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魯迅先生病逝於上海,終年56歲。魯迅去世後,圍繞著他的死因,出現了各種爭論。雖然當時的結論是死於肺結核,但是,上個世紀80年代,專家曾對他的X光片進行集體會診,卻發現了蹊蹺。
那麼,導致魯迅先生去世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魯迅先生去世得十分突然。在10月17日的上午,他還在伏案寫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午後,魯迅先生還能外出訪友,並順便到內山書店轉了一趟,到家以後天色已晚。傍晚時分,周建人前來看望他,兩人還拉起了家常,就搬家事宜進行了商討。
但是到了晚上,魯迅先生就呼吸急促,臥床不起。多年的醫生兼好友,日本人須藤診斷為肺結核導致哮喘加劇,引發心臟性哮喘。對魯迅先生採取了吸氧、注射藥物緩解等方法,最終也沒能挽救魯迅先生的性命。
19日凌晨5時20分,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魯迅先生與世長辭了。
現在看來,魯迅先生所患的就是肺病,這跟他的家族病史有關。據魯迅回憶,他的父親就曾患肺病,並且在他16歲時,父親就因為「庸醫延誤而過早離世」。
魯迅也很早就患上了肺病。早在1912年,在魯迅的筆記中,就已經多次出現「肺痛」「肋痛」「呼吸困難」「發燒」等記敘。在1935年他在給母親的家書中,也提到被肺病折磨「已經二三十年」,並悲觀地認為自己的肺病是不會斷根的,要想治癒也是不可能的。
肺結核在現在已並非不治之症,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卻是要出人命的。那麼,魯迅先生真是死於肺結核引發的哮喘嗎?
上世紀80年代,上海方面組織了20多位醫學專家,對魯迅生前拍攝的一張X光片進行了集體會診,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魯迅先生並非死於須藤診斷的肺結核哮喘,而是自發性氣胸,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肺氣腫。
那麼,問題來了,當初魯迅的私人醫生須藤究竟是誤診呢,還是如傳說中的故意延誤,以致謀害魯迅呢?
須藤醫生是何許人也?須藤全名為須藤五百三,1898年畢業於日本一家醫學學校,曾以軍醫的身份服役於日本陸軍,隨部隊來到中國。後來回國供職於地方醫院,短暫擔任過朝鮮總督府黃海道慈惠醫院院長。1918年退役後又來到上海,開設了「須藤醫院」。
實際上,須藤之所以會成為魯迅的醫生,和魯迅的兒子周海嬰有很大的關係。
小時候的周海嬰也曾患有哮喘,其他醫生的藥物幾乎不管用。後來,內山先生便向魯迅推薦了經常給他看病的須藤。沒想到他對周海嬰的治療效果挺好,於是便順理成章地替魯迅看病了。
久而久之,魯迅和須藤的關係就超出了醫患關係,成為了好朋友。
不過,須藤還有另一層身份,他是上海日本「在鄉軍人會」的副會長。這是一個有著侵略性質的社團組織,須藤在家中安裝了電話,經常在電話中和會員們討論中日衝突問題。
魯迅先生雖然善待日本友人,但對日本侵略者是相當敵視的,特別痛恨他們的暴行。也許是周建人有所察覺,曾經提出最好不要讓須藤繼續為魯迅看病,但被魯迅以半途換醫生不妥為由拒絕了。
如此看來,須藤應該十分清楚魯迅先生的病況了。那麼,在魯迅先生病危之際,他是否全力救治了呢?
其實在魯迅去世半年前,他的病情還曾驚動了宋慶齡。在她的親自過問下,美國友人史沫特萊請來了美國肺病專家會診。
專家得出的結論是,魯迅胸膜大量積液,病情危重,需要馬上做抽水處理,才能退燒並恢復胃口。專家還進一步指出,如果按此方案抓緊時間治療,魯迅至少會存活10年。如果任由病情發展,恐怕只有半年的時間。
但是,須藤並未聽取美國專家的意見,還是按照肺結核對魯迅展開治療。在其後寶貴的半年時間裡,須藤的治療不過就是固執的、表面化的,或者說就是貽誤病情的無效治療。
到了10月18日魯迅病危時,須藤也沒有請教就在上海當初會診的美國專家,而是自作主張地請來醫術水平稀鬆平常的松井會診,從而斷定為肺結核引發哮喘。
魯迅夫人許廣平還提到,魯迅臨死前一天,病情頗為危急,呼吸侷促,大汗淋漓,十分痛苦。她詢問須藤醫生病情的發展情況,須藤還自信地說:「過了今天就好了。」
許廣平非常後悔聽從了須藤的話,沒有堅持另外請人醫治。到了凌晨時分,魯迅終於因心臟衰竭而亡故了。
於是,周海嬰在《我與魯迅七十年》一書中,對須藤的醫術和人格耿耿於懷,認為父親的死,純粹是須藤的誤診造成的,甚至懷疑須藤就是在蓄意謀害。
不過,也有人認為,須藤並非有意延誤魯迅的病情,實際上就是他誤診了。
如果須藤要故意謀害魯迅,斷不會輕鬆瞞過他多年,因為魯迅本身就是學醫出身的,他的醫學水平其實並不低。要不然,他也不會長年聘請須藤替自己看病。
(參考資料:《我與魯迅七十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