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國先民對祖國統一重大貢獻

2021-02-23 吐魯番旅遊一站式服務

       過去通過聽講課和資料的介紹,了解到在湖南桃源縣有歷史上遷移過去居住的維吾爾族。但了解不細緻。實地考察後,還是有些想不到和震驚,同時,也有敬佩和自豪!

        想不到,這裡的維吾爾族是從古高昌國遷移至此並對祖國統一做出重大貢獻的。根子上是我們吐魯番高昌區的人。

        據大量史料記載:湖南維吾爾族的祖籍不在桃源,亦不在湘楚之地,而是元朝時期在我國西域高昌王國的統地,即現在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屬高昌王國的一個望族。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統帥下的一支軍隊將領哈勒,曾任高昌王國兵馬大都督,而後率軍攻滅西夏,進入了現在的甘肅、寧夏一帶,他的後裔也因此一直在元朝為官。

        公元14世紀中葉,元滅明興。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平定南方叛亂,鞏固其統治地位,起用了哈勒的後裔、時任燕京總兵的哈勒·八十為大都督,率眾將南徵,進入湘楚之地。因哈勒·八十「翦除敵對勢力有功」,被明太祖朱元璋晉封為「鎮南定國將軍」,加封「太子太保」銜;賜其姓「翦」,更其名「八十」為「八士」。命其鎮守湖、廣、雲、貴一帶,翦八士駐兵桃源楓樹,設立大本營,稱為「哈旗營」。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八士因平定南方終於疆場,其子拜著繼其父職,先後出徵湖、廣、雲、貴等地,屢建奇功,不幸死於雲南戰場,與父敕葬在常德東關外黃龍崗(後遷桃源楓樹翦家崗)。

        朱洪武念哈勒父子平定叛亂有功,降詔在湖南桃源楓樹翦旗營(今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回維村)敕建的「忠勇坊」、「薦德樓」、「鎮南堂」、「講經殿」均於永樂元年完工。朱元璋御筆親賜「威震南方」金匾懸掛鎮南堂以示嘉獎和紀念。從此其後裔所率領的軍隊都在常德、桃源一帶落籍定居,或力田為農,或服賈為商,或讀書為仕,或披甲為戎,至今已繁衍到26代,8000多人。

     《桃源縣誌》記載:「縣東20裡,有楓樹,夏綠秋紅,景色宜人。」公社因此得名。1983年撤社,建楓樹鄉,1986年10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楓樹鄉,成立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全鄉現轄23個村,30411人,其中維吾爾族7688人,回族2316人,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維吾爾族群聚地,素有「維吾爾族第二故鄉」之稱。

       翦伯贊(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縣維吾爾族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

       翦伯贊是馬列主義新史學「五名家」(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之一。他治學嚴謹,著作宏富,為史學界所推崇和頌揚,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並主編了《中國史綱要》。

       關於翦姓和元明時期維吾爾族對祖國統一所做的重大貢獻,毛澤東與賽福鼎還有專門的一次談話。

       1950年夏賽福鼎來北京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議,閉幕那天,毛澤東一直把他帶到自己的家裡。在談到新疆問題、維吾爾族為國家的統一作出過重大貢獻時,毛澤東說:「你知道翦伯贊嗎?他是北大的教授,是你們維吾爾人。他的家在湖南桃源縣,但祖籍是新疆。」「什麼時候遷居湖南的?」「明朝初年。」「他的名字好像很特別。」賽福鼎說。「是的,他的名字不像一般維吾爾族那樣本名加父名,他是有姓的。『翦』就是姓,這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的。」接著,毛澤東講了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他說:「明朝初年,湖南常德和湘西一帶土司發生叛亂,新疆維吾爾有一位勇武善戰的將軍,叫哈八十,朱元璋就命他率領一支由維族和回族組成的軍隊前去平叛。這支軍隊不僅平息了常德、湘西的叛亂,而且平息了貴州、雲南等地的叛亂,為明朝南方的安定立了大功。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封哈八十為『鎮南定國將軍』,賜姓『翦』,意為『翦除禍患有功』,又在常德賜封土地,哈八十的後代就在這塊御封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下來了,翦伯贊就是那位哈將軍的後裔。」

        講起這些歷史,桃源縣伊協常委翦象福非常自豪並如數家珍。他說:"我們的祖先到這裡是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到這裡的,我們後輩感到無尚光榮!我們要繼承發揚先輩精神,加強各民族團結,要繼續為祖國統一做貢獻!"老人為尋根,2010年專門去了趟吐魯番,到訪葡萄溝、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同時專門走訪了二堡、三堡的維吾爾族家庭。

