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在茶園美在心——君山區君天茶葉種植合作社扶貧小記

2020-12-16 嶽陽市人民政府

君天茶業為村民秤茶(趙丈田 攝)

進入3月份以來,君山區許市鎮涼亭村茶園每天都可看到村民們在這裡採茶或制茶。滿山遍坡的茶園使涼亭村顯得更春意盎然,村民們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而10年前,涼亭村的茶園還是一片荒山,記者見證了這一由荒山到茶園的變化。 

時光回溯到2009年。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與君山區許市鎮籤訂了在涼亭村建設茶園基地的合同,當時茶園基地選擇在幾座雜樹叢生沒有任何農作物的荒山上。經過1年多的改造,荒山逐步變成了層層疊疊的茶園,並全部栽上了由君山茶業培植的茶苗。2013年春,涼亭村茶園開始試採。為了方便管理,當地能人江澤勳主動 託管了君山茶業涼亭村基地。江澤勳是位民營企業家,辦企業掙錢後又返鄉創業。在緊鄰涼亭村茶園的高新村, 江澤勳通過土地流轉又開闢了400多畝茶園,與涼亭村近300畝茶園連成了一片,並組建了君山區君天茶葉種植合作社。在江澤勳的帶領下,昔日荒山變成了美不勝收的茶園,同時也為村民們開闢了新的就業渠道,特別是一些貧困戶也享受到茶葉產業帶來的紅利。

近幾年,君天茶葉種植合作社將涼亭村和高新村的61戶貧困戶列入建檔扶貧的對象,5年來發放扶貧救助款24萬元。另外還通過安置季節用工,為村民創造務工收入30多萬元。高新村5組村民江夢筆家有殘疾兒子,生活難以自理,夫妻倆無法外出打工,生活很困難。合作社負責人江澤勳安排江夢筆兩夫婦利用農閒到茶園做雜工,兩夫妻一年增加純收入7000多元。還有吳素華、王朝東、徐章保等貧困戶都通過在家門口打工,增加了家庭收入,有的已經脫貧。村民們都說茶園建設使村莊更秀美,村民生活更和諧。

(記者 劉衍清 通訊員 黃民普)

