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中失去,在獨處中獲得

2021-01-14 優美而低回

有句話說:「越喧囂,越寂寞。」

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喧鬧的街市,五彩的霓虹燈,人們在盡情地揮灑著青春,澎湃著激情。

很多人都害怕自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拼命地追趕,在喧囂中不斷地追求。

可是事與願違,往往在喧囂過後,體會到的是更加深刻的失落和厭倦,有時即使是在喧鬧的人群中,還是能體會到深深的寂寞與孤獨。

喧囂不能治癒孤獨,獨處可以。

孤獨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心境,跟外界環境無關。

有時人一旦感到孤獨,就會害怕獨處,總想要找到喧鬧的環境,以為人多了就不再恐懼,有說有笑,有打有鬧,時間就會過地飛快,孤獨就被趕跑了。

孤獨是被趕跑了,但沒有被戰勝,一有空隙它就會捲土重來,而且它的威力更勝往昔。

小雨說,自己是一個特別害怕獨處的人,她總是把時間排得滿滿的,什麼時候和閨蜜逛街,什麼時候和朋友看電影,什麼時候去聚餐,什麼時候去徒步,實在沒人陪了,她就找個網吧或者迪廳,必須要人多的地方才行,華燈初上,熱鬧喧囂,在人群中躲避著孤獨,否則就會陷入深深的恐懼中。

究其原因,小雨苦笑:現在的人,誰沒體會過孤獨呢?

一份工作,一個城市的落腳點,一隻慵懶又粘人的小貓咪,幾個還沒來得及深交就漸行漸遠的同事和朋友,以及只能在電話和視頻裡簡單表達一下思念和親近的父母。

這就是小雨的全部。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無人與我捻熄燈,無人共我書半生。 無人陪我夜已深,無人與我把酒分。 無人拭我相思淚,無人夢我與前塵。 無人陪我顧星辰,無人醒我茶已冷。 無人聽我述衷腸,無人解我心頭夢。

每天醒來,最怕的就是這個快節奏的城市和生活會脫離自己小小的掌控,變得遙遠又陌生。

所以,小雨想往人堆裡去,想往喧囂裡擠,以此來證明:自己並不孤獨。

人們害怕孤獨,「害怕」才是關鍵;討厭獨處,「討厭」才是原因。

我們內心中有滄桑,有恐懼,有憂傷,這些負面因素在我們獨處的時候爆發出來,讓我們的心靈飽受折磨。

每個人都不想處在這樣的狀態下,所以很多人選擇逃避,逃到喧囂裡去,只是逃避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唯有解決心中的憂傷和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戰勝孤獨。

喧囂是為了模仿別人,獨處才是成就自己。

一個人越害怕獨處,越應該學會獨處。

獨處的時候,就是正面自己內心的時候。

有人一輩子都不曾真正直面自己的內心,總是在逃避與彷徨中且喜且悲。

當我們正面自己的內心,真正理解自己心中的悲苦與恐懼,並讓這些負面情緒真正得到自己的關注和理解,於自己建立連結,這才是真正戰勝孤獨的方法。

當你與內心建立了連結,你會慢慢地愛上獨處的感覺,與自己和解,你就掙脫了枷鎖,擁有了自由的靈魂。

舞蹈大師楊麗萍一直都是獨自一人生活,當別人問起她是否感到孤獨時,她說:「一個人在最安靜的地方,你感覺水也是你的伴侶,雲也是你的頭髮,這不孤獨,一點都不孤獨。」

真正心靈豐滿的人,會愛上獨處,當與自己的內心建立了連結,你不再需要外界環境去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世界就是自己。

