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顆無機取向LCOS晶片量產 能否打破日美在微顯示領域壟斷?

2020-12-16 財經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7 08:18

12月4日下午,*ST晨鑫(002447,SZ)在「芯格局 顯未來」顯示領域智慧論壇上宣布,旗下子公司上海慧新辰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新辰)研發的國內首顆(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實現了從樣品到量產的跨越,像素密度也從4300PPI提升到了6000PPI。

一直以來,微顯示領域主要被美國IT、日本Sony等國外大公司壟斷。「比如說近兩年比較火的極米投影儀,他們的顯示晶片主要是從美國IT公司採購的,因為技術的壟斷,他們有很高的議價權,極米的老總也說擔心哪天再貴都不賣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鄭緯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鄭緯民還表示,慧新辰的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實現量產,一些產品就可以實現替代。不過,慧新辰的晶片目前跟IT公司和Sony公司的還有點差距,真正完全打破日美壟斷,需要不斷加大研發、實現指標的追趕。

「宅經濟」帶火了投影儀

據了解,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晶片是一種將液晶技術與CMOS技術結合,以光相位調製為核心的光控制晶片,是投影類、AR/VR、5G通信等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核心晶片,其終端應用產品包括傳統投影機、智能投影機、可攜式投影機、雷射電視、AR/VR眼鏡等。

在LCOS晶片適用的產品中,投影儀可謂是近兩年被熱捧的電子產品。對比其他影視電器,投影儀的觀影體驗以及百寸超大畫面越來越受人們喜愛。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投影儀爆發性增長。

近日,央視也報導了「宅經濟」帶來投影儀銷量增長,京東銷量同比超過150%。另據洛圖科技最新報告,智能家用投影產品繼上半年保持銷量增長7%之後,進入下半年依然還在保持增長。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投影市場銷量為78.3萬臺,同比增長30%。

如今不只是國內,國外家用投影儀產品需求也迎來大爆發。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家用投影儀行業市場的市場規模,全球大概能到1400萬-1500萬臺,而在去年整個市場大概在750萬-800萬之間。

市場規模爆發的同時,國內的投影儀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今國內市場上已經有近百個投影儀品牌。除了索尼、愛普生、明基等國外大牌,還有極米、堅果、小米等頭部國產品牌。此前的中國投影市場一直被愛普生「霸榜」多年,而在2018年,後起之秀的極米超越愛普生成為國內市佔率第一的品牌。

不過,微顯示晶片作為投影設備的核心,一直被美國IT、日本Sony等國外大公司壟斷。國產投影儀品牌雖然在銷量上奔跑前進,但始終被日美企業扼住發展的喉嚨。今年5月初,「投影儀一哥」極米科技遞交招股書,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但是交表以來,外界就一直爭論其是否有核心技術以及低利潤率的問題。

能否打破日美壟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投影設備照明顯示技術主要包括3LCD/LCD、DLP及LCOS三種技術方案。

第一種3LCD投影技術,相對於單DLP投影技術,在色彩上有更好的表現力,但是在亮度和3D效果上是弱點。第二種DLP投影技術,在亮度和3D成像方面表現出色,但是在色彩表現力方面存在缺陷。

而第三種LCOS技術,就是上文提到的慧新辰研發的國內首顆(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採用的技術。該技術是基於成熟的LCD和DLP投影技術結合應用成熟的矽基板上CMOS技術,具有晶片集成度高、解析度高、高光效率和高對比度以及適用大尺寸顯示產品等優勢,但價格昂貴,體積也最大。

不過,鄭緯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直以來微顯示領域主要被美國IT、日本Sony等國外大公司壟斷。「微顯示晶片跟一般的嵌入式晶片不太一樣,是用來控制顯示器的,國內做這一類晶片的公司比較少,所以完全自主做起來的難度很大,同時門檻高也代表著未來有很大的市場。」

