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17日,「軍統戴老闆」飛機失事,撞上了岱山山腰,機毀人亡,絕無生還可能。恰逢天降大雨, 加上飛機墜毀的地方非常偏僻,軍統特務們在附近搜尋了3天,才找到一部分飛機的殘骸。其實,之所以找了這麼久才找到,並不只是因為天氣不好和地點偏僻,還因為當時飛機墜毀的地方是我黨已經解放的區域,因此國民黨特務根本不敢來這裡活動。關鍵時刻,有一個人向毛人鳳主動請纓,甘願冒著生命危險,跳傘去解放區尋找戴笠的屍首和飛機殘骸,這個人就是沈醉。
這並非是沈醉想要在剛剛得勢的「毛局長」面前表現自己,事實上,更多是因為他對戴笠的感情——他是戴笠時期的軍統「三劍客」之一,還是戴笠的得意弟子。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戴笠對於沈醉而言,稱得上是有知遇之恩加「再造」之恩。1932年,經人介紹,沈醉加入了復興社,也就是軍統的前身,這一年沈醉18歲。由於沈醉的姐夫是當時復興社的骨幹,因此沈醉在復興社如魚得水,並很快就接觸到了戴笠。與一般的特務不同,沈醉第一次接觸戴笠,就與戴笠座談了近2個小時。
這對於新加入復興社的特務來說,幾乎是無法想像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第一次接觸,交談結束後,戴笠就給了沈醉100大洋,沒有交代任何任務,只說讓他在杭州放開了玩。後來沈醉才明白,當時的復興社特務其實各懷鬼胎,戴笠急需自己的心腹,對復興社來一次「大換血」。通過近2個小時的交談,戴笠基本摸透了沈醉的性格和思想,認為他是「可造之材」,想把他培養成心腹,所以才如此大方。事實證明,戴笠的眼光確實很好,沈醉後來果然成了戴笠手下的得力幹將,哪怕是戴笠死後,他也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收屍。
成為軍統特務後,沈醉經常要做的一個任務就是刺殺。他在晚年曾向人透露,接到過刺殺魯迅先生的命令,而他透露的對象正是魯迅先生的兒子周海嬰。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提到這件事,當時正是軍統最強盛的那段時期,沈醉接到命令,組成監視小組觀察魯迅先生,如果有可疑行為,可以實行先斬後奏。經過幾天的監視,沈醉只看到魯迅先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桌上寫字,周海嬰在院子裡玩,並無任何可疑舉動,也沒有與任何人接觸,所以猶豫再三,還是沒有下手。
其實,以當時軍統的實力來說,暗殺一個無辜的人是很常見的,有不少特務就因為貪戀商人的財產,而將其屈打成招,扣上叛國的帽子殘忍殺害後,再將其的財產據為己有。而沈醉之所以沒有對魯迅先生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魯迅先生確實不接觸政治,另一方面也因為當時的魯迅先生不夠富有,不值得沈醉冒險,更何況魯迅先生非常有聲望,若是無故將其殺害,無論對於軍統還是對於沈醉個人來講都是得不償失的。這一點,沈醉作為經驗豐富的特務,自然知道這是在引火上身,因此他不敢下手。
戴笠死後,沈醉作為「前朝元老」,自然被毛人鳳視為眼中釘,即便他非常小心,但依然被毛人鳳打壓。深知再不逃離就會有殺身之禍,沈醉就主動申請去偏遠,辛苦,沒有油水的雲南擔任站長,毛人鳳也就順水推舟將他調離軍統的權力中心。1949年以後,沈醉雖然也曾起義,但他犯下的罪依然要接受懲罰。10年的戰犯改造和5年的二次監牢,讓這位臭名昭著的軍統幹將終於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臨死前,他坦然承認,自己曾是一個可恥的反人民軍統特務,感謝我黨我教育,讓他重新成為熱愛人民的愛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