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魯迅是一位「愛吃」的作家

2020-12-14 湘湘帶你看社會

01

畢卡索的藝術人生無比輝煌,他在92歲辭世時,留下了近4萬幅畫作、數幢豪宅和巨額現金。據測算,其遺產總值達到了395億元人民幣。同樣是畫家,為什麼梵·高等人終生貧困潦倒,畢卡索卻如此富有?原來,畢卡索不僅是一位繪畫天才,也是一位營銷達人。

畢卡索每次出售他的畫之前,都會先辦畫展,然後召集大批熟識的畫商來聽他講「故事」,講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還有和作品相關的故事。

一幅畫想要賣得好,先要畫得好。可假如僅僅只是一幅畫,恐怕沒人願意為它付出高價,因為人們更感興趣的是這幅畫背後的故事,有了這個興趣,故事就值錢了,故事裡的畫也就值錢了。這是一種產品「貨幣化」的過程,很多人不明就裡,畢卡索卻深諳此道。

畢卡索還很有品牌意識。在他出名之後,即使購買很小件的生活用品也喜歡用支票付款,因為他認為,店主與其拿著支票去銀行兌換那麼小額的一點兒現金,倒不如將這張有著畢卡索親筆籤名的支票當作藝術品收藏起來,至少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紀念品,說不定以後還能升值,而支票不兌換,畢卡索就相當於沒花錢。於是,為了不花錢也能購物,畢卡索就經常用支票結帳,吃了不少「霸王餐」。

02

魯迅,這是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讀魯迅的作品,我們總能感覺到他霸氣凌厲的樣子,但現實生活中的魯迅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吃貨。

魯迅先生極愛甜食,而且是那種重油重糖的甜食,每當他拿到稿酬薪水的時候,他都會去一家法國麵包坊買兩款剛出爐的奶油蛋糕,一來是孝敬他的母親,二來是滿足自己對甜食的喜愛,但這並不是魯迅先生最愛的甜品。

比起精美華貴的西式糕點,魯迅先生最喜歡的還是用蜜糖漿製作的老北京小吃「薩琪瑪」,以及一種用小豆子加上小麥粉混合,再加以蒸煮而成的叫作「羊羹」的日本點心,這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很喜歡吃的,以至於回國之後依然念念不忘,經常託人千裡迢迢從日本帶回國來。另外,在飯店裡魯迅總喜歡點一道名叫「三不粘」的甜食,傳說這道點心用雞蛋黃、澱粉、白糖、清水加工烹製而成,味道極為甜膩。

此外,魯迅還超級喜歡吃螃蟹,並且對於吃螃蟹這件事頗有見解。無論是清蒸螃蟹,油炸螃蟹,紅燒螃蟹,魯迅全都吃過,而且他還一邊吃一邊琢磨什麼樣的螃蟹怎麼做才會更好吃,這可比現在許多只會吃不會做的吃貨強多了~

03

做個簡單的測試題,測測你的語文水平:

「名媛」的「媛」應該怎麼讀?

答案是yuàn,而不是yuán。

讀二聲,意為姿態美好,還有「牽連,相連」的意思。第四聲,意思為「美女」。如《詩經·鄘風·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又如:「名媛」、「淑媛」。

