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璦琿條約》之後,一個中國邊防哨所在黑龍江左岸的艱苦抗爭

2021-02-23 投筆膚談

1858年5月28日,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外交訛詐在黑龍江畔小城璦琿取得了成功。大清帝國黑龍江將軍奕山在「武力威脅」之下,滿足了對方的所有領土要求。根據這個《璦琿條約》,不僅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超過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割讓給沙俄,烏蘇里江以東四十多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也被劃為中俄「共管」。事後,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得到了清政府的認可。

 

《璦琿條約》墨跡未乾,沙俄遠東當局就迫不及待地在被佔中國領土上推行殖民化政策。他們一方面請當地部族首領吃飯喝茶、贈送小刀項鍊等小玩意以誘使其皈依東正教,一旦這套把戲未能得逞,便已強迫其更改國籍、搶奪其存糧、焚毀其房屋、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兇殺人。這種「十字架加大炮」的政策並未奏效。相反,沙俄的暴行引發了黑龍江流域愛國軍民的奮起反抗。一群不甘屈服的中國官兵捍衛烏魯蘇穆丹卡倫(哨所)之義舉則成為這場偉大鬥爭中的一個縮影。

 

烏魯蘇穆丹(穆丹,亦作牡丹)卡倫位於黑龍江上遊烏魯蘇穆丹灣內(今俄羅斯境內布謝西北),其上距胡瑪爾卡倫約70裡,下距璦琿320裡。在這裡,黑龍江流經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形成了全流域絕無僅有的大河曲。自康熙朝以來,烏魯蘇穆丹卡倫就矗立在這個「已」形河曲最窄處的高地之上。它是黑龍江將軍所轄八個沿江卡倫之一,與雅克薩、璦琿等「皆昔年要鎮」,共有三棟房子,不遠處還有一座寺廟。卡倫最初駐領催一員、兵五名,後增至兵十七名。烏魯蘇穆丹是個總卡,每年5月中旬,附近的幾個卡倫在此集結,然後沿黑龍江而下,前往格爾必齊河巡查。

 

起初,烏魯蘇穆丹卡倫只是一個普通的內河哨卡,其主要職責也不過是緝捕逃犯、檢驗往來客商護照。自1840年代以後,沙俄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政策由「蠶食」蛻變為「鯨吞」。一時間,大批滿載著哥薩克兵、移民和武器裝備的俄國船隻沿黑龍江源源而下。但無論往返,俄船都必須經過烏魯蘇穆丹,因此這個哨卡又肩負起阻止沙俄入侵、偵探敵情的重擔。如,1857年,美國人科林斯搭乘沙俄軍官普提雅廷的船隻沿黑龍江向下,駛經烏魯蘇穆丹時,曾遭到中國官兵的依法攔截。又因為那些俄國船隻在通過烏魯蘇穆丹灣時,須「經日方能繞過」甚感不便;遷移哨卡至右岸的無理請求又多次遭到中方的拒絕。因此,烏魯蘇穆丹卡倫便成為俄國殖民者的眼中釘、肉中刺,急欲除之而後快。《璦琿條約》之後,俄國人盼望已久的機會終於來到了。

 

1859年冬天,穆拉維約夫下令搗毀烏魯蘇穆丹卡倫。他對執行這一任務的密奇達說,就算是中國人以後打算重建哨卡,也只能建在江的右岸。五抗議俄方的野蠻行徑,黑龍江璦琿副都統愛紳泰派佐領鄂爾精阿被派往了海蘭泡(今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面對俄方「該卡在借給(割讓)地面之內……故飭密奇達將卡房燒毀」的狡辯,鄂爾精阿據理力爭。他指出,烏魯蘇穆丹卡雖在割讓範圍之內,但因設卡在先、割讓在後,又是要隘。因此,即便是依據《璦琿條約》,俄國也不得佔據。理虧詞窮之後,穆拉維約夫又派人帶著刀剪銼鑷、哈喇、蘭布等「禮物」來見愛紳泰。這種收買政策在愛紳泰身上未獲得成功。為了儘快修復哨卡,愛紳泰派人將重建卡房所需的木料在璦琿收集齊畢後,「由冰道拉運」至原址,照舊修蓋。為了防範俄方搗亂,愛紳泰特意派了一隊官兵在此「坐防」。

