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為什麼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他下一句怎麼說的?

2020-12-23 史小狐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般人乍一看到這句話,很可能要嚇一跳:這是哪個無知之人,敢說這樣的話?

實際上,說這話的人,恰恰是中國近現代最博學、最有見識的人之一,那就是魯迅先生。

魯迅這句話是在1936年10月臨終前發表於《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緊接著他還補充了一句:

「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幹將,魯迅此說並非心血來潮,而是他長期堅持的一個觀點,在《關於新文字》一文中,魯迅也說:

「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為什麼中國人用了幾千年的漢字,竟到了這個地步呢?

總結魯迅先生的看法,有兩個原因:

原因一:漢字太難學了,只有少數人學得會

像字母文字,如英語,就只有26個字母的組合,一個單詞,根據字母的規律也會發音。但漢字是方塊字,掌握起來就更有難度。

注意,那個時候是沒有拼音的。一個漢字,人們是怎麼學發音的呢?古人用的是「直音」和「反切」的方法。所謂直音,就是用一個同音字來給生字注音,反切則要用到兩個字,一個注聲母,一個注韻母和聲調,總之使用起來都很不方便。

所以當時中國的普通民眾,絕大多數都是文盲,沒有基本的閱讀能力。文盲的比例有多高呢?建國後有個統計,文盲率至少在80%以上。

那麼高的文盲率,給當時的新文化運動造成很大困擾,再好的文章,再先進的思想,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接收到,這當然不利於開啟民智。

原因二:會用漢字的人,只顧著鑽研「不合時宜」的學問

魯迅所處的時代,少數知識分子會用漢字,但大都鑽進了「四書五經」等古書裡,這在當時來說是「不合時宜」的。

就像魯迅在《華蓋集·青年必讀書》一文中說的:

「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這話看似也很過激,但一樣要結合時代背景來看。

因為當時世界上強國林立,舊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和日本,時代的兩大主題就是民主和科學,也就是魯迅文章裡提過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所以當務之急,不是整理國故,而是學習西方,發展科學技術,建設工業化社會,同時引進先進的民主制度,這樣才能改變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況。

而要學習西方,使用西方流行的字母文字當然比方塊字更加便利。

陳獨秀和他創辦的《新青年》

當時支持廢除漢字的,不止魯迅一人

其實以上兩個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漢字的難學,在當時已成了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

魯迅說出這話的前一年多,也就是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就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收錄了324個改編後的簡體字,但因為爭議很大,幾個月後就廢除了。

至於舊時代知識分子的迂腐,看看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當有深切的感受。

主要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所以魯迅先生發表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言論。

孔乙己

其實不光魯迅,當時主張廢除漢字的大有人在,比較突出的就是陳獨秀、錢玄同。

陳獨秀明確提出:

「中國文字既難傳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

錢玄同則走得更遠。眾所周知,他和魯迅曾有一段關於「鐵屋子」的經典對話。在他看來,打破鐵屋子的第一步,就是「廢除漢文」。除了口誅筆伐外,他還投入了簡化漢字和引進世界語的實踐,他的目標是以世界語作為未來中國的通用語言。

錢玄同的工作隨著抗戰爆發而中斷,否則漢字有沒有可能被世界語取代,還很難說。

錢玄同先生

漢字怎樣煥發了新的生機?

民國知識分子的這份憂國憂民的情懷,值得我輩尊重。但中華文明發展幾千年,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自有其存在的價值,要全部丟掉的論調,未免過激。

其實自民國起,改進漢字的工作就從未停止過。建國後,1954年12月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要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幾項工作效果顯著,古老的漢字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另外,對於以漢字為載體的傳統文化,不同的時代,應該有不同的態度。在魯迅所處的那個時代,確實應該把發展科學技術、推行民主制度作為優先項,全力以赴。

而在今天這個時代,科學已遠遠走在了人文的前面,社會上出現的群體性焦慮,與人文情懷的缺失有關,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社會觀,以及「中庸」的處世之道,對於當今社會都是很有裨益的,我們應該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史小狐,感謝關注!

