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老兵發現一個細節,竟將根本看不到的敵直升機精準摧毀

2020-12-23 歷史知心人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麥克阿瑟將軍可謂是狂的沒邊,然而卻被彭大將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丟盔卸甲,除了搬出原子彈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應對措施,後來穩住陣腳的還是李奇微。

現在想想麥克阿瑟將軍在1950年的狂妄,也是不是很可笑。

記得在1950年10月19日的時候,美軍在麥大帥的指揮下攻佔了平壤,麥大帥裝B的欲望已經徹底無法抑制,他牛氣哄哄的在記者面前表示:「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結束朝鮮戰事!」。

後來.....後來的結果大家都清楚了,麥大帥被杜老總雪藏,再後來韓戰結束了,麥帥還說出了那句:「誰想和中國陸軍作戰,一定是有病」。

麥帥算是領略到了志願軍戰士的可怕之處,杜魯門也不了解到了蔣光頭有多麼厲害了,能堅持四年不是沒有本事的,志願軍戰士在1950年參加韓戰時,是剛剛打完國內戰爭的時候,軍隊戰鬥經驗豐富,尤其是老兵居多,老兵多有經驗,在朝鮮戰場上讓美軍吃了不少虧。

在1952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形勢由一面壓制變成了敵我雙方拉鋸、打打談談的狀態,而這種時候,志願軍與敵人較量的手段,也從以往大刀闊斧的攻防戰,轉為了偷襲戰。

當年9月,志願軍第三十八軍一一三師三三七團奉志願軍司令部命令,駐守在石峴洞北山附近,該團二營五連陣地對面是一座山,而山後面有一段公路盤山而過。

這個公路對於美軍的重要性就跟抗日戰爭時期,緬甸公路對於中國軍隊的重要性一樣,簡單來說這條公路就是美軍的生命線,駐紮在山後面的美軍全靠這條公路送給養。

不過,這條公路距離五連陣地有三華裡那麼遠,志願軍戰士能遠觀但是不能靠近,一旦靠近敵人猛烈炮火便會覆蓋整個陣地。

所以,團部就調來了一門迫擊炮,交給了五連二排一班班長張建興。

這個一班可以說是一個偵察班,張建興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兵,具有一定的偵察經驗,他在接手迫擊炮之後,帶了兩個炮手,在離陣地不遠處的坑道口附近把炮架好。

三個人就這麼在陣地上尋找機會。

黃昏時,一架敵機出現,擦著美軍駐紮的那座山的山頂飛了過去,隨後消失。

五連連長命令張建興來執行摧毀敵機的任務。

看也看不見,這怎麼打?敵機是貼著山頂過去了,隨後消失不見,沒有辦法精準炮擊

張建興接到命令之後沒有抱怨,拿起望遠鏡開始觀察美軍陣地。張建興知道在天黑之前摧毀這架飛機是最好的時間,於是他反覆觀察,忽然眉頭一皺,張建興好似發現了什麼

對面那座山的中部,能夠隱約看見有一條交通壕,雖然敵人偽裝的技術很高超,但張建興還是看了出來,這就是一條交通壕,交通壕的作用是方便彈藥的運輸人員的轉運,關於這一點張建興肯定是清楚的,但是老兵的經驗要比新兵更豐富,他斷定,敵直升機無論是飛進山中幹什麼,都必定會停在這條交通壕的口子上。

雖然從志願軍戰士的角度看不見直升機的降落地點,但是張建興卻通過交通壕估算到了它大概的位置

為了能夠在天黑之前炸了這架直升機,張建興決定試一下。

算好發射距離,調了一下迫擊炮標尺,兩炮就打了出去。只聽見聲音沒有升起黑煙,看來是沒有打中。

在這個距離的基礎上,張建興修改標尺發射距離,縮短了50米左右,第三發炮彈打了出去。

咚....炮彈的爆炸聲和飛機的爆炸聲同起出現,並升起了一股黑煙。

「哈哈,終於把你給幹掉了!」張建興的判斷是正確的。

黑煙持續著,三三七團團長也看到了,並給連長打了電話:「你們幹得不錯啊!把山後面敵人的直升機直接給擊毀了!」

五連連長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趕緊把張建興叫了過來:「你可真是咱們的「神奇炮手」啊!」

往後幾天,張建興指導著連內的炮擊炮手,一連打掉了四五輛美軍吉普車,這條路幾乎就成了志願軍戰士們的練習場了,但凡是過去的美軍吉普車,都把油門開到最大,可是到了上坡的時候,還是會被迫擊炮給炸到。

