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常見的幾個問題

2020-12-15 騰訊網

關於葡萄酒,你是否心裡總有幾個大家都已經會了的小問題,想問又不好意思開口?別害羞,作為一個葡萄酒愛好者以及低調裝腔人士,有關葡萄酒的每一縷迷霧都要勇敢地深扒到底。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挑了5個這樣的小問題,從細枝末節裡再來拾遺補漏一回。

為什麼葡萄酒不要倒滿杯?

如果你的酒杯沒被倒滿酒,別哭,更不要誤會對方摳門兒,這半杯未滿的高度才是「大器」的領酒方式。

參考權威的世界侍酒師比賽的國際標準來看,通常葡萄酒需倒滿酒杯容積的1/3,精確一點兒,即讓酒液面落在靠近杯肚直徑最大的位置,但以不超越此高度為佳,看來葡萄酒不能按照中國式「酒滿茶半」的老禮。

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把香氣留在杯裡」杯體三分之二的留白能讓酒液有足夠的空間充分與空氣接觸,利於酒中的香氣在杯中甦醒展開;反之「一次倒滿」會使酒液與空氣的接觸面縮小,不僅不利於香氣的釋放,逐漸打開的香氣也會散落在空氣中,酒杯裡就很難聞到多少酒香了。

「原因之二:方便聞香觀色」想認真的看清葡萄酒的顏色,第一步就要找個光線好,白色背景的環境,將酒杯傾斜約45度,好讓酒平攤在杯壁上薄薄一層來欣賞——比如紅葡萄酒,紫色調的還年輕,顯棕色的就年數不小了。另外,很多時候,剛倒出來的葡萄酒就像沒睡醒的樣子,香氣比較封閉,而捏住杯子「晃圈圈」可以手動打開香氣的各種層次,捕捉其變換的每個瞬間。但是,如果倒滿酒杯再去做這些事情,不用我解釋,你也能想到結局會有點尷尬。

「補充原因:多分口酒喝」一瓶酒常規規格也就750毫升,給你裝滿一杯,剩下的也就喝不到幾人了。但若只裝個三分之一杯,一瓶酒高低也能勻出6到7杯了……

這裡分享一個小繞口令:「一瓶酒,兩個人,每人喝三杯,第一杯為了健康,第二杯為了愛與快樂,第三杯為了安眠。」

什麼時候需要醒酒?

通常而言,醒酒的主要目的是讓葡萄酒與空氣接觸,讓酒液中的各類物質被適當氧化,讓不活躍的香氣分子變得活躍,同時濾散掉濁氣,移除沉澱,使酒從艱澀強勁過渡到柔順適飲,或者從無精打採裡重煥風姿。

那麼,究竟什麼酒該醒,該怎麼醒?這件事一直眾說紛紜。按葡萄酒的類型來說:

「年輕紅葡萄酒」有些酒擁有非常強的陳年潛力,集中度高,單寧密實,也就是所謂的「大酒」。這些酒在剛開瓶的時候,所有的香氣抱成一團,很難讓人分辨出具體有什麼香氣,即俗說的「封閉」。這種情況需要將酒倒入「大肚」醒酒器中放置較長時間醒開,具體時間根據葡萄酒的質量和特色來決定。當然對於普通質量(售價在200元以下)的葡萄酒通常不需要特別醒酒,但是此類酒如果開瓶後放置過長時間,容易失去新鮮的果香,所以開瓶後越快飲用越好。

▲ 大肚醒酒器

「老年份葡萄酒」有些很老年份的葡萄酒已經非常脆弱,且有沉澱,這時候就需要瓶身較小的醒酒器,將酒液倒出的同時把酒渣留在瓶中。而有些老酒氧化的氣味過多,會遮蓋果香,這時候醒酒可以疏散掉一些多餘的氧化氣味,讓果香和氧化氣味達到平衡。不過普遍來講,老酒不需要醒很長時間,半小時到1小時待異味揮發掉就好。

