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味道:響油鱔絲

2021-02-27 上海老底子

黃鱔,是江南水鄉常見的水產品。立夏時節一過,黃鱔遍及田間溝渠甚至河道水灘,人們就不免想念起鱔魚的美味。端午節,江浙滬一帶有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的習俗,寓意五福臨門、舉家吉祥。事實上,吃黃鱔最好的是小暑節氣,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冬天一隻參,夏天一條鱔」的說法。一到夏季,黃鱔就長得圓肥豐滿,柔嫩鮮美,肉質味性俱為上佳,是最具有滋補功效的時候。而此時的黃鱔,也備受食客青睞。

黃鱔有很多做法,鹹肉蒸黃鱔、紅燒鱔段、鱔筒湯等菜餚無不令人食指大動,而其中,最令人念念不忘、饞涎欲滴的,當屬響油鱔絲。

響油鱔絲又名響油鱔糊,因鱔絲上桌後盤中的油還在「噼啪」作響而得名,陣陣「哧啦」聲中,油在鱔絲上翻騰,鱔絲在油裡沸騰,猶如淅淅瀝瀝的春雨,頗具詩意的聽覺享受,同時,夾雜著陣陣蒜香、油香、鱔絲香,兼具「色香味」。這是江南地區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名菜,蘇州的蘇幫菜、杭州的杭幫菜、上海的滬幫菜,都有這道菜的身影,做法雖不盡相同,口感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需食材】

活黃鱔800克、熟豬油75克、響油25毫升、黃酒20毫升、鹽20克、醬油30毫升、白糖25克、味精1克、胡椒粉2克、火腿末10克、水澱粉、蒜泥、薑末、蔥花各適量。【製作方法】

1、 將活黃鱔投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出,去頭尾、脊骨和內臟,洗淨,切成6釐米長的段。

2、 大火熱鍋,加熟豬油,放入蔥花、薑末,煸至出香氣。

3、 放入黃鱔段炒透,倒黃酒略燜,再加醬油、白糖、鹽和少許水,燒沸後改小火燒2-3分鐘,再用大火收稠。

4、 加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顛翻出鍋裝盆,將蔥花、蒜泥、火腿末置於鱔糊上。

5、 另用大火熱鍋,加油燒熱後澆入鱔糊,撒上胡椒粉即可。烹調最後一道工序,澆上沸油時會發出熱油四濺的響聲,如沒有響聲即是油溫不夠高。

如今,人們的飲食習慣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但在這些傳統菜餚中總能品嘗出一份家鄉的味道。冬日裡,不妨來一道「聲色俱全」的響油鱔絲,既暖胃、又暖心。