延伸閱讀:此人創造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得3年不敢上街,如今人人都在用

相關焦點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看了下一句後,恍然大悟!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影響也極為深遠,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包括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國都曾經使用過漢字。然而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先生卻在晚年說了一番驚人之語「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並表示自己也飽受漢字之苦。實際上,魯迅先生和漢字很有緣分。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一段歷史,但同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展露頭面的時代,國之將亡時各位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筆桿奉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民主戰士的魯迅就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雖然言辭非常犀利,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非常推崇他,然而在
  • 魯迅臨終時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出此過激言論是什麼意思
    1936年10月,魯迅臨逝世前,在答《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時候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認為:「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那麼,「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八個字到底代表魯迅的什麼意思呢?
  • 魯迅為什麼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
    中國古文化多種多樣,各放異彩,每一個都是民族瑰寶,漢字發明的意義更是影響深遠。歷史上每一個熱愛文學的偉人都很難對漢字產生質疑,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魯迅先生畢生致力於用筆桿子喚醒人們的覺醒。但他曾經卻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乍一聽會覺得偏激,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的是魯迅所說?為何專家表示他說得對?
    比如,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對每一個字背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寓意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不得不令人長嘆一句: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擁有著這般璀璨的漢字文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但是,魯迅先生當時卻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實在是令人不解。
  • 魯迅為什麼會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魯迅先生說過很多值得深思的話,比如「從來如此,便對嗎」還有那段關於世界上有沒有路的議論,一直被很多人所深思。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魯迅先生在他臨終之前,還是有一句現在看起來很荒誕的話,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是什麼意思?
    魯迅還真說過這句話,只不過如果單挑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8個字,有點斷章取義,原文是——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個「漢字」指的是什麼
    「他公開地成為宗法社會的逆子,士大夫的叛徒,逐漸養成他在新文化運動的領導地位,可是他自己卻又那樣虔誠地願意做一個』革命軍馬前卒』。」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流砥柱,曾經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似乎讓人匪夷所思,更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抨擊,認為魯迅的這句話是在漠視中國文化之根,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是魯迅所言?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魯迅名言》魯迅先生熱愛學習,只要生命還沒結束,他就要一直將學習進行到底。同時,魯迅先生還有滿腔的愛國情懷,在他的文字中,已將愛國情結表達得淋漓盡致。縱觀魯迅的一生,他不僅在文學上頗有造詣,還是著名的民主戰士,他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在中國但凡接受過教育的人幾乎都知道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毛主席曾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可謂知言,但魯迅卻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是為什麼呢?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為何說這句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甚至於現在很多網上的人都會引用魯迅先生的話來批判當下發生的一些事件,當然了,也有人會惡意惡搞魯迅先生的話語,教育局自己平常所說的話裝在魯迅先生頭上,使其達到詼諧幽默的作用。只是魯迅先生一生中說過的名言過於繁多,讓很多人都難以辨別哪句話是魯迅先生真正所說,其中魯迅名言之中的那一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這句話是後人強硬給魯迅先生安上去的,作為一個一生都在與文字打交道的文人,怎麼可能如此憎惡漢字呢?但事實是這句話,魯迅先生確實說過。
  • 魯迅曾主張廢除漢字,還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如今看來真高明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是魯迅先生飽含真情的一句詩,表現了先生對華夏故園的無限熱愛和一腔赤誠。說起魯迅,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他是文壇的勇者,民族的鬥士。在那個黑暗混沌的年代,魯迅先生眼看著奄奄一息的故土,貧窮羸弱的人民,他毅然拿起了筆,為人民奔走疾呼,他用盡了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去救治垂危的中國。但是你知道嗎?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說的?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
    它沒有規律,只有死記硬背,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當然是覺得很簡單,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某種原因,覺得漢字不好,其中就有一位近代的文學家,他曾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大家可能很疑惑,一個文學家,怎麼能說出這樣漠視自己國家文字的話,大家可能也更不相信,這句話竟然是魯迅先生說的,而且很多專家表示:魯迅說得對!這是什麼原因呢?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出自魯迅,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但是此前一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觸動了廣大網友的神經,相信大家都已經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恨不得給說這句話的人一鍵盤了吧。 他在文中這樣寫道:「方塊字簡直是讓民眾變得愚蠢的好東西......漢字也是從古至今每一個中國人民身上的一塊結核,裡面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病毒,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剔除它們,那麼最後等待我們的只有自己的死亡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說,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還有什麼能比這句話更能挑動當代網友們敏感的神經。就連坐在電腦前的我,看到後都想拿起鍵盤懟到說這話人的臉上。
  •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何意?「拆屋效應」深諳人性二字
    歷史上,對魯迅的評價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毛主席曾評價魯迅:「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先生的許多作品都被納入中小學課本中,用來弘揚愛國主義情懷。 作為「20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曾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曾經說的這句話竟然是對的!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很多人都曾經聽說過,它出自魯迅之口,一度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這句話的的確確就是由那位中國近代文學戰士魯迅所說的,為此,魯迅也在大眾不知真相的情況下為人所詬病,然而,隨著歷史的推進,他所說的這句話卻慢慢被專家認可,證明了他所說的話的正確性。
  • 魯迅說「漢字不滅,我國將亡」,是胡說八道嗎?專家:有一定道理
    但是在中國上個百年裡,卻有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提出廢除漢字的口號, 其中魯迅那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最為出名。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句話是魯迅胡說八道嗎? 潤之同志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結合當時大背景就明白了
    魯迅先生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還是可以和王羲之相媲美的書法大家,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他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呢?一.當時的國家正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愛國人士救國之心何等急切為了避免斷章取義,我們找到了他說這句話的背景,他於1936年10月因患重病即將離世之際,在一本書裡確實說過這樣一句話。
  • 魯迅提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郭沫若: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績
    但過於激進的思想觀念,也令很多人完全否定傳統,文化思想迫切靠攏西方,這也導致了某些觀點過於偏頗,例如最初由錢玄同提出的漢字無用論,以及譚嗣同、蔡元培等人也要求採用拼音文字,魯迅先生甚至提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