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魯迅,5件小事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魯迅

2021-01-11 文史撰家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以上這段文章,情感真切,最重要的是,讀來會覺得作者是個很溫柔的人。但如果筆者說,這段文字來自魯迅的筆下,恐怕很多讀者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魯迅的文字,永遠都是犀利鋒銳的。但事實上,這段話的確來自魯迅的雜文《熱風》。我們的文學大家,從來都有著獨特的思想和獨特的性格,關於魯迅,也是如此。魯迅喜歡「懟人」,他說徐志摩不該多愁善感,說郭沫若不該「濫情」,但魯迅同時也說過「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人性是很複雜,魯迅除了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之外,其實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另一面。其實不光是魯迅,每一位大方之家,都值得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下面這5件小事,會讓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魯迅。

1.「鼻公」

魯迅會叫人「鼻公」,倒是很符合魯迅喜歡「懟人」的形象。但這位「鼻公」卻是魯迅在北大任教時給同事顧頡剛起的外號,顧頡剛是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對文化學術津津樂道,筆名餘毅,代表作《吳歌甲集》,連胡適都稱《吳歌甲集》是第一部獨立的吳語文學,但顧頡剛偏偏是魯迅的眾多「死對頭」之一。顧頡剛長了個「酒糟鼻子」(鼻頭很紅,像喝了酒一樣,一種皮膚病),魯迅在給朋友寫的信上就經常戲稱顧頡剛為「鼻公」,有時連這兩個字也懶得寫,就乾脆用一個紅點代表顧頡剛。當然,這也得是和魯迅相熟的人才能看得懂。這事若是讓顧頡剛知道了,恐怕都要大吃一驚,喊一句「原來你是這樣的魯迅!」

2.柿霜糖

柿霜糖在魯迅老家紹興也有得賣,據說魯迅從小就喜歡吃。有朋友從河南給魯迅帶過來兩包柿霜糖,魯迅妻子許廣平見後說,柿霜糖還可以治瘡,魯迅趕緊將已經吃了一大半的柿霜糖收起來,想留著將來當藥用。但當天晚上,魯迅又「偷吃」了。很難想像,「大先生」有一天也會和小孩子一樣偷吃零食。平時有客人來時,魯迅總是喜歡招待客人點心。但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女士來拜訪魯迅,魯迅的點心已經吃沒了,只好拿出柿霜糖,還特地和高女士說明了這些柿霜糖的來歷。誰知高女士也是河南人,於是將魯迅僅有的柿霜糖又吃了大半,魯迅由此知道,不能請河南人吃柿霜糖,然後將剩下的柿霜糖全部吃完。

3.魚丸

自從魯迅有了兒子周海嬰以後,就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有孩子了,一旦有客人到家中來拜訪他,魯迅一定會把兒子抱出來給別人看看。有時周海嬰睡著了,人一多又被吵醒哇哇大哭,魯迅就得手忙腳亂地再把兒子哄睡著。有次家裡請客,魯迅從福建菜館叫來師傅做菜,宴席之上,海嬰抱怨說魚丸不新鮮,但沒有人相信周海嬰說的話,甚至沒有人注意到周海嬰說了什麼,就連許廣平也又給周海嬰挾了一個魚丸。周海嬰不高興,依然嚷嚷說是魚丸是壞的。現場氣氛有些尷尬,若是一般父母,估計會在事後將孩子訓斥一通。但魯迅當場就把周海嬰吃剩的魚丸拿過來嘗嘗,發現果然不新鮮。於是說:「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大家再一次被魯迅的教育之道所折服。

4.煙

煙是魯迅少不了的東西,就和他的鬍子一樣經典。在一部將魯迅的紀錄片中,魯迅的身邊總是煙霧繚繞的。一次從魯迅從東京趕往仙臺,買完火車票後,將剩下的錢都買了煙,半路上口渴時都沒錢買水喝,只好一路忍著。魯迅抽菸,上一支未滅又接上了下一支,連火柴都不需要。而且魯迅抽菸時從來不究竟高低貴賤,經常吸廉價的煙,一方面是沒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根本不在乎,以至鬱達夫都曾猜測,魯迅是不想讓別人看見,他抽的是什麼牌子。如今看來,菸癮大並不符合健康的潮流,但很可惜,魯迅從來就不是一個符合潮流的人。他在《墳》裡說過:「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很明顯,魯迅要做前者。

5.扁鼻子

這又是一個關於「鼻子」的小故事,不過主人公換成了魯迅自己。有一次,魯迅的侄女到魯迅家玩,吃晚飯的時候,侄女神秘兮兮地說,魯迅和爸爸哪兒都像,只有一點不像。魯迅好奇是哪一點?侄女就說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而魯迅的鼻子又扁又平。魯迅笑了笑,告訴侄女,其實他們小時候長得都是一樣的,但是當長大後,自己住進了比較黑暗的環境,到處碰壁,所以把鼻子都碰矮了。侄女聽後哈哈大笑,只有在場的大人知道魯迅在說什麼。他的確身處在比較黑暗的環境中,而且四處碰壁,但他並不懼怕沒有火炬,因為他自己就是一道光,他說過:「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相關焦點