判斷老酒是否醒到位,需根據經驗看酒是否達到平衡了,低單寧輕酒體的老酒醒酒的時間可能低於1小時,但如果是高單寧飽滿酒體的老酒也可能超過數個小時。

「年輕甜酒」有些甜酒因為葡萄酒自然含有較多糖分,這對酒中殘留的酵母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可謂是「饕鬣盛宴」,所以釀酒師通常會在裝瓶前加入比幹型葡萄酒更多的硫酸鹽來保證葡萄酒的穩定性(當然嚴格控制在法律和健康規定的範圍內),但這會導致酒中殘有硫的味道……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醒酒得到改善,醒酒時可以將醒酒器放置在冰水中,同時起到了冰酒降溫的作用。

「起泡酒」比如香檳酒,由於酒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將其倒入普通的「大肚」醒酒器,會消耗過多的氣泡。試想如果連泡泡都消失了,不成了一杯乾白了麼?所以這類酒基本不需要醒。不過,對於一些年份香檳或者高品質起泡酒,可以放在細長的醒酒器中,但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 細長型適用於高品質的起泡酒

「酒瓶醒酒」現在很多愛酒人士更偏向於這種「省事兒」的醒酒方式,只需要把酒塞起出,倒出一小杯葡萄酒,餘下葡萄酒在瓶中靜置,利用瓶口讓酒液與空氣進行小面積的交流。這種方法雖然醒酒時間很長,但卻是最溫柔的醒酒方式,如果時間充足,建議使用,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其無法去除老酒裡的沉澱。

「二次換瓶」有經驗和技術的侍酒師會將酒液倒入醒酒器中或另一個空酒瓶中,待瓶中酒渣被去除後,再將醒酒器中乾淨的酒液倒回原酒瓶中,這就是傳說中的「二次換瓶(Double decanter)」。這種醒酒方式既保留了酒瓶醒酒的溫柔,又去除了酒渣,同時可以相對加快酒瓶醒酒時間。

「酒杯醒酒」對於那些不需要「認真」醒酒的開瓶即飲的酒,在杯中轉悠一會兒已足夠舒展香氣。喝慢一點,感受葡萄酒在杯中的變化,也是另一種享受。

「酒莊裝瓶」是百分百的品質保證嗎?

相對於複雜的釀造過程,裝瓶貌似是件「沒有難度」的事情,但其實這裡面也有不少講究。起初,葡萄酒都是以散裝的形式出售給酒商,由酒商負責裝瓶,裝瓶地點可以是葡萄酒的產地或是消費地,這使得制假和仿造變得尤為容易。直到1924年,波爾多木桐酒莊率先開始酒莊裝瓶模式,並說服其它1855評級一級酒莊們自主裝瓶各自的正牌酒。

「酒莊裝瓶」酒莊在自己的酒莊內進行自主裝瓶,以保證消費者在飲用葡萄酒的時候可以「追本溯源」。舊世界產區,以法國為例,酒莊裝瓶通常會在酒標上出現Mis en Bouteille au Ch teau / Domaine字樣;而對於新世界葡萄酒來說,酒莊裝瓶的葡萄酒會有「Estate Bottled」的標識。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無存在一些無良酒莊抓住了消費者偏好「酒莊酒」的心態,將劣質葡萄酒在酒莊進行灌裝,並同樣標明「酒莊裝瓶」進行售賣。

「酒商裝瓶」指的是一些葡萄酒貿易公司或合作社酒莊從酒農或酒莊處收購葡萄自行釀製或直接收購散酒,根據市場不同需求進行生產調配並裝瓶,並以旗下品牌貼標銷售,酒標上可見「Mis en Bouteille à la Propriété」字樣。

其實不是所有酒莊都有擁有完備的釀酒和灌裝硬體。一些比較小的莊園擁有適合種植葡萄的葡萄園,但是由於產量不高,其釀酒設備、儲存條件和後期銷售的投入都顯得力不從心,故而將酒交給更具實力的酒商。大型酒商擁有專業的釀酒團隊和生產設備,較於「酒莊」同樣有實力釀製出高品質葡萄酒。比如勃艮第的「路易亞都」、羅納河谷的「吉佳樂世家」,以及眾多香檳品牌都有「酒商裝瓶」葡萄酒出品。

也許回到20世紀初期,「酒莊裝瓶」還可以代表高品質,但如今無論「酒莊裝瓶」還是「酒商裝瓶」都無法說明瓶中酒質,葡萄酒的好壞還需「開瓶定論」。

如何選支對的酒杯?

