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南懷瑾: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真正明白

2020-12-15 千面略懂先生

估計很多人都有想過一個問題:「什麼是佛?」但是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領悟到這個境界。

其實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個模糊的概念,甚至大部分人會帶著迷信的眼鏡去看待信佛,認為佛是法力無邊的存在,認為依靠佛法可以憑空產生自己想要的財富和物質。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認識。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佛」呢?著名的佛學家南懷瑾先生就對「什麼是佛」有自己的見解。

南懷瑾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和佛學大師,從小就熟讀各種經典,在佛學上的造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先生認為:「信佛的人,也不一定明白什麼是佛。」

先生說:

佛不是民間有些固執的人認為的神仙,他沒有法力,只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

而這些特徵似乎還是不能準確的看出來真正的佛是什麼樣子的。

南懷瑾先生在認真研究了佛學經典後得出,佛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01一臉佛氣絕非佛

因為受到了電視劇裡和現實中佛像的影響,人們往往覺得面容寬厚、目慈耳明的人就有佛氣,認為這樣的人具有佛的特點,是將來能成佛的人。

這樣的人還有一些習慣:他們喜歡穿戴佛教飾品,說話滿嘴佛語,動不動就是念一句佛號。家裡到處供奉著佛像。這就是他們認為的「信佛」和「成佛」,在其他人看來就是一臉佛氣。

然而南懷瑾先生說:「《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也只是一個平凡人,他也跟平常人一樣有衣食住行這些生活瑣事。所以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臉佛氣,平淡才是真正的佛法。」

學佛信佛但是不要被佛法禁錮,佛法也從來沒有要求禁錮人的言行,因此,有的學佛的人學到最後變得滿臉佛氣、滿嘴佛語、滿腦佛學,等到了這樣的狀態,也就離真正的「佛」越來越遠了。

先生認為真正的佛法講求人要追求平實,大道就在平實中,佛法也在平實中,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所以真正的佛是平凡人,真正的佛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正如弘一法師說的:「我視眾人皆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

02神仙也要凡人做

社會上有一些人,認為佛是神仙,法力無邊,因此可以拯救蒼生。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佛學不是迷信,佛也不是恩施法力來普度眾生,佛學是平凡人的學問,佛也是平凡人。

南懷瑾先生曾經引用過一首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白雲裡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這首詩就是在說,神仙也是凡人,佛更是如此。佛也不是神仙,佛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

