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專訪田部井淳子:即使如此也要登山

2021-02-12 知日

田部井淳子,1939年出生於日本福島縣三春町。1962年加入登山運動協會,從此專注於登山運動。1969年,她以「只有女性的海外遠徵」作為口號,成立女子登山俱樂部。1975年,她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峰頂的女性(8848米)。1992年,她又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登頂七大陸最高峰的女性。現在,年過七旬的田部井淳子仍然每年多次去往國外進行登山活動,已完成六十多個國家的最高峰、最高點的登頂。登山以外的時間她還積極通過媒體進行撰稿、演講等,向更多的人傳達登山的樂趣。

知日 你開始登山的契機是什麼?為什麼要將登山作為自己的職業?

田部井淳子(以下簡稱「田部」) 第一次登山是小學四年級(10歲)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帶我們去的。那時的我看到從未見過的火山風景,非常激動,便喜歡上了登山。登山不是職業,而是我的愛好。

知日 談起登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項非常危險、比較適合男性的運動。為什麼你要在1969年設立一個「女子登山俱樂部」呢?

田部 男性和女性的身體構造不一樣,體能也不同,所以男性在登山時會佔優勢。我覺得同樣條件的人一起登山才是公平的,於是設立了這樣的俱樂部。

知日 你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和七大陸最高峰的女性。在如此多的登山經歷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田部 對於我來說,每次去到的地方、登上的山都留給我很深的印象,要選出「第一」是很難的。

知日 在登山過程中,經常會有水和糧食的短缺、天氣變化等突發狀況,即使是一點小困難也可能危及生死。你是怎樣克服這些難題的呢?

田部 在大自然的權威面前,人類是非常渺小的存在。所以在天氣狀況惡劣時,停下腳步,等待天晴是最重要的。不慌亂、不逞強,從容地制定好計劃。

知日 每次登頂後,站在海拔幾千米的山頂時,你有些什麼感受?

田部 每次都深切地感受到:「地球上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風景啊。」

知日 你的家人對你的登山活動是怎麼看待的?他們不會擔心嗎?

田部 我與丈夫是通過登山認識的,兩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他會理解我、協助我,並不會擔心。

知日 你在《即使如此我也要登山》一書中談到了自己與癌症的抗爭。當被告知只能活三個月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麼?

田部 最開始醫生對我說「非常嚴重,只能活三個月」的時候,我看著自己的身體,並不覺得情況有醫生說的那麼嚴重。並且,當時還覺得自己已經活過了70歲,真是太好了。強烈地感到想做的事情都做過了,盡力了。


知日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副作用,非常痛苦,即使這樣你也沒有放棄登山。你是靠著怎樣的信念支撐下來的?

田部 當時身體非常難受,一直躺臥導致肌肉力量衰弱,也覺得很無聊。那時覺得,果然還是在大自然中漫步、欣賞壯觀的風景心情才會愉快啊。一步一步行走時能感受到活著的自己,這才是最佳狀態。這些感受支撐著我堅持下來。

知日 你曾在過去的訪談中說過:「富士山從八合目開始才有趣,人生亦如此。」能具體談談這個觀點嗎?

田部 在60歲之前,我一直優先考慮孩子、丈夫與家庭。但現在丈夫已經退休,孩子們也都獨立了,我可以優先考慮自己,自由支配時間和金錢。想做的事情也能隨時實行,正是享受人生的時候。

知日 在幾十年的登山經歷中,你學到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田部 對「活著」這件事懷有感激之心。

