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魯迅的母親魯瑞,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迂腐頑固,甚至是感覺帶有一絲陰森森的刻板在裡面,因為魯迅的母親魯瑞強行讓魯迅娶了朱安,間接性地毀掉了朱安的一輩子,也成為了魯迅身上抹不去的一個汙點。
但是事實上的魯瑞,卻不只是大家印象中的這樣,正是因為有她的存在,才造就了之後文壇上的魯迅,她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魯迅。
鼓勵兒子向外飛
魯迅的母親魯瑞不只是刻板傳統的家庭婦女,她還非常地開明,在當時時局頗為動蕩的年代裡,魯瑞鼓勵自己的兒子學習當時最先進的思想,積極追趕時代的潮流,不僅沒有按照傳統的框架來養兒子,反而鼓勵兒子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
也正是在母親魯瑞這樣的支持之下,魯迅才毅然決然選擇出國去學習醫學,在日本留學學醫的過程中,魯迅又深感當時的時局並非是醫生可以救治的,醫生只能醫療肉體,而醫療不了精神。
於是魯迅棄醫學文,開始了文學創作的道路,這些同樣也是被自己的母親魯瑞默許的,母親魯瑞並沒有強制要求兒子必須走自己規劃好的道路,而是任由魯迅去盡情的飛翔。
至於之後的魯迅能夠創造出多大的成就,母親也都沒有過過多的要求。之後魯迅的母親魯瑞有先後將二兒子、三兒子都送出了家門,讓他們到外面去闖蕩,去學習,即使自己孤身一人在家生活,也不想要將孩子們困在自己的身邊,她清楚知道這樣只會耽誤孩子們。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母親魯瑞並不是迂腐之人,在國內的她收到兒子的信之後,也積極做了響應,剪短了頭髮,放開了足。甚至於魯瑞還到街上去勸諫很多人剪辮子和放足,對於當時很多先進的思想也都有接觸。
並且魯迅對於文學的熱愛也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母親的影響,母親魯瑞並不是目不識丁的女子,相反,她也酷愛文學。年少的時候,就曾經讀過很多書,雖然家裡的人多次制止,但是魯瑞憑藉著自己的喜歡,偷偷將很多小說讀了個遍。
右二
並且,魯瑞喜歡讀的並不是那些太過於古板的儒家經典,滿本都是仁義道德,魯瑞喜歡的是具有故事性質的各類小說。年少時讀了這些書,在之後的人生裡,她也曾給自己的兒子當做故事講起過,這間接地影響了魯迅。
企圖用朱安困住兒子
母親魯瑞對兒子魯迅的影響有多深,其實從後來魯迅的諸多反應就可見一斑,魯迅在很多事上都非常聽母親的話,並且對於母親很是孝順,也一直供養著母親,同母親很親近,所以母子兩個的關係是非常好的。
這才有了後來母親強行給兒子定下了與朱安的親事,魯迅萬般不願,經過新思想洗禮的魯迅想要的是自由的戀愛,他並不想就這樣與一個自己不認識,也沒有任何思想上共鳴的人在一起,那只會是折磨。
但是礙不住母親各種哀求,並且母親年紀越來越大,身邊確實需要人照顧,家裡卻已經沒有人能夠和母親相依為命,無奈之下的魯迅認下了朱安,但卻也用事實表達著自己對於這樁婚事的不滿。
因此之後的朱安一直都是同魯迅的母親魯瑞生活在一起,並沒有與魯迅有太多的接觸。這怕是當時魯迅能做到最大的妥協了,但這件事情也著實給母子二人之間造成了隔閡。
這也是後來大家對於魯迅母親魯瑞古板迂腐印象的來源,這樣的思想存在確實也很矛盾,明明接受了眾多的新思想,卻還是堅持給兒子娶了一個並不喜歡的女子進門,這其中的緣由真的很難理清楚。
有人說魯瑞是想要藉此來困住兒子的魯迅,讓兒子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當初放心讓兒子去外面闖蕩,學習的也是母親魯瑞,這樣的說法頗顯得前後矛盾。
但是轉念想想,這大概也與年齡的不斷增長有關吧!自己年輕的時候可以放任兒子們去外面飛,等到了年老的時候,卻開始想念兒子在身邊時的快樂,天倫之樂又何嘗不是每一個老人想要的呢?
所以她才會想要為兒子娶來朱安,這樣一個老實本分的女子定然不會和魯迅一起去外面世界闖蕩,自然而然就能夠留在自己的身邊了。如果這樣想的話,真的沒有辦法太過於苛責,這同樣也是一個母親對於兒子的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