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位不折不扣的「草木達人」

2021-02-20 行走的樸光

「 魯迅草木譜  

魯迅:熟悉的陌生人


      照片:海嬰與魯迅

魯迅是一個從小就活在我們的教科書裡的人,從我們踏入學堂開始,魯迅便與我們為伴。不僅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藤野先生》《紀念劉和珍君》《孔乙己》《祥林嫂》《藥》等文章,還有被納入課後讀物推薦的《朝花夕拾》。

魯迅的文字對於普通讀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總有些艱澀難懂。今天,魯迅意外地被網友冠以「中國最強槓精」、「亞洲梗王」等封號。魯迅作為一位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在這裡便想聊聊魯迅鮮為人知的B面。一個除了業餘愛好是看電影之外,還極愛花鳥魚蟲草木的魯迅。

如果魯迅生活在現代,可以方便地使用相機的話,想必他的鏡頭下應該不乏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甚至他可能會選擇不再做一個文學家,而是投身於保護環境的事業中。他不僅自己熱衷於此,還「我不僅要我喜歡,我還要你也喜歡草木」來影響身邊人。

魯迅的草木之緣


      魯迅的書

魯迅的一生都和草木有著解不開的緣。魯迅家裡幾代人都喜愛蘭花,稱得上是養蘭世家。1933 年 11 月 14 日,魯迅在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講道:

「養蘭花是頗麻煩的事,我的曾祖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不過這些房子,全被我賣了,這委實是蘭花的不幸。」

如果去了解過魯迅,你會發現周樹人也是他後來改的名字,周樟壽才是他原本的名字。但無論是改名前還是改名後,名字都是和樹木有關的。中國人的觀念裡,五行和名字關係極為密切。五行中缺哪一行,名字中一定要補上少的這一樣,這樣人生才能順遂。草木自魯迅誕生起,無論他是否願意,便和他有了解不開的緣分。

魯迅熱愛草木,卻終究未能走上學生物學這條路,他與草木只是有緣無份罷了。但魯迅未學生物的遺憾在三弟周建人身上得到了一定的彌補。

周建人一生從事植物學和生物學研究的道路,不僅是魯迅幫助選擇的,更是魯迅鼎力支持、極力推動的。魯迅熱愛植物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支持周建人治學,使之在哲學和生物學等領域均取得重要建樹,周建人於是成為魯迅無法完成的另一個自己。無論是否有緣,草木對魯迅是極為重要的。

終其一生,熱愛草木


      魯迅《朝花夕拾》,1928年

魯迅對花鳥魚蟲、草木植株一直保持著熱愛,從童年到成人。其實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可以窺得其中一角。對百草園的記憶從幼時起烙印在他的生命裡,然後就不曾消逝,不然也不會在他45歲的時候再坐在桌前,寫下童年時那片故土的蟋蟀、皂角樹、桑葚等,用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紀念、追憶他那充滿童真童趣的幼年生活。

魯迅的百草園不僅是他的童年樂園,也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隱秘空間和人間樂園的代名詞,這個空間和樂園往往是由植物的形象、色彩和味道構成的,幾乎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百草園」以及與某幾種植物有關的深刻記憶。在現代,愛伺弄花花草草似乎總和中老年人畫上約等號,可是魯迅愛花是從小就開始的事情。但和小時我們對於某一事物的暫時性興趣或者說一時興起不同,魯迅對待種花也是尤為認真的。


      《魯迅草木譜》插畫

周建人回憶魯迅「空閒時也種花,有若干種月季,及石竹、文竹、鬱李、映山紅等,因此又看或抄講種花的書,如《花鏡》,便是他常看的。他不單是知道種法,大部分還要知道花的名稱,因為他得到一種花時,喜歡盆上插一條短竹籤,寫上植物的名字」 。這看起來的確不像是一般的玩兒。所以周建人說:

「魯迅先生小的時候,玩的時間非常少,糊盔甲,種花等,可以說玩,但也可以說不是玩,是一種工作。」

種各種各樣的花,去查找每一種花的名字,給花收籽,然後來年繼續種。他這種認真嚴謹的性格和他後來的治學、寫作也都相呼應。他熱愛花鳥魚蟲, 也把自己的精力奉獻在與之相關的工作。

      魯迅翻譯的《地底旅行》和《月界旅行》

魯迅自日本歸國後,在友人許壽裳的舉薦下,到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杭高前身)當起了化學課和博物課這兩門課程的教師。在任教時魯迅提倡種樹,先後帶領學生去西湖周圍的孤山、葛嶺和北高峰,以及禹陵一帶採集植物標本。最初是為了活躍學生上植物課的氣氛而開始的標本採集工作,卻因為其認真的態度,為當時中國的自然科學研究做出了示範。

