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戴笠得力幹將,曾接過殺魯迅的任務,卻給魯迅兒子說:不敢

2020-12-23 遇史坊

1946年3月17日,「軍統戴老闆」飛機失事,撞上了岱山山腰,機毀人亡,絕無生還可能。恰逢天降大雨, 加上飛機墜毀的地方非常偏僻,軍統特務們在附近搜尋了3天,才找到一部分飛機的殘骸。其實,之所以找了這麼久才找到,並不只是因為天氣不好和地點偏僻,還因為當時飛機墜毀的地方是我黨已經解放的區域,因此國民黨特務根本不敢來這裡活動。關鍵時刻,有一個人向毛人鳳主動請纓,甘願冒著生命危險,跳傘去解放區尋找戴笠的屍首和飛機殘骸,這個人就是沈醉。

沈醉

這並非是沈醉想要在剛剛得勢的「毛局長」面前表現自己,事實上,更多是因為他對戴笠的感情——他是戴笠時期的軍統「三劍客」之一,還是戴笠的得意弟子。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戴笠對於沈醉而言,稱得上是有知遇之恩加「再造」之恩。1932年,經人介紹,沈醉加入了復興社,也就是軍統的前身,這一年沈醉18歲。由於沈醉的姐夫是當時復興社的骨幹,因此沈醉在復興社如魚得水,並很快就接觸到了戴笠。與一般的特務不同,沈醉第一次接觸戴笠,就與戴笠座談了近2個小時。

戴笠

這對於新加入復興社的特務來說,幾乎是無法想像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第一次接觸,交談結束後,戴笠就給了沈醉100大洋,沒有交代任何任務,只說讓他在杭州放開了玩。後來沈醉才明白,當時的復興社特務其實各懷鬼胎,戴笠急需自己的心腹,對復興社來一次「大換血」。通過近2個小時的交談,戴笠基本摸透了沈醉的性格和思想,認為他是「可造之材」,想把他培養成心腹,所以才如此大方。事實證明,戴笠的眼光確實很好,沈醉後來果然成了戴笠手下的得力幹將,哪怕是戴笠死後,他也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收屍。

周海嬰

成為軍統特務後,沈醉經常要做的一個任務就是刺殺。他在晚年曾向人透露,接到過刺殺魯迅先生的命令,而他透露的對象正是魯迅先生的兒子周海嬰。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提到這件事,當時正是軍統最強盛的那段時期,沈醉接到命令,組成監視小組觀察魯迅先生,如果有可疑行為,可以實行先斬後奏。經過幾天的監視,沈醉只看到魯迅先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桌上寫字,周海嬰在院子裡玩,並無任何可疑舉動,也沒有與任何人接觸,所以猶豫再三,還是沒有下手。

周海嬰

其實,以當時軍統的實力來說,暗殺一個無辜的人是很常見的,有不少特務就因為貪戀商人的財產,而將其屈打成招,扣上叛國的帽子殘忍殺害後,再將其的財產據為己有。而沈醉之所以沒有對魯迅先生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魯迅先生確實不接觸政治,另一方面也因為當時的魯迅先生不夠富有,不值得沈醉冒險,更何況魯迅先生非常有聲望,若是無故將其殺害,無論對於軍統還是對於沈醉個人來講都是得不償失的。這一點,沈醉作為經驗豐富的特務,自然知道這是在引火上身,因此他不敢下手。

劇照

戴笠死後,沈醉作為「前朝元老」,自然被毛人鳳視為眼中釘,即便他非常小心,但依然被毛人鳳打壓。深知再不逃離就會有殺身之禍,沈醉就主動申請去偏遠,辛苦,沒有油水的雲南擔任站長,毛人鳳也就順水推舟將他調離軍統的權力中心。1949年以後,沈醉雖然也曾起義,但他犯下的罪依然要接受懲罰。10年的戰犯改造和5年的二次監牢,讓這位臭名昭著的軍統幹將終於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臨死前,他坦然承認,自己曾是一個可恥的反人民軍統特務,感謝我黨我教育,讓他重新成為熱愛人民的愛國人士。

