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獨子周海嬰:歷時3年半,僅為得到魯迅稿酬1240.2元?

2020-12-23 騰訊網

1936年10月19日早5點,魯迅因肺病醫治無效病逝上海。

一個多月前,魯迅在《中流》雜誌上發表雜文《死》,文末留下遺囑,其中第五條,寫給了七歲的兒子周海嬰: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當這個人的名字,看是三個字,實則還有一個眾所周知"魯迅之子"的前綴時,他的人生就不得不挑起一條左邊裝著"周海嬰"三個字、右邊裝著那個前綴的扁擔踽踽而行,一路走來,很多時刻的周海嬰也確實舉步維艱。

周海嬰就是周海嬰

一向在世人心中常以橫眉冷對形象出現的魯迅,在年近半百時迎來了意外的生命。

與友人的書信中常會充滿慈愛與欣喜地分享著周海嬰的成長:海嬰長黑了、海嬰睡前要聽故事、海嬰知道愛美要穿新衣服……

魯迅的親友們也時常提到這個孩子,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中寫下的那個叫著"爸爸,明朝會!"的孩子,人們不免因此而投以慈愛的目光關注他的長成。

但是,當那聲"明朝會!"再得不到咳著嗽的爸爸回應時,大眾望向周海嬰的眼神就多了好幾分嚴厲的審視,畢竟,他是魯迅先生的兒子。

魯迅逝世後,周海嬰跟隨母親許廣平撫養在上海長大,一段時間裡,因許廣平不得回家,周海嬰由叔叔周建人接走,並化名周淵在學校讀書。

那時周家的境況已不如前,周海嬰歷來身體不好又因家境的原因,少年時光孤單且寥落。直到十七歲那年,隔壁搬來一戶人家,那裡面住的就是周海嬰將來的妻子馬新雲。

三年後,已經和許廣平搬家北京的周海嬰因做出國留學的準備回到上海,重逢的兩人在雙方家長的贊成下訂婚。

而後周海嬰收到建議,放棄出國留學而在國內讀書,於是便帶著未婚妻馬新雲回到北京完成學業與母親居住,之後兩人都進入北京大學。周海嬰念物理系無線電專業,馬新雲在北大讀文學。

周海嬰自小被教育不要以名人的兒子自居,但難以迴避人們在提起周海嬰三個字的時候已經將"魯迅之子"作為代名詞來要求約束他。

大學時周海嬰因路過觀看同學打橋牌,被傳成魯迅兒子不好好學習整日打牌的流言,之後被找去談話,說他作為魯迅的兒子,要注意影響……

對於一個剛成年的、自我意識旺盛的年輕人來說,人們各樣的聲音與關注,魯迅兒子這個稱呼使得他難於應付,他更享受沉浸在無線電研究和攝影的世界裡。

這之後的時間,周海嬰更多主動地迴避著人們的目光,去完成周海嬰這個人自己的人生與事業。

周海嬰是魯迅的兒子

特殊十年,周家從安穩平靜的日子裡被卷到暴風驟雨中,惶惶不安的日子裡許廣平心絞痛時常發作。

據周家人講述,許廣平因魯迅書信手稿被盜而大受刺激,1968年3月3日,七十歲的許廣平心臟病突發去世。

這場風暴又給周海嬰本不好的身體雪上加霜,母親去世後,靠周海嬰夫婦不足100元的工資還要養活四個孩子,生活境況實在是窘迫。人在窘境之下的所作所為,確實難以去苛責,所以之後在周海嬰身上發生的幾件事,只得以令人唏噓為評。

據周海嬰自言,當時因申請為三個待業的孩子安排工作未成,為給孩子創造學習機會自費上學,他不得已公事公辦向人民文學出版社索要魯迅稿酬。

幾次交涉而結果不盡如人意之後,周海嬰提告了人民文學出版社,但法院審判結果依然未能令周海嬰遂願,同時還要支付較高的訴訟費。

而後周海嬰委託記者報導這個事件,事情影響擴大後,法院主持周海嬰與人民文學出版社進行調解。

歷時三年半,周海嬰終於得到了許廣平、周海嬰向國家捐贈魯迅稿酬的證明以及周海嬰依法享有的稿酬和印數稿酬1240.2元。

周海嬰在提及事件的開端時,講為孩子謀求工作安排未得回應後說了一句"別人不顧及魯迅的後代,我豈能袖手旁觀?"

