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京審判時關東軍參謀長笠原幸雄的證詞,到1944年底,由於精銳師團調往前線或防衛日本本土而由一些戰鬥力弱、裝備差的後備師團接替。關東軍已沒有1個受過高度訓練的師團,坦克和飛機很少,軍火和燃料儲存也很有限。
1945年4月的關東軍師團,基本都是1944年底到1945年初臨時組建的。
全部12個師團中的2個,是1944年剛剛組建的新部隊,成立不到1年。
另外還有8個師團,竟然是1945年2月剛剛組建的,成立還不到2個月。
日軍承認:「這些新成立部隊,實際上與原有關東軍精銳師團相比,戰力僅為其30%。」
5月德國投降,1個月前蘇聯單方面宣布廢除同盟條約,日本才知道事情不對,蘇聯要進攻了。
只是,此時想要大規模擴充關東軍已經不可能了。
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一片混亂,中國關內百萬日軍也僅抽掉了3個師團(第39師團、第63師團、第117師團)增援。
無奈之下,只能搜羅在東北的日本男性僑民入伍,好不容易徵集了25萬人。
武器彈藥方面,關東軍並沒有什麼庫存,只能儘量尋找老舊武器。同時,他們將偽滿洲國軍改為警察或者後勤,將他們武器收繳上來。
這樣,在1945年7月,關東軍又緊急編組了9個師團和10個旅團的部隊,還有從中國關內增調的3個師團。
到1945年8月9日蘇軍進攻時,關東軍有22個師團和12個旅團,總兵力60多萬人。
人數似乎不少,其實根本就沒有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