相關焦點

  • 佛是什麼?星雲、南懷瑾、聖嚴三位大師如是說,多少人錯得離譜!
    可見,我們並沒有真正了解佛是什麼。佛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聽聽三位得道大師怎麼說的,聽過之後,你會明白,多少人錯得離譜:【一】星雲法師:信佛與信神是不一樣的星雲法師是佛教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用一生在倡導「人間佛教」的思想,照亮了世間無數信徒的人生願望。電視劇《濟公傳》主題曲裡,有一句歌詞:「東找佛,西找佛,不如自己修成佛」。
  • 佛教:這三種人不信佛也有天人福報,一旦信佛很快就能開悟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08篇不少師兄都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信佛重要嗎?是否一定要皈依三寶?甚至不皈依就是外道?比如下面這三種人,就是淨土宗最核心教義「信願行」的代表,他們就算不信佛不學佛,也一樣會有天人福報,而一旦修行,很快就有大成果,甚至開悟也不在話下。
  • 信佛之後很順利,但有的人一信了佛什麼都不順了,為什麼?
    那是因果看得太近了有的人信佛之後,確實很順利,菩薩也特別加被。有的人本來很順當,一信了佛什麼都不順了。什麼原因?因為沒信佛無所依賴,遇著什麼受什麼;既然皈依三寶,仿佛佛菩薩就該加被了,這就起懷疑了。 要知道佛菩薩加被還得有因呢,自己毫沒那個因,佛菩薩把你沒辦法。不論哪位佛菩薩發願,都要度盡眾生,但是下句話就是「無緣不度」。
  • 信佛信什麼?學佛學什麼?大多數人都想錯了(一文說透)
    一位讀者給我私信,他問我:有福報的人不一定信佛,信佛的人也不一定就能有福報。既然信佛並不意味著命運可以越變越好,那我們信佛信什麼呢,學佛還學什麼呢?生活裡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順心如意的時候忘記佛的存在,只有遇到難過的坎了,或者是不順心的事了,自己無力徵服,只好消極地將希望寄託付諸於佛菩薩身上。燒香拜佛,給功德箱裡多塞幾張百元大鈔,以為這樣就可以打動諸位佛菩薩使自己得到加持力。這全然是迷信和盲信。
  • 南懷瑾:不要搞得一身佛氣,遇見自己比遇見佛更重要
    南懷瑾,不僅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還是一代國學大師,和佛學家。說到南懷瑾的佛法研究,不得不提。也許他不一定是修為最高的,但他的佛學讓人敬佩,讓人感到真實。南懷瑾將其佛法研究與儒、道等各家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
  • 您信仰什麼教?南懷瑾:我信仰睡覺
    但是,有一個人竟然說他的信仰是睡覺,這個獨特的信仰實在是讓人不得不好奇,畢竟睡覺這件事在人們眼中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生理反應,把它作為信仰未免有些不務正業怠惰之嫌。誰是信仰睡覺的那個人?沒錯,這裡提到的信仰睡覺的人就是南懷瑾,我國的著名的教育家兼學者兼詩人等。南懷瑾先生出生在1918年,成長於我國的民國時期,他的著作很成功,暢銷多國,而他本人更是博覽群書,對於各種各樣的知識兼收並蓄,對於儒、道、佛的知識皆有涉獵。
  • 從馬雲、騰格爾到許可馨,他們告訴你,人可以不信佛,但要信因果
    《涅盤經·遺教品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上輩子的作為影響這輩子,這輩子的作為又關乎下輩子。引申理解,你現在的美好生活,是之前的善行善報,現在如果做了惡行,以後的生活才會顯現惡報。因果的顯現是有時間效應,所謂「因緣果報「,你的所作所為是因,要有一定的緣,才會引發最終的善惡報應。
  • 信佛真的有用嗎?別再愚痴了!
    佛是什麼?佛是覺悟的人,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過去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佛陀釋迦牟尼佛,他在出家前本是王宮裡的太子,但看到太多的生死無常,毅然決然選擇出家苦修,尋找解脫之路。而後經過六年苦修,得成無上正等正覺,圓滿佛果。佛是福慧兩足尊、大徹大悟的人,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堪作佛。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生活中做好這2件「小事」等同供佛,往往會功德圓滿
    然而世人在供佛的同時,也一定不要盲目注重儀式感的華麗與否,不要打著「禮佛」的幌子來賄賂神明,與佛菩薩進行交易。要明白其背後的本質,才能真正做到與佛菩薩心心相印,福緣自來。就好比如一個人信佛拜佛條件受阻,環境有限,但如果能夠切身做好下面的這兩件「小事」,哪怕不用皈依佛門,不用每日在佛前行叩首之禮,也照樣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其功德與「供佛」無異,別不信,且看下文分析。
  • 南懷瑾的點醒:學會自己保佑自己,菩薩才會保佑你
    說到學佛,許多人立馬就會想到莊嚴的大殿,嫋嫋的香火,認為這就是信佛,就是學佛了。心中有什麼難事,就去求求菩薩,供點香火,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修行不通了,也去求菩薩,希望菩薩能夠讓自己覺悟。佛其實並不是眾生想的那樣無所不能,那是迷信的說法。想要佛菩薩揮一揮手,就滿足自己的願望那是不可能的。佛也是人,不過是覺悟的人。佛也要遵循因果規律,他能給予眾生修行的法門,但是能不能超脫,還是得看眾生自己能不能修成。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命由己造,每個人的命運不是菩薩保佑得來的,而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 大慈大悲悲眾生,信佛念佛必見佛
    已進入佛教核心宏法利生的趙先生,他的媽媽被家鄉人用石頭砸死了。趙先為此對自己的作為產生了疑惑!後來!趙先生對愛人說,媽媽車禍離去了……信佛!念佛!精進!宏法!可是媽媽卻被人用石頭砸死?為什麼這樣?怎麼會這樣?……曾有有人請教印光法師。上海某老太太,多年來虔誠念佛如素,卻在為行者送飯的路上,被車軋死了,這究竟怎麼回事?
  • 南懷瑾老師:人總想變聰明,不一定是好事,真正高級的人是這種
    最近在讀曾仕強老師講解的《胡雪巖的啟示》,書裡曾仕強老師說:「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於白讀。」試想一個人從小學到步入社會,書讀得自然不少,但是做人的道理都學會了嗎?老子說做人的最高級智慧,是「大智若愚」,於是很多人追求這一做人境界。但真正在生活中實行時,會發現一個人要想做到「大智若愚」其實挺難。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其實,真正與佛有緣的人,不是那些整天燒香拜佛、跪拜在佛前的人,不是整天待在寺廟裡就是修行了,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不在寺院,就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善念、正念的人,縱使沒有佛教信仰,縱使從來沒去過寺院,也是佛緣深厚之人。一個人有沒有佛緣,看的是德行,而不是所謂表面功德。
  • 人世間什麼福最大?聽國學大師南懷瑾講《金剛經》,悟道更深了!
    現代史上,能聽到把中國傳統文化掛在嘴邊頭頭是道的人估計不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綱領,可謂是博大精深,別說是儒釋道三家義理都精通,哪怕一家能夠精通都讓人羨慕不已。但現代史上,真正能把儒釋道文化掛嘴邊,並且能出口成章,或許也只有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起碼大茶經是這麼認為!
  • 這種病一旦爆發 無可擋御 只有真正信佛之人,仗佛慈力才免於災難
    摘要:真正信佛的人,蒙佛的保護力量,才能免於這些災難。免於災難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留住世界人類的種子。但如果在佛教裡不自愛,還是會和一般人一樣,那也沒法子生存。除非住在山裡頭的老修行,看不見人,距離人所住的地方很遠,這樣的人才有機會存在。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一定不要自滿,不要自誇。為什麼不要自滿呢?
  • 世上真的有佛嗎?佛到底在哪兒?看完就明白了!
    應該不少人從小都有跟父母到寺院燒香拜佛的經歷,也許到現在都不太明白,為什麼要拜佛?拜佛的意義是什麼?有用嗎?佛到底在哪兒?一連串的問號縈繞在心頭。許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往往易將其與迷信劃等號,這就非常無知了。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圖片來源:資料圖)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布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
  • 南懷瑾先生:上乘法門就是那麼坦然
    一是個什麼?什麼都不是。《華嚴經》第八十卷,入法界品。什麼是法界?就是華嚴境界,也就是剛才所說的那一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奉命去參彌勒菩薩。一念專精,一念至誠,佛菩薩就和你光光相感。「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要你信你自己的心,本經經義說「信為道源功德母」。
  • 南懷瑾先生:沒有真正的參究,一切修持皆不真實
    氣功的氣功,蹬功的蹬功,睡功的睡功,愛什麼功就是什麼功,反正人人總有一套給你,因為修持總比不修持好,拿個把柄給你總比沒有好,至少是在做善事。但是你們回過頭來看看楊居士,他這幾年都是在真參實證。他這幾年學佛,除了我,還有多少人在引誘他,以為可以在他身上發一筆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