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第一個漢族國家——高昌王國,在黃沙漫漫中堅守了180年

2021-02-23 世界歷史網

明代小說《西遊記》中,唐玄奘和唐太宗李世民結為了兄弟的故事,但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和唐玄奘皆為兄弟的是西域一個神秘的國家——高昌的國王麴文泰。在玄奘西行路過高昌國時,國王麴文泰率全城歡迎,熱情招待了玄奘。

玄奘在高昌呆了一個月才離開。離開後,高昌王又派遣使者護送,並且給沿途各國寫的24封書信,這是玄奘能夠西遊成功的原因的原因之一。《西遊記》中女兒國相關的故事,來源於唐玄奘和高昌公主的史實。在玄奘西行路過高昌國。

一,兩漢魏晉的長期經營

這個高昌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讓人意外的是,這個高昌國竟然是一個漢族人建立的國家,並且是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在西域的漢族國家。在那個遊牧民族爭霸西域的時代,這個高昌王國竟然在黃沙漫漫中堅守了180年,這是多麼不容易啊。

交河故城

高昌,位於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著名的火焰山也位於此地,這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中國夏天最熱的地方。高昌原本為車師前部之地。漢元帝時期,在此地建設了軍事壁壘,因為此地「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而被稱為「高昌壁」。

漢元帝開始在高昌設置西域長史和戊己校尉進行屯田,使得高昌成為了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一個堅固據點。

東漢時期,以高昌為中心,設置了西域長史府,成為了控制西域各國的最高軍事機構。漢朝滅亡後,中原王朝的勢力很快從西域退出,不過高昌和伊吾兩地依然處於魏晉的控制之下,此地的西域長史府依然存在,屯田機構也依然存在。

永嘉之亂後,中原大亂,出現了「五胡十六國」。而河西走廊被張氏的涼國(前涼)控制。327年,張駿設置了高昌郡,這是西域地區郡縣制的開端,具有重要的意義。後來的西涼、後涼、北涼也沿襲其設置。

421年,西涼被北涼所滅,西涼王室後裔李寶就逃到了吐魯番繼續和北涼對抗。439年,北魏滅北涼,北涼殘餘勢力也逃到了高昌,統治高昌長達20年。

二,柔然、高車爭奪下的高昌

公元5世紀中期,柔然強盛,但是無法戰勝北魏,於是柔然選擇西進。460年,柔然消滅了高昌的北涼殘餘勢力。由於高昌被漢族經營已經有了幾百年,漢族勢力較為深厚,柔然難以直接統治,於是扶持闞伯周為高昌王,從此高昌國正式建立起來。闞氏為高昌漢族大姓,曾擔任高昌郡的太守一職。

北涼勢力進入高昌時,闞爽就逃入柔然避難,柔然攻陷高昌後,以他為國王就不足為奇了。「闞氏高昌」是柔然的一個傀儡政權,其國以柔然的「永康」為年號,但闞氏重視發展經濟,崇尚漢文化,對地區穩定有一定的作用。

此後,高車汗國在西域崛起,柔然的勢力開始衰落。而高昌自闞伯周死後就發生了內亂,到491年,高車就滅了闞氏。高車也仿照柔然扶持傀儡政權,立敦煌郡人張孟明為王,建立了張氏高昌。

496年,高昌人又殺害了張孟明,擁立馬儒為高昌王。馬儒成為國王后,立馬和北魏取得聯繫,並且請求舉國內遷,孝文帝同意其請求。但是高昌百姓居住在這裡已經很長的時間了,不願意內遷,他們又在501年殺馬儒,立麴嘉為王,從此高昌政權終於穩定了下來。

三,麴氏王朝的長期堅守

高昌國當時的面積很小,「其地東西三百裡,南北五百裡」,人口到唐朝初期也只有3萬多人。為了能夠存在下去,麴氏也不得不臣服於柔然、高車、突厥等汗國。但是高車國的一直沒有放棄漢文化。高昌國的文字是漢字,高昌國的「坐室」畫有《魯哀公問政於孔子之像》。麴嘉多次派遣使者訪問北魏,並「求借五經諸史」,仿照漢地設置博士,教育「《毛詩》、《論語》《孝經》,歷代子、史、集」。近代以來,人們在吐魯番高昌王國的廢址發現了《毛詩》、《尚書》、《孝經》以及佛經等殘紙,還發現了麴氏王朝時期的一百多塊漢文墓誌。

