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的成長,必須要經歷挫折嗎?

2020-12-16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不知道你聽過一句話沒:「殺不死你的,終將讓你強大!」

當我們看電影時總能看到主人公曆經千辛萬苦最終才獲得幸福和勝利的橋段,這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好像是否一個人必須經歷挫折和苦難才能成長和歷練?

所以今天我們想跟你聊聊,挫折真的是成長所必須的嗎?它值得追尋嗎?我們真的有必要去感謝苦難嗎?

挫折讓人進步,我們真的需要挫折?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給大家講一個經典實驗。

1959年,心理學家哈裡·哈洛用恆河猴做了一個實驗,他為了證明小孩子經受過多的情感剝奪並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由於恆河猴是目前與人最接近的,他讓新生的恆河猴一出生就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替代母親」一起。

這兩個「替代母親」都是用鐵絲架做的,一個是「鐵絲媽媽」,小猴子可以在這兒喝到奶;一個是「布偶媽媽」,就是在鐵絲架上放了毛茸茸的布,頭型也弄成了恆河猴的樣子。

最終結果顯示,小猴子寧可自己挨餓,也不會走到冰冷的鐵絲猴有奶的媽媽身邊。

而且最可怕的是這些小猴子會發出極其慘痛的尖叫,甚至時間久了小猴子會出現精神病症狀。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小時候過苦日子沒有關愛,很容易形成精神病症狀的。

既然苦難不值得感謝,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以前一直過著苦日人在宣揚「人就是要吃點苦」呢?

以前王小波曾經說過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

看來人們不僅熱愛苦難,同時還可以為自己的苦難各種合理化,難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假如人生活在一種無力改變的痛苦之中,就會轉而愛上這種痛苦,把它視為一種快樂,以便使自己好過一些。

為何很多經歷苦難的人都很成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詞叫「倖存者偏差」

意思就是你所看見/聽見的都是活下來/成功了的,失敗者根本沒機會讓你看見,比如那些告訴你成功的人都會經歷創業失敗和各種磨難,沒錯很多創業的人都經歷過這些,但大多數創業失敗的人都吞下了當初自己衝動的苦果。

也就是這些失敗者你連看到的機會都沒有,《成功與運氣》一書的作者弗蘭克指出:如果你認為精英們之所以成功,就全是因為他們的天賦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關頭做出了理性的正確選擇,那也不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運氣,而且在現代社會更是如此。

倖存者偏差告訴我們,忽略的信息往往是致命的,所以那些成長和成功絕非都是經歷苦難導致的。

吃太多苦,人會變傻

當下自媒體發達,很多人鼓吹大家要跳出舒適圈來獲得成長和淬鍊,那麼我們真的需要這些苦難淬鍊嗎?

ACE(Ade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研究表明小時候「吃太多苦」是會影響身心發育的,然而,這多麼理所應當的事實,卻被我們大多數人硬生生地忽略了。

有人會說了,人家科比凌晨四點太陽的故事你沒聽過嗎?

拜託,人家選擇凌晨四點太陽那是自己的選擇,而且他樂於在這樣的條件下訓練,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努力的享受。

所謂的吃苦,都是因為你在從事違背本心的活動。當你是自願「吃苦」的時候,就成為了努力,而不是吃苦了(吃苦和努力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要把他們等同起來)。從這個角度來看,主動吃苦這句話,根本不成立。

我們該如何對待挫折?

柴靜曾經說過一段話:「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做心理諮詢師已經4年了,但我自己因為心理問題折磨了一年之久,而這一年說實話並沒有為我帶來更多財富反而比同齡人相比我相當於留級了一年,因為那年我幾乎在家躺了一年。

但我並不甘於這樣的生活,看著同齡人剛剛畢業自己可以賺錢,而我還需要藉助父母生活,自己非常痛苦,於是我開始長達半年的心理治療之路。

後來我發現,對苦難的思考反而促進我成長,我明白一個人經歷不該有的痛苦並不一定是好事,但參加心理諮詢後我開始能夠反思這些痛苦,並且從這些痛苦中得到養分。

對困難思考最好的工具就是心理學,我開始理解我所有情緒和痛苦背後的意義,當我開始思考痛苦背後的東西時,我真的成長了。

沒錯,挫折不是財富,對挫折的反思有可能成為財富。

最後我想回答一下我提出的問題,到底成長需要挫折和痛苦嗎?

