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重疾險月底停售 保險公司力推重疾擇優理賠方案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舊版重疾險月底停售 保險公司力推重疾擇優理賠方案

舊版重疾險產品將於2021年1月31日停止銷售。

目前,保險公司正在兼顧銷售新老定義重疾險產品,並以重疾擇優理賠方案助推。天風證券在研報中稱,重疾新舊產品切換預計短期將提振重疾險產品銷售。

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

2020年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

銀保監會明確自發文之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為過渡期,確保重大疾病保險新老規範平穩切換。過渡期結束後保險公司不得繼續銷售基於舊規範開發的重疾險產品。

新重疾定義及新重疾表主要包括三大重點:優化重疾定義範圍,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擴展至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建立重疾分級體系,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規定每種輕度疾病的累計保險金額分別不高於相應重度疾病保險金額的30%(徵求意見稿為20%),將甲狀腺癌根據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早期甲狀腺癌確認為輕症);重疾發生率表更符合被保險人特徵,其中2007版新定義重疾發生率(用於舊產品準備金評估)中,主要年齡段發病率增高,而2020版新定義(用於新報備產品)中,發病率出現明顯下降。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分析稱,在新重疾定義及新重疾表下,由於早期甲狀腺癌計入輕症,重疾發病率將出現明顯下降。根據測算,6病種/28病種下新推重疾險產品(2020版新定義)的發病率僅為舊產品(2007版新定義)發病率的90%/92%(男性)和81%/82%(女性);粵港澳大灣區6病種/28病種的發病率分別為其他地區發病率的88%/87%(男性)和92%/92%(女性)。因此,預計發病率下降將給予保險公司更大的定價空間,根據調研,當前再保尚未調整新產品費率,預計直保公司對新產品的費率調整幅度有限,新業務價值率總體保持平穩。

劉欣琦認為,銀保監會明確基於舊規範開發的重疾險產品將於2021年1月31日停售,當前保險公司尚有過渡期準備推出符合新規範的重疾險產品。預計上市保險公司將在過渡期間兼顧銷售新老定義重疾險產品,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多元,有利於滿足更多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12月28日,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編制報告》,並將探索建立重疾表動態調整機制。及時跟蹤市場環境變化,適當縮短重疾表編制周期,動態更新重疾資料庫,提高重疾表的科學性、準確性。

重疾擇優理賠方案

目前,保險公司正在兼顧銷售新老定義重疾險產品,並相繼推出重疾擇優理賠方案。

以太平人壽發布的重疾擇優理賠方案為例,其適用範圍是已售的所有使用2007版重疾定義的重疾險產品及2007年以前銷售的重疾險產品。根據方案規則表述,對於被保險人於2020年11月5日(含)之後初次確診保險產品條款中約定的重大疾病,在客戶申請重大疾病理賠時,可基於2007版標準重疾定義或2020版標準重疾定義,擇優選擇有利於客戶的疾病定義標準作為賠付依據。除該疾病定義擇優選擇外,原保險合同疾病種類、保險責任及其他約定內容均保持不變。

目前,市場上已有相關理賠案例。太平人壽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其已經依據重疾擇優理賠方案完成了一例理賠。例如,青島即墨的S先生於2013年9月投保了太平人壽康頤金生B款重大疾病保險。2020年,S先生突發腦出血,隨即住院治療。12月,S先生複查被診斷為右側肢體肌力2級。隨後,S先生向太平人壽申請理賠。按照2007版重疾定義,S先生的情況未達到保險合同條款「腦中風後遺症」重疾的賠付標準,但依據2020版「重疾嚴重腦中風後遺症」定義,S先生的病情符合神經系統永久性功能障礙「一肢(含)以上肢體肌力2級(含)以下」等三種條件之一的新定義重疾標準,因此按照2020版重疾定義進行了理賠。

對於重疾擇優理賠方案,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專業副主任宋佔軍持肯定態度,認為這有利於保障消費者權益。

另有業內人士稱,即使沒有重疾擇優理賠方案,消費者在遇到問題時,通常也能爭取到合適的理賠方案。

探索適用特定疾病人群產品

事實上,重疾險是人身保險市場上最重要的保障型產品之一。自1995年引入中國市場至今,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未來重疾險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表示,從經濟發展水平看,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但無論是保險深度,還是保險密度,中國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這也給未來的人身保險,包括重疾險,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從社會公眾的整體健康水平看,我國慢性病的患病率在持續攀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生活方式改變,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的患病率預期將進一步惡化,也導致保障缺口的繼續擴大。雖然社會醫療保險已有很高的覆蓋率,但其宗旨是廣覆蓋、保基本。其保障缺口,仍需由商業保險補充。特別是重疾保險,對嚴重疾病的高額費用,及由於嚴重疾病所導致的收入損失,都是必要的補償方式。