       他說,我們這裡許多人去了吐魯番高昌區後,都帶回一包故鄉的沙土做為永久的紀念。

歡迎關注 吐魯番旅遊一站式服務

投稿郵箱: tlfchly@126.com

相關焦點

  • 西域第一個漢族國家——高昌王國,在黃沙漫漫中堅守了180年
    在那個遊牧民族爭霸西域的時代,這個高昌王國竟然在黃沙漫漫中堅守了180年,這是多麼不容易啊。460年,柔然消滅了高昌的北涼殘餘勢力。由於高昌被漢族經營已經有了幾百年,漢族勢力較為深厚,柔然難以直接統治,於是扶持闞伯周為高昌王,從此高昌國正式建立起來。闞氏為高昌漢族大姓,曾擔任高昌郡的太守一職。北涼勢力進入高昌時,闞爽就逃入柔然避難,柔然攻陷高昌後,以他為國王就不足為奇了。
  • 漢家鐵騎遠徵西域定天山 大唐帝國定高昌之戰
    西晉滅亡後,中國進入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由於國家混亂分裂,最終導致喪失了對已經納入中國版圖300年之久西域地區的控制,西域從此與中華故國分裂長達300年之久。隋朝雖然實現了全國統一,但由於主要精力都放在對付北方突厥汗國和東北高句麗政權上,加之存在時間過於短暫,因此未能實現對西域的完整統一。直到唐朝的建立,在帝國強大武力打擊和政治威望的雙重作用下,西域地區才重新實現與中華祖國的大一統。
  • 高昌古城,西域最大的古城!
    這座馳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後為麴氏高昌王國和回鶻高昌王國的王都。明初隨著回鶻王國的滅亡,這座歷經1500多年的龐大古城逐漸廢棄。高昌古城和同在吐魯番的交河古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兩座古城堡。作為「絲綢之路」中道的重鎮,高昌古城還與很多古代名人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唐代高僧玄奘就在這裡留下一段真實的故事。
  • 一組1904~1905年間拍攝的高昌古城照片
    從與本組老照片的對比來看,近百年來,高昌古城建築物遺蹟明顯地損毀後歷經高昌郡、高昌王國、西州、回鶻高昌、火洲等長達1300餘年之變遷於公元14世紀高昌古城毀棄於戰火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和中亞、歐洲的樞紐
  • 高昌回鶻——最後的回鶻人
    等到了遼宋對峙的時候,高昌回鶻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並使用唐朝賞賜的「諸天敬護護國第四國王印」作為王權象徵,並以「亦都護」為國王尊稱。同樣崛起於北方草原的遼朝,迅速向草原各部發兵,高昌回鶻迫於遼朝的軍事壓力,便向遼宋兩國各自稱臣。大概是為了自稱回鶻正宗的需要、也可能是地域稱呼的特色,高昌回鶻在遼朝被稱為高昌回鶻,而在宋朝則被稱為西州回鶻。
  • 突厥人不是維吾爾族先民,維吾爾族先民是回鶻人,與唐一起滅突厥
    維吾爾族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優秀的文化,也有關於本民族的歷史記載:維吾爾族與突厥族同出與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單于的兩個王子發生爭鬥分裂,帶領自己的部下逐漸形成了突厥和回鶻兩個不同的民族,回鶻就是維吾爾族的先民。
  • 意義重大!臺灣有場重要活動,兩岸同時行動!祖國統一勢不可擋
    臺灣光復,標誌著臺灣結束了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重回祖國版圖,這是中華民族團結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共同成果,是屬於兩岸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為了紀念這個意義重大的時刻,臺灣舉辦了一場重要活動,而大陸方面也積極參與。
  • 兩西西里王國:比撒丁王國更大的義大利邦國,為何沒能統一義大利
    1870年撒丁王國進軍羅馬,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但是在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之前,義大利的最大邦國是兩西西里王國。為何兩西西里王國沒能統一義大利,而撒丁王國完成了統一,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法軍入侵西西里奧地利佔據義大利東北部,對義大利半島有重大影響,兩西西里實行親奧地利的政策,喪失了統一義大利的機會。三,親近奧地利
  • 高昌伏羲女媧圖縱觀
    為何在中原地區早已消失的文化形態在地處邊陲的高昌地區又盛行起來,這與古代高昌的特殊文化屬性有關。自西漢通西域以來,古高昌一直是漢王朝經營西域的中心地區,漢代的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府都設在高昌,這一地區的漢化水平較高,漢族移民較多。