喝什麼酒用什麼杯。酒杯的形狀、質地對於傳達一款酒的香氣、酒質都起著一定作用;酒杯的造型、容量、杯口的直徑,杯緣吹制的處理以及杯壁的厚度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味蕾的感受。

身為一隻合格的葡萄酒杯可以使人最大化地體驗葡萄酒的風味,它一般具備以下特點:

「1」適當大小,方便晃杯,使酒體充分接觸氧化;

「2」杯口微收,利於集中香氣;

「3」杯壁薄,通透美觀,輕便易用;

「4」設計簡潔,避免各種奇葩的造型,畢竟它只是個酒杯,酒才是主角。

適合實用的酒杯,決定了美酒體驗的起跑線,優雅的儀式感也隨之而來。想要選對杯子,還得先來了解下常見的幾種酒杯類型:

「波爾多杯」橢圓形高腳杯,能夠在釋放酒香的同時留住香氣,非常適合體驗類似波爾多風格的香氣複雜酒體厚重的紅葡萄酒。

「勃艮第杯」典型的杯型是「大肚球形」,相比波爾多杯其杯肚直徑更大,杯身更淺,更加適合酒體相對較輕的,但香氣不減的勃艮第紅葡萄酒。

「白葡萄酒杯」與上兩紅葡萄酒杯型相比,通常杯肚杯口的直徑都較小,這樣可以減少葡萄酒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減緩香氣的散發速度,同時避免溫度快速回升,窄杯口也可以更好地聚攏香氣。但也有例外,比如喝勃艮第白葡萄酒,選較大杯口的更合適。

「香檳杯」適用於所有起泡酒的品飲,這種修長的笛型杯或鬱金香型酒杯在設計上預留了足夠的長度,適合觀察到酒液中豐富的氣泡,以及氣泡上升的過程。但越來越多的侍酒師認為在享用年份起泡酒或者高品質的起泡酒時使用白葡萄酒杯更有助於香氣的展現。

「甜酒杯」一般設計比較矮小,這種杯型能夠更為含蓄地體現甜酒的高糖特點。而且一次性喝太多甜酒會有甜膩過於厚重的不適感,小杯型更適合控制飲用量。

另外,對於正在研習品鑑的葡萄酒愛好者不妨準備一個萬能的ISO杯(WSET官方認可的學習用杯),它具有小巧的杯型,儘管不能最大程度貼合不同葡萄酒的特性,但貴在標準統一,可以讓你拋開酒杯的影響公正地品評一款葡萄酒。當然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便宜,完全可以忽略掉喝醉後打碎酒杯「破產」的顧慮。

除了封瓶,軟木塞還能幫哪些忙?

一支小小的軟木塞,除了作為最常見的葡萄酒密封道具之一,它還自帶許多隱藏技能,比如下面這些或許你並不知道……

「防偽好幫手」在一些高級餐廳,也許你曾看見過侍酒師在開瓶後,把取出的軟木塞留在餐桌上向客人展示,當然你可以僅把這截軟木當作紀念品。但其實,一些知名的酒莊為防止假酒冒充,會在軟木塞上刻制諸如相關產區、年份、或者酒莊名稱的產品信息……講信譽的餐廳便把軟木塞出示給客人,證明酒標與軟木塞信息一致,以此來說明貨真價實。