相關焦點

  • 有聲有色有滋味的響油鱔絲,做法簡單,美味沒話說!
    今天鄧大廚就教你做上海經典本幫菜響油鱔絲,"亞洲飛人"劉翔就曾為恩師孫海平做過這道菜!想吃上連劉翔都愛到不行的美味鱔魚?現在就一起學起來吧!鱔魚比較難處理,如果家裡沒有專業工具,在買的時候可以讓老闆幫忙去骨,這樣做起來就方便很多。▽
  • 長興爆鱔絲
    長興爆鱔絲  雉城名菜。長興爆鱔絲色、香、味俱佳,遠近聞名。
  • 這些屬於上海菜的秘密,90%的老克勒都不曉得!
    那就是油麵筋了~ 06 關於響油鱔絲 講到本幫菜, 這道 " 下飯菜 " 絕不能錯過
  • 上海人的美味家常菜——黃鱔菜
    黃鱔是上海人的家常菜,也是一隻當家菜,在物資匱乏的日子裡,更是只拿得出手的硬菜。記得小毛阿姐說,在婆家吃了條一斤三兩的大黃鱔。稀罕的大黃鱔要清蒸,原汁原味出自如雲似霧中,入口更顯肉頭的鮮美。於是,上海人家裡,多有自製的工具:把牙刷柄一頭磨薄如刀用來劃鱔絲。炒鱔絲多用小黃鱔,大的反而肉頭松。劃鱔背取中等鱔,劃鱔筒最好是每條200克以上。1985年在江西共青墾殖場採訪,見當地制鱔方法獨特:將黃鱔倒於水泥地上,等上半天再收拾。平日燒黃鱔,上海人家炒鱔絲較多,講經濟實惠。過去黃鱔也無配給,要買只有到市郊和外地。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白切雞、油爆河蝦、紅燒肉、響油鱔糊、扣三絲、草頭圈子……這些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開店30年以上,這家店的老闆嘗試用當時的招牌菜醬爆豬肝的做法來做牛蛙,小饕食餮,結果做成了新的招牌菜,一口就能吃出讓人驚豔的味道!響油鱔絲的鱔絲嫩滑入味,必然光碟。白斬雞非常的嫩,吃口香,不沾醬油都覺得好吃啊!豬油菜飯簡直就是小時候的味道,真的是豬油渣做的!
  • 【頭條】鱔絲「挺括」 當心加了除鏽的草酸鹽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保藏與加工工程系主任陳舜勝教授認為,食用少量草酸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長期過量食用添加草酸鹽的食品,可能導致人體營養失衡,甚至容易形成結石,「雖然目前鱔絲裡草酸鹽的殘留量還沒法計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攤販濫用非食品添加劑。」
  • 上海,到底有多「油膩」?
    ▲ 油墩子,上海人的油炸「零食」。 小孩放學回家,老住宅區各家廚房飄出龐雜浩瀚的香氣,孩子們的鼻子居然能辨出一二:紅燒肉的醬香裡摻著炸帶魚的油香,油燜筍的鮮香裡帶著紅燒滷鴨的異香;聞著香味一路走進家門,吃一筷子老爹炒的醃菜冬筍肉片,抱怨今天味道好像不大對頭?老爹一拍腦袋:哎呀!忘記放糖了!
  • 糖醋小排是乞丐發明的,八寶飯起源於武王伐紂,這些屬於上海菜的秘密,90%的人看得驚呆了!
    1.上海的響油鱔絲用的是野生青鱔。這道菜必須用新鮮的野生青鱔,用上海最本幫的做法烹飪,出菜前還要用豬油、麻油、菜籽油加熱撒上,口感味道才能達到最佳。2.響油鱔絲的響字講得是鱔絲澆上熱油時哧啦哧啦的聲音。
  • ​面面聚到 上海味道
    北京炸醬麵在上世紀30、40年代物資匱乏的時期,陽春麵是上海普通人家最常吃的麵條,雖然味道清淡,但是絲絲縷縷的生活記憶淨在其中。老底子記憶裡,做一碗正宗的清湯陽春麵,定是——買的骨頭,燉出來的湯要清;買的板油,熬出來的味道要香。對,板油是關鍵。還有蔥花是白米香蔥,要極極細的。箇中講究,絕對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的。就因為沒有任何輔料,所以對湯頭的要求就更高了。
  • 上海人最喜歡吃的本幫菜,你最愛吃哪一道?
    很多人在本幫菜館裡必點的一道菜就是響油鱔絲,上菜的時候,常見到服務生一手託著鱔糊盤子,熱氣騰騰的鱔絲中間窩了一個洞,撒滿蒜泥薑末和蔥花;另一手拿著半勺燒得冒煙的熱油,來到餐桌前,放下鱔糊盤子,隨手將熱油澆在蒜泥薑末蔥花之上
  • 上海麵館76期:白玉路二十年老本幫面,辣肉大腸竟是普陀最嗲?
    大腸拌麵這麼好吃的大腸用來做拌麵味道也是很棒的,大腸的醬汁特別油潤濃鬱,每一根麵條都是濃鬱的醬汁包裹,味道鮮美,真的太爽了!並且是那種很自然的牛肉紋理的鮮嫩,而不是加了生粉那種嫩滑,加上湯頭也很清鮮,真的味道非常好。紅燒鱔絲面鱔絲面也是本幫經常吃的一款,這家鱔絲的味道也挺棒的,鮮嫩入味,配上清脆的上海青一起,一口湯一口鱔絲一口面,真的非常舒服。
  • 上海農家本真味
    周浦鎮擁有1300多年悠久歷史,曾是浦東地區商業、經濟發源地和富饒地,素有「小上海」之稱。據周浦鎮當地人說,「浦東老八樣」形成於明清時代,而起步正是在周浦。所謂浦東老八樣,指的是扣三絲、扣白斬雞、扣鹹肉、扣紅燒魚、扣蛋卷、扣三鮮、扣走油肉、肉皮湯八道熱菜,外加一個什錦拼盤,組成一整套本幫菜餚。
  • 響油蘆筍:老年人應該多吃的菜,嘗鮮是其次,主要是潤腸!
    響油蘆筍:老年人應該多吃的菜,嘗鮮是其次,主要是潤腸!有很多的食材就都是吃一種新鮮勁,如果是過了時候,那麼這些食材就不能再吃了,蘆筍就是屬於這樣的食材。吃蘆筍是不能過季的,要不然不光是不會有好的味道,還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
  • 這家復古小店每天只做100個油墩子,藏著上海人才懂的老味道!
    ,有一家「致童年 弄堂小吃」,雖然剛開不滿一年,但憑藉復古懷舊的裝修、正宗的上海味道,以及品類繁多的兒時小吃,店裡的人氣美食當屬老上海小吃、老弄堂砂鍋、放學後炸串~香酥雞、童年小肉、綠豆刨冰、小年糕、老上海油墩子都是點擊率很高的美食。
  • 燻魚、麻辣鱔絲、西芹螺肉、蔥酥鯽魚等精選五道川菜正宗做法
    這些菜餐廳和家庭都可以做,做法正宗,味道正宗,照著這些菜譜做絕對錯不了,滿滿的乾貨,全拿走吧。 油鍋用旺火燒熟菜油燒至七成油溫時,將魚炸成棕紅色,鍋內另換油燒至三成油溫,放姜蒜米炒香,加鮮湯、鹽、醋。白糖、味精等,再放入炸上色的魚,用小火收汁入味,放蔥花、香油起鍋,盛入器內,然後放入燻箱用柏枝微燻一下裝盤即成。
  • 不理解上海的淮海路,為什麼總是有人排隊,結果吃一次就明白了
    雖然早就聽說上海淮海路是老字號雲集,美食遍地。可還是不理解為什麼整天都有人排隊。隊伍裡面不僅有慕名而來的遊客,更多的是當地人。這些上海老一輩們對這些吃食可真的是愛之甚深啊不過小編親自去吃了一次才知道,原來大家排隊都是有原因的呀,太好吃了!就衝著人多的門店去,每一家都是大伙兒口碑積累出來的老字號,沒有一家是踩雷的。
  • 上海知名美女主持帶著他來金山組「CP」,究竟在弄啥嘞?
    上海知名美女主持帶著他來金山組「CP」,究竟在弄啥嘞?上海清闔果業專業合作社第二站來到了位於油車村的上海清闔果業專業合作社,體驗無花果採摘。無花果除了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幹、制果脯、果醬、果汁等。現場除了鮮果外,還可以購買加工好的無花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