今天的一站知識點小課堂就到這兒啦

今晚21:10

鎖定江蘇衛視《科大訊飛智能學習機·一站到底》

等你來get

【來源:江蘇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小受魯迅薰陶的餘華,長大後為何表示:魯迅是我最討厭的作家?
    百餘年前,中國出現了一位極具時代特色的偉大作家——魯迅。由於國民思想的禁錮和落後,魯迅決定「棄醫從文」,拿起筆紙,用一個個字字珠璣,講述一個看似美好的故事,用一句句美妙的話語,來反映一個「黑暗的社會」。在那個時候,他的作品就像是漫漫長夜中的指明燈,指引著一個又一個迷路的人尋找回家的路,也激起了一群有志之士的思潮。
  • 魯迅的作品竟然大多是翻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他不只是一個作家
    1936年10月19日,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魯迅與世長辭,可幾十年來,「魯迅」這個名字,幾乎從未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過。從剛開始的「無產階級戰士」稱號,到現在學生口中「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的「三座大山」之一,魯迅都因為他的作品而被人們所熟知,所以在很多人眼裡魯迅就是一個作家。然而,當我們去了解魯迅的作品時卻會發現我們都被騙了,他的作品大多都是翻譯,他不只是一個作家。
  • 魯迅逝世84周年:暢銷書作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其次,「曾秋士」是孫伏園只用過一次的筆名,即寫這篇文章,據黃修己先生考證,這是第一篇「魯迅論」。他之所以不用孫伏園本名或是廣為人熟知的「伏廬」、「柏生」等筆名,而是用一個看起來像真名的筆名,用意何在?其心理動機很可能是「冒充」一位旁觀者為《吶喊》唱讚歌。
  • 外國作家致信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
    在此,我要向魯迅文學院的每一位同仁表示祝賀,並向魯院未來的發展致以最美好的祝願!俄羅斯詩人、翻譯家塔蒂亞娜古列維奇(Tatiana Gurevich)我十分感激魯迅文學院給了我這樣一個特別的機會,讓我能夠參加第五屆國際寫作計劃。
  • 餘華: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 | 鳳凰副刊
    於是,我擁有了美好的錯覺,一百年前逝世的易卜生,每天都在象徵性地看著一位中國作家的早出晚歸,象徵性地思忖:「這個中國人寫過什麼作品?」我想起了我們的魯迅。易卜生的名字最早以中文的形式出現,是在魯迅的《文化偏至論》和《摩羅詩力說》裡。這是兩篇用文言文敘述的文章,發表在一九0八年的《河南》月刊上,易卜生去世將近兩年了。
  • 愛吃、愛笑、愛妻、愛子,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魯迅
    這樣的魯迅,愛笑、愛吃零食,有著孩子般的童真童趣;這樣的魯迅,在愛人面前,百鍊鋼亦會化作繞指柔,會用寫慣了犀利冷峻文字的筆墨,寫些柔情似水的情話;這樣的魯迅,是平易近人的師長,也是寬厚慈愛的父親。他悲觀而仍然憤激,他無所希冀卻仍奮力前行,他偉大而又無比平凡。但正是這樣的魯迅,成為照耀著我們心靈永遠的火炬!
  • 魯迅先生愛吃零嘴? 因惦記柿霜糖夜裡睡不著
    魯迅先生愛吃零嘴?可見,魯迅的吃,是大大有名的。一個時刻準備舉起匕首、投槍的戰士,一個經常怒髮衝冠的英雄,居然也是個饞嘴?這不禁讓人好奇也倍感親切起來,印象中筆伐的先生不苟言笑不易接近,相比起來,愛吃的魯迅可不就是個鄰家大哥麼?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曾這樣說:「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
  • 作家的八卦:棄醫從文的作家除了魯迅,還有他們
    我們都知道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學過醫,後來棄醫從文,把筆桿子當成手術刀,「救治」國人的精神。除了魯迅,在中國當代知名作家中,還有不少是學醫出身的。《活著》的作者餘華就是其中一個。餘華的父親是醫生,餘華在中學畢業後,曾當過5年牙醫,後來棄醫從文,在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也在那裡認識了妻子。馮唐更不用說了,他是婦科腫瘤專業的博士。在他的《萬物生長》中,還用中藥材給人物命名:辛夷、黃芪。女作家中有池莉和畢淑敏。
  • 魯迅,一位不折不扣的「草木達人」
    魯迅的文字對於普通讀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總有些艱澀難懂。今天,魯迅意外地被網友冠以「中國最強槓精」、「亞洲梗王」等封號。魯迅作為一位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在這裡便想聊聊魯迅鮮為人知的B面。一個除了業餘愛好是看電影之外,還極愛花鳥魚蟲草木的魯迅。如果魯迅生活在現代,可以方便地使用相機的話,想必他的鏡頭下應該不乏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
  • 民國文壇十三大優秀作家|散文|小說|張恨水|魯迅_網易訂閱
