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塵說禪》系列第308篇
不少師兄都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信佛重要嗎?是否一定要皈依三寶?甚至不皈依就是外道?
這個怎麼說呢,信佛當然很重要,如果能夠皈依三寶自然更好,但是這個都是要講緣分的,必須順水推舟,強扭的瓜是肯定不甜的。
像是大概一個月前有一位自稱皈依三寶學藏密的師兄,曾私信質問我是否皈依,我就如實相告沒有,說我不過是個喜歡佛法的凡夫而已。
結果他頓時優越感爆棚,先是對我百般炫耀和各種指點,然後又在我文章的評論區裡四處留言——說紅塵若鏡沒有皈依,是外道說法,因果如何如何,還號召所有師兄都不要看我的文章。
我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這些留言的師兄,我從不刪別人的留言哪怕罵的再難聽,但心中還是非常感嘆——魔王波旬果然沒有說大話啊,末法時代果然太多魔子魔孫披上袈裟混入了僧團,滿口佛話,但心中全是魔念,卻不知道蠱惑和帶歪了多少師兄。
我們再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形式和外在上的信佛也好,皈依也好都並不重要,關鍵還是看一個人的本心,到底是光明多還是黑暗多,光明越多就越靠近佛菩薩,黑暗越多就越靠近邪魔,在家的也可以是佛菩薩,出家的,也未必不是魔子魔孫。
比如下面這三種人,就是淨土宗最核心教義「信願行」的代表,他們就算不信佛不學佛,也一樣會有天人福報,而一旦修行,很快就有大成果,甚至開悟也不在話下。
02第一類:絕對正信
信佛是學佛的第一步,也是基礎,尤其是淨土宗,因為需要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這個「外力」,所以對於正信尤其看重,甚至可以說沒有對佛陀的正信的話,念佛完全就是浪費時間,不管念多少次都沒用。
很多師兄都說了,我絕對有正信,但是這個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而是要看具體行動,事實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那什麼才是真正或者說是絕對的正信呢?我來舉個具體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過去有一個村子非常缺水,所以村民們就群力蓋了一座龍王廟,一旦乾旱了就準備各種供品去拜龍王爺,求他下雨解災。
有一年又遇到了乾旱,莊稼都奄奄一息了,村民們十分焦慮,馬上照例準備了豐盛的供品去龍王廟跪求。
大家一路上都是愁眉苦臉,都在擔心再不下雨的話自己地裡的莊稼該怎麼辦,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只有一個年輕人不僅眉開眼笑,甚至還打了一把傘。
眾人就沒好氣的問他到底在搞什麼怪,大旱的季節打什麼傘?那個時候女子可沒有現在這麼愛美,不存在什麼遮陽傘一說,更何況這還是個男子。
結果這年輕人就奇怪的反問道:「我們這供完龍王爺不是馬上就會下雨了嗎?我當然要做好準備了,倒是你們為什麼還這麼煩惱?難道你們不信龍王爺會顯靈嗎?」
什麼叫做絕對正信?只有這個年輕人才算,其餘的村民們其實只是半信半疑,各位師兄也不妨捫心自問一下——您對阿彌陀佛有這個程度的信念嗎?如果阿彌陀佛顯靈,讓你馬上就去極樂世界,你能毫不猶豫的放下一切跟他去嗎?
如果有,那您就是真正的正信者,念佛絕對以一抵百甚至抵千,很快就能念到一心不亂,並且念佛見佛。
03第二類:絕對大願
這淨土宗第二個核心法門就是「願」,也就是願力。
其實這個非常好理解,極樂淨土其實就是因為阿彌陀佛發下的四十八洪願而形成的,念佛就是為了得到阿彌陀佛的願力接引,那您自己起碼也得有一定程度的願力才行吧?
否則剃頭擔子一頭熱,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就算再想拉你去,你這裡沒有任何回應也不行啊,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一樣——一專為憶。一人專忘,還是白搭啊。
所以淨土宗念佛固然重要,必須要有足夠的願力支撐,而且這個願力不能太小,比如說有些師兄覺得現實生活太苦了,阿彌陀佛趕快把我接去極樂世界享福去吧,這不能說不對,但並沒有多少善念,而且心量太小,只有利己,沒有利他。
相反很多人並不信佛,但卻能夠為大眾的利益著想,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愚公因為太行山和王屋山太影響村子裡面的交通了,於是發下大願要把它挖掉,哪怕子子孫孫千秋外代都要堅持下去。
這個願力就相當於是為整個村子和後代所發的,雖然和阿彌陀佛或者地藏王菩薩等度一切眾生的大願相比還小了一點,但已經非常難得了,遠比只為自己求福的要強上千百倍。
正因為這個願力太大,所以天神和山神也都有所感應,這才用神力把大山移走——這並非只是神話,背後的意義絕對值得我們借鑑。
所以各位淨土宗的師兄不妨再次自問,你的願望又是什麼呢?如果你去了淨土,是只求自己悠閒自在,還是學成之後繼續回這五濁惡世來救度他人呢?
04第三類:絕對力行
信願再重要也都是內心方面,必須要體現在行動上才行,所以淨土宗的第三核心法門是「行」。
有師兄可能又說了,淨土宗的「行」不就是念佛嗎?這也是最方便的法門,誰都能做到,所以萬人修萬人去。
不好意思,淨宗確實要念佛,但怎麼念卻有很大分別,這裡講一個實際的例子。
諦閒大師曾經有一個同鄉,頭腦很一般,而且大字不識一個,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突然來找諦閒法師,說要拜他為師出家為僧。
諦閒法師自己修為精深,對於弟子的要求很高,這個老鄉年紀又大又不識字,而且頭腦也很一般,現在學已經太晚了,但這份人情又拗不過,只好教他念佛法門,並給他找了個小屋子讓他安心去念,還拜託一位老太太信眾去照顧他的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