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茶園深處寫新篇——記桃源紅茶產業扶貧領頭人詹立君

2021-01-08 法周融媒

人活著為了什麼?桃源縣人詹立君在54歲那年找到了「答案」。他放棄3000多萬元的建材生意,回到生養他的那片大山,領著鄉親們發展茶業脫貧致富,在茶園深處譜寫人生新的篇章。

「這些草最好用手扯,用鋤頭會把才撒下的油枯帶走。」近日,在桃源縣楊溪橋鎮蔡家塘村一座海拔800多米的山上,今年58歲的詹立君帶著10多位村民,在千畝茶園裡除草。這裡屬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豎著「桃源縣產業扶貧項目新建茶園基地」的大紅牌子,放眼望去,山巒起伏,一片翠綠。

「在這裡做事,每天工錢150元。今年,我家裡又擴建了2畝茶園,苗子都是詹總免費提供的。」52歲的村民廖海明告訴記者,以前他在外打零工,家裡上有老下有小,根本照顧不了。2015年回來後,他在詹立君的茶園裡做事,既能賺錢又能顧家,比以前強多了。

「村民們都搭幫詹總哩!」62歲的村民朱金翠從茶林裡直起腰來,連誇詹立君「仁義」。她是村裡貧困戶,以前靠拾荒度日。詹立君回鄉創業後,她復墾了2畝多老茶園,家裡年收入上萬元。

蔡家塘村共有山林1.5萬多畝,人均30多畝山林。村民們為了經濟效益,荒廢了祖輩傳下來的老茶園,滿山改種杉樹,還將全村僅有的450畝耕地還林。村支書諶亞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村裡靠賣杉樹,人均收入3萬多元。

2006年,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蔡家塘等17個村被劃入其中,林木砍伐受到嚴格控制,靠山吃山的村民失去了經濟來源。在精準扶貧中,保護區內蔡家塘村等10個村被定為貧困村,共有貧困人口6000多人,佔烏雲界總人口35.1%。

詹立君是蔡家塘村人,年輕時外出務工,後來成立建材公司,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近些年,他為家鄉捐資20餘萬元,用於助學、扶貧,但遠不能改變村裡貧困狀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4年,詹立君不顧親友反對,放棄建材生意,毅然帶著兒子回到蔡家塘村,下決心幫助鄉親們脫貧。他清楚,茶產業是烏雲界地區的傳統產業,赫赫有名的「桃源紅茶」便產於此。對茶葉市場進行深入調查後,他把目光投向了保護區裡的野茶。

這些茶樹大都有60年以上樹齡,荒廢后無人問津,原生態的環境造就了茶葉的優質內涵,而當地村民家家戶戶都有1至10畝不等的老茶園。詹立君和兒子冒著酷暑,穿行山間半個月,統計出有利用價值的老茶園8000多畝。他把野茶拿到相關部門檢測,結果完全符合國家乃至歐盟的有機標準,並且天然富含硒。

2015年11月,詹立君成立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並組建了樹蓬野茶專業合作社,吸納1600多名貧困村民入社,按照每畝300元標準發放老茶園復墾補貼。為讓利茶農,公司以高於市場價收購村民茶葉。到年底,詹立君又將年銷售純利的20%作為分紅髮給大家。2016年,當地貧困戶人均增收近2000元。

近年來,君和野茶公司承擔了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由桃源縣扶貧辦投入300萬元專項資金,收購成熟茶園425畝,將楊溪橋鎮所有貧困人口納入其扶持範圍,以委託幫扶方式,由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和經營,貧困戶則享受茶園純收入70%的紅利。

如今,村民們都把君和野茶公司當成自家的產業,幹勁十足。詹立君提出唯一條件:茶園裡絕不能打農藥施化肥,桃源人要為「桃源紅茶」這一品牌負責。

短短幾年,君和野茶公司的茶葉憑藉優良的品質,獲得國內大小獎項20多項,並銷到了海外。公司爭取5年後,年銷售收入過億元。( 記者: 魯融冰 通訊員: 覃俊 鄒吉)