在喧囂中失去,終將在獨處中尋回。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我抒我讀」投稿|在獨處中成就自我
    人是社會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與他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繫,如何在交往中有獲得感、成就感和價值實現感,周國平在哲思文集《當你學會獨處》一書中為我們撥雲見日,告訴我們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而獨處則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
  • 餘生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在沉思和獨處中,享受人生
    當離開城市的喧囂,離開陌生的人群,放棄沒必要的社交,重新精簡你的朋友圈,思考人生的意義,學會和自己相處,與寂寞握手言和,你就不會害怕孤獨。當一個人能享受獨處的快樂,她才真正開始成熟。就在他那一畝三分地裡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然後全世界的哲學家都開始仔細研讀……獨處是一種歷練,一種境界,一種能力,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只有獨處時,才能超越俗世的爾虞我詐,拋開一切凡塵瑣事,回歸靜寂的心境。
  • 喧囂中尋一處安靜
    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牆角的椅子上,看著外面昏暗的天空,喧囂中尋一處安靜,讓心輕鬆下來。總想過一種簡單安靜的生活,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可目前卻不能如願。每天就像疲於奔命一樣,好像總有睡不完的覺。媽媽的嘮叨一刻也不停,只要見到你就總是說不完,嘮叨中我睡著了,醒來嘮叨就變成了埋怨:你總睡覺,也不知你哪來的那麼多覺。有時看著媽媽,心裡想愛嘮叨就嘮叨吧,也許這就是她的愛好,年紀大了,腿也走不出去多遠了,每天也就剩下說說話了,她想說就說吧。真不知如果沒了媽媽的嘮叨,一個人會不會很寂寞。
  • 人到成熟,要回歸生命的樸實無華,要學會自己與自己獨處中去對話
    獨處,是在喧囂中的沉思與自省在遠離塵囂和世俗的寧靜中打開一盞燈,獨自一人對著蒼茫暮色中的月光與自己對話,傾訴留白:你因為長途跋涉,行色匆匆,有多久沒有像現在這樣靜下心來,獨自一個人思考一下自己走過的路和未來行走的方向?你因為在浮華與虛榮的名利場中走了太久,澄澈的目光與澄明的心靈因為沾染了雜念,而覆上了厚厚的塵埃。
  • 在獨處中,想你,等你
    佛說:今生遇見,只為,了卻一段前緣, 於是在獨處中,等你出現,當你笑顏迎來,融化了那心底的嚴寒,便是你的降臨,獨處才修得正果。一個人在獨處時,在安謐的空間裡,享受獨處的時間,徹底地忘掉所有懊惱,還有久積心頭的愁悶,才能清心寡欲,隨心自由。時光匆匆,總是在不經意間溜走,一不小心從指縫裡溜走,還沒來得及停歇一下,時間就不知道去哪了?
  • 什麼是獨處呢?有人說獨處的重點在「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網上關於獨處的釋義為一個人單獨生活,單從字面上看我就覺得特別孤獨。人是群居動物,無論你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地享受美食,還是喜歡和一群人一起,都無法擺脫社會性和人際關係。比起常說到不必要的人際關係帶來的喧囂來說,我們好像更無法忍受一個人的孤獨。嘴邊總是掛著喜歡獨處的人,大多都是來源於現實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不如意。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人也可以安然地處之,並且有著積極正面的情緒體驗。
  •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獨處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得學會與自己獨處,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得到歇息。很多人都把自己活的很鬧騰,卻忽略了活著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與自己獨處,享受孤獨。人生最佳的狀態,不是天天都有忙不完的吃喝,聽不完的奉承,而是一個人時,靜靜的獨處,拋開瑣事煩惱與心靈對話的樣子。
  • 詩詞丨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碎碎念:獨處,並不是寂寞;喧囂,並不是熱鬧。在這鬧騰的世界,給心靈留一片淨地,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享受到寧靜,不為外物所擾。都說「人走茶涼」,也許,習慣獨處的人才不會因為聚散離合而多愁善感吧。繁華過後,心自從容,內心的平靜安寧,才是歲月靜好的樣子。
  • 我在人生的獨處中 找到了生命的靜美 找到了生活的安好
    後來的後來,命運轉折,身邊失去了熱情,臉上失去了歡笑。留在心中的,是人際關係的虛偽,是內心情感的單薄。從前的讚美停止了,從前的的笑臉僵硬了,從前的影子不見了。於是,我選擇了獨處,並在人生的獨處中,找到了生命的靜美,找到了生活的安好。
  • 人到中年,獨處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