或許是因正處在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官司敗訴的憤憤不平裡,這話說得太不耐聽;而這件事的始末,似乎也和人們曾經對魯迅之子的希冀有些偏差。

周海嬰在結束與人民文學出版社三年半糾紛後,似乎有了別樣感受,他說訴諸法律的目的,就是要這種侵權行為。

似乎他重新思考了自己本身與魯迅之子這個光環的關係,有一部分是自己需要為這個身份付出的,這包括不得不和他甘願的付出,另一部分,則難以簡單的評判是非對錯。

"周海嬰"與"魯迅之子"

而後周海嬰撰寫《魯迅與我七十年》,講述魯迅生前身後諸多事、許廣平生平和周家各人物事件細節。

這本大眾翹首以待的作品,出版之後書中許多內容、感受和對周家兄弟們的評價,激起許多學者和讀者的質疑。

尤其是關於周作人、周建人的部分,引起了很大爭議,並對這本書和周海嬰本人都受到了影響。

他也常常以家屬身份為魯迅相關的事業工作,魯博工作人員回憶起他時,說他很低調,也很可敬;他常常上網,關注網絡氛圍對青少年的影響,也熱心於博物館、教育、方言等社會事業的發展進步。

一個人從年輕到老邁幾十年歲月,總有改變、總有堅守、總有釋懷、總有固執,或許這才是活生生的人,而對其中的是非曲直,人們會給出客觀的評判。

最後周海嬰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時間也是與父親去世時間相差不多的凌晨五點多。

有人說,周海嬰就是周海嬰,這是個不成問題卻很難做到的事;那麼,周海嬰是魯迅的兒子,也是一個周海嬰無法迴避、需要在人生路途中不斷思考的事。

但至少,肩挑這沉沉兩擔的周海嬰沒有真正把任何一邊丟棄不管,他活在魯迅巨大的光圈下,也沒有妨礙他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相關焦點