唐 彩繪伏羲女媧麻布畫:1964年出土於新疆吐魯番

高昌國的制度是在漢朝當初機構之上建立起來的。國內有令尹一人,類似於宰相;其次有二公,分別是交河公和田地公,均由王子擔任,這是一種局部的分封制。還有左右衛、八長史(吏部、祠部、庫部、倉部、主客、禮部、民部、兵部)和五將軍(建武、威遠、陵江、殿中、伏波)、八司馬、侍郎、校書郎、主簿、從事等職位。從這些名字來看,高昌國的制度基本繼承了漢代的制度。

由於位於遊牧民族聚居地帶,高昌的民間文化又多帶有胡氣,如民間語言多是胡話。高昌的服裝也基本是胡服,史載:「丈夫從胡法,婦人裙襦,,頭上作髻」,「男子辮髮垂之於背,著長身小袖袍,縵襠褲。女子頭髮辮而不垂,著錦纈纓珞環釧」。高昌的「刑法、風俗、婚姻、喪葬,與華夏小異而大同」,同時也信仰佛教,魏晉南北朝的許多僧人都曾經到高昌收集梵本佛經或者翻譯佛經。

高昌的氣候相對西域其他地方來說,是十分溫暖的,有利於農業發展。史稱:「氣候溫暖,厥土良沃,谷麥一歲再熟,宜蠶,多五果,又饒漆」。

高昌國是中國最早種植棉花的地區之一,《梁書》說「多草木,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名為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為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高昌的白疊布在當時十分出名,可以遠銷到中原和中亞各國。

1959年,人們在此發現了波斯貨幣,證明了此地的國際貿易是比較繁榮的。

四,高昌國的滅亡

隋朝時期,楊廣滅了吐谷渾,使得西域和中原的聯繫又加強了。楊廣在西域東部設置額鄯善、且末、伊吾三郡,「謫天下罪人,配為戍卒」,「大開屯田,發西方諸郡運糧以給之」。同時,楊廣和高昌國通好,和親,高昌也派遣軍隊幫助隋朝攻打高句麗。不過隋朝很快就滅亡了,經營西域的事業只能是唐朝繼承了。

到了唐朝時期,西域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由於西突厥強盛,高昌王麴文泰就臣服於西突厥,並且阻礙各國和唐朝交往。640年,唐太宗就發兵西域,滅高昌國。唐太宗在詔書中說「爾等並舊是中國之人,因晉亂陷彼。」「高昌之地,雖居塞表,編戶之甿,鹹出中國。」於是唐太宗力排眾議,在高昌設置西州,此地就成為了唐朝經營西域的三大據點之一。