相關焦點

  • 他是戴笠最得意的弟子,曾差點殺掉魯迅,最後立功贖罪,得了善終
    提到民國時期的特務,我想很多人都會想到戴笠這個軍統最大特務組織的首腦。戴笠的名聲響了幾十年,很多人提到他都感到恐懼。戴笠的飛機失事後,只有他最得意的一個徒弟敢去救援,但最後接替戴笠卻不是他。
  • 曾是戴笠手下的幹將,任務失敗被開除,定居香港後兒子成國際巨星
    如果不看立場,戴笠確實算是一個好將領和決策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不是戴老闆,而是他手底下的一名幹將。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房道龍。房道龍從小就不喜歡舞文弄墨,偏愛一些刀槍棍棒類的江湖玩意,成年後的房道龍來到南京討生活,最後被顧祝同看中把他留在身邊當警衛。
  • 曾是戴笠手下幹將,因一次任務失敗被開,到香港後生了個國際巨星
    這讓身為軍統局長的戴笠在官場上同樣如魚得水,被蔣介石十分看重。 01 說到戴笠我們主觀的會認為他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特務頭子,平心而論,他和他率領的軍統組織在抗戰期間還是為國家和民族做過不少好事,立下過不少功勳的。今天我們就要講一個和戴笠有關的故事:他曾是戴笠手下幹將,因任務失敗被開除,逃到香港後生了個國際巨星。
  • 魯迅先生為什麼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他下一句怎麼說的?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般人乍一看到這句話,很可能要嚇一跳:這是哪個無知之人,敢說這樣的話?實際上,說這話的人,恰恰是中國近現代最博學、最有見識的人之一,那就是魯迅先生。魯迅這句話是在1936年10月臨終前發表於《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
  • 原來你是這樣的魯迅,5件小事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魯迅
    但如果筆者說,這段文字來自魯迅的筆下,恐怕很多讀者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魯迅的文字,永遠都是犀利鋒銳的。但事實上,這段話的確來自魯迅的雜文《熱風》。我們的文學大家,從來都有著獨特的思想和獨特的性格,關於魯迅,也是如此。魯迅喜歡「懟人」,他說徐志摩不該多愁善感,說郭沫若不該「濫情」,但魯迅同時也說過「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
  • 軍統是戴笠的?民國特務頭子戴笠,為何外人稱呼他為「戴老闆」
    因此有人說戴笠是個殺人惡魔,有人說他是民族英雄,可是他說自己只是總裁(蔣介石)的一條狗。戴笠有著封建士大夫身上獨有的忠君情節,也有古代俠客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對於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他捨命相報,對蔣介石唯命是從,不問是非,這就是真實的戴笠。
  •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魯迅晚年得子,為孩子起名為海嬰,意思是上海出生的嬰兒。魯迅希望海嬰能夠永遠保持著嬰兒看世界的眼光,敢說、敢笑、敢罵、敢打,在《答客誚》之中,魯迅寫道:「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當時家人已經拿他和魯迅小時候比較,說魯迅小時候背古文很快,別人還在背書,他已經背好出去玩了。但對於這樣海嬰,魯迅並不苛責,只給海嬰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成長。海嬰一生被追問過無數次:「你的父親是怎麼教你的?」海嬰非常無奈地回答:「總之,凡是當今父母能想得到的種種教子之方,都想在我這裡得到驗證。我的答覆卻每每使對方失望。
  • 魯迅當年也被租房折磨過
    房客和房東互不相識,其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那麼到底房東佔優勢,還是房客佔優勢?在我們的既定想像中,肯定覺得房東有優勢,但其實真的不好說。應該說,雙方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
  • 學醫救不了中國人的魯迅,竟學過柔道,有人說他是黑帶是否屬實?
    有人說:魯迅原來是中國第一條柔道黑帶!魯迅1902年去日本求學,關於他在日留學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那件「棄醫從文」,因為觀看教育片時受到了極大的刺激,魯迅深感肉體上的治療無法救回國民的心靈性弊病,因此轉而靠著一根筆桿子行走江湖。不知道魯迅先生見到2020年的狀況,又會對那些吃野味的人說些什麼呢。
  • 魯迅當年也被租房折磨過-虎嗅網
