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三種人不信佛也有天人福報,一旦信佛很快就能開悟

2020-12-22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08篇

不少師兄都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信佛重要嗎?是否一定要皈依三寶?甚至不皈依就是外道?

這個怎麼說呢,信佛當然很重要,如果能夠皈依三寶自然更好,但是這個都是要講緣分的,必須順水推舟,強扭的瓜是肯定不甜的

像是大概一個月前有一位自稱皈依三寶學藏密的師兄,曾私信質問我是否皈依,我就如實相告沒有,說我不過是個喜歡佛法的凡夫而已。

結果他頓時優越感爆棚,先是對我百般炫耀和各種指點,然後又在我文章的評論區裡四處留言——說紅塵若鏡沒有皈依,是外道說法,因果如何如何,還號召所有師兄都不要看我的文章。

我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這些留言的師兄,我從不刪別人的留言哪怕罵的再難聽,但心中還是非常感嘆——魔王波旬果然沒有說大話啊,末法時代果然太多魔子魔孫披上袈裟混入了僧團,滿口佛話,但心中全是魔念,卻不知道蠱惑和帶歪了多少師兄

我們再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形式和外在上的信佛也好,皈依也好都並不重要,關鍵還是看一個人的本心,到底是光明多還是黑暗多,光明越多就越靠近佛菩薩,黑暗越多就越靠近邪魔,在家的也可以是佛菩薩,出家的,也未必不是魔子魔孫。

比如下面這三種人,就是淨土宗最核心教義「信願行」的代表,他們就算不信佛不學佛,也一樣會有天人福報,而一旦修行,很快就有大成果,甚至開悟也不在話下。

02第一類:絕對正信

信佛是學佛的第一步,也是基礎,尤其是淨土宗,因為需要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這個「外力」,所以對於正信尤其看重,甚至可以說沒有對佛陀的正信的話,念佛完全就是浪費時間,不管念多少次都沒用

很多師兄都說了,我絕對有正信,但是這個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而是要看具體行動,事實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那什麼才是真正或者說是絕對的正信呢?我來舉個具體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過去有一個村子非常缺水,所以村民們就群力蓋了一座龍王廟,一旦乾旱了就準備各種供品去拜龍王爺,求他下雨解災。

有一年又遇到了乾旱,莊稼都奄奄一息了,村民們十分焦慮,馬上照例準備了豐盛的供品去龍王廟跪求。

大家一路上都是愁眉苦臉,都在擔心再不下雨的話自己地裡的莊稼該怎麼辦,今後的日子怎麼過,只有一個年輕人不僅眉開眼笑,甚至還打了一把傘。

眾人就沒好氣的問他到底在搞什麼怪,大旱的季節打什麼傘?那個時候女子可沒有現在這麼愛美,不存在什麼遮陽傘一說,更何況這還是個男子。

結果這年輕人就奇怪的反問道:「我們這供完龍王爺不是馬上就會下雨了嗎?我當然要做好準備了,倒是你們為什麼還這麼煩惱?難道你們不信龍王爺會顯靈嗎?」

什麼叫做絕對正信?只有這個年輕人才算,其餘的村民們其實只是半信半疑,各位師兄也不妨捫心自問一下——您對阿彌陀佛有這個程度的信念嗎?如果阿彌陀佛顯靈,讓你馬上就去極樂世界,你能毫不猶豫的放下一切跟他去嗎

如果有,那您就是真正的正信者,念佛絕對以一抵百甚至抵千,很快就能念到一心不亂,並且念佛見佛。

03第二類:絕對大願

這淨土宗第二個核心法門就是「願」,也就是願力。

其實這個非常好理解,極樂淨土其實就是因為阿彌陀佛發下的四十八洪願而形成的,念佛就是為了得到阿彌陀佛的願力接引,那您自己起碼也得有一定程度的願力才行吧?

否則剃頭擔子一頭熱,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就算再想拉你去,你這裡沒有任何回應也不行啊,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一樣——一專為憶。一人專忘,還是白搭啊。

所以淨土宗念佛固然重要,必須要有足夠的願力支撐,而且這個願力不能太小,比如說有些師兄覺得現實生活太苦了,阿彌陀佛趕快把我接去極樂世界享福去吧,這不能說不對,但並沒有多少善念,而且心量太小,只有利己,沒有利他

相反很多人並不信佛,但卻能夠為大眾的利益著想,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愚公因為太行山和王屋山太影響村子裡面的交通了,於是發下大願要把它挖掉,哪怕子子孫孫千秋外代都要堅持下去。

這個願力就相當於是為整個村子和後代所發的,雖然和阿彌陀佛或者地藏王菩薩等度一切眾生的大願相比還小了一點,但已經非常難得了,遠比只為自己求福的要強上千百倍。

正因為這個願力太大,所以天神和山神也都有所感應,這才用神力把大山移走——這並非只是神話,背後的意義絕對值得我們借鑑。

所以各位淨土宗的師兄不妨再次自問,你的願望又是什麼呢?如果你去了淨土,是只求自己悠閒自在,還是學成之後繼續回這五濁惡世來救度他人呢?