相關焦點

  • 2020畢業季丨鍾吉湧:產業扶貧在桃源
    《產業扶貧在桃源》這組攝影作品是基於美感,藝術的語言輸出,在充分了解攝影的內涵的基礎上去進行的,其作品的內涵包含了很強的時代精神。今年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同時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而脫貧攻堅是個很大的範圍,我選擇了其中產業扶貧這個方面。通過《產業扶貧在桃源》這組攝影作品,表現了湖南省桃源縣脫貧攻堅的歷史時刻,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
  • 【原創】老祖宗留下一片葉 憑什麼桃源這邊風景獨好
    而在美麗的湖南常德桃源,在神秘的北緯30度,在雪峰山和武陵山兩大山脈之間,生長著一片片風景這邊獨好的的茶園。一句話是最好的答案: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 8月19日,2020年湖南技能競賽 首屆「湖南紅茶」茶葉加工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五屆桃源紅茶節在湖南省桃源縣隆重開幕。
  • 密林深處掘綠金——桃源縣楊溪橋鎮產業融合發展見聞
    這個在山頂「偷香」的人,是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詹立君。眼前這片鬱鬱蔥蔥的424畝茶園基地,便由他一手打造。2015年,在外創業多年的詹立君在家鄉領導勸說下,懷抱著建設家鄉、回饋父老鄉親的願望,回到蔡家塘村創立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讓鄉親們一起富起來!」詹立君說,返鄉後,這個念頭始終縈繞在他的心上。
  • 湖南桃源:人大代表履職盡責顯擔當
    大年初二,「我把丈夫也帶來了,他的毛筆字寫得好,我們都聽安排」,常德市人大代表、一甲城幼兒園代課老師向運梅帶著丈夫到社區報到;69歲的縣人大代表、戈爾潭村居民戴國富主動請戰,在防控一線值班值守…他們就像一顆顆螺絲釘,擰在哪裡,就在那裡閃閃發光。
  • 紅茶|湖南紅茶百年沉浮
    」的號角聲在2018年響徹湘楚大地,以湖南黑茶、瀟湘綠茶、湖南紅茶、嶽陽黃茶四大品牌為引擎的四輪驅動戰略在2018年裡鼓聲雷動;以綠茶、黑茶、紅茶、黃茶、白茶多品類生產為核心的「三湘四水五彩茶」湖南茶產業戰略策劃在2018年應勢而發。
  • 【黔西南日報寧波日報全媒體聯合採訪行①】產業協作 花繁葉茂
    2019年,「普安紅」作為貴茶的重要成員,獲農業農村部農特產品地理標誌,富有地域特色的黔地紅茶品牌響亮市場。興旺的不止紅茶。2019年,普安實現幹茶產量7800噸,產值7.62億元,綜合產值12.63億元。育苗種植、茶園管護、茶青採摘、茶葉加工、涉茶服務……全縣10227戶43271人吃上「茶葉飯」,在茶產業的各環節持續獲得穩定收入。
  • 「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楊溪橋鎮:林海茶山走出幸福路
    青山綠水好產業楊溪橋鎮森林覆蓋面大,晝夜溫差大,氣候溼潤,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適合種植紅茶。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每家每戶都有種茶的傳統。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後,楊溪橋鎮深挖「高山紅茶」的資源優勢,讓蒼翠林海中飄出陣陣茶香。
  • 「中國硒鄉」湖南桃源在「硒旺」的田野裡再現「世外桃源」的美景
    說起「桃花源」三字,你的腦海中是否浮現出 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文中他描繪了一個詩意的、美好的、溫暖的、充滿生活氣息的世界, 成為人們嚮往的仙境,讓人心馳神往。歷朝歷代,人們總是懷著美好的希冀去追尋夢中的桃花園。但是你知道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如今在湖南桃源完美「呈現」。
  • 「扶貧定製茶園」助脫貧 媒體走進福建下黨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通訊員 冀坤9月15日,清風送爽,福建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的可視化扶貧定製生態茶園裡,茶樹及膝,幾位婦女、老人手挎竹籃採摘茶葉,茶園的48個攝像頭全程攝像,茶園主在城裡也能實時或回看茶園和茶葉加工過程,從種植到採摘,從加工製作到成品包裝,全程可視可追溯。
  • 石門推動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常德日報
    本報訊(記者 侯碧海 通訊員 楊龍 賀勇)近日,石門農村商業銀行向縣茶葉協會整體授信10億元,助推該縣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創建,實現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多年來,石門立足茶葉資源優勢,深入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 1筆貸款、4畝茶園——莽山老陳脫貧記
    新華社長沙5月26日電 題:1筆貸款、4畝茶園——莽山老陳脫貧記新華社記者陳宇簫夏雨初晴,通往山上的路還帶著泥濘。老陳家位於湖南宜章縣莽山瑤族鄉永安村。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時,老陳一家五口僅住在70平方米見方的土坯房裡,生活的重擔壓得他透不過氣。「那時候老母親癱瘓了,治病要錢,兩個小孩讀書也要錢。沒有手藝,沒有資金,只能去餐館後廚之類的地方打打零工。想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又沒辦法。」然而,辦法在2015年冬天出現了。
  • 君和牌桃源紅茶、泰香富硒天然香米獲農博會金獎