相關焦點

  • 志願軍戰士獨闖敵陣,卻如入無人之境,一人立下兩件奇功!
    這猝然一擊完全出乎敵軍的意料,他們被志願軍打得狼狽不堪,經一夜苦戰,一部分敵人被殲滅,其餘的敵人則龜縮在幾座地堡中負隅頑抗。 為了摧毀敵人的地堡,志願軍三營九連派出多名爆破手,可都無法逾越敵人的強大火力網,使得戰鬥陷入僵局。
  • 雲山首戰:志願軍常規操作,穿插摧毀敵指揮體系。美軍:這不科學
    雲山之戰的獲勝,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我尖刀連的迅猛穿插,摧毀了的敵指揮所,最終造成美軍的崩潰。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尖刀連穿插的故事。11月1日17時40分,志願軍對雲山之敵發起總攻。一一六師師長汪洋決定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特長,在師預備隊三四六團中選派一個尖刀連向敵人內部穿插,摧毀敵指揮中樞。為激發士氣,汪師長在下達任務時耍了一個小心眼。他告訴三四六團團長,說準備在一連和四連中選擇一個連隊擔任穿插任務。
  • 美軍老兵:志願軍的格鬥無可挑剔,和日軍的萬歲衝鋒不是一個層面
    美軍老兵格倫·C·麥克瓊斯2004年去世,他的子女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他寫的日記。裡面記錄了1950年他和志願軍拼刺刀的經過,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膽寒!麥克瓊斯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老兵,二戰時他就加入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
  • 長津湖戰役背後:129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犧牲後槍口仍指向敵方
    志願軍副統帥鄧華還談到「敵人步兵的戰鬥力除黑人外一般是弱的,這是它致命的弱點。美軍的戰術弱點主要是攻擊力弱、怕近戰夜戰、怕被斷後。」進攻時,程式化的「三板斧」,先以飛機、大炮轟擊,爾後坦克引導步兵衝鋒,並以小部隊迂迴。遇到志願軍抵抗即龜縮不前,復以飛機、大炮轟擊,如此再三,直至摧毀我陣地為止。更怕志願軍反擊,只要我有小部隊從側後迂迴,必退而陣地。
  • 韓戰最後一戰,這支美軍部隊被志願軍一頓暴揍,軍旗都被搶了
    而稍晚一點,幾乎在同一地點,志願軍一個連打垮了美軍第555榴彈炮兵營(the 555th Field Artillery Battalion),還繳獲了其軍旗。 故事的主角是志願軍609團2營6連。 當時二營主要的任務,是搶佔二青洞、下楓洞一線高地,堅決狙擊並殲滅由月峰裡方向潰退下來的南逃之敵。與美軍第555榴彈炮兵營的作戰,只是順帶之舉,搶走他們軍旗,也只是順帶之舉。這也導致了在戰後志願軍老兵的回憶文章裡面,對這一段戰史,只有寥寥數筆。除了時間和番號,沒有其他什麼細節了。
  • 志願軍老兵回憶:曾抓到一個黑人士兵,以為塗了油漆,他是個學生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有很多後悔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把黑人單獨編成戰鬥單位,比如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一個黑人連臨陣倒戈,直接向志願軍投降(後文詳述)。志願軍第26軍76師227團2營4連1排的一個老戰士在回憶抗美援朝時,也提到了活捉一個黑人士兵的往事,他們一開始都以為這人塗了油漆,沒想到他天生就是這樣,還是個大學生。
  • 難以忘卻的偉大勝利|「這一仗打得很過癮」志願軍老兵回憶與美軍在...
    與思維依舊敏銳的老將軍對話,聽他詳述那場中美王牌軍首次對決的諸多細節,令人心生「炮兵是戰爭之神」的感慨。毛澤東說過:「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文擊深悟這句話的含義,「我這一生與炮兵結下不解之緣」。「七七事變」後,19歲的文擊毅然參加八路軍,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從1943年3月晉察冀軍區成立獨立炮兵營,他奉命擔任政委開始,無論帶部隊、辦院校,還是調到軍委機關,他一直是炮兵。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拼死堅守陣地
    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省金堂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51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5連戰士。 在那個時候,為了能讓新戰士儘快適應戰場,志願軍採取了「一看、二打、三帶」的方法,就是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上陣地,第一次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新兵打,老兵在一邊指導;第三次或讓新兵自己打,或由老兵帶著新兵打。打退了敵人兩次衝鋒後,胡修道和滕土生就成了「老兵」了。班長就被調去支援9號陣地,他們倆又連續擊退了幾個排的敵軍多次瘋狂反撲。
  • 志願軍老兵:一輪齊射無活物
