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統治者發動,一度控制大半領土,波斯最終還是沒能打下希臘

2020-12-22 烽火歷史館

在近代社會時期,歐洲各國發動對外的侵略戰爭可能是為了為本國謀取一定的利益,幫助本國的近代化進程,發展資本主義所需的資本積累;但是在古代社會時期,戰爭可能就只是單純的我想打你。就像希臘和波斯帝國之間那一系列的戰爭,最初起因僅僅是波斯帝國單純的想要向西擴張,攻打希臘。

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波斯帝國和希臘各城邦之間均有輸有贏,並且雙方的矛盾也在各有輸贏的情況下越積越深,最終戰爭愈演愈烈。在這次衝突中,波斯曾先後兩次入侵希臘城邦,最終希臘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保全了自己的國家和文明。希波戰爭中誕生了很多世界歷史上非常重要且著名的戰役:馬拉松、塞莫皮萊、薩拉米斯和普拉提亞,所有這些都成為了傳奇。

一、 大流士王發動的馬拉松戰役

波斯在大流士統治下成為了一個領土龐大的大帝國,公元前6世紀到5世紀時已經擴張到歐洲大陸,並在公元前5世紀初徵服了色雷斯、愛奧尼亞和馬其頓。接下來大流士王所圖的便是雅典和希臘其餘地區。公元前491年大流士派出使臣去呼籲希臘臣服于波斯的統治。但是希臘人在嚴詞拒絕了波斯使節無力的要求之後,處決了使節。希臘人的行為使得大流士王大為惱火,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

雙方在這次衝突中的第一次非常重要的交鋒是在馬拉松平原完成的,在這次交鋒中,希臘人靠著自身強大的軍事紀律和優良裝備完成了以少勝多的逆襲。希臘軍隊由米提亞德和卡利馬科斯領導,他們的總兵力只有1萬到2萬人,可能更接近較低的數字。

反觀波斯軍隊,總兵力要遠高於對手希臘。在這場戰爭中波斯的統治者大流士並沒有親自領導對希臘的入侵,而是將這份任務交給了他的將軍達提斯,並任命大流士的侄子阿塔波因斯(Artaphernes)領導一支輕騎兵作為將軍的輔助。為了攻佔下希臘,波斯人派出了大約90000人的軍隊。

公元前5世紀,希臘盛行的是一種多採用重步兵且高組織的方陣的策略。每個方陣的士兵都手持大型圓盾、鋒利的長矛和長劍,首先從氣勢上壓倒敵軍,其次可以保護自己和鄰居的同時出手刺向敵人。面對希臘這種攻守兼備的方陣,波斯決定採用遠程攻擊的戰術。為了抵抗希臘方陣,波斯派出了相當一部分的弓箭手,希望能夠在保證希臘的長矛未刺向自己時,用自己手中的弓箭射中敵人。

公元前490年,波斯和希臘兩軍在馬拉松平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交鋒。波斯人迅速向敵人射出大量的箭,但箭的輕盈限制了這種武器對敵人造成的傷害:它們對青銅裝甲騎兵的攻擊基本上是無效的。遠程攻擊的無效導致波斯人很快就與希臘人發生了近身戰,這種他們毫不佔優勢的戰術。

在短兵相接的情況下,希臘人削弱了他們的中心陣地,展開了側翼來包圍敵人的防線。他們的長矛更長,劍更重,盔甲更精良,方陣的紀律更嚴格,這使得希臘的騎兵在逆境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根據歷史史實記載,在馬拉松戰爭中有6400名波斯人死亡,而只有192名希臘人死亡。

波斯人在這次的戰爭中失利了,但波斯人並沒有放棄對希臘的侵佔,多年之後波斯人帶著更加龐大的隊伍捲土重來。

二、 薛西斯王統領的相關戰役

十年後,薛西斯國王延續了他的前任大流士的傳統:攻佔下希臘。在公元前480年,他召集了一支龐大的侵略軍再次進攻希臘,這次是通過東海岸的塞莫皮萊關隘。公元前480年8月,由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的一小群希臘人守住了山口三天,卻被波斯人消滅。與此同時,希臘艦隊在阿特米納斯的海戰中成功地擊退了波斯人。這些戰爭為希臘贏得了時間,並讓希臘的城市堅強起來,迎接即將到來的更大挑戰。