我認為苦難不是成長所必須的,它不值得追尋,我們沒必要去感謝苦難。

如果你正在遭遇挫折與痛苦,那麼我鼓勵你思考這些痛苦背後的意義,這樣才會得到成長!

相關焦點

  • 人生一定必須要經歷挫折磨難才算成長嗎?
    而我們敬仰的成功人士,他們不是沒有經歷挫折,而是承受了無數挫折之後,身處絕望之中,仍能頑強地站起來。挫折教育一直被公眾認可,大家普遍認為,人在充分受挫之後才能對人生有所領悟。很多情況下,不是經歷過痛苦挫折才能成長,挫折只是在幫我們排除試錯,本身並不能讓我們成長。而是在受挫之後找到了正確的道路,這才提高自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成長。
  • 人生經歷挫折會更快地成長,挫折讓你變得強大!
    人的一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如果沒有挫折,人就會成長地很慢;經歷了大量的挫折後,你會更快地成長,更快地變得成熟,挫折讓你變得強大起來,挫折將使你成功!我們不應該抱怨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這恰恰對我們是個磨鍊,我們應該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因為正是這些挫折讓我們一步一步走向強大和成功!
  • 心理學:一個人要經歷這四種苦難,才能變得越來越成熟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變得成熟與經歷息息相關,沒有誰是天生成熟,所有的成熟都來自我們自己的歷練,更來自我們身心的思考與迭代。沒有誰的生活是容易的,成熟的人把生活當作自己修煉的場所,他們在生活中有所悟,有所得,正是因為體會到生活的種種艱辛與真實,才明白,我們的人生大都要經歷這四種苦難,方能變得幸福與圓融。
  • 心理學:人生這三大道理,你若不懂,挫折磨難「倍增」
    此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解析人性之中「陰暗面」的特點,幫助你認知人性的醜陋,認知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開發自身的潛能,超越當下的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實現自我人生的跨越。
  • 挫折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要想見到陽光,那就必須經歷風雨。挫折是我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過程,沒有誰的人生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感恩挫折,它讓我們更好的成長。,還能飛快地跑,這都是一個經歷挫折的過程。那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意識,但是隨著時間慢慢的流逝,我們會發現生命中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摔倒之後要依靠自己爬起來,然後揮揮手繼續往前走,義無反顧決不回頭。羅振宇說:「成長是你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鴻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爬出來了,叫成長。」
  • 成長是一個蛻變的過程,遇到更好的自己,你必須有所經歷
    與其說我成長了,倒不如說在心理上有所成長,或者對心理學的認識上有所成長。心理的成長是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往往人在察覺到自己成長的時候,都已經比真正成長的時間晚了許多。回顧入學來的三年,許多曾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就會有種「哦,原來是這樣」的感慨。
  • 人的成長為什麼一定要經歷挫折和磨難?
    肉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操場不流汗,戰場上就要流血(就是說著順口),成長都是反人性的,這是突圍必須的代價。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其實人的本性也是向下的,是懶散,是墮落,是急功近利,是不思進取。不信?你可能此刻很想反駁我,甚至要破口大罵,胡說八道,扯犢子。先別急著發火,人被點中了要害往往都會跳腳。
  • 真正讓人成長的,是挫折和痛苦
    1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總要經歷過無數的挫折和痛苦才會得來。沒有誰,不經歷風雨就能成功;有勇氣,不代表恐懼不存在,而是敢於面對。一個人只有不向命運低頭,命運才會被他屈服,人才會散發出應有的光芒,照亮自己,照耀別人。2經歷過了挫折和痛苦,你才能快速的成長。每一次的挫折和痛苦都是人生的一次蛻變。
  • 初一作文:在挫折中成長
    我們成長過程中有一種不可缺少的經歷,那就是—挫折。每個人都會碰到不同的挫折,挫折是我們生命成長經歷的一部分。一個炎熱的夏天,火熱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這片土地,萬物都像要被烤焦了似的。突然我們的教官站在食堂門口大聲宣布:「今天下午要去攀巖,你們中午休息一下,下午就出發了。」約摸過了一個小時後,教官在宿舍門口大喊道:「集合!」說完又吹了吹手中的口哨。於是我們手忙腳亂的跑了出來,集體徒步前往那一塊巨大的巖壁。我不禁擔憂起來,捫心自問:我這體能爬上去嗎?估計爬到一半就堅持不住了。不知不覺地,我跟同伴們走到了攀巖的地方。