魯迅翻譯了很多關於自然的書籍,編《蒔花雜誌》、撰寫著《中國地質略論》和《說鉬》,翻譯《地底旅行》、《月界旅行》、《北極探險記》等,還手抄《南方草木狀》、《園林草木疏》、《竹譜》《筍譜》等前人關於植物的著作名篇。他還愛描畫臨摹那些花草樣本圖,一個個描摹下來,積澱了深厚的美術實力。如果不是他在學醫的過程中轉了志向要救國人思想於水火,魯迅大概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地質學家或者生物學家吧。




魯迅文字中的草木


      《魯迅草木譜》插畫

草木是滲透到魯迅的生命中的,魯迅的文字中隨處可見對於草木的描寫。在寫給弟弟們的詩作中流露著魯迅的草木情結。1901 年 3 月,在南京上學的魯迅給弟弟們寫了三首七絕,即《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並跋》,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籬繞屋樹交加。

悵然回憶家鄉樂,抱甕何時共養花?

我們常常通過文字接觸到一個犀利、冷酷的魯迅,那如果得知魯迅將一盆梔子花作為禮物送給表弟,你也會發現他竟是一個如此細心多情的人,更何況這盆梔子花還是飄洋過海從日本帶回來的。用現在的話說,魯迅可謂一個「暖男」。

      《魯迅草木譜》插畫

「我想去學生物學」本是魯迅放棄醫學時安慰藤野先生隨口所說的一個謊言,但其實無論是從魯迅幼時對草木的認真,還是平日裡對草木書籍的關心,甚至生命的最終還惦記著《昆蟲記》的翻譯等都可以看出。這就像是開玩笑般地說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願望,但魯迅深知「學生物」這是一生不可實現的夙願,因為有更為急迫的事情等著他。

在他所創作的小說中,亦不乏樹木的影子。小說《懷舊》的開篇是從一棵青桐寫起的:「吾家門外有青桐一株,高可三十尺,每歲實如繁星」。在《秋夜》裡寫下了著名的句子:「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魯迅生活中的草木


      插畫:魯迅書桌上的水橫枝

無木不居,無樹不歡。魯迅對樹木的喜愛是毫不含糊的,他愛住在有樹木的地方,樹木為魯迅提供一方遮蔽身體和心靈休憩的場所。魯迅伺弄和照顧它們,還用那一桿沉重的筆將它們書寫到中國文學史中。

1912年魯迅隨教育部到北平,在北京紹興會館的眾多居所中,他選擇了那個「有槐樹藤蔭之美,更為獨立幽靜」的補樹書屋。在這裡,園中的槐樹見證了筆名「魯迅」的誕生,構成了《狂人日記》誕生的地理或生態背景。在廣州白雲樓,他的書桌上放著一盆「水橫枝」,「就是一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

這個為救國人思想於水火的鬥士,在與世長辭後,終於可以安心與他愛的草木為伴。魯迅墓兩旁兩棵四季常青的廣玉蘭靜靜地張開枝杈,環抱著這個嚴肅又可愛的人。

06.24

20:00  」書中樸光「微信社群

     微信社群在線直播

6月24日 20:00《魯迅草木譜》線上分享會,特邀嘉賓薛林榮老師將從草木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解讀魯迅先生的「另一面」。這次分享會,我們將會討論:

·  魯迅的名字「周樹人」是如何起的; 四季桂和百草園在魯迅的童年記憶中點據什麼地位;見證周氏兄弟親情與決裂的八道灣大葉楊; 「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為什麼代表著魯迅式的孤獨; 魯迅作品中的草木描寫與典型環境營造。

關於嘉賓

1977年生,甘肅秦安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歷史小說《疏勒》,散文集《一個村莊的三種時間》,隨筆集《閱人記》《處事記》等。作品散見於《散文》《北京文學》《散文選刊》《南方周末》等刊物。曾獲黃河文學獎等多個獎項。現居甘肅天水。

