災,還要從申包胥的老友,那位大名鼎鼎的伍子胥說起。
  • 申氏名人:忠賢典範申包胥
    申包胥到秦國請求幫助,在秦國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終於感動秦國君主秦哀公,是為史上有名的「哭秦庭」。在秦國幫助下,楚昭王得以復國,準備封賞申包胥,但是申包胥堅持不予接受,帶著一家老小逃進山裡過起隱居生活。關於申包胥的事跡、尤其是「哭秦庭」,司馬遷的《史記》、左丘明的《左傳》等史料有著比較詳細的記載,後世皆稱讚申包胥為中國歷史上的忠賢典範。筆者擬從三個方面概述申包胥的忠賢之舉。
  • ——申包胥
    愛國忠君、賢能誠信的故事被演繹為京劇《哭秦庭》、豫劇《申包胥掛帥》等。楚平王在早年,曾是有作為的君王,政局日趨穩定,國勢亦漸恢復,可向外擴張,卻因貪戀女色,骨肉相殘,濫殺忠臣,重用佞臣,從而把楚國引向歧途。費無極作為太子建之少傅因不受太子建重用,便陰謀讒害太子建與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先勸說楚平王為太子建迎娶秦國公主,待到秦國公主來到楚國,又挑誘楚平王將公主據為己有。
  • 京山歷史名人——申包胥
    申包胥(約公元前540~公元前450)春秋時楚國大夫    申包胥原與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52年),伍子胥父兄因受人誣諂,被平王殺死,伍子胥逃離楚國時對申包胥說:「楚王殺我父兄,你說我該怎麼辦?」
  • 《荊州散記(修訂稿)》選載(二十二)《忠賢典範申包胥》
    今天發布餘大中《荊州散記(修訂稿)》選載(二十二):《忠賢典範申包胥》。荊州市社會科學聯合會謝葵工作室推薦系列申包胥,楚國椒邑(今湖北省監利市黃歇口鎮)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公元前506年,申包胥昔日同鄉好友伍子胥率吳軍攻入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屍,楚昭王出逃。申包胥到秦國求援,在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終於感動秦哀公,史稱「哭秦庭」。
  • 申包胥故裡為京山的理由
    約生於公元前550年,原姓公孫,因楚平王初被封為申邑尹,故改姓申氏,字包胥,一作勃蘇,又稱王孫包胥(古人常以封地為姓氏),是楚國第一大將或第一忠臣。申包胥生活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晚期,是歷史記載最早、爵位最高、影響最深的京山新市籍中國歷史名人,官至三閭大夫(古代國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級。三閭大夫為楚國掌管王族三級姓氏的官員,相當現今的公安部長)。
  • 京山名流:楚國大夫申包胥的故事
    好友申包胥此時找上了門來,責備他為報私仇而陷楚國人民於死生之間。面對此情景,伍子無可奈何,只得掩飾自己的失落心情。伍子胥了解老友的心情,面對老友的指責,他只能默默接受。面對此情此景,申包胥只好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當初自己的「興楚」誓言。申包胥究竟應該到那裡去請求援助呢?當時的局勢,只有秦國與晉國有實力幫助楚國擊敗吳國。
  • 西申、東申與南申
    本書的「申氏歷代名人概覽」中之申包胥,為春秋楚大夫,姓公孫,封於申,故號申包胥。公孫乃黃帝姓氏。而據史典,炎帝、黃帝同父異母,且「姬姜世代婚姻」你看,炎帝、黃帝也有著血緣關係呢。就是我們的始祖伯夷,人家還是十姓之祖呢。所以,我們無意彰顯誰先誰後,誰主誰賓。因為,追根溯源,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歷史長河,前無始,後無終。
  • 百家姓——胥姓的由來
    胥讀音為「xū」,與虛同音。胥姓來源有三種說法,分別是學者說、典籍說、家譜說。學者說主張胥姓是上古氏族華胥氏、赫胥氏後代,典籍說主張胥氏祖先為晉國大夫胥臣,而家譜則顯示胥姓來源於姬姓。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吳興。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5位。在2013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1] 。 21世紀胥氏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安徽等地。主要源流胥姓來源有三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