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羊肉泡饃是山西解州著名的傳統吃之一,具有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食後回味無窮的特點。羊肉的味道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
和西安不同的是,運城的羊肉泡饃是同時上湯和餅子的,當然也可以把餅子換成麻花,運城的麻花也是名吃之一。而且不同的小鎮的配方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如果你來運城,羊肉泡饃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聞喜煮餅聞喜煮餅是山西省的地方傳統名點,正宗聞喜煮餅多產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在山西有著餅點之王的美譽,又有國式糕點絕產之美稱。
飯後來一口聞喜煮餅,香而不膩,給你滿滿的味蕾享受。
北相羊肉胡卜北相羊肉胡卜,山西著名漢族小吃,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的最好。
「冬吃蘿蔔,夏吃薑」,一碗熱騰騰的羊肉胡卜下肚,滋補養身,快帶上父母一起去吃吧!
牛肉丸子面如果用三個形容牛肉丸子面,那就是香!辣!爽!在臨汾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開一家火一家,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一碗也就十幾塊錢。一碗下肚,有牛肉的鮮、有丸子的香、有秘制的湯,又辣又爽,吃起來大汗淋漓。滿滿一大碗麵條上飄著紅紅的辣椒油,充滿食慾。溜圓的牛肉丸伴著香菜,淳樸簡單的美味莫過於此來吧!
餄餎面
餄餎面是一種中國北方晉冀魯豫陝五省的特色麵食之一,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麵)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狀放在鍋裡煮著吃。
山西南部餄餎面尤為起源早,在運城地區、臨汾地區、晉城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餄餎面也逐漸成了當地人的常吃的主食之一,因此人們常開玩笑說,「曲沃餄餎面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由此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
趙城羊湯趙城,位於臨汾洪洞縣境內。在臨汾提到趙城,就不得不說說趙城的羊湯了。
羊湯最重要的就是湯底,顏色太淡不行,乳白色為最佳。羊骨慢熬才會呈現出這種奶白的樣子。喝口湯,羊味足不足是判斷羊湯好不好標準之一。其次是湯中的牛肉、羊雜肉質的品質、口感、味道,這些都滿足,才能稱得上一碗好羊湯。
趙城的羊湯之所以出名,那是因為以上所說它均滿足,因此去了臨汾,喝上一碗趙城羊湯再走吧!
大同兔頭
據說四川人一年要吃掉3億個兔頭。但你們來了大同會發現,兔頭不僅屬於四川成都,它也屬於大同。
事實上,真的有「大同兔頭」的說法,大同人吃兔頭是有傳統、有淵源的,儘管鮮有人知,但在大同,吃兔頭的習慣是根深蒂固的。
和四川的麻辣兔頭不同,大同的兔頭的是八角辣椒蔥香等香料熬燜而來的,香辣難忘,有一絲五香的氣息,濃濃的北方口味。
渾源涼粉
渾源涼粉喜歡放大量的本地辣椒油,這種辣椒只香不辣,尤其是辣椒籽香味更重。此外,涼粉的配料還有花生、本地特色豆乾等。
涼粉皮晶瑩透亮,滑而涼爽,攪拌後香氣濃重,在路邊隨處可見的招牌涼粉,本地人經常光顧,回頭客極多。送入口中,味蕾碰撞,絕對讓你一碗接著一碗,根本停不下來。
羊雜湯
大同羊雜湯用料極為豐富。著名的就是帥府街羊雜,常常擠滿了慕名而來的外地人和本地人。
一碗普通的羊雜粉僅僅6元,粉又彈又爽,勁道得很。一碗純羊雜價格稍貴,25一碗,但是滿滿一碗羊雜,滿是肥肥的羊腸、羊肝、羊肺,熬至軟爛,香辣濃重的湯汁點綴,讓人無法拒絕,這就是這家店客流量大,十分火爆的原因。
清和園頭腦
也許麵食能夠代表山西,但是唯有頭腦才能代表太原。出了太原便再無頭腦。
一碗熱騰騰的頭腦,搭配醃製好的老韭菜,配上燒麥和帽盒子(一種空心面點),可謂是神仙享受。
上帝炸雞俗話說得好,「沒有排隊買過上帝炸雞的肯定不是太原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上帝炸雞,那就是「外酥裡嫩」。和許多炸雞不同的是,上帝炸雞最佳食用時間是剛炸出鍋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你剛買到,就要立刻開吃,管它站在馬路邊還是哪裡,在美食麵前,其他的可以讓路。相信我,上帝炸雞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打滷面
太原的打滷面星羅棋布,一條小街巷上沒有兩三家打滷麵館,反倒會讓人覺得奇怪。