04第三類:絕對力行

信願再重要也都是內心方面,必須要體現在行動上才行,所以淨土宗的第三核心法門是「行」。

有師兄可能又說了,淨土宗的「行」不就是念佛嗎?這也是最方便的法門,誰都能做到,所以萬人修萬人去

不好意思,淨宗確實要念佛,但怎麼念卻有很大分別,這裡講一個實際的例子。

諦閒大師曾經有一個同鄉,頭腦很一般,而且大字不識一個,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突然來找諦閒法師,說要拜他為師出家為僧。

諦閒法師自己修為精深,對於弟子的要求很高,這個老鄉年紀又大又不識字,而且頭腦也很一般,現在學已經太晚了,但這份人情又拗不過,只好教他念佛法門,並給他找了個小屋子讓他安心去念,還拜託一位老太太信眾去照顧他的衣食。

相關焦點

  • 信佛真的有用嗎?別再愚痴了!
    提起佛教,很多不學佛的人都會潛意識地將其與迷信劃等號,這是大錯特錯的。迷而信之,即為迷信。許多人念佛拜佛,都誤將佛視為某種神秘力量的神靈,搞盲目崇拜,迷信佛菩薩的神通,「臨時抱佛腳」。如此功利信佛,不僅沒有利益,反而容易讓人陷入愚痴,走向極端、造業起禍。
  • 信佛信什麼?學佛學什麼?大多數人都想錯了(一文說透)
    一位讀者給我私信,他問我:有福報的人不一定信佛,信佛的人也不一定就能有福報。既然信佛並不意味著命運可以越變越好,那我們信佛信什麼呢,學佛還學什麼呢?這的確是一個有深度的問題。生活裡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順心如意的時候忘記佛的存在,只有遇到難過的坎了,或者是不順心的事了,自己無力徵服,只好消極地將希望寄託付諸於佛菩薩身上。燒香拜佛,給功德箱裡多塞幾張百元大鈔,以為這樣就可以打動諸位佛菩薩使自己得到加持力。
  • 信佛後,人生越來越不順,是怎麼回事?
    相信許多人最初接觸佛門,其目的應該是想離苦得樂、解脫煩惱,為人生多修些福報,少些痛苦。然而有些人卻發覺,自己信佛後,也自覺自己很精進、很虔誠,可是生活卻沒有多大起色,覺得自己並沒有從佛教從得到什麼利益,這容易動搖信心,質疑自己的信仰。
  • 看不透的人去信佛,看透了的人在追求生活
    我沒有接活,因為我不信佛,不希望為了掙錢去做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解說。平臺聯絡人告訴我:你沒有意識到這一塊的優勢所在。拒絕了之後,我在心裡回想了半天。因為我的認識程度已經高於佛教以及任何宗教,所以不信佛是有理由的。但是我想的並不是信或者不信的問題,而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信佛的問題。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教裡講究「覺悟」,一切眾生皆可通過修行而明心見性、覺悟成佛。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
  • 信佛之人: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積陰德獲福報
    信佛之人都懂得因果循環的道理,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都和因果定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信佛之人要想獲得好的結果,就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給自己多積陰德和福報。第一件事:發善心。一個人要想獲得更多的福報,就要善始善終。
  • 星雲大師:不管你信不信佛,若能做到這四點,離開悟就不遠了
    這是我在佛家論壇上看到最多的評論,發表這些評論的人,有剛剛接觸佛法的小白,也有學佛有些時日的佛學愛好者,總之和佛有關的話題,總是那麼引人熱議。說道成佛,這是學佛之人的終極目標。過去我經常看見某些禪修者念佛、持咒、誦經、抄經、禪坐,還有人不遠萬裡,去往各大名廟古剎燒香禮佛。
  • 日本便是信佛的發達國家
    日本便是信佛的發達國家 唐代時期,佛法東傳,大乘大興,漸成龍象之氣,成為世界第一。唐密後來東傳日本成為東密。到日本遊玩的人應該見過摩利支天菩薩和大辨才天菩薩,這就是密宗經常供奉的兩位菩薩。
  • 從馬雲、騰格爾到許可馨,他們告訴你,人可以不信佛,但要信因果
    這說的就是因果理論,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等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因果並不是僅僅是佛教的理論,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真理。古語有云: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已經被因果理論所深深根植。在佛教中,因果理論有進一步的詮釋,稱之為三世因果。《涅盤經·遺教品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 大慈大悲悲眾生,信佛念佛必見佛
    已進入佛教核心宏法利生的趙先生,他的媽媽被家鄉人用石頭砸死了。趙先為此對自己的作為產生了疑惑!後來!趙先生對愛人說,媽媽車禍離去了……信佛!念佛!精進!宏法!可是媽媽卻被人用石頭砸死?為什麼這樣?怎麼會這樣?……曾有有人請教印光法師。上海某老太太,多年來虔誠念佛如素,卻在為行者送飯的路上,被車軋死了,這究竟怎麼回事?
  • 梁武帝蕭衍:最信佛的皇帝,為佛教多次捨身,最後卻被餓死
