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幹,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選擇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扦插育苗地有水源以澆灌方便,栽植地選地勢高燥處。視土地原有肥力酌施基肥、耕翻耙乎後作成寬1-1.2米、高25-30釐米的高畦,畦間距30釐米
分根法:菊花採收後,選健壯的植株,割除殘莖,用馬糞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發。翌春3-4月當新苗萌發後,扒開覆蓋的糞土並加速生長。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釐米左右時,將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釐米、株距30釐米、挖深10釐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壓實。
扦插法:選留種的母株及覆蓋越冬法與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釐米時,沿地面將其割下,從中選10釐米以上長得粗壯苗,摘除最下部2-3片葉,按行株距7×7釐米扦插於扦插育苗床。遮陰保溼,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後有2片新葉長出時,即可移栽,移栽方法與分根法栽植相同。
菊花的開花期約20天。一般於11月初開得較為集中。應分批採收,以花心(管狀花)2/3開放時為最適採收期。全開放的花,不僅香氣散佚,而且加工後易散,色澤亦差。收穫時將花連所在的枝從分權處割下或剪下,紮成小把,以利陰乾;或直接剪取花頭。隨即加工。加工方法有陰乾、曬乾、烘乾等。
注意事項
1、隨泡隨飲,不要隔夜。菊花茶中富含黃酮類物質,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幫助人體清除體內自由基,有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壓升高等多種健康作用。但黃酮類物質十分不穩定,很容易被氧化,使茶水失去本來的黃色色澤,變成綠色,其保健作用也會有所下降。因此菊花茶要現泡現飲,最好不要久放。
2、別放冰糖。體熱的人別加冰糖,對體寒體虛的人來說,菊花茶中加些冰糖,能稍微減弱一下寒性,更加適合他們的體質。而對於體熱體壯的人,加冰糖就會減弱菊花茶清熱的功效,建議可以用果乾代替冰糖。
3、學會科學搭配。無論哪種菊花,性質都偏寒,一般陽虛體質(平時怕冷)和脾胃虛寒(一吃涼東西就胃痛、胃不舒服)的人建議可以用秋桑、枸杞、果乾等組方為菊杞茶,清肝明目的效果更佳,配枸杞補肝腎,加桑葉防治感冒。菊花味甘,對肝腎有滋養作用,配上滋補肝腎的枸杞,作用得到加強。桑葉與菊花皆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同用可緩解風熱感冒初期的發熱、頭痛等症狀。
4、忌與相剋食材同食。菊花與雞肉、豬肉一起煮會中毒,而且也不可以和芹菜一起食用
保健功能
菊花茶的藥效:性甘、微寒,具有散風熱
菊花茶 、平肝明目之功效。通過飲用菊花茶可以對上火引起的青春痘起到一個舒緩的作用。菊花具有清肝明目降火的作用。
1、抗病原體作用。菊花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B-溶血栓性鏈球菌、傷寒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劑對某些常見皮膚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高濃度在體外還有抗病毒及抗螺旋體作用。
2、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菊花提取物對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內注射組織胺之局部臺酚藍之擴散較小,顯示器能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3、有解熱作用。對金葡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尤為顯著。有顯著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脈流量的作用。本品對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症等老年性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從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國內在治療老年人常見疾病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5、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還有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