 

 

得悉烏魯蘇穆丹卡倫被重建,沙俄海蘭泡當局再也坐不住了。他們先是派人到璦琿,要求愛紳泰必須將重修卡房拆移至江右,否則俄方將發兵「代為拆除」。對於俄方的蠻橫要求,愛紳泰凜然回復,「卡房已經修竣、派兵坐守,斷難拆移」

 

眼見沒能語言暴力未能嚇倒愛紳泰,綽羅尼等四名俄海蘭泡殖民當局的官員率領三十多名士兵闖入烏魯蘇穆丹卡倫,並召集附近的俄方武裝移民前來增援。這些荷槍實彈的俄國人「奮臂攘拳、即欲爭鬥」,強求中方「定須拆移(至)右岸」。面對俄國殖民者的囂張言行,中國哨卡士兵義憤填膺,準備進行武力回擊。只是在佐領鄂爾精阿的「厲聲呵斥」下,戰士們才忍氣走回屋內,決心固手到底。然而,中方的「委曲求全」並未贏得俄方的諒解。第二天清晨,更多的暴徒攜帶槍刀鍬斧闖進哨卡,強行拆除了卡房不說,還把鄂爾精阿「摔擲在地」恣意羞辱。但當憤怒至極的卡兵抄起器械準備反擊時,雖受盡羞辱卻還在恪守「切勿自我啟釁」訓令的鄂爾精阿再次喝令士兵不許「妄動」。無奈之下,那些中國士兵放棄了武力反擊的打算,卻並沒有離開。他們堅守在卡房舊基上,寸步不退。強行拆毀壞烏魯蘇穆丹哨卡房屋之後,俄國人仍不罷休。很快,密奇達又帶著二百多全副武裝的騎兵,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將中國官兵強行驅逐至黑龍江右岸。

 

面對俄方的暴行,愛紳泰迅速將情況上報黑龍江將軍,得到的答覆卻是「暫緩與爭」!!!就這樣,烏魯蘇穆丹卡倫官兵的鬥爭因得不到清廷的支持而失敗了,但他們奮起捍衛國家與領土的愛國精神永放光芒!(文\張巖松)