相關焦點

  • 貧困戶入股合作社!茶葉成惠州龍門陳洞村致富「金葉子」
    6月的陳洞村,氣溫陡升,村民石細金正在自家茶園裡為小茶樹鋤草鬆土。對她而言,這小小的茶葉是增收致富的「金葉子」,讓她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希望。近年來,幫扶單位以茶葉種植為抓手,支持、鼓勵陳洞村發展山茶產業,落實「真扶貧、扶真貧」,讓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寬。如今,陳洞村經濟發展了,村民權益得到了保障,幹群關係和諧、村容村貌、村風民風煥然一新。2016年4月,惠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龍門縣人武部開始對口幫扶龍門縣地派鎮陳洞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浙江「白茶扶貧」背後故事|茶葉|茶園|茶樹|黃杜村_網易訂閱
    從育苗、送苗到基地選址,再到種植、管理、加工、營銷,相關單位、相關人員齊心協力、全程幫扶,演奏了一首「白茶扶貧」的動人協奏曲。  這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茶所」)主動站了出來,挑起諸多培訓和指導的重擔。  中茶所的研究員肖強是安吉人,老家與黃杜一山之隔。11年前,他就帶著中茶所種植中心黨支部與黃杜村黨支部結對共建,聯農戶、聯茶企,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總書記批示後,盛阿偉馬上給我打電話,當時就一拍即合,想共同搞好『白茶扶貧』。」肖強說。  不久後,肖強就被通知外出選點。
  • 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組建茶葉合作社
    為拓寬銷路,幫助茶農增收,當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茶農」的方式,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走進雙江縣勐庫鎮丙山村的茶園,到處是茶農忙碌的身影。這幾天,村民張興明家的50畝茶園剛採摘完今年的最後一撥茶葉,自從加入村裡的茶葉合作社後,張興明家每年的茶葉銷售都供不應求。
  • 浙江泰順仕陽鎮:青山與綠水 逐夢「綠富美」
    近年來,仕陽鎮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促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產品變商品,一躍成為泰順「綠富美」的典型鄉鎮,當地的群眾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泰順縣仕陽鎮供圖  產業融合 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泰順縣現有茶葉種植面積8.7萬畝,而仕陽鎮的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佔了整個泰順縣的三分之一。現有茶葉種植面積2.8萬畝,全鎮有一萬多人從事茶葉生產相關工作。近年來,仕陽鎮豐富的茶產業帶動茶農增收致富。
  • 湖南日報:茶園深處寫新篇——記桃源紅茶產業扶貧領頭人詹立君
    他放棄3000多萬元的建材生意,回到生養他的那片大山,領著鄉親們發展茶業脫貧致富,在茶園深處譜寫人生新的篇章。「這些草最好用手扯,用鋤頭會把才撒下的油枯帶走。」近日,在桃源縣楊溪橋鎮蔡家塘村一座海拔800多米的山上,今年58歲的詹立君帶著10多位村民,在千畝茶園裡除草。這裡屬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豎著「桃源縣產業扶貧項目新建茶園基地」的大紅牌子,放眼望去,山巒起伏,一片翠綠。
  • 「扶貧定製茶園」助脫貧 媒體走進福建下黨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通訊員 冀坤9月15日,清風送爽,福建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的可視化扶貧定製生態茶園裡,茶樹及膝,幾位婦女、老人手挎竹籃採摘茶葉,茶園的48個攝像頭全程攝像,茶園主在城裡也能實時或回看茶園和茶葉加工過程,從種植到採摘,從加工製作到成品包裝,全程可視可追溯。
  • 關於2020年永州市市級產業扶貧合作社創建名單公示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深入推進「千企幫村萬社聯戶」產業扶貧行動,充分發揮我市扶貧合作社帶貧減貧作用,通過農民合作社自願申報、縣區審查核實、市組織綜合評審,並經市局黨組研究,現將2020年度擬推薦的68家永州市市級產業扶貧合作社名單 (見附件)
  • 1筆貸款、4畝茶園——莽山老陳脫貧記
    新華社長沙5月26日電 題:1筆貸款、4畝茶園——莽山老陳脫貧記新華社記者陳宇簫夏雨初晴,通往山上的路還帶著泥濘。50歲的陳仁紅大步上坡,興衝衝地領著記者沿僅有兩腳寬的山路不斷向上,為的是「炫耀」自己的事業——4畝茶園。「你看,我的茶樹是不是比別人家的更好看、管理得更好些?」老陳把右手拇指、食指合攏,輕輕捏了捏茶樹頂端的嫩葉,笑著對記者說。他的笑容裡既有對自己種茶手藝的自信,也有擺脫多年貧困之後的苦盡甘來。
  • 安徽工業大學幫扶裕安區紅石巖村產業扶貧紀實