問題入選者將獲贈圖書1本

[ 可複製後填寫 ]   行走的樸光

資料來源《魯迅草木譜》  插畫: 巴哈   

鳴謝:廣西師大出版社 

相關焦點

  • 韓國健身模特,36E搭配完美身體曲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健身達人
    韓國健身模特,36E搭配完美身體曲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健身達人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夠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鮮事,與此同時我們的工作也相對以前來說更加的輕鬆了一些,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利用腦力,很少用體力,因此很多的年輕人,現如今的工作都是坐在電腦面前一坐就是一天,形成了久坐少動的生活習慣
  • 原來魯迅是一位「愛吃」的作家
    原來,畢卡索不僅是一位繪畫天才,也是一位營銷達人。畢卡索每次出售他的畫之前,都會先辦畫展,然後召集大批熟識的畫商來聽他講「故事」,講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還有和作品相關的故事。一幅畫想要賣得好,先要畫得好。
  • 《魯迅草木譜》:那個鐘愛花草樹木的魯迅先生
    在日本留學時,魯迅寫下了「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這一描寫櫻花最經典的比喻句。魯迅一生熱愛博物學,更鍾愛樹木花草。其筆下的樹木營造了特殊的意境,透露了魯迅的內心密碼。2020年6月,學者薛林榮的隨筆散文集《魯迅草木譜》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魯迅草木譜》以花草樹木為切入點洞悉魯迅的內心世界,力求發現一個有血肉、有溫度、有人情的魯迅。
  • 魯迅居必有樹,無樹不歡
    中國環境報:您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究魯迅與草木的關係的?  薛林榮:1997年秋天,我被分配到政協系統工作。  中國環境報:您是怎麼發現魯迅和草木有很深關係的?  薛林榮:第一,周氏四兄弟的名字和樹木都有關係。  魯迅原名周樟壽,號「豫山」。他的二弟周作人原名周櫆壽,三弟周建人原名周松壽,還有一個四弟周椿壽,6歲時早夭。
  • 以花草樹木為引子 微觀版「魯迅傳」令人大開眼界
    《魯迅草木譜》共40篇,以魯迅生平時間線編排內容,敘說不同時期魯迅與草木有關的文字和文化活動,從草木切入,清晰展示了寫作、思考中的魯迅形象,挖掘了他對植物學的興趣,勾勒了生活中鮮為人知的魯迅形象。每篇文章都運用了豐富的文字材料,展現魯迅對植物學的喜愛,以草木為線索串起魯迅的生活。
  • 魯迅的後人都在幹嘛?唯一的兒子做了官,孫子是我們熟悉的大明星
    原為作為醫學系學生的魯迅,在國難之際,發現醫術只能救人,卻救不了國家。因此,為了我們的國家,他決定棄醫從文,用文學來改造國人的「國民劣根性」,從而喚醒國人,在水火中拯救國家,天下多有好醫生,而少有好文士。時過境遷,多年後很多人都關心大文豪魯迅的後人,現如今又如何了?在魯迅的後人當中,有擔任擔任政府要員的,也有人進入娛樂圈,成為了大家熟悉的明星。
  • 中國達人秀:把真正的達人淘汰掉,晉級一位唱歌的和一位耍觀眾的
    《中國達人秀》應該是選出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的達人,應該是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才叫達人。然而作為一檔以娛樂為主的綜藝節目,不知不覺中性質發生了改變,為了收視率和節目效果,硬是把一些不足以稱之為達人的選手捧到了總決賽。在第九期節目更是離譜,兩位晉級總決賽的選手都被觀眾吐槽不已。
  • 望江樓下讀薛濤:她不僅才情橫溢 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帶貨達人」
    活動現場,米瑞蓉對薛濤相當推崇 米瑞蓉會長談到薛濤除了有超人的睿智和才情,還在衣著用度上引領著潮流,是個不折不扣的「帶貨達人」。
  • 魯迅眼中她是「不純潔」的交際花
    民國女子裡,林徽因也是爭議最多的一位,有的人稱讚她的魅力,有的人厭惡她的性格品行。作為民國時期最聲名顯赫的女神,林徽因被奉為才華與美貌的完美化身,時至今日,林徽因仍是無數男人的夢中情人,然而民國時期,有不少文人都曾暗諷過林徽因,就連冰心、魯迅、錢鍾書等文學大家都曾寫文諷刺她,而大家諷刺她的不是才能這方面,都是針對林徽因人品和對於感情模糊曖昧的態度。那麼真實的林徽因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 青桐、楊柳、烏桕樹……原來,魯迅為他的小說都設計了氣質相配的樹木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魯迅一生熱愛博物學,更鍾愛樹木花草,其筆下的樹木營造了特殊的意境,透露了魯迅的內心密碼。學者薛林榮關於魯迅微觀研究的隨筆集《魯迅草木譜》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就是選擇以花草樹木為切入點洞悉魯迅的內心世界。
  • 魯迅:唯罵人與美食不可辜負,罵人不留情面,吃美食深諳其道