在塞莫皮萊戰役中,波斯人雖然失敗了,但這場戰役也算的上是輝煌的,畢竟通過這場戰爭他們得以進入希臘並控制了希臘大部分地區。戰爭雙方有得有失,雙方都在為下一階段的戰爭做著準備。下一場至關重要的戰鬥將在海上進行。

公元前480年9月,希臘人在薩羅尼克灣的薩拉米斯再次面臨更強大的敵人。在歷史上關於這次戰爭的兵力統計是存在著很多爭議的,500艘波斯船對抗300艘的希臘艦隊是最接近史實的。

在最初的戰爭中,希臘人的重裝步兵部隊獲得全面的勝利,而在這次的戰爭中希臘人決心派出他們的另一大殺器:三列槳座戰船。這艘快速而靈活的希臘戰艦由三排槳驅動,裝備有一隻青銅公羊。

雖然波斯人也有這種戰船,但希臘人有他們的錦囊妙計:偉大的雅典將軍泰米斯託克利斯。憑藉20年的經驗和在阿爾特海默斯鍛鍊出的領導能力,他採取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引誘波斯艦隊進入薩拉米斯海峽,猛烈打擊敵軍艦隊,使其無處可退。

泰米斯託克利斯的計劃十分有效,希臘人大獲全勝,剩下的波斯船隻撤退到小亞細亞。希臘人的木製三駕馬車完成了他們的使命,但這並不是結束。接下來還會有一場戰鬥,這是希臘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戰鬥,它將決定她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命運。

薩拉米斯·薛西斯回到他在索薩的宮殿後他讓天才將軍馬多尼奧斯負責入侵,入侵仍在繼續。儘管波斯人在海上戰敗,但他們的地位依然穩固——他們仍然控制著希臘的大部分地區,而且他們龐大的陸軍也完好無損。兩軍於公元前479年8月博奧蒂亞的普拉提相遇。

希臘軍隊來自約30個城邦,人數約為11萬人,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裝甲兵。波斯人擁有同樣數量的軍隊,也許會更多一點。儘管騎兵和弓箭手發揮了作用,但希臘人的勝利又一次歸功於騎兵和方陣的優勢。最後,薛西斯在希臘的野心終於破滅了。

結語

除了在普拉提亞取得勝利之外,在大約同一時期的愛奧尼亞的麥卡萊戰役中,由利奧提基德斯率領的希臘艦隊在那裡消滅了波斯駐軍,並殺死了指揮官提格拉尼斯。愛奧尼亞國家宣誓重新加入希臘聯盟和德利安聯盟,以抵禦未來任何波斯的進攻。

此外,控制黑海的謝爾松人和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拜佔庭人都被重新奪回。在接下來的30年裡,波斯仍然是愛琴海兩岸發生零星小衝突和戰爭的威脅,但希臘大陸卻在最大的危險中倖存了下來。公元前449年,兩個對立的文明最終籤署了和平協議。

