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簡七小助手
致敬拉斐爾·桑西《西斯廷聖母》局部 簡七·豆
晚上好,我是八爺。
按照法規要求全面展示基金的客觀業績,任意展示期間均應大於6個月,不得對一年期以下的業績進行年化展示(貨幣市場基金除外)。
——中國基金報
最近,基金業協會有一個新要求,新聞報導不多,但我覺得特別好。
今天我們的早報,也特意挑出來聊了聊:
打開基金平臺,最先吸引你的,很可能是推薦區的亮眼收益。
比如,某平臺推薦的一隻基金,近一周就漲了30%+,相當誘人。
但再一看,它過去2年低了近100%,相當於幾乎快跌沒了。哪怕最近1周漲得好,但整體一看,基本還是在低谷「匍匐」。
這樣的展示,不是誤導人麼…
所以,如果這業績展示期不做規範,只要展示期限足夠靈活,個個基金都能「表現卓越」
為基金協會這個操作,點個讚。
01
這個改變,還讓我想到孟巖老師的一段個人經歷。
十幾年前,他剛開始做個人理財相關的創業時,做了一個叫財幫子的網站。
他建立這個網站的初衷,是利用自己的技術能力做個工具,幫助大家方便地比較基金收益。
其中很直觀的一部分,就是做一些基金收益排行榜。
雖然工具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基民,人氣很快聚集了起來,但孟巖老師覺得自己錯了,最終親自關閉了這個網站。因為他發現,這反而會給投資者「一個更快的自殺的工具」:
過於關心短期漲跌,讓大家反而變得追漲殺跌。
後來再創業,他也會把重心放在引導大家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上。
之前有基金交易平臺,就做了個統計:平臺上持有基金不到1個月的朋友,平均收益會比持有超過6個月的朋友,平均收益少98%。
這個真實差距,也是很驚人了。
02
雖然這是對於平臺的要求,但是這對於我們買基金,也值得借鑑。
首先,這提醒了我們,基金銷售平臺上展示的業績,有時並不全面。把時間拉長看看,能更全面地看清「真正實力」。
更重要的是,買基金多久能賺錢?除了買貨幣基金外,拿1年以上不用的錢來參與,會更好。
事實上,我覺得1年的要求更適合債券基金,如果買更高風險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做好3年以上的心理準備,效果更好。
當然,這不等於閉眼買1年就能賺,但這背後隱藏的提醒,是應對更大波動的底氣——不僅僅包含挑選基金的能力,還包含更有耐心的投資心境。
03
我曾經見過一個專業的短線操盤手,他苦笑著和我說:幹我們這行,身體真的得好,他沒見過身體特別好的。很多操作的時候,他都能感受到激素飆升…
賺錢固然是重要的,但用哪種方式走向終點,我們可以選擇。
【極簡投資組合】,經歷了年初的大跌,現在已經基本回到了近一年的最高點。回頭看,如果為中間這個「V」字部分焦慮,是不是反而是一種「浪費」呢?
生活有很多噪音,所謂的看長一點,也是在為生活「降噪」。
Hello,簡七小助手也來插播一下咱們618的優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