沒有必要糾結牌子,就像你去重慶隨便走進一家火鍋店都好吃是一個道理,來太原,隨便走進一家麵館,點一碗打滷面,也一定讓你瞬間解饞。
懷仁黃糕
黃糕是懷仁周邊一帶常見的家常食品,具有「黃、軟、勁、香」四大特點,吃起來鬆軟可口,十分味美。做法也較為簡單:以黃米麵為原料,先用溫水和成碎塊狀,上籠熟,然後倒在盆裡用手再揉,邊揉邊在表面抹點油,防糕面乾裂。
右玉烤羊肉
右玉羊具有生命力強、善遊牧、耐寒、耐旱的特點,故右玉羊肉細緻柔嫩、肉塊緊湊美觀、脂肪覆蓋不厚但均勻。右玉羊肉具有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的特點。特別是其內在品質獨特,鉀、鎂、鋅元素含量均高於其他普通羊肉。
定襄蒸肉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特色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現在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神池月餅神池月餅是山西忻州市神池縣中秋佳節漢人土特產,以香鮮酥甜出名忻州甚至整個山西省,以其「皮酥餡香、口感濃厚、綿軟不油膩、長期存儲不會改變」的特點獲得了晉陝蒙一帶群眾的鐘愛。
神池縣是山西油料生產製造產業基地縣和知名的中秋月餅天堂,頗具地方文化的神池月餅目前為止現有500多年的歷史。
保德碗託
保德碗託是山西忻州保德縣的一種漢人傳統美食。口味與眾不同,為特色小吃之佳品。
碗託,說白了是將烏龍麵做成的糊放進碗中,上籠煮熟放涼後,拔出來一個和碗樣子類似的「託」來。正宗的保德「碗託」用的烏龍麵,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有白的、細的,稱之為「上蕎面」。保德縣出產烏麥,所製作蕎面碗託,觀之晶瑩剔透明亮,粉白色微青,材質細緻,綿軟,光潔,鮮嫩,芳香利口。
陽泉漂抿曲漂抿曲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面,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致,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粉條豆腐絲
平定縣有道名菜:粉條豆腐絲。這道菜主料是粉條和油豆腐絲,成菜特點是,豆腐絲是炸過的,外脆裡嫩,菜看著很溫和,沒有一點熱菜的感覺,但吃起來燙嘴,所以,地道的飯店都會說:我們做得是不冒煙的正宗粉條豆腐絲。
炒不爛子
炒不爛子是陽泉地區的一個特色小吃,把土豆切成絲拌上麵粉上鍋蒸熟就可以吃,因為全部是土豆所以有極強的飽腹感對於瘦身來說特別適合,口感也比其它麵食好吃。
平遙牛肉平遙牛肉久負盛名,起源年代無考,清代時已譽滿三晉。清嘉慶年間,邑人雷金寧及其子孫三代,在城內文廟街設有興盛雷牛肉店,長達百餘年。到光緒末年,又有任大才與其子任仰文在城內西大街設立牛肉鋪,所制牛肉可與興盛雷牛肉相媲美,均為正宗產品。
和順油布袋
和順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山西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山西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主食。為了改變這種單調乏味的飲食,山西人便創製了一種粗糧細制的食品。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
太谷餅
太谷餅的生產歷史悠久,在清末時已行銷京、津、西安、蘭州、包頭、張家口等地。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柳林碗團是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的傳統麵食小吃。「碗團」之名的來源是因為它用小碗蒸,熟後晾涼,可從碗中脫下。在柳林方言中,「團」、「脫」、「禿」,音節相似,故有多名。但人們大多喜歡碗團這個名字,用圓圓的碗蒸出圓圓的碗團,象徵團團圓圓。
合愣子
合愣子是流行於呂梁山區用土豆做的傳統食品,尤其在山西省臨縣比較知名,是山西十佳傳統小吃之一。原料簡單便宜,做法卻十分複雜,所以這道菜的好吃,都看做菜人的功夫。
孝義火燒
火燒是山西省孝義縣具有特殊風味的一種餅類小吃。口味多種多樣,有鹹火燒、糖火燒、菜火燒等。做法也不一樣,但是共同的特點是它綿軟不粘,香鮮可口,層次均勻,質地酥脆,宜於熱吃。
潞城甩餅
甩餅是上黨地區獨有的一種民間小吃,因起源於潞城,故又稱「潞城甩餅」。若要卷上肉製品或涼拌或炒成熟的菜餚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饃」。在潞城一帶民間多用驢油制餅,吃甩餅時再卷上臘驢肉,油汪汪,香噴噴,口感外焦裡軟,不酥不爛,濃香可口,回味無窮。曾獲多種獎項,受到食客好評。
上黨臘驢肉