  • 紀念臺灣光復 共促祖國統一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激勵兩岸同胞團結一致,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兩岸與會代表圍繞「紀念臺灣光復、推進祖國統一」的主題進行研討。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臺灣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等12位代表發言。大家用鏗鏘有力的論述、鐵證如山的史實、飽含深情的話語,闡釋了臺灣光復的重要歷史與現實意義,揭示了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表達了對當前臺海局勢的擔憂和對「臺獨」行徑的憤慨,展現了對寶島臺灣的真摯熱愛和對祖國統一的深切渴望。
  • 高昌:玄奘西行講經處
    其實玄奘原本沒想來到高昌,到了伊吾後原定的路線是去巴裡坤,走絲綢之路的北道。誰知,高昌王麴文泰聽到了這個消息,一定要請玄奘改變計劃,到高昌來。玄奘抵達已是深夜。在他為玄奘準備行裝的一個月裡,玄奘每天為高昌的僧人宣講《仁王般若經》,就在這個院落中。在這裡,麴文泰每日親自跪下,讓玄奘踩著自己的身體,升座講法。他對玄奘只提了一個要求:西行回來時,再回到高昌一次。
  •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新時代對臺工作,習近平提了五點主張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明確提出了一系列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政策措施。 今天上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 高昌記憶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東南30千米三堡鄉境內,始為漢代高昌壁,先後為北涼、麴氏高昌和回鶻王朝都城,唐滅高昌後,設西州治所於此
  • 習近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在...
    值此新年之際,我代表祖國大陸人民,向廣大臺灣同胞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佔長達半個世紀。為戰勝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統一,中華兒女前僕後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臺灣同胞在這場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 《冰與火之歌》裡的先民-北境人和野人都有先民的血統
    先民(First Men)是指最先踏上維斯特洛大陸的那一批人。如今,先民的影響仍然存在著,特別是在北境。歷史伊耿登陸前約12000年,在所謂「先王」帶領下,先民從東大陸通過尚未斷裂的多恩斷臂角來到維斯特洛。
  • 跟我走進《西遊記》的玄奘在新疆吐魯番講經三個月的「高昌故城」
    高昌國故都「高昌故城」在新疆所處的位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城東邊30公裡的位置,這裡從公元448年一直到640年,那一年唐朝滅了最後一代高昌王朝的麴氏高昌,在這期間,高昌城一直都是高昌王國的國都在之後的中華大地大分裂時期,地方割據形勢嚴峻,自魏晉十六國時期的東晉,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公元640年大唐重新統一高昌,漢地政權對於高昌地區的掌控一直是斷斷續續。
  • 發現高昌(一)
    想要了解吐魯番的過去就要了解高昌,因為現在的吐魯番曾經的名字叫高昌,這個名字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讓我們再回首,看看高昌的前世今生吧。 (吐魯番地形圖:吐魯番盆地位於天山東段的博格達山南麓,雖然降水量極少,但博格達山的積雪提供了重要的水資源,為盆地的興盛奠定了的基礎。)歐洲人的吐魯番?
  • 新疆之行2-柏孜克裡克千佛洞和高昌古城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現在有編號的洞窟有77個,其中尚存殘壁畫的有40個,開鑿年代從6 世紀至14世紀,保存至今的是回鵑王國時期的壁畫(9—13世紀),這裡曾有回鵑王國的王家貴族寺院,儘管洞窟壁畫幾經破壞,但柏孜克裡克石窟仍是吐魯番盆地現有的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一處石窟群,也是新疆著名的石窟之一。
  • 【肖雲儒·走絲路】高昌古城,梵音迴蕩
    高昌故城下的肖老師,微笑地看著鏡頭。 高昌故城離吐魯番40公裡。因其「地勢高敞,人廣昌盛」而得名。沿途是綠洲,村落密集,農貿繁盛。怎麼也想不到,拐幾個彎,在曠野盡頭,突然浮現出一座城,寂然無聲地朝我們移動,在熱氣的蒸騰下神秘地靠近車隊!有人驚呼:「海市蜃樓!」不,不是海市蜃樓,我們來到了一座真真實實的古代城市——高昌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