    11月3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傳來好消息,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的君和牌桃源紅茶、桃源縣泰香糧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富硒天然香米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中部
  • 【央視財經】湖南新化紅茶 赤湯味醇雪峰飄香
    新化縣作為湖南省茶葉主產縣,紅茶生產歷史悠久,光緒年間,新化紅茶銷售遍及全國;生長條件優越,地處資水中遊、雪峰山東南麓,位於北緯27°~28°之間,正處在北緯30°全球優質茶核心帶附近。新化自唐朝以來就是貢茶、名茶的產地,特別是新化紅茶。新化紅茶浸潤著雪峰資水之靈氣,經受著雲霧雨雪之洗禮,方得其「條索緊實,香高味醇,湯色紅潤」的優良品質。其茶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茶多酚,具有多種有益成分。
  • 常寧天堂山深處,茶園楓醉
    新開高山茶園,土築小屋,蛇行石板古路,隨路而立的百年古楓,這一切不是在影視特效裡,而就藏在常寧天堂湖之尾、天堂山深處的白竹村。深冬的白竹茶園,施肥人忙,經霜後的古楓在寒風中紅豔醉人,它們用一身身挺拔的秀姿點燃白竹村脫貧致富之夢,成為天堂山最美的一道冬景。
  • 清遠桃源片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
    梁繼漢所在的桃源片區,轄內的12個村委會從前寫滿了貧窮與落後:道路狹小,農產品難以出山,年輕人忙著逃離……近年來,桃源片區念好「山水經」,唱好「旅遊戲」,依託獨特的自然環境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以民宿為主的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資源路」……如今,隨著民宿經濟崛起和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脫貧致富的陽光」正照耀著粵北這片「世外桃源」。
  • 綠在茶園美在心——君山區君天茶葉種植合作社扶貧小記
    君天茶業為村民秤茶(趙丈田 攝)進入3月份以來,君山區許市鎮涼亭村茶園每天都可看到村民們在這裡採茶或制茶。滿山遍坡的茶園使涼亭村顯得更春意盎然,村民們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而10年前,涼亭村的茶園還是一片荒山,記者見證了這一由荒山到茶園的變化。 時光回溯到2009年。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與君山區許市鎮籤訂了在涼亭村建設茶園基地的合同,當時茶園基地選擇在幾座雜樹叢生沒有任何農作物的荒山上。經過1年多的改造,荒山逐步變成了層層疊疊的茶園,並全部栽上了由君山茶業培植的茶苗。2013年春,涼亭村茶園開始試採。
  • 湖南文理學院:26年如一日在湖區精準扶貧
    如,我們到桃源吾溪河,給農民講紅二方面軍「吾溪河戰鬥」的故事,喚醒黨的守望初心,堅韌不拔、艱苦卓絕、服務大眾的精神。解現實疑惑。了解、解答村民密切關心的實際問題。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王雲扶貧事跡「獨門野果『八月炸』致富記」作為全國100個典型案例,入選科技部組織編寫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科技扶貧100個典型案例》。挖掘人文旅遊資源。有效對接區域文化名城建設和旅遊產業發展需要,打造地方文化創意產業。近五年先後定點幫扶了自然條件艱苦、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的石門縣麻納峪村、雙臺村、張家界市龍陽村。
  • 扶貧踐初心 引領小康路——中國電信湖南公司扶貧工作紀實
    近年來,中國電信湖南公司以積極行動踐行初心與責任,在沒有信號的大山深處搭建通信網絡,派出扶貧工作隊,紮根貧困村,引進扶貧項目,發展扶貧產業,依託行業優勢,培育網絡電商,以央企的鐵肩擔當,為貧困百姓鋪就了一條雲端上的小康路。從2018年到2020年,在對口幫扶下,湖南公司及下屬單位所負責的128個貧困村26077人全部完成脫貧驗收。
  • 積慶裡紅茶:打造中國人自己的立頓
    春茶開杯之時,記者來到了廣東省唯一一個美麗宜居的紅茶度假區,走訪了廣東省唯一入選「中國美麗田園」的十大茶園景觀之一——積慶裡紅茶谷。對此,積慶裡茶葉有限公司還把茶葉和扶貧有機結合起來。在茶園內專門開闢了愛心茶葉基地,與扶貧企業和政府機構合作,推助扶貧事業。同時,全程協助當地貧困戶種茶、制茶、賣茶來脫貧致富。不定期請專家來指導農戶種茶,教給他們制茶的手藝,希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 「花蜜香」飄重慶醉霧都 「湖南紅茶」品牌企業抱團挺進西南市場
    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N7館設計、搭建了180平米紅色主調、莊重典雅、統一風格的「湖南紅茶」品牌館,並由省紅茶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伍崇嶽帶隊,組織湖南湘茶高科技有限公司、沅陵縣皇妃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常德市匠者茶業有限公司、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炎陵縣神農生態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官莊幹發茶業有限公司、安化縣湘情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桂東玲瓏王茶葉開發有限公司、湖南省蘭魁茶業有限公司、衡陽市南嶽怡綠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