長治的名吃中以上黨臘驢肉最為有名,上黨臘驢肉原專指沙鍋臘驢肉,因製作創始於臘月而得名。它以新鮮驢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香料、佐料、做工極為考究。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以其獨特的風味傾倒「美食家」,享譽古今。
武鄉棗糕
棗糕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武鄉經濟實惠的一種民間小吃,很受人們喜愛。是民間婚喪嫁娶、生日、滿月、暖房、祝壽等事主食,也多見於集市、飯攤。具有色澤金黃,綿軟甘甜之特點。
高平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是一道地方名餚,屬於晉菜系。山西高平10道菜:水白肉、核桃肉、碗子肉、川湯肉軟米飯、天和蛋、扁豆湯、素丸子湯、粉皮芥末湯、腸子湯。素有「碗湯菜」之說。「十大碗」做工十分精細講究。選一頭上好的肥豬,殺洗過後,廚師把鮮嫩的豬肉分成三六九等,開始耍刀工精雕細作。瘦肉切成一條條,用於做「核桃肉」;肥肉用刀削成一片片,做「水白肉」;豬肚豬腸等也全都派上了用場。
陽城毛頭丸
毛頭丸,是山西晉城市陽城縣的一種獨特佳餚,也是晉城十大碗中的一道菜,選用羊肉、粉條、澱粉綜合製成的一道蒸菜,其色澤銀灰,香而不羶。毛頭丸和肉丸雖同屬丸子系列,但形狀、外貌、風味卻截然不同。它的配料極其簡單,只需一些粉條、白蘿蔔、玉米粉,以及蔥、姜、蒜等調味品。
陽城雜割
「雜割」在陽城,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羊「雜割」,一類是牛「雜割」。尤其在冬天的早晨,吃一碗是又香又辣,填飽了肚子,又暖和了身子,那真叫痛快。這種吃食,是混合了葷素的原料在裡邊,有豬羊牛的下水、血塊處理做成的成品,還有白蘿蔔、冬瓜、豆角等蔬菜在裡邊,而且湯湯水水,極易下口。
歡樂中國年·地道山西味|吃在山西秀容在線 前天
羊肉泡饃解州羊肉泡饃是山西解州著名的傳統吃之一,具有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食後回味無窮的特點。羊肉的味道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
和西安不同的是,運城的羊肉泡饃是同時上湯和餅子的,當然也可以把餅子換成麻花,運城的麻花也是名吃之一。而且不同的小鎮的配方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如果你來運城,羊肉泡饃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聞喜煮餅聞喜煮餅是山西省的地方傳統名點,正宗聞喜煮餅多產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在山西有著餅點之王的美譽,又有國式糕點絕產之美稱。
飯後來一口聞喜煮餅,香而不膩,給你滿滿的味蕾享受。
北相羊肉胡卜北相羊肉胡卜,山西著名漢族小吃,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的最好。
「冬吃蘿蔔,夏吃薑」,一碗熱騰騰的羊肉胡卜下肚,滋補養身,快帶上父母一起去吃吧!
牛肉丸子面如果用三個形容牛肉丸子面,那就是香!辣!爽!在臨汾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開一家火一家,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一碗也就十幾塊錢。一碗下肚,有牛肉的鮮、有丸子的香、有秘制的湯,又辣又爽,吃起來大汗淋漓。滿滿一大碗麵條上飄著紅紅的辣椒油,充滿食慾。溜圓的牛肉丸伴著香菜,淳樸簡單的美味莫過於此來吧!
餄餎面
餄餎面是一種中國北方晉冀魯豫陝五省的特色麵食之一,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麵、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麵)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狀放在鍋裡煮著吃。
山西南部餄餎面尤為起源早,在運城地區、臨汾地區、晉城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餄餎面也逐漸成了當地人的常吃的主食之一,因此人們常開玩笑說,「曲沃餄餎面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由此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
趙城羊湯趙城,位於臨汾洪洞縣境內。在臨汾提到趙城,就不得不說說趙城的羊湯了。
羊湯最重要的就是湯底,顏色太淡不行,乳白色為最佳。羊骨慢熬才會呈現出這種奶白的樣子。喝口湯,羊味足不足是判斷羊湯好不好標準之一。其次是湯中的牛肉、羊雜肉質的品質、口感、味道,這些都滿足,才能稱得上一碗好羊湯。
趙城的羊湯之所以出名,那是因為以上所說它均滿足,因此去了臨汾,喝上一碗趙城羊湯再走吧!