相關焦點

  • 今天,是中俄《璦琿條約》籤訂160周年紀念日.請記住這個恥辱
    而沙俄充分利用中國在對外戰爭失敗與內部農民起義蜂起的困難處境,多次派兵入侵黑龍江上中遊北岸和下遊兩岸,建立哨所,設置村屯,蓄意製造武力侵佔的既成事實。1858年5月(鹹豐八年四月),乘英法聯軍進犯天津﹑威脅北京之際,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領兵船多艘駛至璦琿(今黑龍江愛輝),向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提出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他對中國代表、黑龍江將軍奕山表示,此來是為了「助華防英」,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為了雙方的利益,清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
  • 今天,是中俄《璦琿條約》籤訂160周年紀念日.請所有果然記住這個恥辱
    而沙俄充分利用中國在對外戰爭失敗與內部農民起義蜂起的困難處境,多次派兵入侵黑龍江上中遊北岸和下遊兩岸,建立哨所,設置村屯,蓄意製造武力侵佔的既成事實。奕山據理力爭,指出,中俄邊界已根據《尼布楚條約》「議定遵行,百數十年從無更改。今若照爾等所議,斷難遷就允準」。這次談判爭論很激烈。穆拉維約夫惱羞成怒,揚言中俄兩國以黑龍江為邊界,如果中國不從,俄國將聯合英國對華作戰。雙方交涉時,俄國兵船鳴槍放炮,以武力相威脅。最終,奕山在無力威脅之下屈服了,籤訂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中俄《璦琿條約》。
  • 歷史背後的真相-中俄《璦琿條約》
    以璦琿城下之盟籤訂的《璦琿條約》可謂是近代不平等條約中涉及到領土面積最大的一個條約,通過此條約,沙俄從中國固有領土中強佔了共約60萬平方公裡的白山黑土,接近於德法兩國面積的總和,相當於16個臺灣島的面積,更是最為肥沃的土地。這麼喪權辱國的協議居然籤訂了,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見證了滿清政府的荒唐透頂,腐敗至極了。那麼清廷何以至此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呢,又是誰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籤訂這個喪權辱國的協議呢。
  • 盤點我國最艱苦的幾大邊防哨所
    邊防哨所是中國邊疆的重要堡壘,是中國軍事力量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哨所通常駐紮在比較敏感的邊疆部位,地段不同人數也不同,少則兩三人,多則幾百人,由於是在邊疆,又擔任著諸多極其危險的任務,因為邊境情況複雜多變,所以要更加警惕。所以這裡的苦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夠受得了。
  • 【不戰而敗,恥辱的《中俄璦琿條約》】
    【編者按】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皇俄國趁火打劫,對清政府實行訛詐,強割中國東北和西北大片領土。《中俄璦琿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列強強迫腐敗無能的中國政府籤訂的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中字數最少,割地最多的一個賣國條約。既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國恥,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國恥。 【談判故事回放】侵吞中國黑龍江地區,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條約》籤訂以後歷代沙皇政府的一貫圖謀。
  • 璦琿鎮:英雄之城 寸土不讓
    清朝末年,中國國力衰弱,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沙俄軍隊趁機入侵黑龍江流域,清政府無力抵抗,被迫於1858年在璦琿籤下了《璦琿條約》。 僅五百多字的一紙條約,卻割讓了63萬平方公裡國土,這讓從建城之初就有著英雄底蘊和氣魄的璦琿城背上了沉重的枷鎖。
  • 條約被誤讀?︱北京條約沒有割讓海參崴、圖們江入海口和庫頁島?
    長期以來,在學術界和歷史教育中,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通過1860年籤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約100萬平方公裡全部外東北中國領土給俄國。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中俄北京條約》中關於領土邊界的具體條文,並結合此前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和《璦琿條約》,可以發現三個重大誤讀。
  • 隱藏在中俄北京條約中的秘密:外東北三十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並未割讓
    長期以來的主流觀點認為:1858年,沙俄當局迫使黑龍江地方長官籤訂《中俄璦琿條約》,將有《中俄尼布楚條約》確認的黑龍江以北約六十萬平方公裡外東北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烏蘇里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被劃為中俄共管地區, 1860年籤訂的《中俄北京條約》(即《中俄續增條約》)在璦琿條約基礎上,又將中俄共管地區全部割讓給俄國,外東北約100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被全部割讓給俄國
  • 中俄北京條約裡的重大漏洞:沒有割讓約三十萬平方公裡外東北中國領土
