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畫像|勇於「嘗鮮」苗族小夥王軍奮「豆」致富

2020-12-22 瀟湘晨報

編者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經過五年攻堅克難,昆明市步入「鞏固脫貧成果 決勝全面小康」新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掌上春城推出「基層畫像·奔向小康的昆明逐夢人」融媒系列報導,通過走訪耕耘在鄉間地頭乘風破浪、砥礪奮進的基層幹部群眾的鮮活故事,弘揚他們用勤勞智慧率先甩掉窮帽子、在小康路上奮勇爭先的逐夢精神。

掌上春城訊王軍家三代人居住的朵本拉村位於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撒營盤鎮的一座大山頂上。祿勸的山又高又大,伸手似乎就可以觸碰到湛藍的天空,因此溫差格外大,難種莊稼,山路難行,村裡人想摘「貧困」的帽子都不知從何下手。如今,還是那片藍天下,坑窪土路已經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老宅子成了瓷磚小洋樓,苗族小夥王軍成了鎮上的「種豆大王」。

採訪那天,他穿著整齊的西裝,滿面笑容地迎出,向記者講述和「豆」結下的致富緣。

為家裡撐起一片天

苗族小夥王軍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父親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一年下來收入不過幾千元,餬口都難更別提供王軍讀書。磕磕絆絆讀完六年級,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王軍放下書本扛起鋤頭,和父親一起撐起了家。

那時,他們一家三口還住在山頂那間大約40平方米的土坯房裡,由於朵本拉村地勢高,冬天屋裡就像冰窖一樣,王軍一家幾乎每年都要和寒風對抗。他還記得那時的家門前沒有遮擋,寒風一吹就直接吹進了裡屋,白天躲在屋裡圍著炭盆還比較溫暖,但只要稍稍離開一會兒,手腳都會被凍僵。白天尚且如此,一到晚上情況就更糟了,氣溫驟降,即使關著房門蜷縮在被窩裡,也能感覺到一陣陣冷風撲面而來,半夜被凍醒對他們一家來說都是常事。

日子雖苦卻也不是沒有盼頭,王軍結婚後不久,家裡就成為了三世同堂。可當王軍還沉浸在女兒出生的喜悅裡,同年,父親因病不幸離世,讓這個剛剛迎接了新生的家庭變得更加艱難起來。那時的王軍還不懂得如何撐起一個家,只能按著父親的路子,養活一家人。

探索新產業 3年脫貧靠的是勤勞苦幹

2016年,村委會幹部們找到王軍家裡,坐在老屋給他講政策、講技術,撒營盤鎮中學的老師張學寬是王軍家的對口幫扶幹部,一星期至少要到王軍家四次,了解他家的近況,也分擔一些他家遇到的難處。祿勸高寒山區的氣候特點雖不適合普通作物生長,卻格外利於荷蘭豆生長。在幹部們和張學寬的鼓勵下,王軍開始參加政府組織的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班,在網絡上學習適合當地氣候和海拔的農作物種植技術。經過種植技術的學習,開墾出3畝地用於種植荷蘭豆。

第一次種植荷蘭豆,王軍心裡是忐忑的,種植傳統農作物,能產多少收多少,他自己心裡還能估算估算,但種植荷蘭豆的投入要比種植傳統農作物高,村裡也沒有種植荷蘭豆的先例,他有些擔心收不回成本。張學寬看出了他的擔心,幫著他看農藥配比研究種植技術,又自掏腰包替他墊付了種植荷蘭豆的部分投入。

每天6點起床,餵好家裡的豬和雞,7點出門到荷蘭豆種植基地幹活,這一幹就是一整天,就連午飯和晚飯都是在和晚飯都是在基地旁臨時搭成的簡易棚裡隨便應付,直到晚上天黑了才回家,這就是王軍一天的日常。2個月後,收成後的荷蘭豆賣了3萬多元,除去化肥、籽種等成本,所獲收入竟比之前種植傳統農作物一年的收入高出了10多倍。

王軍「嘗鮮」種植荷蘭豆嘗到了甜頭,更是幹勁十足。2019年,他更是大膽投資了4萬元,承租撒衝大村閒置耕地15畝,開始規模化種植荷蘭豆,實現純收入達到9萬元。

不斷「嘗鮮」 帶領村民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這個藥水比較貴,用的時候要注意方法。」說著,王軍把藥水遞進村民手裡,並細心地把藥水的使用方法告訴了村民。王軍種植荷蘭豆的事情很快就在村子裡傳開了,見他增收致富,不少村民也想嘗嘗他帶進村裡的「鮮」。可種植荷蘭豆的技術村民們都不太懂,就只能上門找王軍討教。他也不藏著掖著,毫無保留地為鄉親們講解,村民們遇到了棘手的問題,他還會去到田間地頭為他們排憂解難。