大同兔頭
據說四川人一年要吃掉3億個兔頭。但你們來了大同會發現,兔頭不僅屬於四川成都,它也屬於大同。
事實上,真的有「大同兔頭」的說法,大同人吃兔頭是有傳統、有淵源的,儘管鮮有人知,但在大同,吃兔頭的習慣是根深蒂固的。
和四川的麻辣兔頭不同,大同的兔頭的是八角辣椒蔥香等香料熬燜而來的,香辣難忘,有一絲五香的氣息,濃濃的北方口味。
渾源涼粉
渾源涼粉喜歡放大量的本地辣椒油,這種辣椒只香不辣,尤其是辣椒籽香味更重。此外,涼粉的配料還有花生、本地特色豆乾等。
涼粉皮晶瑩透亮,滑而涼爽,攪拌後香氣濃重,在路邊隨處可見的招牌涼粉,本地人經常光顧,回頭客極多。送入口中,味蕾碰撞,絕對讓你一碗接著一碗,根本停不下來。
羊雜湯
大同羊雜湯用料極為豐富。著名的就是帥府街羊雜,常常擠滿了慕名而來的外地人和本地人。
一碗普通的羊雜粉僅僅6元,粉又彈又爽,勁道得很。一碗純羊雜價格稍貴,25一碗,但是滿滿一碗羊雜,滿是肥肥的羊腸、羊肝、羊肺,熬至軟爛,香辣濃重的湯汁點綴,讓人無法拒絕,這就是這家店客流量大,十分火爆的原因。
清和園頭腦
也許麵食能夠代表山西,但是唯有頭腦才能代表太原。出了太原便再無頭腦。
一碗熱騰騰的頭腦,搭配醃製好的老韭菜,配上燒麥和帽盒子(一種空心面點),可謂是神仙享受。
上帝炸雞俗話說得好,「沒有排隊買過上帝炸雞的肯定不是太原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上帝炸雞,那就是「外酥裡嫩」。和許多炸雞不同的是,上帝炸雞最佳食用時間是剛炸出鍋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你剛買到,就要立刻開吃,管它站在馬路邊還是哪裡,在美食麵前,其他的可以讓路。相信我,上帝炸雞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打滷面
太原的打滷面星羅棋布,一條小街巷上沒有兩三家打滷麵館,反倒會讓人覺得奇怪。
沒有必要糾結牌子,就像你去重慶隨便走進一家火鍋店都好吃是一個道理,來太原,隨便走進一家麵館,點一碗打滷面,也一定讓你瞬間解饞。
懷仁黃糕
黃糕是懷仁周邊一帶常見的家常食品,具有「黃、軟、勁、香」四大特點,吃起來鬆軟可口,十分味美。做法也較為簡單:以黃米麵為原料,先用溫水和成碎塊狀,上籠熟,然後倒在盆裡用手再揉,邊揉邊在表面抹點油,防糕面乾裂。
右玉烤羊肉
右玉羊具有生命力強、善遊牧、耐寒、耐旱的特點,故右玉羊肉細緻柔嫩、肉塊緊湊美觀、脂肪覆蓋不厚但均勻。右玉羊肉具有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的特點。特別是其內在品質獨特,鉀、鎂、鋅元素含量均高於其他普通羊肉。
定襄蒸肉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特色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現在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神池月餅神池月餅是山西忻州市神池縣中秋佳節漢人土特產,以香鮮酥甜出名忻州甚至整個山西省,以其「皮酥餡香、口感濃厚、綿軟不油膩、長期存儲不會改變」的特點獲得了晉陝蒙一帶群眾的鐘愛。
神池縣是山西油料生產製造產業基地縣和知名的中秋月餅天堂,頗具地方文化的神池月餅目前為止現有500多年的歷史。
保德碗託
保德碗託是山西忻州保德縣的一種漢人傳統美食。口味與眾不同,為特色小吃之佳品。
碗託,說白了是將烏龍麵做成的糊放進碗中,上籠煮熟放涼後,拔出來一個和碗樣子類似的「託」來。正宗的保德「碗託」用的烏龍麵,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有白的、細的,稱之為「上蕎面」。保德縣出產烏麥,所製作蕎面碗託,觀之晶瑩剔透明亮,粉白色微青,材質細緻,綿軟,光潔,鮮嫩,芳香利口。
陽泉漂抿曲漂抿曲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面,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致,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粉條豆腐絲
平定縣有道名菜:粉條豆腐絲。這道菜主料是粉條和油豆腐絲,成菜特點是,豆腐絲是炸過的,外脆裡嫩,菜看著很溫和,沒有一點熱菜的感覺,但吃起來燙嘴,所以,地道的飯店都會說:我們做得是不冒煙的正宗粉條豆腐絲。
炒不爛子
炒不爛子是陽泉地區的一個特色小吃,把土豆切成絲拌上麵粉上鍋蒸熟就可以吃,因為全部是土豆所以有極強的飽腹感對於瘦身來說特別適合,口感也比其它麵食好吃。