  • 魯迅逝世多年後,獨子周海嬰提出四點質疑:日軍暗殺的可能性很大
    根據當時的報刊報導,魯迅的死因是肺結核病復發治療無效而逝世,然而對於這種說法,魯迅的弟弟周建人以及獨子周海嬰完全無法接受,魯迅家人都認為他是被日本醫生須藤耽誤治療才病逝的,而這種說法也並非沒有證據。魯迅死後留有一件特殊的遺物------1936年6月拍攝的胸部X片。
  • 多年前魯迅深夜咳血病亡,獨子周海嬰:日本人暗害的嫌疑很大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於上海逝世,各界名士前來為他悼念,在他出殯那天,有接近兩萬人來送別魯迅先生,沿途有政府派來的軍隊持槍保護,可見魯迅先生在當時年代的重要性。市民為魯迅送行魯迅的死很蹊蹺,他一直有慢性疾病,在10月17日時他還有寫過文章《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兩事》,並於當天晚上訪問了朋友,但僅過了兩天他就突然宣布病亡,在當時也有眾多人懷疑魯迅先生的死因。
  • 周海嬰稱魯迅美術學院侵魯迅姓名權
    中新網瀋陽4月3日消息:魯迅之子周海嬰指責魯迅美術學院侵犯魯迅的姓名權,要求撤銷魯迅美術學院的商標註冊申請,並申請註冊魯迅商標。  據遼瀋晚報報導,周家認為,魯迅美術學院侵權不是說魯迅美術學院不能叫這個名,而是指魯迅美術學院在未與周家聯繫的情況下,去年把「魯迅」作為商標申請註冊。
  •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魯迅晚年得子,為孩子起名為海嬰,意思是上海出生的嬰兒。魯迅希望海嬰能夠永遠保持著嬰兒看世界的眼光,敢說、敢笑、敢罵、敢打,在《答客誚》之中,魯迅寫道:「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說:「海嬰這麼講,一定有海嬰的道理,要尊重孩子說的話。」這件事讓蕭紅一直記在心中.雖然僅僅相伴了7年,但對於周海嬰來說,魯迅已經為他的內心種下了堅持自己的種子。初中,海嬰在上海滬新中學念書,正值時局動蕩,海嬰連自己的真名都不敢用,在學校化名為「周淵」,高中也接連轉了好幾所學校。
  • 躲過了軍統,卻沒防住日本人,周海嬰憤怒揭露:魯迅是被謀殺的!
    魯迅少年棄醫從文,是我國白話文創作的先驅之一,他的文章被大中小學教材收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紀念劉和珍君》等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記憶。魯迅用筆作匕首和投槍,為民族精神吶喊,是我們的民族魂。
  • 魯迅去世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周海嬰曾發文表達質疑
    早在1912年,在魯迅的筆記中,就已經多次出現「肺痛」「肋痛」「呼吸困難」「發燒」等記敘。在1935年他在給母親的家書中,也提到被肺病折磨「已經二三十年」,並悲觀地認為自己的肺病是不會斷根的,要想治癒也是不可能的。肺結核在現在已並非不治之症,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卻是要出人命的。那麼,魯迅先生真是死於肺結核引發的哮喘嗎?
  • 魯迅身為文壇巨匠,後代今何在?兒輩是高官,孫輩是明星,都認識
    但正是因為西方思想突然湧入,導致當時文人們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以有個包辦婚姻的妻子為恥。 這種情況,連一向筆鋒犀利,依靠筆尖喚醒民族情懷的魯迅先生都不能免俗。 魯迅的原配妻子名為朱安,但他卻從沒碰過這個妻子一下。1906年,在日本留學的魯迅被母親以病重的假情況騙回家,無奈跟朱安成了婚。哪怕成婚,魯迅也還是選擇睡書房,並在3天後返回日本繼續求學。
  • 魯迅真是死於日本醫生謀殺嗎?為何周海嬰和許廣平的說法不同?
    這個說法出自魯迅之子周海嬰的回憶性著作《魯迅與我七十年》和《魯迅之死疑案》。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寫道:「……我懷疑須藤是故意拖延父親的治療……」(有關這個說法,並非周海嬰自己的判斷,因為周海嬰當時才7歲,所以在這本書中有關日本醫生謀殺說,來自於他從周建人和馮雪峰等人那裡的聽聞)周海嬰在《魯迅之死疑案》中寫道:「日本須藤醫生和魯迅的醫患關係,是自1934年11月開始,親手接觸治療近乎兩年,達到百餘次……魯迅終究因何而死
  •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一、周海嬰的出生時非常幸運的一件事,並且在父親魯迅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進而選擇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出生於1929年的周海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的唯一的孩子,因此他的出生也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他的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還差一點在世界上就沒有他這個人。