摘自《知日·燃》特集,點擊「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知日·燃》特集

亞馬遜 噹噹 京東 快書包

全國各大書店 北京7-11

正在發售

「知日 ZHIJAPAN」

國內唯一專門關注日本的媒體品牌。

致力於為中國年輕人深度報導記錄有關日本的文化,創意,藝術和旅行等。

歡迎關注知日微信:zhi_japan

知日新浪微博:@知日ZHIJAPAN

相關焦點

  • 書單 | 登山愛好者的枕邊書6本
    [美]喬恩•克拉考爾(Jon Krakauer) / 張洪楣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3-4這本書如此引人入勝克雷格·康納利 / 嚴冬冬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2012-1-1作者克雷格•康納利(Craig Connally)將多年的登山、滑雪和攀巖經歷融入到他迷人的寫作中。
  • 知日專訪:佐藤卓——米中的宇宙
    知日 為什麼想要舉辦「米展」呢?佐藤卓(以下簡稱「佐藤」) 我為北海道的米品牌做了10年的設計,開始對米產生了興趣。知日 這次「米展」想要傳達什麼呢?知日 這次「米展」最有趣、最應該留意的是哪一部分?佐藤 像這樣多角度地關注米的展覽會此前還沒有過。希望大家能去看、去讀、去觸摸,動用全身去感受米的文化。知日 「米展」的表現形式多樣,擁有多重視角。你此前設計的「明治美味牛乳」、以及你指導的人氣電視節目「設計 啊」都顯示出了獨特的視角,作為設計師,你是如何觀察事物的呢?佐藤 好奇心是一切的基礎。
  • 世上最短的咒,就是名|知日專訪《陰陽師》作者夢枕貘
    夢枕貘在《陰陽師》30周年紀念音樂會上知日:您對宗教文化如此熱愛,您自身是信徒嗎?夢枕貘:我對佛教文化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關於佛教的誕生——釋迦摩尼的誕生,這是帶領人類認識宇宙和世界的開始。畢業的時候,我參加了出版社的面試,但是對方沒有要我。我就去了長野的上高地,在山裡的小店打工。我想,如果我那時候真的在公司工作,成為公司的白領,我不會有時間和經歷寫作。我在三十歲以前,一直靠打零工過活。埋下水管道,房屋建築,開卡車運貨,商場買東西,廢品回收,什麼都做過。這些經歷也倒成為了我創作的財富。
  • [日本/美國]田部井 淳子,Mike Powell-不同世界,相同摯愛
    田部井 淳子(Junko Tabei),1939年 - 2016年田部井 淳子照片版權:Japan Times       對於很多人來說,田部井是一個相當熟悉的名字,她是首位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女性。上周,她因腹腔腫瘤不治去世,享年77歲。
  • 知日專訪「折形設計研究所」創辦者·山口信博
    參與俳句雜誌《澤》。著有《白之訊息》、《包之理》,及折形設計研究所的《新•包結圖說》、《折與贈》等書。這就是所謂的「首實檢」(註:日本古代,處於下級的武士在戰場上拿下敵人的首級,對敵人身份的鑑定,是下級武士論功行賞的重要判定工作。)的禮法。我記得拿首級的手……大拇指好像要伸進首級的耳朵裡,為了防止首級滾落。
  • 世間再無「須田調」.
    他的離開也讓無數人感嘆「世間再無須田調」。觀看須田一政的攝影,會驚訝與原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竟存在如此強烈的景象。須田一政用快門捕捉下無數我們沒有看見之物、無數被我們忽略之物、無數被我們忽略之物,然後燒印在他獨特的攝影世界裡。
  • 美對華決策層換血:「知華派」走「知日派」上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對華決策層將由「知華派」走向「知日派」主導?對歐巴馬任期後半程的中美關係是否會產生影響?  「這一點上既可能是巧合,也有可能是其他安排,」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家棟對《望東方周刊》說,「但這一輪人事調整,也許就是歐巴馬重新思考對華政策的一個嘗試。」
  • 【和•悅讀人】▏美文/歷史/地理/人物/生活 知識分享 為什麼去登山?因為山在那裡——2021年來了解珠穆朗瑪峰
    ▲喬治·馬洛裡(左)安德魯·歐文(右)「為什麼去登山?因為山在那裡。」這是喬治·馬洛裡的名言。喬治·馬洛裡是20年代英國珠峰登山隊實力最強的隊員。他不僅因為第一個提出並首先完成「14座8000米級山峰」而被寫入歷史,還創造了登山歷史上許多的「第一」:「第一個無氧登頂珠峰」「第一個在8000米高山上縱走」「第一個無協作登頂世界最高峰」。他的每一項紀錄都是劃時代的、不可複製的裡程碑。
  • 《知日》創始人手把手教你做MOOK