    1、周樹人  魯迅,或許不是文學層面造詣和成就最高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在結構和布局上也缺乏創造性,但是卻實實在在是民國時代作家的旗幟和標杆,筆鋒如刀,對現實的描寫極為細緻傳神,方方面面都在刻畫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所以他既是時代的吶喊者,又是現實的批判者,對於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 餘華:莫言寫作只會吹牛,魯迅是唯一討厭的作家,晚年他說出原因
    莫言可以說是一位大家都熟知、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在一次記者採訪中,餘華公開調侃了莫言,說莫言只會在書中吹牛:「我跟莫言在一個宿舍住了兩年,他說自己如何創作的那些話,比他創作本身還要虛構,《生死疲勞》他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寫完了。所以不要當真。」
  • 原來你是這樣的魯迅,5件小事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魯迅
    但如果筆者說,這段文字來自魯迅的筆下,恐怕很多讀者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魯迅的文字,永遠都是犀利鋒銳的。但事實上,這段話的確來自魯迅的雜文《熱風》。我們的文學大家,從來都有著獨特的思想和獨特的性格,關於魯迅,也是如此。魯迅喜歡「懟人」,他說徐志摩不該多愁善感,說郭沫若不該「濫情」,但魯迅同時也說過「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
  • 同為知名作家的李敖和柏楊,為何不約而同地看不起魯迅文章呢?
    中國作家,可以有很多分類,按性質和內容分類,有小說家、散文家、戲劇理論家等稱謂,中國文學有很多派別,按流派來說,按照不同時期,可以分鄉土文學、傷痕文學、先鋒文學以及港臺的武俠文學等等。按照魯迅的話說,就是匕首和投槍。魯迅是文化界開風氣的一代作家,文豪,他的文章曾受到毛主席的讚賞,被譽為「民族魂」。魯迅逝世之後,大陸雜文界少了一個標杆性的人物,開始變得萎靡不振了,所幸的是,魯迅雜文中的戰鬥精神卻在港臺文化界得以薪火相傳,延續下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魯迅晚年得子,為孩子起名為海嬰,意思是上海出生的嬰兒。魯迅希望海嬰能夠永遠保持著嬰兒看世界的眼光,敢說、敢笑、敢罵、敢打,在《答客誚》之中,魯迅寫道:「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的父親去世比較早,長兄如父,魯迅對弟弟要求十分嚴格。弟弟周建人少年時很喜歡放風箏,但魯迅覺得玩物喪志,一直不允許周建人玩這些玩意兒。有一天,周建人又在放風箏,魯迅看到之後非常生氣,當場就將風箏討了過來,「即刻伸手抓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
  • 魯迅、青年與rap
    如果說中國現代文化有一個漩渦般的存在,那其中的中心人物就是魯迅。幾乎所有中國現代作家都是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了不同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 作為20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與文學家,他愛護青年,扶持青年,但從來不會迎合青年,敷衍青年,討好青年。
  • 作家的良知和責任:魯迅筆下的女性形象,對封建社會的血淚控訴
    (魯迅《祝福》)魯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生活在封建社會,她們被沉重的大山———族權、政權、神權、夫權壓得喘不過氣,她們必須嚴格地遵守封建禮教,她們是那個時代生活在封建社會女性的代表。滄海拾遺:從這些女性角色的身上,魯迅把那個吃人的封建社會揭發得體無完膚,同時對怎樣解放廣大的勞動女性這一十分嚴峻的社會問題展開了十分艱難的探索。這是作家的良知和責任。
  • 魯迅過世80多年,子孫都在幹什麼?兒子是高官,侄孫成大明星
    魯迅原來是日本東北大學的醫學生,民族遭災後,他發現醫術只能救人,但不能救國,所以為了我們的民族,魯迅先生拋棄了醫學從文,他要用文學改變國民的「國民劣等性」。魯迅後來寫了《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等多部優秀作品,躋身我國近代社會最佳作家之列。
  • 開口說日語的魯迅,你見過沒?
    戲劇:上海月亮 開口說日語的魯迅,你見過沒? 戲劇舞臺上的魯迅,我們或許更熟悉的是李靜編劇的《大先生》。
  • 炮轟娘炮的作家,因稱呼抗擊疫情的鐘南山犯難,借用魯迅4個字
    來源:當代師說炮轟娘炮的作家,因稱呼抗擊疫情的鐘南山犯難,借用魯迅4個字
  • 魯迅在阿拉伯世界的傳播與研究
    ,因為在我們討論中國文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必須談到中國的一位著名小說家魯迅。伊拉克文學家阿卜杜·哈桑·阿里·伊勒古拉比(AbdelHassan Ali ELghouraby  )在《中國文學先驅者——魯迅》一文中認為:「中國偉大的作家魯迅跟託爾斯泰、盧梭、伏爾泰、阿爾央斯、狄更斯等世界偉大的人道主義文學家一樣很早就感覺到自己與廣大人民的密切聯繫,意識到要關注反映自己祖國被壓迫者和遭受痛苦的廣大民眾的不幸與苦難。魯迅的《狂人日記》絕對可以證明他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