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不小:邵麗華老師紫砂壺的一方天地
紫砂壺,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中,我偏愛小品壺。
小品壺是生活中最適宜的泡茶夥伴。因為容量都不大,自己淺斟,抑或2-3位佳友共賞,一款茶多泡,意猶未盡,精茗蘊香;如果換茶,兩三款也不會覺得肚脹水飽,正助遐思。關於此中奇妙,我最愛讀的明代經典茶書許次紓的《茶疏》中已有精闢論述:「(紫砂壺)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隨手造作,頗極精工,顧燒時必須火力極足,方可出窯。然火候少過,壺又多碎壞者,以是益加貴重。火力不到者,如以生砂注水,土氣滿鼻,不中用也。」
許次紓論述了紫砂壺非常重要的三個關鍵點:砂性、窯溫和工藝。我曾經把紫砂壺的關鍵點具象化為五點:土、燒、型、工、藝,也是源於此。而我見到邵麗華老師的壺,覺得「哇,是符合我的標準的壺呢」。
確實,我是先認的壺,才認得做壺的人。而這一切,感謝小妮和經典陶坊帶來的緣分。經典陶坊是茶圈子裡很早就公認的精品紫砂品牌,早期很多茶葉論壇的線上平臺就都有經典陶坊的專門版塊。2017年我又專門去了一趟宜興,去看經典陶坊紫砂製作的全過程。機緣巧合,邵麗華老師「下山」了——她平常基本就是呆在山上的工作室裡制壺,不喜應酬見人。我已經用了一段時間的紫砂壺「秋水」就是邵老師做的,我非常喜歡,故而專門去打了招呼。邵老師比較靦腆,戴一副眼鏡,微笑著聊了幾句,又是關於做壺的。
這一次幾年過去了,我聽說邵老師又出窯了不少新作品,我覺得應該真心地推薦給大家,讓我們一起感受紫砂壺泡茶的韻致。
邵麗華老師紫砂壺小品系列:
1、容量:100-160毫升
2、泥料:黃龍山原礦朱泥(陳腐老泥)。泥料特點:收縮比很大,雙球型氣孔結構突出。未使用時顏色是紅中帶有橙金色,使用過幾次就會有泡養變化,慢慢會呈現紅亮,但是不是賊光,而是由內至外的溫潤。
3、窯溫:高溫窯1300℃以上。
4、工藝:明快而不失穩重,大氣中可見秀氣。
5、造型與茶:寶罐基本適合所有茶,尤其是巖茶、鐵觀音、單叢、紅茶等;盈握特別推薦衝泡臺灣烏龍茶、鐵觀音、生普等;玉潤特別推薦衝泡黑茶、熟普、老茶等;圓荷特別推薦衝泡巖茶、鐵觀音、生普類;轉輪特別推薦衝泡熟普、黑茶、紅茶等。當然,妙用無窮,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泡茶風格呢。
我嘮叨一句,所謂「開壺」,洗乾淨燒制時候蓋口附近的金剛砂,用純淨水或礦泉水燒滾開,內外澆淋,倒掉放至常溫,再澆一遍,就可以用了。什麼加豆腐、加甘蔗之類的開壺,一般都是為了掩蓋低溫壺的土味,還有就是過於疏鬆的內結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