此外,隨著保險姓「保」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特別是疫情的影響,都會不斷加深社會公眾對商業保險的認識,從而尋求人身保險,包括重疾險產品。同時,隨著醫療水平、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多保險公司將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等服務引入重疾產品,從原來的被動賠付向主動管理,促進被保險人健康提升,延緩重疾發病的方向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做好與其它保險險種的配合,平衡各種風險,及開發適用於某些已患特定疾病人群的重疾險產品,使重疾險產品從原來面向健康人群,向患病人群轉變,從而進一步擴大保險保障,也需要不斷探索。

2020年12月16日,在銀保監會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坦言,目前的商業保險產品數量雖然還是不少的,但是產品的形態較為單一,同質化的產品比較多。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也不夠,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仍有較大的距離。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兒童、新業態從業人員風險特徵的產品供給不足,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時,保險業的風險補償作用的發揮也比較有限。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最新部署,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鼓勵商業保險多維度介入養老和大病需求場景,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建議,投保重疾險產品時,消費者應該根據自身保障需求,選擇合適的重疾險產品,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尤其是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等重要內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諮詢業務員或保險公司專業人士,要多聽、多問、多比較,不要盲聽盲信,一定要仔細閱讀並如實填寫投保單,對既往病史不隱瞞、不欺騙,避免因沒有如實告知而造成的賠付問題。