參考文獻

1. 《世界古代史百科》

2. 《大英百科全書》

3. 《希波戰爭研究》

相關焦點

  • 曾經橫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為啥現在淪為了二流國家
    」這個名字,大家現在可能沒啥太大感覺,但對於古代人來說,聽見波斯可能要打個冷顫,波斯帝國是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國家,波斯人開始創業的地方,就在如今西亞的伊朗。,所以波斯的交通條件非常好,從海邊撈的鮮魚,遇到內陸的首都時還是活的。
  • 希波戰爭: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沒能踏平各自為政的希臘城邦?
    當波斯帝國已經強盛到如此程度時,便將目光轉向了西邊的希臘各城邦。 由於一直在窺探希臘的土地,因此強大的波斯帝國,一直找各種藉口向希臘城邦宣戰。 公元前490年,波斯王第二次遠徵希臘,大軍攻佔並破壞了埃雷特裡亞城,最後在距雅典東北約40公裡的馬拉松平原登陸。 雅典動員全體雅典公民赴馬拉松應戰。雖然波斯人是雅典軍隊的兩倍,但是希臘士兵憑藉有利的地形,最後逼得波斯大軍只能撤退。
  • 武則天時期唐朝領土縮水不少,為何沒能守住太宗高宗打下的基業
    武則天當政期間,唐朝總體來說還是呈發展態勢,並為後來玄宗開創「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軍事上,武周時期唐朝由戰略進攻轉入了戰略防禦,不僅停止了對外擴張,還丟掉了很大一部分領土,相對唐高宗時期高達120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範圍,武周時期失去了對漠北、遼東、朝鮮半島、安西都護府部分的控制。
  • 波斯帝國的崛起與沒落
    但不久後,亞述走向衰落,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聯合起來,滅掉亞述帝國,瓜分了其全部領土,米底王國獲得了波斯高原。公元前558年,米底王的女婿居魯士二世(他於公元前559年統一波斯各部落,建國封王)發動叛亂,滅亡了米底,波斯人開始成為伊朗高原的主人。當時,西亞的霸主是新巴比倫帝國,居魯士二世雖有征服之心,但實力難以與其抗衡。
  • 希臘城邦、波斯帝國的滅亡與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南歐三大半島中,巴爾幹半島面積最大,達50萬平方公裡,包括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馬其頓四國全部,前南斯拉夫的大部及羅馬尼亞、土耳其的一小部分領土。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聯繫歐亞的陸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 世界軍服百科:龐大波斯帝國領土上興起的各個族群
    波斯帝國是個龐大的帝國,其中心地區是現代的伊朗。這個帝國歷經了多次王朝更迭,其領土也在不斷變化。波斯是個富有侵略性的危險國家,在大部分時間裡是羅馬的敵人,決心徵服羅馬。 在大流士(Darius)統治時期,波斯人第一次進攻歐洲,與希臘人交戰。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在馬拉松(Marathon)戰役中被擊敗。10年之後,他的兒子薛西斯(Xerxes)又發動了一次進攻,先在溫泉關遭遇苦戰,又在薩拉米斯(Salamis)海戰中慘敗,最終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蒂亞(Plataea)戰役後鎩羽而歸。
  • 波斯大帝薛西斯一世出擊希臘,火燒雅典,擊敗斯巴達300勇士
    波斯大軍正是通過這座浮橋,迅速進入了歐洲。在薛西斯渡過赫勒斯邦海峽後,波斯大軍迅速席捲了北希臘。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歷來喜歡窩裡鬥的希臘人決定聯合起來共同抵禦波斯大軍,最終30多個城邦組成了反波斯同盟,由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擔任聯盟軍總指揮。
  • 波斯與希臘的初次爭奪戰,馬拉松戰役的開始
    他的一生徵戰無數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在重新統一波斯帝國之後又不斷地開疆擴土,使波斯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如果僅僅能徵善戰還不能被稱之為傑出,大流士一世不僅會打仗,在治國方面也有非常優秀的才能。波斯肯定也這麼幹了,至於他們吹噓自己是幾十萬還是上百萬也早已無從得知了。不過他們這樣吹噓也並不過分,因為當時的波斯確實擁有超過上百萬兵力,也絕對有調動這些部隊遠徵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希臘形成了威懾。
  • 斯巴達戰勝雅典成為希臘霸主後,怎樣進入幾百年的衰落史|文史宴
    底比斯的反對派曾被斯巴達人鎮壓在伯羅奔尼撒戰爭②後,斯巴達雖然得以成為希臘霸主,卻沒能停止四處樹敵。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以容許波斯控制小亞的希臘人城邦為條件爭取到了波斯的援助,波斯的王子小居魯士更是盡心盡力幫助了斯巴達人。
  • 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什麼未能徵服希臘的蕞爾小邦