  •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可愛的意外 1929年,魯迅和許廣平避孕意外失敗,許廣平懷上了周海嬰。當時兩個人並沒有生育的打算,一則當時魯迅家中還有母親強行安排的原配妻子朱安,兩人沒有再做其他的計劃;二來國家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候,魯迅專心致志於文學事業,沒有閒暇再來撫育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 魯迅先生後代今何在?兒輩是高官,孫輩是大明星,名字有些熟悉
    魯迅對周海嬰的教育,採取的方式是讓周海嬰自由生長,他希望周海嬰不要保有傳統的「中庸折合」之道,而是成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敢於橫衝直撞的人,成為一個能夠給當時失去活力的中國注入新的生命力的人。1936年,魯迅逝世,當時的周海嬰才僅僅七歲。但在魯迅的教育和影響之下,周海嬰也的確走向了一種自由生長、熱烈報國的道路。
  • 原來魯迅也是個吃貨!許廣平留下一份菜單,令所有研究者為之震驚
    要知道,魯迅那年,平均每月買書就得花掉47.9元——而據現存上海富新第三麵粉廠的工資帳單,那一年上海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僅為17.14元,這收入還要養一家子的。底下郊區的、農村的,更不好說了。 蕭紅寫魯迅家宴客,「許先生沒有不下廚房的,菜食很豐富,魚,肉……都是用大碗裝著,起碼四五碗,多則七八碗。」
  • 魯迅後人今何在?兒子任高官,侄子更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魯迅·一、包辦婚姻對封建社會的傳統禮教,魯迅先生是感同身受。他曾經在父母的安排下擁有過一位妻子,她的名字叫朱安。魯迅先生和朱安並沒有任何的感情,只是舊社會的包辦婚姻讓兩個人走到了一起。魯迅先生的母親為魯迅選擇了這個老實本分的姑娘,成為他的妻子。
  • 魯迅去世,其原因至今不明!64年後,周家發聲:可能日本人謀害
    探究魯迅死因,當然首先需了解魯迅的病情。依據材料,魯迅在去世前,其病症狀況大體可歸綜如下。魯迅發病,始於1936年3月2日。這件疑案,是直到2001年,魯迅獨生子周海嬰出版《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才以親屬兼親歷者身份,正式又公開地,拋出這個深埋幾十年的質疑,也讓本只能竊竊私語的討論,浮出歷史地表。
  • 魯迅這輩子掙了多少錢?
    他的名義收入如下—— 1912年5-7月,每月津貼60銀圓;8-9月,每月「半俸」125銀圓;10月後定薪俸220銀圓。 1913年2月後薪俸240銀圓,12月後僅有九成即216銀圓。 1914年8月薪俸增為280銀圓。 1916年3月後增為300銀圓。
  • 魯迅當年也被租房折磨過
    想想許廣平生產在即,魯迅也就放棄了回北京的打算。 1929年9月27日,魯迅的兒子出生,也就是周海嬰。魯迅的兩人世界從此變成三人世界。魯迅在上海兩年也沒裝火爐,但看到兒子出生,為了孩子的健康,魯迅在家裡安裝了火爐。但即使這樣,周海嬰還是一直感冒。從魯迅日記裡可以看到,魯迅一直帶孩子去看病。魯迅覺得景雲裡終究不行,還是要換地方。
  • 魯迅當年也被租房折磨過-虎嗅網
    1927年10月3日下午,魯迅和許廣平來到上海,先住在共和旅館。這個時期,一個事件最終導致魯迅搬家,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故事。魯迅在1930年3月加入左聯,很快被政府盯上。魯迅走在路上,就覺得一直有人跟蹤,他不得不帶著許廣平、周海嬰到附近的內山書店以及內山完造家避難。但是,他也不可能一直借住在別人家,必須儘快找房子。
  • 魯迅這輩子究竟掙了多少錢?
    他的名義收入如下——1912年5-7月,每月津貼60銀圓;8-9月,每月「半俸」125銀圓;10月後定薪俸220銀圓。1913年2月後薪俸240銀圓,12月後僅有九成即216銀圓。1914年8月薪俸增為280銀圓。1916年3月後增為300銀圓。
  • 原來你是這樣的魯迅,5件小事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魯迅
    但這位「鼻公」卻是魯迅在北大任教時給同事顧頡剛起的外號,顧頡剛是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對文化學術津津樂道,筆名餘毅,代表作《吳歌甲集》,連胡適都稱《吳歌甲集》是第一部獨立的吳語文學,但顧頡剛偏偏是魯迅的眾多「死對頭」之一。顧頡剛長了個「酒糟鼻子」(鼻頭很紅,像喝了酒一樣,一種皮膚病),魯迅在給朋友寫的信上就經常戲稱顧頡剛為「鼻公」,有時連這兩個字也懶得寫,就乾脆用一個紅點代表顧頡剛。
  • 他是戴笠得力幹將,曾接過殺魯迅的任務,卻給魯迅兒子說:不敢
    1946年3月17日,「軍統戴老闆」飛機失事,撞上了岱山山腰,機毀人亡,絕無生還可能。恰逢天降大雨, 加上飛機墜毀的地方非常偏僻,軍統特務們在附近搜尋了3天,才找到一部分飛機的殘骸。1932年,經人介紹,沈醉加入了復興社,也就是軍統的前身,這一年沈醉18歲。由於沈醉的姐夫是當時復興社的骨幹,因此沈醉在復興社如魚得水,並很快就接觸到了戴笠。與一般的特務不同,沈醉第一次接觸戴笠,就與戴笠座談了近2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