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7 08:18
12月4日下午,*ST晨鑫(002447,SZ)在「芯格局 顯未來」顯示領域智慧論壇上宣布,旗下子公司上海慧新辰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新辰)研發的國內首顆(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實現了從樣品到量產的跨越,像素密度也從4300PPI提升到了6000PPI。
一直以來,微顯示領域主要被美國IT、日本Sony等國外大公司壟斷。「比如說近兩年比較火的極米投影儀,他們的顯示晶片主要是從美國IT公司採購的,因為技術的壟斷,他們有很高的議價權,極米的老總也說擔心哪天再貴都不賣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鄭緯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鄭緯民還表示,慧新辰的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實現量產,一些產品就可以實現替代。不過,慧新辰的晶片目前跟IT公司和Sony公司的還有點差距,真正完全打破日美壟斷,需要不斷加大研發、實現指標的追趕。
「宅經濟」帶火了投影儀
據了解,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晶片是一種將液晶技術與CMOS技術結合,以光相位調製為核心的光控制晶片,是投影類、AR/VR、5G通信等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核心晶片,其終端應用產品包括傳統投影機、智能投影機、可攜式投影機、雷射電視、AR/VR眼鏡等。
在LCOS晶片適用的產品中,投影儀可謂是近兩年被熱捧的電子產品。對比其他影視電器,投影儀的觀影體驗以及百寸超大畫面越來越受人們喜愛。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投影儀爆發性增長。
近日,央視也報導了「宅經濟」帶來投影儀銷量增長,京東銷量同比超過150%。另據洛圖科技最新報告,智能家用投影產品繼上半年保持銷量增長7%之後,進入下半年依然還在保持增長。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投影市場銷量為78.3萬臺,同比增長30%。
如今不只是國內,國外家用投影儀產品需求也迎來大爆發。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家用投影儀行業市場的市場規模,全球大概能到1400萬-1500萬臺,而在去年整個市場大概在750萬-800萬之間。
市場規模爆發的同時,國內的投影儀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今國內市場上已經有近百個投影儀品牌。除了索尼、愛普生、明基等國外大牌,還有極米、堅果、小米等頭部國產品牌。此前的中國投影市場一直被愛普生「霸榜」多年,而在2018年,後起之秀的極米超越愛普生成為國內市佔率第一的品牌。
不過,微顯示晶片作為投影設備的核心,一直被美國IT、日本Sony等國外大公司壟斷。國產投影儀品牌雖然在銷量上奔跑前進,但始終被日美企業扼住發展的喉嚨。今年5月初,「投影儀一哥」極米科技遞交招股書,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但是交表以來,外界就一直爭論其是否有核心技術以及低利潤率的問題。
能否打破日美壟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投影設備照明顯示技術主要包括3LCD/LCD、DLP及LCOS三種技術方案。
第一種3LCD投影技術,相對於單DLP投影技術,在色彩上有更好的表現力,但是在亮度和3D效果上是弱點。第二種DLP投影技術,在亮度和3D成像方面表現出色,但是在色彩表現力方面存在缺陷。
而第三種LCOS技術,就是上文提到的慧新辰研發的國內首顆(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採用的技術。該技術是基於成熟的LCD和DLP投影技術結合應用成熟的矽基板上CMOS技術,具有晶片集成度高、解析度高、高光效率和高對比度以及適用大尺寸顯示產品等優勢,但價格昂貴,體積也最大。
不過,鄭緯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直以來微顯示領域主要被美國IT、日本Sony等國外大公司壟斷。「微顯示晶片跟一般的嵌入式晶片不太一樣,是用來控制顯示器的,國內做這一類晶片的公司比較少,所以完全自主做起來的難度很大,同時門檻高也代表著未來有很大的市場。」
鄭緯民還以極米科技為例,稱極米投影儀的顯示晶片主要是從美國IT公司採購的,因為美國IT技術的壟斷,他們具有很高的議價權,「極米的老總也說擔心哪天再貴都不賣了,所以慧新辰研發並量產了國產的LCOS,極米科技也非常關注。」
對於目前是否考慮購買慧新辰LCOS晶片以替代美國IT晶片這一問題,極米科技創始人鍾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直在關注慧新辰LCOS晶片,晶片量產後,極米正在對其LCOS晶片進行測試。
對於此次發布的 LCOS晶片,慧新辰總經理李鯤向記者表示,晶片像素密度從4300PPI提升到了6000PPI,是高可靠性、兼容性及差異化的新選擇。鄭緯民則稱,慧新辰的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實現量產,可以讓國內一些產品實現部分替代。不過目前跟IT公司和Sony公司的晶片仍有差距,真正完全打破日美壟斷,需要不斷加大研發、實現各項指標的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