    學校在深入調研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發展茶葉種植加工特色產業,發揮高校優勢助力消費扶貧」的工作思路,決定把發展茶葉種植加工作為紅石巖村的特色產業,同時發揮高校學生食堂和教職工生活的需求優勢,積極採購幫扶村及周邊地區的農副產品,打好特色產業與消費扶貧的「組合拳」,助力老區人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茶小綠葉蟬,是茶園的魔鬼,還是造就「美人」的天使?
    (二)林雅的朋友圈林雅6月10日的朋友圈,無意中看到,我覺得開了眼界,是六宮格,也配了一段文字,見下:小綠葉蟬數量最多的季節是夏天,因此需要在夏季採收為了保證小綠葉蟬生長良好,由於必須要經過小綠葉蟬叮咬嫩芽,所以茶園不能噴灑化學藥劑來除蟲除草
  • 浦北:打造生態茶葉示範基地 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2020年11月09日 21:13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容小蘋 李夏潔 編輯:徐世傑 廣西新聞網
  • 科技列車懷化行:茶葉專家深入沅陵指導「碣灘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姜愛芹冒雨輕車簡從深入沅陵縣官莊、五強溪、清浪、北溶等鄉鎮茶園、產茶基地和茶葉專業合作社開展「碣灘茶」產業提升專題調研,並在現代農業碣灘茶綜合產業園召開「科技列車懷化行﹒碣灘茶產業專題技術培訓」,就如何做大做強「碣灘茶」品牌與當地龍頭企業、茶產業基地、合作社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決勝2020】一片小茶葉 蹚出脫貧致富路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西鄉縣依託資源稟賦,把茶葉確定為產業扶貧的重頭戲,緊緊圍繞打造茶葉經濟強縣目標,走出了一條因茶興業、因茶致富奔小康的產業扶貧之路。
  • 湖南這些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獲表彰
    瀏陽市新期綠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瀏陽市武建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 瀏陽市山鑫藥材生產開發專業合作社 寧鄉溈山鄉炎羽茶葉專業合作社 衡陽市(10個) 衡陽市興旺達種禽農民專業合作社
  • 在「綠色等高線」上種植致富「金葉」
    這個叫松柏洋的自然村,全部姓黃,祖上是從泉州南安遷移來的,村民以種植茶葉為主。滿村茶香滿山碧,這個至今還講著閩南話的「閩南村」,他們秉承著閩南「愛拼才會贏」的精氣神,用勤勞智慧反哺滋養自己的土地! 綠滿林區山滴翠,春回茶場路飄香。
  • 他們在廣西大山裡耕耘茶園,也在孩子的心中播種夢想
    「山美水魅空氣清,鎮古茶香人長壽」,這說的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過去這裡由於交通不便、農產品缺乏銷路等原因,被定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廣西深度貧困縣。今年5月,在中航集團與昭平建立定點幫扶扶貧關係的7年後,昭平縣正式「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 「我的脫貧故事」種植茶葉,日子有了奔頭丨石阡縣國榮鄉周家寨村...
    誰曾想到,我靠著種茶葉不僅學到了技術,鼓了腰包,還脫了貧;誰曾想到,如今的茶商老闆們會到茶園裡來收購茶青;誰曾想到,我的茶園從2畝擴種到了12畝,收入從3千元增加到了1萬多元......李應蘭在自家茶園裡採摘茶葉早在2014年,村裡面發展茶葉產業,我家就拿出了2畝土地用於種植茶葉,但由於缺乏專業的茶葉種植與管護技能,導致種植的茶葉長勢不好,加上當地的茶葉收購商且收且停,索性我就沒在茶葉管理上花費心思。
  • 山頭綠了 村民的腰包鼓了——貞豐縣長田鎮甘田村發展茶葉產業見聞
    山頭綠了 村民的腰包鼓了——貞豐縣長田鎮甘田村發展茶葉產業見聞 發布時間:2018-12-17 13:24:16      來源:黔西南日報   「你看,這一株株茶葉長得多好。」
  • 福建安溪:打造產業扶貧樣板 贏取脫貧攻堅勝利
    採用「合作社+能人+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貧困戶」等模式,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截至目前,安溪在茶業、果蔬、花卉等涉農領域成立合作社1602家。比如,湖上鄉盛富村,創辦「盛富茶葉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貧困茶農有27戶,茶葉種植基地200畝。合作社實行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定價、統一銷售,積極推進茶葉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每年的茶葉訂單達150多萬元,貧困戶均增收達1萬元以上。
  • 一片茶葉的「破局之路」
    除草、修剪、施肥,郭好悅請了8個幫工將4畝茶園改造妥當。「一畝政府補400塊,自己就出點兒人工費,這麼好的政策要趕緊搞。」「趕緊搞,不搞就過期作廢噠。」60多歲的貧困戶李業美整天「泡」在1畝多茶園裡。聲名鵲起,名氣之下的鶴峰口茶催生了全村茶葉種植的高潮,2200多畝茶園一躍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2018年300多畝茶苗,可以說大家都是『搶』著種,根本不需要動員。」村支部書記黃正憲說。規模發展起來了,但全村的茶產值卻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