通常,橡木酒塞會選用軟橡木樹皮來製作,酒塞帶有細膩微小的氣孔,有助於葡萄酒在瓶內呼吸氧氣,繼續熟成。而碎木組合制塞常作為低價葡萄酒的選擇,這種塞疏鬆,酒液易氧化,購入後建議儘快喝掉。不過近年來,一些高品質葡萄酒開始選用一種名為「DIAM」的高科技橡木塞來作為天然橡木塞的替代品,這種「DIAM」酒塞將橡樹皮磨成粉末,並用高科技手段去除了天然橡木中會引起葡萄酒變質的成分。通常,這種酒塞會在酒塞上標註「DIAM」字樣。

▲ DIAM塞

「判斷酒的年齡」我們可以通過酒液滲染在軟木塞的位置來大致判斷一瓶酒的年齡。基本上,瓶陳3到4年的酒,酒液染至軟木塞的1/4倒1/3處都算正常;瓶陳8年以上,酒液會染至軟木塞的一半位置。通常年齡越大的酒,酒液滲染於軟木塞上的範圍越大。所以如果當你在餐廳點了一瓶「82年拉菲」但發現酒塞幾乎沒有過多的酒液浸染,這時候就一定要小心這瓶酒的真偽了。

▲ 滲染程度各異的軟木塞

但這裡也要考慮老酒換塞的情況——一些頂級葡萄酒擁有強大的陳年潛力,甚至可以久藏幾十年,此時軟木塞長期被酒液浸泡瓶中,逐漸腐朽,所以酒莊為了保證葡萄酒能一直處於良好的儲藏狀態,會將舊的軟木塞換新,並且會在酒瓶背標或者酒塞上標註換塞的具體日期。

▲ 這瓶1990年份的奔富葡萄酒在2011年換過新塞

如果發現軟木塞頂部出現了黴菌,千萬不要害怕,大半是因為儲存環境溼度偏高所致(葡萄酒儲存是需要高溼度環境,否則橡木塞會脫水幹縮而漏液)。如果酒液浸染未達到軟木塞頂部,酒質是不受影響的。不過若發現一瓶年輕葡萄酒酒液已經沒過了軟木塞的頂部,則有可能是由於存儲溫度太高,加之運輸不當發生了漏液,葡萄酒有多數已經氧化了。

另外,不少人都習慣聞聞軟木塞上的氣味來判斷酒是否變質。但很多情況下,我們聞到的只是橡木味,所以,這個辦法並不靠譜。美國《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雜誌專欄作家Matt Kramer告訴大家:「擺在你眼前的軟木塞不是給你聞的,而是給你看的。你不可能從一個軟木塞的氣味得知一瓶葡萄酒的好壞」。要判斷一款酒是否變質,最直接的做法將葡萄酒倒進乾淨的酒杯中,品嘗它。