    長期以來,在學術界和歷史教育中,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通過1860年籤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約100萬平方公裡全部外東北中國領土給俄國。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中俄北京條約》中關於領土邊界的具體條文,並結合此前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和《璦琿條約》,可以發現三個重大漏洞。
  • 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邊防哨所戰士的堅守
    ——題記查果拉哨所——西藏格桑花在這裡綻放「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這是駐守在西藏查果拉哨所的邊防軍人對這裡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按說,在條件這麼艱苦的地方,很少有人想來這裡駐守,但令人驚奇的是,每次換崗,官兵都搶著來這裡駐守哨所。他們認為,不上查果拉,愧為崗巴人。
  • 中國為什麼非得在窮山惡水建那麼多邊防哨所?後勤保障還不行嗎?
    1在吐槽中國邊防士兵裝備落後的時候,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點——中國邊境線的環境。我國是一個邊海防大國,陸地邊界線和大陸海岸線總長 4 萬餘公裡。在這種嚴酷的自然條件下,中國邊防戰士們艱苦的生活和巡邏環境,就可想而知。比如下面這幾個例子。祖國最東邊的哨所是哪裡?是有著「東極哨所」之稱的黑瞎子島。對於旅遊的人來說,每天迎接祖國的第一縷陽光,是一件很愜意的事。但對於駐守於此的邊防官兵們卻不然。
  • 璦琿啊愛輝
    當我們在「璦琿歷史陳列館」臺階上拍攝中國式的留念照時,我隨口問了一句:為什麼叫璦琿這樣有魅力的名字?一位工作人員聽出我話裡有話,便停下腳步,手指黑龍江東岸,繪聲繪色地介紹起璦琿的由來。最早的璦琿城不在這裡,是在黑龍江東岸的俄羅斯境內結雅河畔,就是《鹿鼎記》中所說的精奇裡江,因為江水為黃色,所以叫黃色的河,滿語、鄂溫克語稱黃色為精奇裡。這條河是黑龍江支流,在璦琿東北側與黑龍江匯合。
  • 160年前沙俄佔此地,92年後前蘇聯堵此河,中國再無日本海出海口
    翻開中國東北地區的地圖,我們會發現,中俄現在的邊界是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分界線,而如果按照1689年中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來看,中國東北地區的疆域遠達毗鄰日本海的庫頁島地區。倘若按照1858年清王朝與沙俄籤訂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來計算,中國失去了江東六十四屯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烏蘇里江以東的4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 解放軍的邊防哨所,你不曾想過的「生命禁區」
    海拔最高的哨所「河尾灘哨所」↓在1∶400萬的中國地圖上,只是一個沒有標註的點,新疆軍區河尾灘邊防連,挺立在海拔5418米的喀喇崑崙之巔,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寒極地」。生活在城市享受著物資充裕,交通便利的我們,沒有真正的走上哨所,去體會官兵們的日常生活。你永遠不知道他們身處的「深山孤島」哨所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祖國最南端的哨所「南海第一哨」↓「南海第一哨」華陽礁,距離祖國大陸1400多公裡的它如一葉扁舟,孤零零地靜臥在南沙海面萬頃碧波之上。
  • 中俄璦琿和約 北京條約
    ,此後兩國東界定為由什勒喀、額爾古納兩河會處,即順黑龍江下流至該江、烏蘇里河會處。從立界牌之後,永無更改,並不侵佔附近及他處之地。第二條 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後應順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及一千七百二十八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賓達巴哈之界牌末處起,往西直至齋桑淖爾湖,自此往西南順天山之特穆爾圖淖爾,南至浩罕邊界為界。第三條 嗣後交界遇有含混相疑之處,以上兩條所定之界作為解證。
  • 蹚冰河、翻達坂、爬雪山、戰螞蟥……這些是邊防軍人的日常
    >有個季節性執勤哨所——河源哨所這裡冬季大雪封山官兵們撤出執勤點進入夏季官兵們又進駐哨所執行執勤任務短暫的夏季裡正是這個地段的管控重點>即使現在有了這段107公裡的公路入駐哨所依然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難一路上還要翻越3道冰達坂涉過10餘條過膝深的河流稍有不慎就會連人帶馬跌落山谷哨所至今
  • 第一個帶暖氣哨所建成,印軍邊防部隊痛哭流涕,中方專家笑而不語
    據俄塔斯社6月9日報導,近日經過多次延誤後,印度邊境警察部隊今年將建成第一個帶有暖氣的哨所。該哨所使用清潔燃料或者太陽能供暖,不需要使用柴油或者煤油。哨所建成後,冬季內部的穩定將由目前的11度左右提升在22度以上。印度還將為這些哨所安裝儲水設施,士兵不需要再敲冰塊融水了。
  • 遠在萬裡之外的克裡米亞戰爭,為啥能波及毫無關聯的中國?
    歐洲的其他國家發展程度極高,弱小的沙俄無法與其抗爭。 起初因為中國距離沙俄距離遙遠,沙俄並沒有將侵略目標放在中國的身上,慎重考慮之後,沙俄將黑海地區的克裡米亞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標。顯然,舊恨新仇,土耳其與沙俄必有一戰。 隨著戰局逐漸複雜,沙俄軍隊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