相關焦點

  • 高昌古城,西域最大的古城!
    高昌古城是西域最大的古城遺址,這裡曾經是西域最大的國際商會、宗教中心、以及亞州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1961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新疆吐魯番市以東約40公裡處火焰山以南,艾丁湖北岸,海拔負50米。
  • 漢家鐵騎遠徵西域定天山 大唐帝國定高昌之戰
    西域地處亞洲大陸內陸,戰略位置和價值極其重要。翻開古中國歷代王朝疆域圖,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時的中國中央王朝的版圖上的領土都有個特點,就是基本上分為兩大塊、東方的是中原故地;西方則是龐大的西域疆土。這兩大塊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王朝疆域。自西漢武帝時起,西域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晉滅亡後,中國進入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 關山迢迢,黃沙漫漫,兩千多年前,漢朝西域都護府是怎樣的機構?
    2015年春節,一部名為《天降雄獅》的香港電影,著實火了一陣兒。影片主角是成龍飾演的「霍安」,霍安的身份是西域都護府都護,在電影中,他為了團結西域各族民眾,化解矛盾,對抗外敵,維護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差點丟掉性命。電影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電影中的西域都護府確實存在過,而且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輝煌的一筆。
  • 高昌伏羲女媧圖縱觀
    為何在中原地區早已消失的文化形態在地處邊陲的高昌地區又盛行起來,這與古代高昌的特殊文化屬性有關。自西漢通西域以來,古高昌一直是漢王朝經營西域的中心地區,漢代的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府都設在高昌,這一地區的漢化水平較高,漢族移民較多。
  • 高昌王國先民對祖國統一重大貢獻
    據大量史料記載:湖南維吾爾族的祖籍不在桃源,亦不在湘楚之地,而是元朝時期在我國西域高昌王國的統地,即現在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屬高昌王國的一個望族。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統帥下的一支軍隊將領哈勒,曾任高昌王國兵馬大都督,而後率軍攻滅西夏,進入了現在的甘肅、寧夏一帶,他的後裔也因此一直在元朝為官。        公元14世紀中葉,元滅明興。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平定南方叛亂,鞏固其統治地位,起用了哈勒的後裔、時任燕京總兵的哈勒·八十為大都督,率眾將南徵,進入湘楚之地。
  • 唐朝軍隊為什麼要突襲七千裡,滅掉一個西域漢人王國?
    高昌是由漢魏遺留在西域的戍卒所建立,它位於磧西東端,扼守絲綢之路的咽喉,是一個擁有八座城池的華人國家。自晉末大亂之後,高昌國成為眾多漢人難民避難的港灣。高昌漢人在吐魯番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逐漸加強了高昌國的實力。高昌國歷經四代政權,並在公元460年進入了鞠氏高昌統治的時期。在鞠氏的統治下,高昌國政局穩定,並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雖然高昌國深處胡人的聚居區,但是他們仍然在大體上保持了漢人的風俗和政治體制。
  • 漢朝之後,唐朝之前,西域各國是如何度過了這450多年的?
    西漢末年,曾經在高昌設置屯田,設置西域長史和戊已校尉,於是高昌就成為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據點之一。魏晉時期,繼續在這裡設置了西域長史府和戊已校尉。327年,前涼在此設置了高昌郡,是西域推行郡縣制的開端。後來的後涼、北涼都沿襲高昌郡的設置。高昌古城439年,北魏滅了北涼,北涼後主沮渠茂虔弟沮渠無諱逃到高昌,苟延殘喘了20年。460年,高昌被柔然吞併。
  • 發現高昌(一)
    在西漢初年匈奴人進入西域,塔裡木盆地周邊的綠洲小國全部被徵服,車師國自然也在其中。鑑於車師的地理位置重要,匈奴在此設童僕校尉府,統管西域事務。張騫通西域後,雄心勃勃的漢武大帝也「看上」了西域,漢帝國的軍隊順著河西走廊一路推進到吐魯番盆地。車師國成為焦點。為了爭奪車師的宗主國地位,漢匈兩方大打出手,五度交鋒之後,漢帝國勝出。
  • 跟我走進《西遊記》的玄奘在新疆吐魯番講經三個月的「高昌故城」
    就在他從甘肅瓜州成功穿越國境,拜別伊吾(今新疆哈密),行至一個叫高昌國的地方時,受到了高昌王的盛情款待,而位於吐魯番盆地的「高昌故城」便是這個故去國家曾經的王城所在。高昌國故都「高昌故城」在新疆所處的位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城東邊30公裡的位置,這裡從公元448年一直到640年,那一年唐朝滅了最後一代高昌王朝的麴氏高昌,在這期間,高昌城一直都是高昌王國的國都