平遙牛肉平遙牛肉久負盛名,起源年代無考,清代時已譽滿三晉。清嘉慶年間,邑人雷金寧及其子孫三代,在城內文廟街設有興盛雷牛肉店,長達百餘年。到光緒末年,又有任大才與其子任仰文在城內西大街設立牛肉鋪,所制牛肉可與興盛雷牛肉相媲美,均為正宗產品。
和順油布袋
和順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山西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山西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主食。為了改變這種單調乏味的飲食,山西人便創製了一種粗糧細制的食品。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
太谷餅
太谷餅的生產歷史悠久,在清末時已行銷京、津、西安、蘭州、包頭、張家口等地。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柳林碗團是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的傳統麵食小吃。「碗團」之名的來源是因為它用小碗蒸,熟後晾涼,可從碗中脫下。在柳林方言中,「團」、「脫」、「禿」,音節相似,故有多名。但人們大多喜歡碗團這個名字,用圓圓的碗蒸出圓圓的碗團,象徵團團圓圓。
合愣子
合愣子是流行於呂梁山區用土豆做的傳統食品,尤其在山西省臨縣比較知名,是山西十佳傳統小吃之一。原料簡單便宜,做法卻十分複雜,所以這道菜的好吃,都看做菜人的功夫。
孝義火燒
火燒是山西省孝義縣具有特殊風味的一種餅類小吃。口味多種多樣,有鹹火燒、糖火燒、菜火燒等。做法也不一樣,但是共同的特點是它綿軟不粘,香鮮可口,層次均勻,質地酥脆,宜於熱吃。
潞城甩餅
甩餅是上黨地區獨有的一種民間小吃,因起源於潞城,故又稱「潞城甩餅」。若要卷上肉製品或涼拌或炒成熟的菜餚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饃」。在潞城一帶民間多用驢油制餅,吃甩餅時再卷上臘驢肉,油汪汪,香噴噴,口感外焦裡軟,不酥不爛,濃香可口,回味無窮。曾獲多種獎項,受到食客好評。
上黨臘驢肉
長治的名吃中以上黨臘驢肉最為有名,上黨臘驢肉原專指沙鍋臘驢肉,因製作創始於臘月而得名。它以新鮮驢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香料、佐料、做工極為考究。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以其獨特的風味傾倒「美食家」,享譽古今。
武鄉棗糕
棗糕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武鄉經濟實惠的一種民間小吃,很受人們喜愛。是民間婚喪嫁娶、生日、滿月、暖房、祝壽等事主食,也多見於集市、飯攤。具有色澤金黃,綿軟甘甜之特點。
高平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是一道地方名餚,屬於晉菜系。山西高平10道菜:水白肉、核桃肉、碗子肉、川湯肉軟米飯、天和蛋、扁豆湯、素丸子湯、粉皮芥末湯、腸子湯。素有「碗湯菜」之說。「十大碗」做工十分精細講究。選一頭上好的肥豬,殺洗過後,廚師把鮮嫩的豬肉分成三六九等,開始耍刀工精雕細作。瘦肉切成一條條,用於做「核桃肉」;肥肉用刀削成一片片,做「水白肉」;豬肚豬腸等也全都派上了用場。
陽城毛頭丸
毛頭丸,是山西晉城市陽城縣的一種獨特佳餚,也是晉城十大碗中的一道菜,選用羊肉、粉條、澱粉綜合製成的一道蒸菜,其色澤銀灰,香而不羶。毛頭丸和肉丸雖同屬丸子系列,但形狀、外貌、風味卻截然不同。它的配料極其簡單,只需一些粉條、白蘿蔔、玉米粉,以及蔥、姜、蒜等調味品。
陽城雜割
「雜割」在陽城,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羊「雜割」,一類是牛「雜割」。尤其在冬天的早晨,吃一碗是又香又辣,填飽了肚子,又暖和了身子,那真叫痛快。這種吃食,是混合了葷素的原料在裡邊,有豬羊牛的下水、血塊處理做成的成品,還有白蘿蔔、冬瓜、豆角等蔬菜在裡邊,而且湯湯水水,極易下口。
免責申明:轉載文章是為了更好的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13610604787,我們將立即刪除。
三晉新風投稿郵箱:46235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