    點擊大圖,查看傷口兩年後,我們又請到了蘇靜,讓他將這 8 年來創立《知日》《日和手帖》《食帖》和《知中》經驗總結成了線上的音頻課程。如果你也對 MOOK 出版感興趣,那可要來聽一聽。《知日》創立於 2011 年,也算是比較有標誌性的一年,智慧型手機在這年開始普及,「紙書/紙媒將死」的聲音更是長久以來不絕於耳。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做一本 MOOK?無論身處網際網路還是出版,我們無差別地面對著前所未有的信息豐富,由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碎片化和前所未有的信息接受壓力。所以我們現在前所未有地需要篩選和優化內容。
  • 在青島,和《知日》主編蘇靜聊聊他編輯部的故事
    不一樣的雜誌書 《知日》是這樣誕生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雜誌或書,2011年《知日》以MOOK的形態出現在讀者面前。《知日》系列主編、奇點社創始人蘇靜選題獨特設計爭議 《知日》拒絕複製無趣《知日》作為一本客觀呈現日本文化的系列雜誌書,為中國的年輕人持續深度報導關於日系的文化、藝術
  • 比較中韓兩部登山電影,爬的是同一座山,講的卻是如此不同的故事
    電影《攀登者》不由地讓人想起2015年另一部相同題材的韓國電影《喜馬拉雅》,本片由韓國著名演技派明星黃政民主演並且在韓國國內引起轟動,上映當周便將同期的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7》從票房冠軍的寶座上拉了下來。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蘇聯部長會議體育運動委員會登山協會主席團,籤名蘇聯12名知名登山運動員,1957年11月發出邀請。人為什麼要登山?影片一開始我們直擊了1960年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傑布(拉旺羅布)等多名登山人員在登珠穆拉瑪峰途中遇到雪崩,整個登山隊傷亡慘重,最後只有他們三個登上了珠峰。他們三個在海拔8000對米的高度上,搭人梯,曲松林光腳第一個爬上最後那20米的壯舉。
  • 推薦 | 就算你不去戶外,也要看看這7部經典登山大片!
    梅魯山位於印度瓦爾喜瑪拉雅山區,海拔六千多米,他們要到達的是梅魯山的西北壁一個名為「鯊魚鰭」的地方。攀爬難度非常大,因為冰雪覆蓋,非常滑,需要放慢速度,但是如果放慢速度食物的供給便跟不上。不過,1924年6月,Mallory和他的登山搭檔Andrew Irvine到達了離峰頂僅有幾百碼的地方,隨後他們遭遇了暴風雪。直到75年後,登山運動員Conrad Anker發現了他們冰凍的屍體。
  • 011八甲田山
    名稱「八甲田山」的山峰不存在,是18個成層火山及熔巖圓頂山丘組成的火山群。八甲田山幾乎是位於青森県中心部,南側約20km有十和田湖,在脊梁奧羽山脈的北端。2016年12月1日被氣象廳指定為「常時観測火山」。八甲田山山脈冬季是世界屈指可數的豪雪地帶。明治35年青森歩兵第五連隊雪中行軍演習中遇上記錄性的寒流,210名有199名遇難,被稱為「八甲田雪中行軍遭難事件」。
  • 那些與登山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企業品牌,為何要為登山慷慨解囊?
    思念食品、貨拉拉、金凱德門業、雪花啤酒、朗詩地產.光聽這些品牌的名稱,就與登山運動八竿子打不著,但它們卻甘願為登山解囊相助。冠名、拉旗、報導、講座、戰略合作...藉由中國大眾對高山世界的關注提升,業外資本與登山愛好者們能否實現雙贏?
  • 秋季登山要注意什麼?
    重陽節剛過,正值秋高氣爽,很多登山愛好者都選擇在這個季節去爬山,那麼秋季登山有哪些注意事項?哪些人不適合登山呢?哪些人不適合登山?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有人陪同這類患者在爬山前一定要詢問醫生是否可以。即使可以登山,也要在家人、朋友的陪同下進行,還要注意隨身攜帶藥物。2、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低血糖爬山能量消耗較大,糖尿病患者在爬山前應吃一些食物或在飯後一小時開始爬山,以防止低血糖。
  • 為登山隊員喝彩 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專訪登山協會主席李致新
    中國登山協會主席李致新在第一時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為登山隊員們不畏艱辛、永不放棄的登山精神喝彩,更為登山運動和我國高程測量科考工作的緊密結合而驕傲。2020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曾於1988年登頂珠峰的李致新指出,2020年登頂珠峰和以往有所不同,有三重特殊意義。
  • 知日 FAIRTON 帶你來一次「和風」之旅
    FAIRTON 時裝集團 | 知日之旅 為「日式」之美心動不已?FAIRTON 為您安排好機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知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