相關焦點

  • 新舊重疾產品切換倒計時 中國人壽、平安人壽等險企迅速出臺「擇優...
    新舊重疾產品切換倒計時!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友邦人壽、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已陸續推出新舊重疾定義「擇優」方案。   所謂「擇優」,指的是消費者在重疾險停售過渡期內購買的舊重疾險,在理賠的時候,可以在舊定義(2007版)和新定義(2020版)中挑選「更加寬鬆」的定義來使用。
  • 平安、人壽、友邦紛紛推出擇優理賠,現在是買重疾險最好的時機?
    針對如此情況,已有保險公司推出了一個「擇優理賠」的方案,讓魚和熊掌均可兼得,但還是讓不少朋友產生了疑問。今天,小新就來分析一下「擇優理賠」方案!什麼是「擇優理賠」?就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出具的方案有些差異,但這個方案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同一種疾病,理賠哪個重疾定義下對自己更有利,就選哪個。舉個簡單的例子:冠狀動脈搭橋術,舊定義要求開胸才賠,新定義做微創(不開胸)就能賠。
  • 重疾新規實施在即 平安人壽推出「擇優理賠」方案
    重疾新舊定義過渡期,以前購買的重疾險需要退舊換新嗎?今日上午,平安人壽湖南分公司在長沙召開「重疾擇優」發布會,湖南省保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楊利田應邀出席。新規還是舊約?「擇優」選擇權交給客戶平安人壽湖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若傑表示,保險重疾新規發布後,平安人壽快速推出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方案,即投保2007版標準定義的老產品的客戶,可擇優選擇2007或2020版標準定義中,該疾病所對應的疾病定義之一作為賠付依據,除該疾病定義擇優選擇外,原保險合同疾病種類、保險責任及其他約定等內容均保持不變。
  • 平安人壽推出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方案 讓保險姓保 讓重疾不急
    平安人壽火速推出擇優方案  面對重疾定義的變化,平安人壽迅速響應,快速推出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方案,充分體現了公司「所謂「擇優方案」, 即客戶就「2007版標準定義」中某種疾病申請理賠時,可在新舊版重疾定義中,擇優選擇該疾病所對應的疾病定義之一作為賠付依據,除該疾病定義擇優選擇外,原保險合同
  • 保險公司重疾險擇優理賠,是、真、的!
    還記得前幾天聊過保險公司擇優理賠的事兒嗎?重疾理賠擇優,哪個寬鬆賠哪個?《中國銀行保險報》從信泰保險獲悉,12月9日,信泰保險完成了首例重疾「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案例給付。2020年12月9日來到保險公司申請腦中風後遺症重疾險理賠。按照2007版重疾腦中風後遺症定義,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是要求疾病確診180天後,仍遺留」一肢或一肢以上肢體技能完全喪失」等三種障礙之一 ,客戶的體徵是暫不完全符合腦中風後遺症的申請條件的。
  • 2020重疾新規來襲 中國人壽行業首推長期重疾險「優選」理賠方案
    2020重疾新規來襲。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   相對於舊版重疾規範,2020版新規範中「甲狀腺癌按輕重程度分級賠付」,以及隨著醫療科技手段進步帶來的「擴展疾病定義範圍,優化定義內涵」的改變,則直接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 重疾如何理賠,用戶自己說了算!
    這下買老版重疾險產品就不擔心了吧~如果現在買了帶「擇優理賠」的老版重疾險,將來患病了,我們可以在新舊兩種定義裡選擇。但是有了「擇優理賠」就可以賠付啦!擇優就是在新舊定義裡選擇了更優的那個條件,很明顯新定義下的「切開心包」更優,所以老版重疾險也可以賠付!說了這麼多,不如直接上真實的案例~二、擇優理賠首個理賠案例來,康康是哪家保險公司這麼優秀:原來2020年的當紅炸子雞保司——信泰保險!
  • 聽說,部分重疾賠付標準現在就降低了?
    2020年11 月 5 日,《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 2020 年修訂版)》正式發布, 2021年2月份開始,上市的重疾險產品必須使用新定義,舊版重疾險將在 2021 年 1 月 31 日前全部停止銷售。
  • 重疾新規重磅發布,產品動能面臨轉換 | 保險月報
    同時本月也迎來了新重疾險的首發,大灣區拔得頭籌,不過在高發癌症剔除和經驗發生率下降的雙重利好下,部分保障內容的升級難掩產品價格不及預期的尷尬,新重疾產品的綜合表現仍有待觀察。同時,險企紛紛推出「擇優」賠付,產品未到,服務先行,在政策換擋期給到客戶更多溫度,國內保險市場環境持續改善。
  • 所有重疾險將全部停售!
    重疾定義改版,保監會已發文舊定義重疾在2021年1月31日全部停售。只剩1個多月時間,部分重疾險將開始陸續下線。第一款下線的優勢重疾——信泰如意甘霖重疾,保至70歲版本於1月5號停售。如意甘霖是目前市面上少有能保至70歲,而且還不捆綁身故的重疾,保費非常便宜。市面上絕大多數重疾只保至終身,少部分可以保70歲的也會綁定身故責任,總保費會偏高。對於預算有限或者不想在保險上花費更多預算的朋友來說就很難買。
  • 購買重疾險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配置重疾險?
    巴納德說:「人們需要保險的原因不但是因為人們將會死亡,更是因為人們要活下去!」通過了解事件的過往,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事情本身。就重疾險來說,了解其起源與發展,可以進一步熟知其配置意義。因為對於一個平常的家庭來說,是需要靠工作養活家庭的,不可能專心地做康復與修養,那麼患了重疾以後如果沒有資金的支持,患者大概率會走向死亡。巴納德意識到他可以挽留一個人的生命,但是拯救不了一個家庭的經濟。於是他嘗試說服南非的保險公司推出一種新型保險,能夠在人們罹患重疾時得到一筆錢,用於康復治療。
  • 新版的重疾險疾病定義和新版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都有望出臺
    因為這一年,新版的重疾險疾病定義和新版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都有望出臺,而這兩個標準,將影響整個保險市場若干年。這兩項工作,是保險公司設計重疾險產品的基礎,決定著未來重疾險產品的保障內容、類型、價格走向,與投保人息息相關。7月1日,重疾險定義將停止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早在5月7日,中國精算師協會已就重疾發生率表(2020版)向行業徵求意見。市場已聞風而動。
  • 重疾疾病定義20版正式實施,5種疾病理賠門檻變高!
    高發重疾種類及定義變化 2007版重疾規定高發重疾為25類,2020版新增3類,各家公司必須承保且理賠門檻一致的疾病增至28類。 變化五:原位癌不再列為輕疾,是否承保由保險公司自行定義,根據大公司披露的理賠年報,原位癌是過去第一高發輕疾。
  • 精算師帶你解讀重疾新規
    那麼,相比2007年舊版重疾定義,新規最大變化有哪些?重疾新定義和新的發生率出來後,是否意味著又將掀起一輪「炒停售」熱潮?重疾險新產品是否會降價?消費者要不要等新產品出來再配置?6月2日,中國精算協會正會員、北美精算師、加拿大精算師、愛選科技聯合創始人何劍鋼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對上述疑問均做了詳細解答。
  • 2020年版重疾險產品價格或降10%
    記者從中國精算師協會獲悉,銀保監會就如何規範使用2020年版重疾表起草了相關文件,目前正在向行業徵求意見。結合3月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已就《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業內人士普遍預計,6月份,新版疾病定義使用規範會正式定稿,新版重大疾病發生率表將一同發布。8月份前後,人身險行業的重疾險產品將會進行一次全面的革新升級。
  • 擇優理賠到底是不是噱頭?已經有人拿到理賠啦!
    這裡要單獨提醒的一點是,只有舊規重疾才有擇優理賠,新規重疾險就一律按照新規理賠啦!另外關於新、舊規可能涉及到擇優理賠疾病,我也做了詳細的統計,大家直接看表格就好:至於官宣擇優理賠的公司嘛~截止到12月20日晚,一共有31家保險公司:這些保險公司中,有不少非常nice的重疾險。
  • 重疾擇優賠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定義調整發布不久各家保險公司陸續發布了自己的新聞通稿,表達的一致意思是:從現在開始到2021年1月31日之間投保的重疾險,在理賠的時候,將會按照新舊定義中更加寬鬆的標準進行賠付。到底這個調整對客戶來說是否有巨大的好處呢?好處一定有,但是不一定很給力,我們一起分析。
  • 新定義重疾險蓄勢 多險企承諾理賠時「定義從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20版疾病定義規範發布後,不少保險公司一手抓理賠服務,一手抓新產品開發。目前,已經有多家險企承諾理賠時「定義從優」,從有利於保險消費者的角度進行理賠,還有險企表示正在制定相應方案,近期將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