  • 大寫西域 樓蘭,沉埋千年的綠洲神話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此之前的中國人,吟誦著樓蘭,卻不知道樓蘭在哪裡,是什麼樣子。《南方周末》高級記者南香紅,曾多次深入新疆採訪,她告訴我們,人們知道樓蘭文明的最早證據是在公元前2世紀。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頓單于寫給漢武帝一封信,信中說:「匈奴軍隊『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 基因圖揭示維吾爾族中,漢族基因竟然遠遠超過突厥基因
    這是中國各民族中血統最為混血的之一。因此,土耳其說維吾爾族與突厥同宗,是不對的。突闕人基本已經西遷,現在的維吾爾族裡突闕基因是很少的。漢族中 東亞-南亞基因都佔73%以上。其它基因佔比很少。在世界大民族中和英國人並稱為民族純種度最高的兩個民族。
  • 李世民一再拒諫,魏徵也不行:平定高昌,並納版圖,彰顯遠見卓識
    高昌國是當時西域的一個國家,遺址在現今的新疆吐魯番地區。唐朝時,高昌國轄有二十一城,都城在高昌。一、文明發達的高昌國,稱臣於西突厥。與西北諸民族相比,高昌國是一個已經邁進文明入口的國家,擁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和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在行政制度上模仿中原王朝的官制,設立了相應的職位。
  • 高昌記憶
    明萬曆初年出土於陝西郃陽縣莘裡村,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此為局部。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曾任西域戊部司馬,剿平叛亂。(參見馬雍《東漢曹全碑中有關西域的重要史料》,《西域史地文物叢考》,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版)。
  • 《東亞古代民族與文明通史》兩晉和十六國時期漢族諸國7
    高昌(維吾爾語:Qara-hoja),漢族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國家,位於今新疆吐魯番東南之哈喇和卓(Karakhoja)地方,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地當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線,為東西交通往來的要衝,亦為古代新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之一。高昌歷史文獻,有《新唐書·高昌傳》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 新科榜眼墊腳對手被吹違體,三分6中0砸歪籃筐
    兩人頭上有圓輪一,輪中已殘損,漫漶不清,周畫圓圈,以線相連象徵日。兩人尾下有月牙一,內畫玉兔,周畫圓圈以線相連象徵月。畫面四周遍布大小相等的圓圈,以線相連象徵星辰。1959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歷代藝術館,此件《伏羲女媧像》作為歷代藝術珍品在基本陳列中展出。《故宮博物院歷代藝術館陳列圖目》收錄。這兩件藏品來自一個傳說中的國度——高昌古國——一個遠在西域的漢族王國。
  • 西域36國傳奇:高昌國(1)
    高昌故城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稱「高昌壁」,最早見於《漢書》,在《北史·西域傳》中記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
  • 新疆先有漢族還是維吾爾族?最早的原住民其實是他們......
    西域所有吐火羅國家以及塞種國家極度恐懼,紛紛送自己的子女到漢朝當人質。甚至龜茲、焉耆等國家走上了徹底漢化的道路。公元前60年,漢朝在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以控制玉門關以西諸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整個新疆地區正式的成為了漢家領土。
  • 新疆先有漢族,還是維吾爾族?最早的原住民其實是他們……
    西域所有吐火羅國家以及塞種國家極度恐懼,紛紛送自己的子女到漢朝當人質。甚至龜茲、焉耆等國家走上了徹底附漢的道路。 公元前60年,漢朝在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以控制玉門關以西諸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整個新疆地區正式的成為了漢家領土。
  • 西域被斬殺的最後一支大唐軍隊
    公元938年,于闐國王尉遲婆跋遣使中原的後晉王朝。在被石敬瑭冊封為大寶于闐國王李聖天后,整個國家似乎得到了復興。一個由于闐、歸義軍和信奉佛教的回鶻勢力組成的聯盟,在當時的西域悄然建立。但就在李聖天死前不久的960年,王國的北方局勢出現大變。原本信奉佛教與摩尼教的喀喇汗王朝,在第三代大汗薩圖克·博格拉汗手下,皈依伊斯蘭。這些突厥化的回鶻人,原本在中亞以錫爾河畔的怛羅斯為中心,卻在波斯人的薩曼王朝攻擊下,節節敗退到西域的喀什噶爾。
  • 新疆先有漢族,還是維吾爾族?最早的原住民其實是他們......
    西域所有吐火羅國家以及塞種國家極度恐懼,紛紛送自己的子女到漢朝當人質。甚至龜茲、焉耆等國家走上了徹底附漢的道路。公元前60年,漢朝在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以控制玉門關以西諸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整個新疆地區正式的成為了漢家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