在王軍的帶動下,朵本拉村一半以上的農戶都加入到荷蘭豆種植中來,其中建檔立卡戶17戶,每戶均實現5000元以上的穩定增收。他常說:「我覺得現在的農村,只要勤勞肯幹能吃苦,增收致富根本不是問題。」

嘗過「鮮」的王軍在致富的路子上越走越寬,學習白芸豆種植技術,小規模試種從外地引進的新土豆品種,在本地打零工,雨季進山去採摘野生菌烘乾售賣……現在的王軍仍然在不斷學習,不斷「嘗鮮」。他有著美好的願望,他想把現有的荷蘭豆種植基地規模再擴大一點,把自家的一層樓新房再加蓋一層,然後再新建一個廚房,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如今,王軍的大女兒已經到了讀初中的年紀,不再像他當年一樣需要愁學費愁溫飽,在鎮上的中學裡安逸地享受著青春。採訪時,小兒子的笑聲填滿了新宅的每個角落,幸福的他抱著小貓咪從院裡跑進裡屋,蹭在媽媽懷裡撒嬌。馬上要迎來2021年,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是熱鬧的氛圍,摘掉「貧困」帽子以後的冬天,好像都不那麼冷了。

掌上春城記者:陽玥、劉瑩、孫吉祥、許滸

責編:李冬雨

編審:周曉雪

終審:錢紅兵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融水苗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
    集體獲獎情況融水苗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先後獲得柳州市交通運輸系統年度綜合考評第一名、柳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柳州市公路品質工程示範獎等榮譽。集體簡介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以打造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致富路」為目標,著力構建「建、管、護、運」四位一體的道路交通新格局。全縣20個鄉鎮全部通水泥路、瀝青路,198個行政村水泥路硬化率100%,鄉鎮鄉鄉通二級公路巳全面開工建設,至2022年全部完成。
  • |仁懷市後山苗族布依族...
    不認窮命,闖出一條致富路  後山鄉屬於高海拔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群眾發展種植積極性不高,加之當地村民發展觀念較為落後,長期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發展內生動力不強,扶貧之路困難重重。同時,採取召開鄉村幹部大會、群眾會、院壩會的形式,向廣大村民宣傳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從思想上扭轉制約發展的傳統觀念,激發全鄉幹部群眾思發展、謀發展的內生動力,並立足於鄉情實際,合理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動員農戶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適宜當地氣候特點及地理環境的現代農業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 90後釀酒師:家鄉的致富路上酒香四溢
    三湘都市報記者 郭輝 圖/視頻 何佳潔人物檔案人物:吳燕明 苗族 28歲苗家釀酒師「釀酒的歷史有多長,苗族的歷史就有多長。」說這話的苗家小夥名叫吳燕明,今年28歲,一張娃娃臉的他是湘西鳳凰山江鎮涼燈村一名90後釀酒師。「我們村子並不富裕,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我可能是唯一一個還留在自己家鄉的釀酒師了。」山江鎮總共15個村和一個社區,有11個貧困村,在2019年年底全部脫貧。如何走出自己的致富路?吳燕明的選擇是回到村裡。
  •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發展電商助脫貧 建好雲平臺 農戶好致富(決戰...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龍運桂滿臉喜悅。香菇、紅茶、牛臘巴、紫黑香糯米……來自縣域多個鄉鎮的特色農產品,不僅展示在服務中心一樓的貨架上,還登上了電商平臺,線上線下,齊力推廣。融水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山區,生態良好,土特產資源豐富,卻因交通不便,產品銷售很困難,全縣至今還有26個貧困村2062戶尚未脫貧。為改善這一狀況,當地以電商助農,幫助貧困戶找到好銷路。
  • 了解西部苗族歷史,不能不知此地此人:川南苗族概況
    夫蚩尤之為人甚是猛烈,能於吐霧吞雲,以迷軍旅,撒豆成滅,統率八蠻兵將,各執戈矛,遍戰橫攻,致將炎帝所敗,後有有軒轅帝,將蚩尤滅而誅之,蒞位而有天下,以史稽之,今之苗族,乃祝融氏之苗裔也。自古至今,年代已遠,不過聊敘,俾使後世一見而知也。溯吾族,且籍自江兩由。「始祖張鴻囊康主(?)
  • 年齡相差12歲,挑戰斷頭臺大師計縣,苗族小夥能否一戰成名
    本次計縣的對手邰志成是一位年輕的小將,邰志成1998年出生,是一位苗族選手新人戰老將,面對成名已久的斷頭臺大師,苗族小夥邰志成能否爆冷獲勝
  • 辭職回村養豆丹,連雲港小夥當村官帶村民致富
    為村民做點事,帶大家一起致富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了一年經驗的孫震發現,要想真正養豆丹賺錢,培養豆丹卵收益更好,出售豆丹卵利潤更高," 當時這個也沒有人教,我就跑到人家的基地去學,這種技術一般人也不肯教,後來是一位阿姨給我透露了一點,我就自己研究。"
  • ...6個基層檢察院榮獲第七屆「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表彰,龍巖市...
    10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舉行全國基層檢察院建設工作會議暨第七屆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表彰大會,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出席會議並講話。全國200個基層檢察院在大會上獲先進表彰,其中福建省共有6個基層檢察院被授予第七屆「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分別是:此外,龍巖市人民檢察院被授予第七屆「全國基層檢察院建設組織獎」。