    希臘文明的發展雖然吸收了大量西亞北非的先進因素,但是在文明形態上卻不認可西亞北非。例如,西亞北非推行的是君主專制,希臘則將君主專制稱為「僭主」,認為這是非法的。希臘人在政治上推崇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在希臘人的眼中,希波戰爭不僅是一場反入侵的戰爭,還是對東方專制的戰爭。
  • 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的帝國——波斯,現在為啥淪為了二流國家
    直到那一年,波斯部落誕生了一個叫居魯士的首領。用雄才大略來形容居魯士一點也不為過,在他擔任波斯部落的首領之前,波斯還是伊朗西南地區的一個小部落,處處看米底王國的眼色行事。掌權的大流士穩定下來後繼續學習他的兩位前任,開始了擴張。公元前517年,大流士攻佔印度河平原,古印度文明淪陷,在公元前513年,渡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後擊敗馬其頓,控制了歐亞大陸連接點色雷斯。
  • 深度解析:為什麼古埃及語只被阿拉伯同化,卻沒被希臘羅馬同化
    和亞述和巴比倫不同,波斯在埃及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統治,時間跨越了二百年,不過在此期間埃及人不甘屈服,三次舉起反旗,但最終都被波斯鎮壓。不過波斯只把埃及當作錢袋子,任由埃及保持自己的文化,所以對埃及文明影響不大。
  • 從超級帝國到今日伊朗,波斯有著怎樣的興衰史
    但不久後,亞述走向衰落,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聯合起來,滅掉亞述帝國,瓜分了其全部領土,米底王國獲得了波斯高原。公元前558年,米底王的女婿居魯士二世(他於公元前559年統一波斯各部落,建國封王)發動叛亂,滅亡了米底,波斯人開始成為伊朗高原的主人。當時,西亞的霸主是新巴比倫帝國,居魯士二世雖有征服之心,但實力難以與其抗衡。
  • 希臘城邦同波斯帝國的千古恩怨——雅典的輝煌時刻,馬拉松戰役
    公元前五世紀的波斯帝國是世界上領土最遼闊的國家,數十萬波斯大軍控制著4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幾千萬的人口,而希臘只有波斯帝國一個省份的規模,而且還分裂為上百個小城邦。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文:[英]卡韋赫·法魯赫譯:高萬博波斯還是伊朗?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在指代同一個實體時,即指代東方的中國、印度與西方的希臘-羅馬世界這些偉大文明之間的中部帝國時,都是正確的。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在亡國前,波斯帝國曾三次請求唐朝援助,唐朝瞬間增加百萬領土
    拜佔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復原圖第一次請求公元637年,阿拉伯帝國開始對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發動總攻,持續圍攻其都城泰西封,城防被攻破後,國王帶著一幫波斯貴族公元651年,國王被刺身亡,波斯帝國自此宣告滅亡。流亡的波斯貴族們,滿心想著復國,並且還希望唐朝能夠幫助他們。其實那時波斯還毗鄰一個帝國,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為何這些波斯貴族將希望寄託於唐朝呢?應是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國力。那時唐朝的疆域領土大概為1076萬平方公裡,人口最多時大約有8000萬,長安的常住人口超過百萬。
  • 波斯為什麼要改名成「伊朗」?
    不過有意思的是,無論是中國古代史還是歐洲古代史中,對這個國家基本是以「波斯」來稱呼的。事實上,伊朗人從古至今就從沒稱呼自己為「波斯」過,這個「波斯」恰恰是外國人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稱呼。直到1935年,國際上才遵循該國政府的意願,統一改稱「伊朗」。
  • 強國隕落: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不可逆衰敗
    希臘文獻表明,薛西斯還堅持推行帝國的波斯特徵。他提升波斯神阿胡拉-瑪茲達為至高無上的神,這是他之前的阿契美尼德國王們從未有過的舉動。在埃及和巴比倫,居魯士和大流士給予了當地人足夠的自治權,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但是薛西斯卻讓這些國家處於被奴役狀態。當然,希臘古典文獻對薛西斯的描述很可能有失偏頗。
  • 「雅利安人的家園」:「波斯」為何改名為「伊朗」?
    不過有意思的是,無論是中國古代史還是歐洲古代史中,對這個國家基本是以「波斯」來稱呼的。事實上,伊朗人從古至今就從沒稱呼自己為「波斯」過,這個「波斯」恰恰是外國人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稱呼。直到1935年,國際上才遵循該國政府的意願,統一改稱「伊朗」。
  • 文明的餘燼:亞歷山大東徵與希臘文明的遺產
    公元前 355 年,毗鄰馬其頓的中希臘地區發生城邦混戰,腓力二世藉機南下,控制了希臘的中北部地區。此後,雖然雅典積極組織力量反抗馬其頓的侵略,但是也有一部分雅典人希望雅典能藉助馬其頓的力量擺脫遍及希臘的城邦危機,將戰火引向波斯。公元前338 年,馬其頓軍在與以雅典、底比斯軍為首的反馬其頓軍決戰中獲勝,希臘各城邦不得不承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