  • 關於魯迅先生,你所不知道的幾件小事
    眾所周知,魯迅是個筆名愛好者,如果活在今天,就是開小號狂魔。魯迅一生取用的筆名,多達一百四十多個。他說過:「一個作者自取的筆名,自然可以窺見他的思想。」正因為如此,魯迅的筆名便從一個側面記錄了他的思想和性格,是我們研究魯迅不應忽視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為什麼他不起一個筆名叫周筆暢呢?
  • 魯迅:民國時期的段子手,教你「罵人不帶髒字」,網友:不愧是你
    魯迅老先生在生活上敢於直言,不畏強權是出了名的,只要一遇到自己看不順眼的事情,別人都不敢說,就他敢。「懟」過的名人數不勝數,郭沫若,徐志摩,甚至於一些權貴,魯迅先生也從沒怕過。但魯迅先生畢竟是個大文豪,罵起人來肯定不像那些潑婦罵街一樣粗鄙,他就算罵起人也是文縐縐的。
  • 愛吃糖,戀愛高手,這樣斜槓的魯迅,你認識嗎?
    魯迅先生也不例外,他的靈魂裡不僅有毒氣,鬼氣,還有淘氣。魯迅曾寫過《狂人日記》,殊不知,他還是一個正宗的日記狂人。寫日記就像一日三餐一樣,被他納入日常生活中。他寫了二十四年的日記,一共寫了七百多萬字。還未謀面時,蕭伯納就對魯迅很是欣賞。第一次見面,蕭伯納便對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他們稱你為中國的高爾基,但你比高爾基漂亮。」本以為魯迅會客套一下,但事實是,魯迅不僅不客氣,還回了一句:「我更老時,將來還會更漂亮的。」一句話逗的蕭伯納咯咯地笑。
  • 令魯迅先生難以忘懷的一件小事
    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問:到底什麼樣的事才叫做小事?什麼樣的事又叫做大事呢?對於一件小事我們沒有任何的概念。但是,如果一件事被稱為大事,事情的性質往往是相當嚴重的。通常情況下,這這件事肯定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正是因為人們只重視大事,往往忽略了事件本身隱藏的最微小的細節。
  • 讀《一件小事》有感——魯迅
    魯迅的文章大都深刻犀利,讓人望而生畏。寥寥幾句便能揭露中國官僚的通病: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昇平,還粉飾黑暗;亦或是慷慨激昂地抒發內心的雄心壯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 胡適與魯迅,那些有關愛與不愛的小事
    梁實秋的口氣裡帶點諷刺,的確,這道菜聽上去技術含量並不很高,但還有技術含量更低的,胡適甚至認為他太太做的蛋炒飯也是絕品,梁實秋說:「飯裡看不見蛋而蛋味十足。我雖沒有品嘗過,可是我早就知道其作法是把飯放在攪好的蛋裡拌勻後再下鍋炒。」淡淡的口氣,是掩飾不住的笑意。有個說法叫,想徵服男人的心,首先要徵服男人的胃,這句話很不招女權主義者的待見,但心與胃的確緊密相連。
  • 許廣平的一生:因為認識了魯迅,所以一直為魯迅而活
    說到許廣平,最為人知的就是,他是魯迅先生的第二任妻子。1968年3月3日,心臟病突發 ,逝於北京 ,終年70歲。她因為認識魯迅,後半生一直為魯迅而活。1898年2月12日,許廣平出生於廣東,她的家世非常顯赫,是近代廣州第一家族許拜庭的後人,家族中人才輩出。
  • 帶你了解魯迅的個人主義
    不管是與魯迅從未謀面的王實味,還是深得魯迅真傳的胡風;不管是成為新中國領袖的毛澤東,還是以魯迅精神向權威發難卻最終「投降」的丁玲;不管是魯迅視為知己的瞿秋白,還是不向權威妥協的掘強的蕭軍,他們都以或者曾經以魯迅的精神為自己行動的指導。魯迅逝世是他作為一個個人主義者的死亡,但他徹底地個人主義的狗道式的行動使他成為一個新的精神資源。這共後繼者傳承著他的精神,可以說是他的個人主義在某種程度上的復活。
  • 原來魯迅是一位「愛吃」的作家
    原來,畢卡索不僅是一位繪畫天才,也是一位營銷達人。畢卡索每次出售他的畫之前,都會先辦畫展,然後召集大批熟識的畫商來聽他講「故事」,講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還有和作品相關的故事。一幅畫想要賣得好,先要畫得好。
  •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要說中國近現代最大的諷刺文學家,以及最成功地使用反諷手法創作的作家,非魯迅先生莫屬。魯迅先生曾在《且介亭雜文》中,鮮見地抒發了他對反諷藝術的認識。「中國有這麼一類人,倘使他身上有些什麼錯,你去幫他指了出來,本是出於好意,然而他卻不僅聽不進去,反而嫌棄起這幫他之人,我原本不曾想著定要如何去幫襯這類人的,然而後來竟然也不得不這麼做,我想該怎麼做好呢?
  • 回憶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很喜歡北方飯,還喜歡吃油炸的東西,喜歡吃硬的東西,就是後來生病的時候,也不大吃牛奶。雞湯端到旁邊用調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有一天約好我去包餃子吃,那還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帶了外國酸菜和用絞肉機絞成的牛肉,就和許先生站在客廳後邊的方桌邊包起來。海嬰公子圍著鬧得起勁,一會兒把按成圓餅的面拿去了,他說做了一隻船來,送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不看它,轉身他又做了一隻小雞。