  • 織金縣茶店鄉:苗族繡娘蠟染刺繡忙
    近日,記者在織金縣茶店鄉海馬村繡娘蠟染刺繡工作坊看到,苗族繡娘們正在緊密鑼鼓趕訂單,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塊方巾、一團火燭、一隻蠟刀、一針一線,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民族積澱的畫卷。據悉,在茶店鄉繡娘蠟染刺繡專業合作社法人羅英的帶領下,海馬村的苗族秀娘們,通過蠟染刺繡實現了增收致富。  「以前在家裡種地掙不了錢,只能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生活。
  • ...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和「全國基層檢察院建設組織獎」名單來啦
    各基層檢察院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跟進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忠實履行檢察職能,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明顯提升,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一大批政治堅定、隊伍過硬、業績突出的先進基層檢察院,得到各級黨委和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各省市級檢察院切實擔當責任,堅持精準指導,著力幫助基層檢察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基層檢察院建設水平,湧現出一批組織工作先進集體。
  •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的觀點,「要注重選派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2020年11月16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平江鎮巴魯村網格員劉園(右)走訪結對幫扶戶時,與村民韋福琴核對生產生活情況。
  • 河南中醫藥大學舉辦「傳承民族精神,勇於奉獻擔當」基層黨支部書記...
    河南中醫藥大學舉辦「傳承民族精神,勇於奉獻擔當」基層黨支部書記培訓班 2020-12-13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0後」小夥紮根黃土地成致富「領頭羊」:農村需要年輕人
    中新網長治12月9日電 題:「80後」小夥紮根黃土地成致富「領頭羊」:農村需要年輕人記者 李庭耀做農技推廣員、發明地膜回收機、當村支書帶領村民致富……山西長治屯留的「80後」小夥馮斌大學畢業後返回家鄉,紮根農村,
  • 小夥畫出5個版本的自畫像,被瘋狂點讚,網友:禁止套娃
    小夥畫出5個版本的自畫像,被瘋狂點讚,網友:禁止套娃自畫像是一個人對於自己個人形象的展示,也是畫家們經常嘗試的一種繪畫類型。自畫像的難點並不在於是否相像,對於畫家來說,將鏡子中的自己畫出來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如何將自我形象的表達方式變得生動有趣,則是一件考驗畫家腦洞的挑戰。許多名人大家筆下的自己並不寫實,卻展現出畫家眼中不一樣的自我,不一樣的世界。這不,芝加哥畫家Seamus Wray憑藉著自己對於自畫像的創意作品開闢了他極具個人風格的「套娃藝術」。
  • 應勇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調研
    應勇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調研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奮力開創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新局面4月23日至24日,省委書記應勇深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企業、鄉村、農戶,調研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脫貧攻堅、創業就業等工作。
  • 桂集鎮:念好三字訣 築牢基層黨建「橋頭堡」
    近年來,鳳臺縣桂集鎮黨委把推深做實基層黨建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和內生動力,一手抓基層黨建提質增效,一手抓脫貧攻堅穩步推進,著力出真招,下苦功,求實效,切實築牢基層黨建「橋頭堡」。
  • 89後「娃娃書記」的硬核青春:從「致富人」到「帶頭人」
    這份信任讓李卓建倍感振奮,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軍事訓練和思政教育,養成了善於總結思考部隊基層戰鬥班工作開展基本程序、方法的好習慣,勇於實踐,大膽探索,服役5年受表彰3次、執行飛彈發射任務2次,成為幹事創業尖兵。
  • 邊境線上支部強 引領邊民奔小康——富寧致富帶頭人的致富經
    這句話是富寧縣邊境村寨各族群眾的共同心聲,也從側面道出了:在富寧縣的邊境線上,不僅有一批產業興、邊民富的美麗鄉村,還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致富帶頭人,他們心中都有一本符合村寨實際的產業經、致富經。
  • 陝西安康白河小夥林奇養殖富硒小龍蝦 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陝西安康白河小夥林奇養殖富硒小龍蝦 帶領群眾共同致富2018-10-09 16: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西北信息報        瀏覽量: 3760 次 我要評論
  • 有酒有故事:帶你感受苗族人們的人生百相|VIVA眾形之聲
    這次曉寧去當導師,給北辰的學員們做一些生命畫像的培訓。在龍塘村,我們去採訪了村裡比較有社會地位的村民,傾聽他們的故事,探索苗族文化內涵,開發當地旅遊文化。我們活動的目標就是製作生命故事卡,辦展覽,讓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了解這裡人們的故事,了解VIVA生命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