相關焦點

  • 葡萄酒品鑑詞中常見的「單寧」是什麼?
    葡萄酒入門 「葡萄酒入門」將為大家介紹關於葡萄酒的一些基礎入門知識,希望與大家一起了解葡萄酒。第5篇帶大家一起探討葡萄酒品鑑詞上常常看到的「單寧」是什麼。
  • 這些常見葡萄酒術語用不同語言怎麼說?
    摘要:法語的「Chateau」和「Domaine」、西班牙語的「Bodega」以及英語的「Winery」都是代指「酒莊」,像這樣擁有多個「模樣」的葡萄酒術語還有很多,了解常用葡萄酒術語在不同語言中的表達,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葡萄酒信息。
  • 1篇講明白加烈葡萄酒?致喝白酒轉葡萄酒的新夥伴!|酒小賢專欄
    加強型葡萄酒指的是在釀造的過程中或釀造完後添加酒精提高葡萄酒酒精度的葡萄酒。英文叫作Fortified Wine,就是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酒精發酵完成後或者酒精發酵未完成時,添加酒精。添加酒精的過程,提高了成品酒中的酒精含量,酒也就變得更「更有勁」了,酒的力道也被「加強」了,因而稱之為加強型葡萄酒或加烈葡萄酒。
  • 一些形容葡萄酒的常見詞語,助你更好品酒
    MASCULINE(很爺們/男性化)並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那麼的強勁有力,也有很多葡萄酒入口柔順,所以這個詞就要看著點用了。就比如你用這個詞彙去誇一款澳洲巴羅薩谷(Barossa Valley)產區設拉子(Shiraz)葡萄酒,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再比如你要拿它去誇一支拉菲,說它平衡且優雅還強勁有力,這也不衝突。與之相對的詞彙叫做女性化(FEMININE),這兩個詞並沒有褒貶之意,只是形容酒給人感覺的一個中性詞。
  • 葡萄酒市場亂象:"拉菲"和"拉菲傳奇"其實差別很大
    3 亂象:張冠李戴  澳洲品牌酒說成了法蘭西  今年四月份,在新街口地鐵站,許多人會留意到有一款非常醒目的紅葡萄酒的廣告,看起來倒也顯得頗為大氣典雅,外行人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專家解析:可笑的地方就在於,明明是澳洲品牌,怎麼能扯上法蘭西,一看就有問題。事實上,類似的酒並非個別,許多新世界的地區(大致來說,葡萄酒舊世界是指歐洲,新世界是指歐洲以外的國家)也就是近幾十年來才開始釀造葡萄酒,但宣傳上的「百年」「古堡」明顯失真。
  • 四度紅酒|《四度酒話》第六期:葡萄酒分類,認識各種葡萄酒
    葡萄酒的分類方式有很多:按顏色分類最常見的是按顏色來分類。可以把葡萄酒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三大類。按照這一標準,葡萄酒可以分為靜止酒和起泡酒。靜止酒是最為常見的普通類型的葡萄酒,釀造過程中發酵容器不密閉,用來釋放發酵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 附葡萄酒分類專業詞彙中英文對照表
    葡萄酒的種類繁多,簡單來分有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起泡酒、甜白……僅僅這些不同類型的葡萄酒讓人眼花繚亂,那麼它們究竟該怎麼分類呢?小編為您分享幾個常見的基本分類標準,幫您理一下思路。紅酒的種類紅酒如果以顏色來劃分,可以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這三大類。這也是最最常見的分類方式。
  • 什麼是桃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好喝嗎?
    一提及到桃紅葡萄酒,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專屬於女人的葡萄酒,不屬於男性群體。但現在桃紅葡萄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在夏季的時候,喝上一杯冰冷的桃紅葡萄酒絕對是一種享受。今天aoyo傲魚就來跟小夥伴們講一些有關桃紅葡萄酒的知識。
  • 美國《華爾街日報》:麻煩的葡萄酒中文翻譯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13日文章,原題:翻譯中失去的東西:品嘗葡萄酒用到的行話23歲的艾倫張是北京一名化學專業的大學生,從未嘗過黑莓或覆盆子。因此,當他在課上聽老師講解某種葡萄酒的味道時,經常不知所云。這名來自山東男孩說:「葡萄酒專業人士用來描述風味的這些水果,我很多連見都沒見過。」
  • 懂了這些葡萄酒知識,再也不怕顧客諮詢問題了!