  • 魯迅長孫:努力不活在祖父陰影裡
    她對我的言傳身教記憶猶新,比如使用公車帶我去看急診要付車資,比如用過的包裝紙、紙繩要理好下次再用,比如待人接物要客氣。我看到她的機會很少,就是早上起床、路過她的房間跟她打招呼,下課回來她不在,吃完晚飯她又到房間裡去寫文章,或者在客廳跟人談事情。
  • 那些魯迅的「段子名言」,「我說過這樣的話」,真的是魯迅說的
    如果你聽過一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可是又想不起來是誰說的,那麼就是我說的。--魯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成了「名句生成機」了,各種有趣的名言是層出不窮,讓人忍不住讚嘆「迅哥牛」!
  • 劉志榮:魯迅的雙重面向與魯迅傳統的雙重面向
    我原來要講的是魯迅傳統的兩個面向,現在更合適的題目是改成「魯迅的雙重面向,與魯迅傳統的雙重面向」。魯迅當然不只有兩個面向,他是一個豐富、複雜、立體的存在,「兩面」僅僅是一個簡單省事的概括——事實上當然是可以從許多不同的「兩面」來看。
  • 愛吃、愛笑、愛妻、愛子,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魯迅
    這樣的魯迅,愛笑、愛吃零食,有著孩子般的童真童趣;這樣的魯迅,在愛人面前,百鍊鋼亦會化作繞指柔,會用寫慣了犀利冷峻文字的筆墨,寫些柔情似水的情話;這樣的魯迅,是平易近人的師長,也是寬厚慈愛的父親。他悲觀而仍然憤激,他無所希冀卻仍奮力前行,他偉大而又無比平凡。但正是這樣的魯迅,成為照耀著我們心靈永遠的火炬!
  • 七下語文3.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預習指導:你想像不到的魯迅先生
    甚至他和你、我一樣,也有著愛吃零食的小習慣啊!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蕭紅的筆觸,去認識一個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魯迅先生。學習目標1. 會讀會寫生字詞。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魯迅形象總結五、寫法探究(一)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卻大量細緻地記敘他的工作、生活瑣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 冷與暖:魯迅先生作品的溫情和荒涼
    可這樣的遭遇讓身為兒子的魯迅父親格外痛苦。研究發現,生病大體在於情緒的巨大起伏落差,冰火兩重天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的心理自然容易引起疾病。屋漏偏逢連陰雨,魯迅的父親病倒了,家人遍請名醫診治。既然是名醫,那一定是出診費很高的。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等級最高含金量最大的一個文學獎項,得次獎者也定能流傳百世,留名史書。為此,我們大致的了解到了魯迅先生拒絕諾獎的提名,魯迅是覺得自己如果獲獎了,那麼肯定有許多人為因為這件事而驕傲起來,到時候人人都覺得中國的作家都處於世界前段,可以和別的大國比肩,這就是魯迅所擔心的事,自然不願以諾獎之名而禍害了中國的文壇之風。
  • 魯迅先生的七句名言:「罵人都不帶髒字」,句句都是經典,都在用
    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曾經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和散文為主,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阿Q正傳》、《吶喊》、《彷徨》、《朝花夕拾》以及《野草》等等。魯迅先生的七句名言:「罵人都不帶髒字」,句句都是經典,都在用!
  • 魯迅永遠是神一樣的存在
    昨天看了郭沫若寫的一篇散文《魯迅與王國維》,郭沫若的謙遜和寫真,他對魯迅的高臺,讓我對他又愛加幾分。他本身就是一座高山,還把魯迅放在高山之上,他就是一個君子。他就是實事求是的。他與魯迅幾乎要合作見面,他又逃到日本去了。人們津津樂道魯迅與創造社的一場論戰。郭沫若說,那是他不在創造社,又一群年輕人跟魯迅論戰後,他亂入進來的,是一場誤會。還有一次誤會,是魯迅的文章被排在一篇翻譯文章之後。郭沫若打抱不平,說魯迅的小說是原創,翻譯文章最多算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