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
3月24日,日本終於確定奧運會推遲,最晚在2021年夏天舉辦東京奧運會。
要知道在之前,日本是堅決要求如期、並且以完整形式舉辦奧運會的,甚至還有一種「迷之自信」,大意是「你們都來參賽啊,沒事兒的」。
但國際奧委會的態度也很明顯,你要想按時辦,那你就得衡量一下現在的疫情形勢。
結果導致了之前日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的口徑不一致,一邊說不推遲,一邊又說考慮推遲,達不到統一意見。
氣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表示「你要是按時舉辦,那我就不來了」。
為什麼日本要堅持按時辦奧運會?
害怕取消,堅決要辦,甚至不願推遲,其中很大的原因是錢。
首先是財政方面,根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日本政府已經為奧運會投入126億美元。
如果奧運會真的取消,這些投入就都打了水漂。
另外,在奧運會中,日本還有許多「利益相關者」。
第一是贊助商們。
去年,日本宣布,東京拿到31億美元的本土商業贊助收入,是「令人驚訝的一筆錢」,達到近年來歷屆奧運會的三倍,也是近期兩屆世界盃足球賽的2倍。
東京奧組委此前的計劃是籌集15億美元,但輕鬆實現翻倍目標。
哦對了,奧運會的贊助還沒有算上TOP計劃(也就是頂級合作夥伴松下、豐田、普利司通等)的贊助,所以實際上的商業贊助費比31億美元高。
頂級贊助商
不論是取消還是推遲,都會對贊助商們的投資造成影響,畢竟頂級合作夥伴的一兩億美元贊助可都不是小數目,資金也是有流動價值的,贊助商們看不到投資的收效,你說急不急?
第二就是轉播費用。
奧運會可是「世界第一大IP」,每四年為了拿到奧運會的轉播權,大家都打的頭破血流。
先不說錢,就說轉播的時間,今年下半年本來就有職業賽事轉播計劃等著播,奧運會一推遲,計劃打亂了。
而且為了轉播奧運,7-8月份的檔期也空出來了,奧運期間的廣告時段銷售事宜也基本確定了,奧運改期的安排對於轉播方來說就是一項費時費力的事情。
另外,僅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在東京奧運會的轉播權上就花費了14億美元。
對國際奧委會而言,他們大約有10億美元的救急基金用來辦奧運、自主運動員等,而這筆錢最大的來源就是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奧運會直播版權(佔73%)。
第三是門票收入。
目前,東京奧運會的全球門票銷售總計約880萬張。按照國際慣例,東道主國家承銷75%的門票,剩下的25%向海外發售。
東京奧運會的門票價位不一:開幕式門票價格約合人民幣724元至1.8萬元不等;賽事門票以男子100米決賽為例,價格約合374元至8370元不等。
之前有媒體粗略估算,奧運會的所有門票收入就超100億元,不論是推遲還是取消,門票還得重新核算,又是一項大工作。
此外旅遊業、建築業、航空業、酒店行業也為東京奧運會投入巨大,隨著推遲都會受到不同的影響。
對於民眾來說,除了觀看奧運會的希望落空外,其實還有餐飲服務行業、民宿業等也會受到奧運會推遲的影響。
而這些行業的遇冷最終也會真實地影響到從業者們,甚至在日本生活的每一個人。
奧林匹克景氣
關於奧運會,有一個「40年詛咒」。
1940年東京奧運會因二戰爆發而未能舉行,40年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因美國的「冷戰抵制」並不完整奧運會;又過40年日本舉辦「2020東京奧運會」,日本最終還是難逃40年的「詛咒」。
雖然難逃「詛咒」,但也一定要辦奧運,原因是奧運會對日本精氣神兒的提振,那真是太大了。
在日本,有一個經濟學術專有名詞叫做:「奧林匹克景氣」。因為1962-1964年間,日本的年均經濟增長幅度超過了10%。
例如,1964年東京奧運會,成為日本命運的轉折點。
二戰後,日本的經濟一直備受打壓,進入了50年代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以當時那次奧運為契機,日本加快了經濟的騰飛。
作為國家項目,除了修建場館外,日本還投資完成了東海道新幹線、多條高速公路、連接羽田機場的東京高架單軌電力、東京地鐵及交通網的整備以及新大谷飯店、王子酒店等設施的修建。
東海道新幹線
這麼說吧,今天你看到的交錯縱橫的東京軌道交通,實際上基礎框架雛形就是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期完成的。
另外,日本國內松下、精工、富士等品牌在國際上也聲名鵲起。
1964年,也是日本在二戰後重回國際社會的標誌性的年份。
除了承辦奧運會以外,這一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門戶大開,讓日本的發展更加國際化。
說一個題外話,人們現在覺得日本人都彬彬有禮,素質很高,這其實就是1964年奧運會時養成的習慣。
當時日本對國民提出了6項要求,以後逐漸成為日本國民的禮儀規範,這6條包括:
一、對所有來會的外國友人,不分國家,不論身份,一律要熱情接待;
二、注重儀表,到機場接人一定要穿正規服裝,不符合要求的人不能進機場;
三、在觀看奧運會所有項目的比賽時,無論哪個國家的運動員奪得金牌,都要熱情鼓掌;
四、不許隨地吐痰、便溺;
五、司機在行車時遇到行人要禮讓,保證交通安全及道路通暢;
六、要做到文明素質教育從幼兒園抓起,從小就開始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和行為禮儀規範。
可見一屆奧運會帶來的影響之廣泛,有人說,時至今日,近60年後,日本當年的奧運光輝還沒有褪去。
奧林匹克的強心劑
《日經新聞》認為,目前奧運會推遲的損失在54億美元到63億美元之間,這些損失只是奧運會本身的損失和推遲一年造成的財政消耗。
比奧運會被取消,損失將達到410億美元,日本還是幸運很多。
而時至今日,日本真的太需要這場奧運會來救急了,晚一點點,都是不可知的危機。
日本經歷了泡沫破裂,已經走完兩個「失去的十年」,2011年3·11震災之後的傷痕還在。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日本GDP創下6年來最大跌幅。
雖然我們都知道,日本經濟所面臨的更根源的問題,需要更深刻的變革才能解決。但深刻變革需要緩慢推進,遠水解不了近渴。
短期來看,奧運會對經濟的促進是最直接的。
安倍上任之初,為了刺激日本經濟,提出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包括貨幣寬鬆政策,財政政策和刺激政策。
俗稱「安倍三支箭」,意圖帶領日本經濟走出多年的通貨緊縮,但是「三箭」放完,也並沒有對日本經濟起到明顯的效果,所以有些人甚至將奧運會稱為「第四箭」。
所以東京奧運會這隻箭的射出,已經成了一場日本輸不起的比賽。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