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科學
製圖:E. OTWELL
當你一隻手玩手機時,另一隻手是不是可能不經意地就爬到了自己臉上?可能你自己都沒發覺在摸自己的鼻子,或者撐著臉頰。但這種無意識的動作可能預示著,你正在聞自己身上的味道。原來改不掉的摸臉習慣,只是為了聞一聞味道?
撰文丨楊心舟
忍不住的動作
在疫情期間,我們經常被警告不要用手觸碰自己的臉,因為當手接觸到病毒後再觸碰臉就加大了病毒和眼睛、鼻腔黏膜和嘴唇接觸的可能性。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就算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呼吸道疾病是由手觸碰臉導致的,人類還是忍不住做出這一行為。那麼究竟因為什麼,人要冒著患病風險也停不下來這種動作呢?原因很可能就是,我們會潛意識地想聞一聞自己的味道。
氣味對於動物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存元素,例如在識別同類、宣示領地、求偶等行為中都離不開主動向外部釋放特徵性的氣味分子,而聞到這些氣味的動物則能分辨和決定下一步怎麼做。但是這種行為在人類社會中得到了極大的約束,因為我們不可能遇見誰都貼近對方去聞一聞氣味,取而代之的是我們進化出了語言來完成這些交流和識別過程。我們甚至會刻意掩蓋身上原有的味道,噴香水就是一種最直接的例子。
這些典型的摸臉動作,其實都是在聞自己的味道。圖片來源:Perl et al. 2020 Philos. Trans. R. Soc
就算我們極力擺脫著氣味的影響,但人類終究是動物,這種深藏在大腦中的本能是不會被忘記的,而社交中包括氣味分子在內的這些化學信號分子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行為。就拿我們的近親舉例來看,賓夕法尼亞大學開展的一次觀察實驗中,20分鐘的觀察時間裡,大猩猩、黑猩猩和紅毛猩猩觸碰自己臉的頻率可分別達到19.87次、24.2次和12.12次,也就是說我們的近親差不多一分鐘會摸一次臉,研究推測這是猩猩獲得手上氣味信息的一種方式。
摸臉是為了聞氣味
而eLife的一項研究就進一步將這種結論推向了人類行為,因為研究觀察到人類在和其他人握手後會更加頻繁地聞自己的手,當然,這一過程基本是無意識的。研究的主要作者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Idan Frumin觀察到這一現象之後,也曾嘗試了解人類為什麼會做出這種奇怪舉動。
因此研究人員選取了一批志願者,讓他們互相握手或者非握手式地打招呼,結果有握手行為的那一組會在之後更加頻繁地聞自己的手,根據研究的數據,在握手之後的觀察期內,這一組的志願者會花費觀察時間的22.14%來摸自己的鼻子和周圍區域。
圖片顯示了志願者左、右手摸臉的區域頻率
當然,只是摸鼻子可能並不能說明我們就在聞手上氣味,畢竟人在思考,情緒緊張,撒謊的時候都可能會不自主地觸碰自己的臉。於是研究挑選了部分志願者,測試了握手之後手觸碰鼻子之後的鼻腔的氣流變化,通常如果超過正常呼吸時的吸入氣流量的15%,就被認為是在聞東西,而這些握手之後的志願者,當手放在鼻子附近時,氣流量直接增加了1倍。這足以證明他們的確是在聞自己的手。
而在之後,Frumin讓實驗人員的手上釋放一些特殊香氛或者對應性別的氣味分子,當志願者和這些實驗人員握手後,那些握過特殊香氛的手的志願者,明顯更傾向於花更多的時間在聞手上,而對應的性彆氣味分子則沒那麼吸引人。另外,在都是右手握手的情況下,志願者與同性握手後會更喜歡聞右手,而與異性握手後則要更喜歡聞左手(明明應該會更喜歡聞握過異性的手才對?不過,研究只是給出了觀察數據,並沒有具體指出為什麼志願者會更喜歡聞握過同性的手)。