    ——唐代 杜牧前言: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七絕《江南春》為大眾傳頌,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所講的就是這段歷史中的社會縮影,是說中國的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特別是梁朝佛教大規模過量的發展,最後其實都消失在煙雨中,對國家和人民沒有發展,最後導致國家國力衰退。這首詩雖然是杜牧的詠史之作,但是側面上反映出了南朝特別是梁朝的過度發展佛教的情況。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佛教:這三種人,千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悔過,並且不再作惡,不再造惡業、結惡緣,是為吉祥。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種惡因,自然不會感召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不與人結下惡緣惡債,自然「無緣不聚、無債不來」。「萬事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這三種人,千萬不要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 學佛如何開悟?佛教裡的開光是什麼意思?
    佛門裡講:佛是開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什麼叫「開悟」?明心見性,能時時觀照好自己的心,觀照好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念念清淨,如如不動,境隨心轉,活在當下。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開悟的人能於一切時處觀自在,不被煩惱妄想所障蔽,不生分別、不生對立。
  • 佛教:斷惡修善的開悟三寶,能使一切眾生遠離苦惱,破除邪見惡念
    你如果有幸到過長江下遊太湖之濱無錫馬山的靈山景區,一定會被那裡的規模魔大、氣勢恢宏,集自然山水與斷惡修善的開悟三寶佛教文化以及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人類智慧所震撼,那裡真堪稱是人間淨土、江南福地、中國長江流域佛教文化藝術的大觀園。
  • 南懷瑾: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真正明白
    其實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個模糊的概念,甚至大部分人會帶著迷信的眼鏡去看待信佛,認為佛是法力無邊的存在,認為依靠佛法可以憑空產生自己想要的財富和物質。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認識。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佛」呢?著名的佛學家南懷瑾先生就對「什麼是佛」有自己的見解。
  • 一旦參透這三句話,也就讀懂《金剛經》,會有大福報,好運相隨!
    六祖慧能,就是因為聽《金剛經》而開悟。人們都說,讀金剛經會有大福報,可是為什麼很多人讀金剛經,運氣並沒有變好呢?這是因為,讀經若不明所以,義理必不得究竟。心若迷而不覺,好運又從何而來呢?本期內容,悅讀國學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一旦參透這三句話,也就讀懂《金剛經》,會有大福報,好運相隨!一、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拜佛像,誦佛號,只是為了自淨其心,如果有所求,就是行邪道,佛又怎麼會保佑你呢!
  • 給不信佛的人看看吧
    信仰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信仰「指對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執著的追求」,所以信佛只是眾多信仰中的一個,很多不信佛或不信任何宗教的人,也有其他信仰。比如信仰「跑步」、信仰「登山」、信仰「麻將」、信仰「美容」、信仰「養生」等等。很多「跑友」每天可以跑幾個小時幾十公裡,很多登山愛好者把賺的錢大部分花在了裝備上,很多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去打麻將等等。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戲說:唐朝士兵們信佛的那些事兒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人,居然把佛祖當作是信仰。這就奇了怪了!畢竟,佛家講究的是善、是渡、是放下和來世,而這些和士兵們日常的打打殺殺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但是,對於唐朝的士兵們來說,佛就是信仰、就是救贖,尤其是《金剛經》,那簡直是堪比盛典一般的存在。那麼,唐朝士兵為何會信佛,又為何獨獨對《金剛經》情有獨鍾呢?這就得從這幾個方面說起了。
  • 佛教:傷害這三種人,極損陰德,儘量多結善緣
    傷害以下這三種人,極損陰德,儘量多結善緣,少造惡業。他們為人處世「上善若水」,以利好眾生為己任,卻又不貪圖功名利祿。在社會上多半建立了好的名望,足以稱得上是德高望重之人。這種人生活中萬萬不能傷害,一旦傷害,果報不菲。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先從佛家角度來分析,佛家認為:一個陰德厚重者,積大善,身具佛緣,常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