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麥克阿瑟將軍可謂是狂的沒邊,然而卻被彭大將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丟盔卸甲,除了搬出原子彈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應對措施,後來穩住陣腳的還是李奇微。
現在想想麥克阿瑟將軍在1950年的狂妄,也是不是很可笑。
記得在1950年10月19日的時候,美軍在麥大帥的指揮下攻佔了平壤,麥大帥裝B的欲望已經徹底無法抑制,他牛氣哄哄的在記者面前表示:「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結束朝鮮戰事!」。
後來.....後來的結果大家都清楚了,麥大帥被杜老總雪藏,再後來韓戰結束了,麥帥還說出了那句:「誰想和中國陸軍作戰,一定是有病」。
麥帥算是領略到了志願軍戰士的可怕之處,杜魯門也不了解到了蔣光頭有多麼厲害了,能堅持四年不是沒有本事的,志願軍戰士在1950年參加韓戰時,是剛剛打完國內戰爭的時候,軍隊戰鬥經驗豐富,尤其是老兵居多,老兵多有經驗,在朝鮮戰場上讓美軍吃了不少虧。
在1952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形勢由一面壓制變成了敵我雙方拉鋸、打打談談的狀態,而這種時候,志願軍與敵人較量的手段,也從以往大刀闊斧的攻防戰,轉為了偷襲戰。
當年9月,志願軍第三十八軍一一三師三三七團奉志願軍司令部命令,駐守在石峴洞北山附近,該團二營五連陣地對面是一座山,而山後面有一段公路盤山而過。
這個公路對於美軍的重要性就跟抗日戰爭時期,緬甸公路對於中國軍隊的重要性一樣,簡單來說這條公路就是美軍的生命線,駐紮在山後面的美軍全靠這條公路送給養。
不過,這條公路距離五連陣地有三華裡那麼遠,志願軍戰士能遠觀但是不能靠近,一旦靠近敵人猛烈炮火便會覆蓋整個陣地。
所以,團部就調來了一門迫擊炮,交給了五連二排一班班長張建興。
這個一班可以說是一個偵察班,張建興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兵,具有一定的偵察經驗,他在接手迫擊炮之後,帶了兩個炮手,在離陣地不遠處的坑道口附近把炮架好。
三個人就這麼在陣地上尋找機會。
黃昏時,一架敵機出現,擦著美軍駐紮的那座山的山頂飛了過去,隨後消失。
五連連長命令張建興來執行摧毀敵機的任務。
看也看不見,這怎麼打?敵機是貼著山頂過去了,隨後消失不見,沒有辦法精準炮擊。
張建興接到命令之後沒有抱怨,拿起望遠鏡開始觀察美軍陣地。張建興知道在天黑之前摧毀這架飛機是最好的時間,於是他反覆觀察,忽然眉頭一皺,張建興好似發現了什麼。
對面那座山的中部,能夠隱約看見有一條交通壕,雖然敵人偽裝的技術很高超,但張建興還是看了出來,這就是一條交通壕,交通壕的作用是方便彈藥的運輸人員的轉運,關於這一點張建興肯定是清楚的,但是老兵的經驗要比新兵更豐富,他斷定,敵直升機無論是飛進山中幹什麼,都必定會停在這條交通壕的口子上。
雖然從志願軍戰士的角度看不見直升機的降落地點,但是張建興卻通過交通壕估算到了它大概的位置
為了能夠在天黑之前炸了這架直升機,張建興決定試一下。
算好發射距離,調了一下迫擊炮標尺,兩炮就打了出去。只聽見聲音沒有升起黑煙,看來是沒有打中。
在這個距離的基礎上,張建興修改標尺發射距離,縮短了50米左右,第三發炮彈打了出去。
咚....炮彈的爆炸聲和飛機的爆炸聲同起出現,並升起了一股黑煙。
「哈哈,終於把你給幹掉了!」張建興的判斷是正確的。
黑煙持續著,三三七團團長也看到了,並給連長打了電話:「你們幹得不錯啊!把山後面敵人的直升機直接給擊毀了!」
五連連長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趕緊把張建興叫了過來:「你可真是咱們的「神奇炮手」啊!」
往後幾天,張建興指導著連內的炮擊炮手,一連打掉了四五輛美軍吉普車,這條路幾乎就成了志願軍戰士們的練習場了,但凡是過去的美軍吉普車,都把油門開到最大,可是到了上坡的時候,還是會被迫擊炮給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