    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有時來山裡坐坐,總能在這裡找到「回歸自我」的久違感覺。 人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與其在一群人當中狂歡感到寂寞,不如一個人的時候獨處收穫驚喜。 盧梭說:「我常常想,若是把我囚在巴士底獄或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室裡,我也仍然可以悠悠幻想。」 對盧梭而言,獨處是一種難得的奢侈。一個人的獨處,就是給自己一個遠離喧囂的機會。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學會獨處,遠離喧囂,寧靜而以致遠。
  • 如何獨處?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你不必害怕獨處,你可以依靠它。無論你是為了抗擊新冠病毒而選擇在家自我隔離,還是因為已經感染而被隔離,一想到與朋友斷絕會面數天、數周甚至數月,你可能就會感到一陣恐慌。這種感覺有據可依:社交隔離是殘酷的。無需多說,人類經過數千年的進化,在彼此的存在中獲得慰藉,所以被隔離時,我們在生理層面上受到了傷害。
  •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就這樣,守著靜謐的日子,守著一個人的一世清歡,守著本真,守著初衷,守著一顆不染浮塵的心,在歲月中踽踽獨行。獨處,是一個的的清歡。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一書中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我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 離不了,又過夠了的婚姻困境中,女人要適當地「獨處」
    她活成了附屬品,沒有了自己的喜好,也失去了自我,整個人變得暴躁易怒,想丈夫能理解認可她的付出,可得到是冷言冷語,兩個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沒有話說。 這樣的婚姻很多,女人做家庭主婦,照顧一家老小,讓丈夫去打拼,付出卻被當成理所當然,等夫妻間鬧矛盾時,丈夫還責怪女人沒有本事,甚至是看上了別的女人,讓婚姻搖搖欲墜。
  • 天道: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是這兩種人,在獨處中變得更強大
    很多人都不喜歡「獨處」這個詞,認為很消極。其實,真正意義上的獨處,是一種提高自我價值的體現。當你獨處的時候,越是符合這兩種特徵,人生層次就會越來越高。獨立思考的人更高級別的哲人獨處著,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他的周圍找不到同類。
  • 獨處,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每一個人都有不幸的時候,生活中一定還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學會與生活和解,從接納自己開始。選擇面對生活,遠比選擇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氣。冷盈袖《在空谷》寫到:「孤獨的人,是圓滿的。高懸的明月如此,靜謐的湖泊如此。短暫的漣漪,也擁有自足之美,而且再沒有其他比這更美。」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其實獨處,才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 君子慎獨,怎樣的獨處讓你更加優秀?
    高能獨處四季更迭,鬥轉星移。我們在街道上來來往往。熱鬧集市,燈火通明,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卻丟棄了休息時刻的陽光明媚。過客來來去去,故事分分合合,時光漸漸陳舊,悄然而逝,殊不知,那不起眼角落裡的一道獨處,才是充盈時光囊裡最完整的果實。
  • 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經典)
    生活中,很多社交是無用的,看似有別人的聯繫方式,但當你需要幫助時,也不過是白打了一通電話。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不就是這樣嗎?作為資深人事,號稱手上有很多人脈,然而,在她的父親病倒急需借一大筆錢時,那些所謂的大老闆、追她的人都找各種藉口拒絕了,到頭來沒有一個人能幫上忙。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文|幽夢你喜歡獨處嗎?大千世界中,有人會選擇插進人群中歡聲笑語,成為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有人則會獨自行走單行線,無需聽從他人評價,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享受獨處的人,可以把枯燥的日子過得頗有詩意,讓煩亂的內心回到最初平靜,坦然面對世事,成為更優秀的自己。01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哲學家梭羅,28歲時為了尋找人世間最本質的情感。曾遠離喧囂繁華,孤身一人來到瓦爾登湖。
  • 別讓法治精神淹沒在喧囂中!
    隨著張扣扣被執行死刑,陝西「除夕殺人案」塵埃落定,但圍繞案件的喧囂式討論並沒有就此結束。
  • 獨處:心靈滿足感的源泉
    他們沒有在與孤獨的對抗中失去目標,而是通過一種強大的想要改變自己的勇氣以及行動的力量在孤獨中成功突圍,並最終鍛鍊了自己的意志、突破了自己的極限、贏得了面對紛繁複雜的人生舞臺的心靈資本。一、獨處與孤獨的區別心理學上認為,孤獨是指個體對自身的人際關係現狀不滿意、交往渴望與實際交往狀態存在差距而產生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