Frumin最後利用乳膠手套獲得了手上的秘密,他戴著手套與志願者握手後分析了上面殘留的氣味成分,結果發現這些殘留的氣味是由非常多的化學分子組成的,而這些分子也經常地出現在動物互相聞對方的場景中。他認為,光靠握手,人類就足以傳遞足夠的氣味信息。
摸臉的可能仍很多
最近《皇家學會學報B》的一篇評論文章也對此現象非常感興趣,在Frumin研究的基礎上,索性開始正兒八經觀測起電視節目觀眾區的人,摸自己的臉的頻率究竟有多高。(視頻連結在此,需要梯子)。而在隨便截屏的某一幀中,畫面裡15位觀眾,就有3個人把手放在了鼻子附近,2位放在了嘴巴附近,2位在睡覺。這樣算起來,有1/3的人都在摸臉。
研究認為,當人在聞自己的手的時候,同樣也是在聞自己接觸過什麼東西或者地方。首先人會選擇聞那些額外增加的香味,比如香水。香水中的氣味分子能夠增大嗅覺相關的標誌物表達量。當然,手上的味道也能提示你觸碰過何處,是否有可能碰到了不好的東西。比較特殊的就是,人類也可能不經意地觸碰自己的性敏感處,再來聞自己的手,研究認為這一過程有可能是主動的,也有可能是不自知完成的。比如幼兒或者兒童就會經常做出這一行為,而成人也會在私下保留這種習慣。
那這一塊的隱私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呢?新研究為了更精準地了解人類觸碰臉的信息,在網上開展了一份調查問卷。問題就包括詢問受訪者的有意識聞自己身體的經歷以及為什麼這麼做,目前已經有404個人提交了回答問卷,大約94%的人表示會「有時」(somentimes)聞自己的味道。由於問卷形式的局限性,調查只能獲得有意識聞自己的過程,研究人員認為人類實際聞自己的頻率可能會更高。
另外,儘管氣味在社交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皇家學會學報B》的這項評論研究更傾向於認為我們在聞自己的手的過程,其實是在聞自己身上的味道,而不是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畢竟,平均來說一個小時要聞20次自己的手,這種頻率對於聞社交氣味也未免太過於頻繁了。在受訪者的答卷中,這些人也確實更傾向於回答是在聞自己。研究同樣認為這種聞的過程更是一種自我認同感,無論是主動的還是潛意識的。比如有的人會回答主動地聞自己的味道是為了確定沒有異味,或者沒有生病。這就好比人類照鏡子,我們會通過照鏡子確認自己外形正常,打扮漂亮,身體健康,這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感。但我們並不能總是照鏡子,而且有時候條件也並不允許,那麼我們上哪獲得這種自我感呢?那另一種選擇就是通過聞自己的味道來實現了。
而聞氣味不僅能夠讓自己了解自己,更加能夠排解自己的情緒,比如當我們緊張的時候喜歡不經意的碰鼻子,摸臉,這都是通過聞到自己的氣味來減少壓力和焦慮感,另一種更常見的還有當我們做錯事感到羞愧的時候,掩面的行為不僅僅是阻隔表情,更是通過聞自己的味道來緩解這些尷尬的情緒。許多人類謎之行為目前仍然沒有得到完善的解釋,而研究人員正試圖先攻破忍不住摸臉這一更常見的行為,如果你也想貢獻一份力量,他們的調查仍然在繼續,你可以點擊下方連結參與到這項科學研究中。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2T1B__5O8QVXz9bHSIzji5uIflVuvzWHUCfW99nHlDxdOkQ/viewform)
小編確定在寫稿子時,有幾次在無意識地聞了手幾秒後,發現了自己這一行為...
原始論文:
Are humans constantly but subconsciously smelling themselves?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tb.2019.0372#d3e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