  • 心理學怎麼忘掉一個人?放下一個人最好的方法
    那麼,心理學怎麼忘掉一個人呢?想要真正地忘記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內心接納這樣的結果,把這段感情當作是一段旅途。雖然一段感情的結束會讓人造成很大的傷害,難免有的人會陷入痛苦之中,但是為了不給自己造成更多的傷害,只有自己能幫助自己,如果你心底無法接受,即使有朋友,貴圈有朋友陪伴你的內心世界還是孤獨的。
  • 挫折,為什麼能使一些人更強大?
    ——泰戈爾前人們對於挫折的看法大同小異,認為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從心理學上看,這是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必然的情緒反應,會給人帶來實質性傷害,表現為失望、痛苦、沮喪、不安等,挫折易使人消極妥協。
  • 生活是否要經歷挫折,在我看來,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摧殘
    這個問題其實不算一個問題,沒有人真的可以一輩子順風順水,看起來風光無限的人,也一定遇到過挫折。從出名的人來說,馬雲,俞敏洪,他們的事跡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他們考入大學都那麼波折,工作後更是磨難重重,馬雲被騙,俞敏洪更是碰到各種事情,這裡就不一一說了,能從挫折中走出來,自己就會成長一次。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摧殘。
  • 心理學:一個舉動看出人品,逃避挫折情境的人不值得信任
    所謂挫折情境指的是讓對方感到為難、不願意面對,不敢面對的事情;而逃避就是個體對待挫折情境的一種處理方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之所以很難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是因為大家都在盡力表現自己社會化的一面。而一旦遇到挫折情境,每個人的行為方式就會出現差異。內心強大的人就會直面挫折,內心脆弱的人就會逃避挫折。
  •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阿德勒創建了個體心理學,被後世稱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他與佛洛依德 、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成為心理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大師之一。阿德勒的著作裡,最出名的就是這本《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我很早就看過, 但之前並沒什麼感覺。
  • 心理學:弱者心態的五個表現,你有嗎?
    人不害怕弱小,但最害怕的是弱者心態,弱者心態是阻擋我們前進最大的敵人,也是讓我們活得越來缺乏精氣神的主要原因,弱者心態主要有這五個表現,你中槍了嗎?,就是生活中一點點小挫折就會覺得灰心喪氣, 總是覺得自己處處不行。
  • 挫折是成功的暫停鍵,不是快樂的休止符
    人活一輩子總會有很多經歷的,各種各樣的經歷,是活過的證明。沒有誰的生活會一直完美,但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看著前方,滿懷希望就會所向披靡。要知道挫折是每個人終究會碰到的,應該把人生中的挫折看作一次次挑戰。現在所經歷的一次次挫折,在將來都會化作人生中最不貴的回憶。
  • 能讓一個人變強大的是挫折和磨難,是大部分人的常態
    但是一個人變得強大不是金錢可以徹底解決的,只不過有錢可以變得從容,變得開心罷了。挫折和磨難是大部分人的常態,無論我們對生活怎麼和藹,都無法躲避這些,你我有的是對生活的情義,而生活給予的卻是挫折和磨難,不接受也得接受,也許熬過去了就變得強大了,熬不過去就自我崩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生活而放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相信你也是知道的。
  • 當一個人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即使面對挫折,我們也不會灰心。 (二)要勇於調整自己的性格 雖然有人說性格難動,性格決定命運。然而,客觀地講,同一個人,同一個八字,在不同的大運上,在不同的時間,他們的命中所包含的性格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當年輕的時候,非常衝動和不耐煩。當中年時,突然變得更穩定了。原因是什麼?性格真的變了嗎?
  • 一個人的成長,必須通過磨練,必須要懂得堅持
    一、一個人的成長,必須通過磨練。有時候,必須對自己狠一次,否則永遠也擁有不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二、沒有什麼是會過不去的,對於明天來說,今天的悲苦都是暫時的。三、生活給了一個人多少磨難,日後必會還給他多少幸運,為夢想顛簸的人有很多,不差你一個,但如果堅持到最後,你就是唯一。
  • 人生有了挫折,才能學會成長(深度好文)
    總有人問,成長是什麼?怎樣才算是成長?其實,成長無非就是經歷一次次挫折後,歷練出來的結果。只要你每次都比以往強一些,那就稱得上成長。但成長哪有這麼容易,有些人歷經數十年,也不見得有所進步,還是如以往一番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