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一年,於明年的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這創造了國際奧運歷史上的多項記錄。
而在80年前,1940年的東京奧運會,日本就曾創造了棄辦奧運會的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1940年的東京奧運會有著許多「第一次」。它象徵著國際奧組委第一次認可亞洲國家擁有舉辦奧運會的能力,第一次將舉辦地放在歐美之外的大洲,第一次試圖打破種族與民族界限弘揚顧拜旦所宣傳的奧林匹克精神……然而,最終也創造了因戰爭原因棄辦奧運會的第一次。
1912年7月6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開幕式上,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圖左)作為領隊率領2名日本選手首次亮相奧運會,旗手是短跑選手三島彌彥,進入了400米決賽,因腳傷棄權,而另一名馬拉松選手金慄四三在比賽中因脫水也不得不中途放棄。這是日本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日本取得了零的突破,獲得2金2銀1銅共5枚獎牌。三級跳運動員織田幹雄以15.21米的成績打破當時的奧運會記錄,獲得日本歷史上首枚奧運會金牌。
織田幹雄後來作為日本田徑隊總教練,參加了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
鑑於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的成功,日本開始了關於在東京舉辦奧運會的思考。
日本人的歷史中,其建國是在公元前的660年,那一年是日本天皇神武紀元元年。那麼,到1940年就是「建國2600周年」紀念,意義重大,如果能將如此盛會招致東京,自然能成為鼓勵日本國民的絕好題材。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對於日本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由於在前一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日本急於改善形象,政府則急需給國民打一劑強心針,讓日本人認為「我們能贏」。
日本不再像之前對奧運會愛搭不理,出資10萬日元,約合現在1.5億日元,1000萬人民幣,再加上民間籌措的10萬日元,一併補助給日本代表團。
在這屆奧運會上,日本派出了131名選手,獲得7金7銀4銅的成績。最著名的就是獲得馬術障礙比賽金牌的貴族軍人西竹一和他的騎的愛馬「天王星」。西竹一後在硫磺島戰役中陣亡,只要是關於硫磺島戰役的影視片幾乎都會提到他。
洛杉磯奧運會的成功,讓日本得以充分展現國家形象,也讓日本政府進一步明確了申辦1940年奧運會的決心。
東京的競爭對手有兩個,一個是赫爾辛基,另一個是羅馬。
義大利此時掌權的是墨索裡尼,繼把男足世界盃成功引入義大利後,這位獨裁者也把目光盯上了奧運會。
1936年的奧運會將在法西斯德國柏林舉行,這讓他這位法西斯前輩倍感焦慮,因而對於1940年的奧運舉辦權墨索裡尼勢在必奪。而且,對於歐美來說,無論從地理還是氣候等方面羅馬比東京都更有優勢。
日本決定用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1934年12月,國際奧委會日本委員副島道正前往義大利與墨索裡尼直接談判,希望他能夠下令羅馬退出1940年奧運會競爭之列。作為交換,日本願意全力支持羅馬申辦1944年奧運會。
墨索裡尼雖然在口頭上答應日本的請求,但羅馬並沒有停止申奧腳步。
對於日本和義大利這兩個法西斯國家的激烈競爭,國際奧委會決定用一妙招,將決定1940年奧運會主辦權投票的時間,從當時慣例的5年前 (1935年) 縮短到4年前 (1936年),寄希望於德國「小鬍子」來調停日本與義大利。
然而,還未等來元首居中調停,1935年10月,義大利發動了對衣索比亞的侵略,為了獲取日本的支持,墨索裡尼下令體育界退出1940年奧運會的競爭,並全力支持東京申辦奧運會。
最終,日本東京以36票對27票戰勝了赫爾辛基,獲得了194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在投票前的演講中,日本代表嘉納治五郎發出了豪言壯語:「如果因為日本太遠就不能舉辦奧運會,那日本也沒有必要參加歐洲的奧運會」,這讓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感受到了來自日本的巨大威脅。投票獲勝後的嘉納治五郎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不久,札幌又獲得了冬奧會舉辦權。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
這個時候,英美開始出現了抵制東京奧運會的呼聲,芬蘭更直白:「1940年奧運會主辦地選擇日本而非芬蘭,不僅是大國壓制小國的結果,也是希望奧運會能維持遠東地區和平,然而現在的時局證明,顧拜旦的這一理想已經破滅。」
由於日軍將幾乎所有工業產能都投入到侵華戰爭,導致日本奧運場館建設舉步維艱,給予致命一擊的是日本軍部。1938年3月8日,陸軍大臣杉山元表示:「我認為奧運會在事變 (指侵華戰爭)持續之時無法召開如果長久持續,或是事變結束後又面臨一個更為重大的事變,那麼我會立即中止(奧運會)。」
1938年在國際奧委會開羅大會上,中國代表控訴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提議剝奪日本東京奧運會、札幌冬奧會的舉辦資格。大會雖然沒有直接褫奪東京、札幌兩地的奧運會、冬奧會主辦權,卻也明確暗示日本應該自己申請棄辦奧運會,並將赫爾辛基作為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主要候選城市。這也算是國際奧委會的老朋友給嘉納治五郎的最後一個面子。
身心疲憊的嘉納治五郎在從開羅回國的途中,因感染肺炎而去世。下圖為覆蓋奧運五環旗的嘉納治五郎的棺木被從船上抬下。
1938年4月日本通過《國家總動員法》,進入全國總動員,6月開啟了武漢會戰。在戰鬥最激烈的7月15日,在戰役進行最激烈的7月15日,日本厚生大臣木戶幸一公開宣布棄辦1940年東京奧運會。
直到1964年,東京才得以首次舉辦奧運會,這是第一個在亞洲舉辦的奧運會。日本借1964年奧運會之機,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幹線」、修好了東京的高速公路和輕軌,日本的精工、富士、松下等科技產業也得到充分展示,東京一改「骯髒都市」的面貌,煥然一新,彩電銷量大增……日本也藉此屆奧運會,正式向世界宣告了日本已脫胎換骨,從戰敗中走出來,步入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