    如果你是一名葡萄酒從業人員,相信會經常被顧客問到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說: 你的酒不是進口的嗎? …… 每每遇到這類問題,怎麼解釋消費者都不大相信,真是心累的說不出話來。下次在遇到客戶問你這類問題,便把這篇文章推給她看吧! 你這不是進口酒嗎?
  • 關於葡萄酒與橡木桶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但是使用橡木桶並非為了這幾個效果全部達到,對於品質不錯的葡萄酒來說,橡木桶最重要的作用應該是穩定葡萄酒,而非給葡萄酒增添風味。橡木桶陳釀有什麼風險?如果使用橡木桶不當,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會掩蓋葡萄酒本身的風味特徵。
  • 葡萄酒中酸的相關知識
    當你從冰箱裡拿出一瓶葡萄酒,開瓶後,有沒有注意到類似於玻璃一樣的晶體粘在酒塞的下面,這會讓人感到很奇怪,但是實際上那些晶體是無害的酒石酸晶體。這些酸性晶體成分很複雜,但是對於葡萄酒的外觀、口味和製作方式至關重要。根據著名的釀酒顧問Denise M.
  • 名夏葡萄酒——帶你了解極具中國風土特色的馬瑟蘭
    釀酒葡萄——馬瑟蘭品種舶來品在中國產區的「新生」這些年,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市場發展迅猛,但國內的幾個大產區基本以常見的釀酒葡萄為主要種植品種。在2013年,憑藉對環境的適應性和對常見的病害的強抗性,馬瑟蘭被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引進。
  • 有史以來最大的葡萄酒欺詐之一!西班牙當局徹查兩起葡萄酒欺詐
    葡萄酒欺詐 涉及葡萄酒的商業方面。最普遍的欺詐類型是將葡萄酒摻假,通常會添加廉價的產品(例如果汁),有時還會添加有害的化學物質和甜味劑(補償顏色或風味)。假冒偽劣商標以及將劣質和廉價葡萄酒重新標記為更昂貴的品牌是葡萄酒欺詐的另一種常見類型。
  • 2020年最全的葡萄酒分類
    起泡酒據含糖量分類標準圖 03 按酒體分類 酒體也是葡萄酒分類中的一個常見概念通常,根據酒體輕重的不同,把葡萄酒分為以下三類: 1 . 酒體輕盈型(Light-Bodied) 酒體輕盈型紅葡萄酒一般顏色比較淡,單寧比較少,酒體輕盈型白葡萄酒往往有著激爽的酸度,冰鎮飲用能增加清新之感。常見的酒體輕盈型葡萄酒有灰皮諾、阿爾巴利諾(Albarino)和慕斯卡德(Muscadet)。
  • 玻利維亞的葡萄酒
    16世紀,西班牙牧師在玻利維亞釀造葡萄酒。現代玻利維亞葡萄酒業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科爾伯格家族(Kohlbergs)從歐洲帶來葡萄藤釀酒技術,以緩解家族成員的心臟問題。 作為394位「葡萄酒大師」之一的範 卡斯特林表示,這使得該地區生產的丹拿、馬爾貝克和赤霞珠葡萄酒(均為釀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種)比低緯度地區的葡萄酒 「更新鮮」、「更帶勁」。
  • 初識葡萄酒(分類)
    當今年輕人,了解掌握一些有關於葡萄酒的文化與鑑賞,能正確地選用、健康地飲用、優雅地享受葡萄酒,不是為了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能夠多幾分談資,而是讓別人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你不至於驚慌失措,而是能夠平靜淡然地微微一笑。
  • 西西里的黑珍珠,當今葡萄酒的時代精神
    黑珍珠不僅是西西里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品種,而且是西西里唯一DOCG葡萄酒產區——維多利亞瑟拉索羅(Cerasuolo di Vittoria)的主要紅葡萄品種。 「西西里島是一個新興的、令人激動的產區,這裡出產眾多深深烙印著當地特徵的偉大葡萄酒——非常符合當今葡萄酒的時代精神。」
  • 奔富BIN 數值越大,葡萄酒越貴嗎?
    在英語中,BIN指箱子和容器,在葡萄酒中,主要是指「酒窖裡用來存儲葡萄酒的隔間或者格子——酒窖」的意思。多年前,澳洲有大量葡萄酒裝瓶後被置於「BIN」內,讓其陳年,為了區別各個「BIN」中葡萄酒的類型和年份,釀酒師會在BIN後面加上數字。
  • 法國葡萄酒最好?義大利葡萄酒表示不服!
    直至今日,法國的葡萄酒也徵服了我國不少消費者的內心,成為了我國主要的葡萄酒進口國,在2019年的市場佔比達到了28.49%,而相較之下,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生產國義大利在我國的市場佔比僅為6.43%。在市場佔比如此懸殊之下,義大利葡萄酒也一直被法國葡萄酒的名氣所壓制,前者被國人逐漸忽視,後者則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