    可以說,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吃貨。從文字裡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生動活潑,在動蕩不安的時局裡,他們保持了自由、獨立的性格,自成一片天地。關於吃,其實魯迅也很在行。這個世界上,有人愛女人,出軌、養小三、逛窯子,有人喜歡雅致,有人喜歡做學問。在後人的印象裡,魯迅喜歡懟人,而且是很高級地懟。但是,魯迅也是個吃貨。而且相比梁實秋等人,絲毫不遜色。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藤野嚴九郎|文豪魯迅|魯迅|藤野...
    在魯迅一生各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文字裡,《藤野先生》卻是充滿記憶溫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的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這段求學日本的青春時光,看似平淡的敘述裡,滿是對恩師藤野先生的深情懷念。那些藤野先生認真為青年魯迅「改講義」的橋段,那張寫有藤野先生「惜別」二字的照片。
  • 嗜煙如命的魯迅先生,即便是離世前,也要再抽上一支煙才肯安心
    這個人或許呆幾秒鐘,然後回答說「我認識魯迅」!說起魯迅先生,或許身為中國人我們都不陌生。從80後開始,基本上小學課本上都會出現魯迅先生的文章。而他的文章,也是喚醒中國人內心不屈鬥爭的武器。但是魯迅先生有一個怪癖,大家卻很少有人知道。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魯迅先生為何在臨終前堅持要寫這兩篇文章?因為在魯迅先生的一生中,最欽佩的老師有三人,一位是上面提到的壽鏡吾,另一位就是著名學者章太炎,還有一位就是因《藤野先生》而出名的藤野先生。1908年,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最後一年。也正是這一年,魯迅先生遇到了第三次流亡日本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當時章太炎一邊擔任《民報》的總編,一邊開設留學生講習班。
  • 「周樹人」魯迅55歲因病去世,他的後代,如今過得如何?
    許廣平給了魯迅溫暖,在最後的十年人生中,他們一家和睦安然。這也是魯迅最感到幸福的。可是,魯迅死了。他又變回了周樹人。在東亞文學板塊上,魯迅是佔有面積最大的作家。可在周家,周樹人卻地位尷尬。身為長子,他肩負重任。一方面,他要贍養弟弟和母親。另一方面,他又要做好表率,不辱沒祖宗。
  • 同是越南人,道卻不同,一位是華為代言人,一位是健身達人!
    同是越南人道卻不同,一位是華為代言人,一位是健身達人!而今天小編要給大介紹的這位主人公也同樣來自越南,但她不是娛樂圈的明星,而是一位健身達人,在網絡上也是小有名氣,兩者除了都是越南女孩,並沒有什麼關聯的地方,但是她們兩個卻都有相同之處,她們兩個人的身材都非常火辣。
  • 書香有線丨草木無心,人間有情——讀汪曾祺《人間草木》有感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先生記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和花鳥蟲魚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作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汪先生的文風不鬧騰,不著急,書中的人、草木、鳥獸魚蟲,自然純淨,通透快樂。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大家在學生時代,應該都學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講述了他於20世紀初期在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求學時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對他的教誨。魯迅先生的考試成績不錯,就有人懷疑是老師將考試題目洩漏給他,他們的理由就是藤野先生曾經親筆修改過魯迅先生的課堂筆記,有可能在他的筆記本上做了什麼暗示。在當時的一些日本人看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藤野先生肯定不屬於這一類的日本人。
  • 魯迅對藤野先生永生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即使魯迅選擇去日本留學,在他心中,對日本的印象和日本人的感情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唯一使他心裡感到溫暖的,是他的老師藤野先生。魯迅在日本學習和生活了八年,在這期間,受到許多日本同學的侮辱。人們取笑魯迅,說他是「扎了辮子的和尚」,於是魯迅就把留了幾十年的辮子剪掉了。
  • 郭沫若4字罵魯迅,魯迅5字回罵,概括郭沫若一生
    郭沫若魯迅不和已成為民間的話題,兩人曾經互相辱罵,文學家罵人的水平如何?也是粗魯不堪嗎?還是咬文嚼字般的暗罵?郭沫若用4個字辱罵魯迅,而魯迅則用5個字罵回並且概括了郭沫若的一生!1892年郭沫若誕生,從此一位文學才子問世,他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相信《女神》、《星空》、《潮汐集》、《百花齊放》等書籍大家有幸翻閱過,喜歡郭沫若詩集的人也數不勝數,他是一位熱愛文學,更是一位天生的詩人!出生於書香世家,兒時的他就在書香氣息中長大,在長輩們的薰陶下,對文字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天賦,家中長輩也都希望郭沫若長大後成為一代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