    房客和房東互不相識,其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那麼到底房東佔優勢,還是房客佔優勢?在我們的既定想像中,肯定覺得房東有優勢,但其實真的不好說。應該說,雙方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當時魯迅並沒有想過要在上海常駐,但他在上海幾天,接待了許多朋友,發現他的主要業務合作夥伴北新書局已經紮根上海,他的三弟周建人也住在上海,而且上海文化氛圍非常濃厚,書店眾多,許廣平也有很多同學生活在上海。於是魯迅這才動心,開始想在上海住下去。1927年10月8日,魯迅的日記裡記載:「上午從共和旅店移入景雲裡寓。」
  • 魯迅很大膽的名言,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也只有先生敢說,敬佩!
    所以魯迅這一生,都是拿著筆桿子在戰鬥,不畏犧牲,不畏強權,不畏舊勢力,他在自己的筆下,直言不諱,敢說敢當,用一雙黑夜貓頭鷹的眼睛,在睜著眼睛看世界。他把他們那個社會的所見所聞,都刻錄在了筆下,成了經典,成了不朽。
  • 他是魯迅最尊敬的人,只有他能對魯迅說:周樹人,希望你繼續努力
    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書認真,一生厭惡功名,自從考中秀才後便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 據說他曾對魯迅說過:「周樹人,希望你繼續努力。」據說,壽鏡吾在三味書屋裡坐館教書達60年,如今的三味書屋,從房屋建築到室內陳設以至周圍環境,基本保持當年原面貌。三味書屋本身約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
  • 魯迅的愛情,其實就是一段婚外情,但為什麼他的師生戀能得到讚揚
    前排左起:周建人、許廣平、魯迅;後排左起:孫福熙、林語堂、孫伏)那時的魯迅已經因為《阿Q正傳》聲名在外,學生們對他充滿期待,而當看到魯迅本尊的時候,卻大為失望。他外表邋遢,衣服上不少補丁,學生們嘲笑他是怪物。就連魯迅自己都說自己是"俟堂",便是待死堂的意思。對生活,當時的魯迅心中只有"痛苦"二字。
  • 魯迅後人如今都怎麼樣?兒子是高官,孫子是大明星,你一定認識!
    提到魯迅這個名字,相信應該沒有人不認識吧,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他的作品,以及思想影響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人,為我們民族的覺醒和進步,奉獻出了自身的力量。先生也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已經去世80多年時間了,他的後人現在還好嗎?都在做什麼呢?
  • 魯迅後人今何在?兒子成高官,侄孫是當紅明星,一說名字家喻戶曉
    魯迅先生看起來十分嚴肅脾氣又不好,但其實私底下是個「兒子奴」,這句著名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其實是他寫給兒子的,他願意做兒子周海嬰任勞任怨的牛。魯迅這一生只有周海嬰這一個兒子,但要算起周海嬰的後人和其他旁系血脈,後人就不只周海嬰這一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魯迅先生的後人都有哪些,過得怎麼樣了。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說,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還有什麼能比這句話更能挑動當代網友們敏感的神經。就連坐在電腦前的我,看到後都想拿起鍵盤懟到說這話人的臉上。
  • 魯迅母親的矛盾行為:「為兒子好」,卻也成了綁住兒子的道德枷鎖
    鼓勵兒子向外飛魯迅的母親魯瑞不只是刻板傳統的家庭婦女,她還非常地開明,在當時時局頗為動蕩的年代裡,魯瑞鼓勵自己的兒子學習當時最先進的思想,積極追趕時代的潮流,不僅沒有按照傳統的框架來養兒子,反而鼓勵兒子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
  • 魯迅曾說過一句話,為何能引發人們的爭議,他說得對嗎?
    前言:著名的思想啟蒙家胡適曾經這樣評價魯迅:「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魯迅,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是我國近代的大文學家,他的諸多作品,至今都對我們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些經典佳作還年年入選語文課本,成為教育後代的利器。
  • 陳寅恪: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對魯迅隻字不提?晚年他說出了真相
    魯迅對俞明震和陳氏兄弟的印象不錯,他在《朝花夕拾·瑣記》曾提起對「俞明震」的印象:「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華盛頓是什麼東西呀?』」魯迅在日記也多次稱俞明震為「俞師」或「恪士先生」以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