    未曾擁有過制空權的志願軍一度被動挨打,只能在夜間進行長距離奔襲。在電影中美軍的F-4U戰鬥機肆無忌憚的低空飛行,對志願軍戰士們架設的橋梁進行偵察,大口徑榴彈炮更是憑藉著射程優勢多次轟擊橋體,儘管志願軍戰士使用蘇制M1939式37㎜高射炮成功擊落了一架F-4U戰鬥機,但是B-29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還是令所有人措不及防,直到宛如暗夜流星般的喀秋莎火箭炮摧毀了敵方炮兵陣地,戰士們才再次鼓舞其士氣來。
  • 志願軍集中30門喀秋莎,炸飛八百美國兵,李奇微:蘇聯參戰了?
    志願軍一個軍的火炮僅僅只相當於美軍一個師的一半,從質量上來看,更不可同日而語。 同時,中國炮兵與美國炮兵的差距還不僅僅只是器械。眾所周知,炮兵是個技術兵種。操作火炮,至少要熟悉彈道學,要懂得調整射擊諸元。然而我軍的炮兵大多都是文盲。
  • 十二名志願軍深入後方,一個小時消滅七十名軍官,順帶拿了面軍旗
    於是,兩軍陣地的空檔處,基本上都是志願軍的活動區域,任我縱橫。眼看韓戰就要結束了,志願軍依然沒有絲毫放鬆。金城戰役發起後,第203師的偵察排長楊育才奉命帶隊穿插,深入南韓首都師的縱深,配合主力發起正面進攻。說是一個排,其實只有一個班12人,不過偵察兵貴精不貴多,人數多了反而容易暴露。
  • 志願軍入朝參戰,有沒有喀秋莎火箭炮?看看志願軍老兵怎麼說
    不過蘇軍士兵更喜歡稱之為喀秋莎火箭炮,這款武器也成為德軍的噩夢,不過之所以被國人知曉,更多的是因為在抗美援朝中,我軍也曾使用這樣的武器,實際上很多人懷疑,蘇聯是不是在抗美援朝時候,曾支援中國喀秋莎火箭炮,根據一些參加過志願軍的老兵提起
  • 情報失誤,志願軍一個連猛撲一個團,旗開得勝,連長卻笑不出來
    最初隱蔽行軍中,黑虎山上的守軍根本就沒有發現我軍的動向,直至快要靠近敵陣地200米的時候,才淅淅索索地響起了槍聲,不過這一次槍響似乎是敵人的一次試探,後來又陷入長時間的沉寂,而一連則趁著這個空檔,迅速摸到距離陣地150米的地方,趁著敵人不注意,立刻發動了進攻,由於猝不及防,一連很快就衝上了陣地。
  • 韓戰中制空權有多重要,志願軍老兵回憶:被敵人飛機炸慘了
    ,尤其是火炮更是奇缺,當時志願軍炮兵部隊裝備有六門威力巨大的六管排炮,但是在朝鮮戰場上一炮未發就被美軍飛機發現,炸成了一堆堆燃燒的廢鐵。當時美軍飛行員囂張到何種地步,他們常常貼地飛行轟炸,甚至飛行員的面貌都能被志願軍看得清清楚楚,美軍第一批飛機從早上出來開始,便不間斷地進行飛行巡邏,直到晚上最後一批飛機才打道回府,因此志願軍在白天的行動受到極大的阻礙,不得不將各種作戰任務轉移到晚上來進行。當美軍飛機在志願軍頭頂盤旋時,已經習以為常的志願軍戰士開玩笑說道:「看啊,查戶口的又來了。」
  • 志願軍一個連憑什麼擊退敵軍一個團?這就是真正的鐵血軍人!
    1953年5月28日夜,志願軍第六十軍一八零師五四一團一營二連全體指戰員,通過敵千餘米的封鎖區,進入方形山附近的5號陣地。他們剛進入陣地就遭到了敵人的攻擊。堅守在5號陣地前沿的二排四班,發現敵人從對面樹林裡來偷襲,班長徐雲命令全班:「不準開槍,要刺刀見紅,看我的動作!」
  • 美軍老兵回憶長津湖之戰:志願軍凍僵了仍在衝鋒
    (原標題:長津湖戰役背後:生還美軍老兵稱志願軍為不畏死亡的靈魂,讓他深知勝利無望)
  • 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講述: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飛入敵群
    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飛入敵群——來自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的講述眼前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名叫唐章洪,四川中江縣人,今年85歲,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70年前的那場戰爭在他的額頭和耳朵上留下了傷痕,也給他留下了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
  • ...上海志願軍聯絡小組組長、抗美援朝老兵何文俊來訪役家平臺
    、抗美援朝老兵何文俊來訪役家平臺 2020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開啟了抗美援朝的英雄徵途。,役家老兵站將本著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態度,通過充分地展示不同時期的革命抗戰老兵和英雄人物的事跡,將老兵們的英雄愛國主義精神更好的傳承。
  • 志願軍已然盡力了!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沒能摧毀強敵的根源在炮兵上
    但由於志願軍第九兵團在戰前就接到了先後四次調動命令,所以轉道東北後因戰事緊急根本來不及等待所有冬裝到位就直接進入朝鮮,所以其麾下的幾個軍不是沒有棉帽局勢沒有棉鞋,手套更是奇缺無比,其中20軍幾萬人的厚棉衣居然才不足一千套。
  • 志願軍如何摧毀土耳其旅的?一個主力團衝垮土軍三次,整旅崩潰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第342團兩天內三次衝垮土耳其旅,特別是一個營的志願軍連續擊潰土軍兩個主力營,徹底教會土耳其士兵「如何做人」。但萬萬沒想到,戰役結束後,西方戰史卻齊刷刷將這幾場戰鬥誇為土耳其旅「英勇頑強之戰」,直到近年來一些西方學者才開始質疑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