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至
因為思念而被賦予了更多內涵
無論來自何方,情歸何處
無論心繫的是一碗熱騰騰的水餃、年糕
還是遠在他鄉的親人
內心總有一股暖流
記憶裡總有一份感動
一年的尾聲,冬至悄然而至。在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它是「一九」的第一天,從這一天開始,我們正式進入寒冬。
冬至的到來,意味著陰陽之氣的轉化,是上天賜予萬民的福氣。在紀錄片《我從漢朝來》中,一塊塊漢代畫像石刻畫著漢代人通過時令節氣進行農事活動、捕魚狩獵、趕集慶祝的熱鬧場景。
在這一天,百官集體放假、商業活動休市,人們在盛大的慶祝活動現場穿行其間,言笑晏晏……這一切足見古人對冬至的重視。
如今,遠離了農耕的現代人雖然對時令已不再關注,但冬至的到來仍然是鄉土文明中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位於黃河流域的山西、陝西兩地,在隆冬時節蒸花饃的傳統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
每當冬至時節,晉城韓家莊年過七旬的劉冬梅,仍會親自蒸上一屜熱騰騰的花饃迎接冬至。
紀錄片《故鄉的風景》裡,形態各異、色彩鮮豔的花饃給冬的蕭瑟增添了幾分溫暖,也喚起了無數思鄉人對家的想念。冬至日的花饃,提前讓人們感受到了春節的氣氛。
遠在山西千裡之外的蘇州和太湖之濱的香雪村兩地,陣陣梅香讓遊人紛紛駐足。在萬物蕭瑟的冬日,給人們留下了「不要人誇好顏色,要留清氣滿乾坤」的幽幽香氣。
冬至的梅花不僅徵服了六下江南的乾隆,也讓18歲就外出打拼的村民周斌芳毅然決定回鄉種植梅花,只為留住故鄉這抹最美的風景。
冬至也是一個關於美食的節日。紀錄片《餐桌上的節日》裡,河北的杜阿紅正下廚製作藥膳餃子,與圍坐桌前的一家人共同享受久違的團圓;江西的許仕忠則用純手工製作的弋陽年糕,捶打出對冬至的詮釋。美食,見證了傳統技藝的延續,更飽含著冬至溫馨的氛圍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古時候,冬至曾經作為新年而存在。而今日,在冬至這一天,從南至北的人們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它的到來。花饃的喜慶、梅花的芬芳、餃子的香氣、年糕的軟糯縈繞在人們的周圍,溫暖著廣袤的神州大地。
雖然冬至不是節日,卻最有節日的味道。今天,在享受冬至美食的時候,請記得餐桌前的那份溫暖,也別忘記故鄉、家人與往事帶給你的每一次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