鄭緯民還以極米科技為例,稱極米投影儀的顯示晶片主要是從美國IT公司採購的,因為美國IT技術的壟斷,他們具有很高的議價權,「極米的老總也說擔心哪天再貴都不賣了,所以慧新辰研發並量產了國產的LCOS,極米科技也非常關注。」

對於目前是否考慮購買慧新辰LCOS晶片以替代美國IT晶片這一問題,極米科技創始人鍾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直在關注慧新辰LCOS晶片,晶片量產後,極米正在對其LCOS晶片進行測試。

對於此次發布的 LCOS晶片,慧新辰總經理李鯤向記者表示,晶片像素密度從4300PPI提升到了6000PPI,是高可靠性、兼容性及差異化的新選擇。鄭緯民則稱,慧新辰的無機取向QHD微顯LCOS晶片實現量產,可以讓國內一些產品實現部分替代。不過目前跟IT公司和Sony公司的晶片仍有差距,真正完全打破日美壟斷,需要不斷加大研發、實現各項指標的追趕。

相關焦點

  • ST晨鑫收購慧新辰半年,國內首顆無機取向LCOS晶片出爐!
    中國市場是塊肥肉,奈何多年以來國內的企業空有想要吃下這塊肥肉的心,卻一直被國外技術壟斷而失了許多先機。極米科技,就是這次投影儀大戰中湧現出來的後起之秀。但極米科技路不好走,雖然市佔率擺在那裡,極米科技乃至國內的投影儀廠商也一直在受著美日在微顯示領域壟斷的荼毒。往往需要滿足對方的高價高要求,國內廠商才能把生產投影儀需要的晶片拿到手。 可想而知,長久以來微顯示領域中國一直被卡著脖子。
  • 國內首顆LCOS晶片量產 *ST晨鑫「救星」登場?
    本報記者陳佳嵐廣州報導  國內首顆無機取向QHD(QuarterHighDefinition,數碼產品屏幕解析度的一種)微顯LCOS(指矽基液晶)晶片近日實現量產。
  • 國內唯一一條?鉅成集團LCOS封裝產線有望今年年底實現量產
    集微網消息,據中國新聞網報導,5月19日,上海鉅成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成集團」)宣布,其擁有的目前國內唯一一條LCOS封裝產線有望於今年年底實現量產。圖片來源:鉅成集團據報導,鉅成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顆(無機取向)LCOS晶片於2019年在上海「點亮」。該晶片的量產有望打破美國和日本公司在微顯示晶片領域的壟斷,解決傳統LCOS晶片可靠性不高、亮度不高等缺點,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 聚焦丨防止壟斷!鉅成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LCOS晶片!
    前言:LCOS晶片不算一個新東西,大概10來年前,國內做過一輪,各種原因沒有做起來,可見LCOS晶片在設計到製造量產過程中的難度之大。有光的地方就有LCOS,這裡的「有光」領域比如無屏電視、雷射電視、智能微透等等,VR、AR眼鏡、增強現實、虛擬實境、ARHUD、智能駕駛、智慧交通、3D顯示、全息顯示等。從市場前景來看,5G將推動電信運營商進一步提升其網絡傳輸速率,傳統基於MEMS或LC的WSS無法滿足5G時代高速網絡的需求,基於LCOS晶片技術的WSS將成為5G網絡的核心器件。
  • LCOS顯示晶片能改寫投影行業劇本嗎?
    近日,「芯格局 顯未來」——LCOS晶片發布會暨顯示領域智慧論壇在深圳舉行,有媒體向國內「投影儀一哥」極米科技創始人鍾波提問,是否考慮購買慧新辰LCOS晶片以替代美國TI晶片這一問題,鍾波表示,一直在關注慧新辰LCOS晶片,晶片量產後,極米正在對其LCOS晶片進行測試。
  • 中國晶片巨頭歷時4年,打破美韓的壟斷,國產快閃記憶體不再受制於人
    但存儲晶片市場一直被美國、韓國等企業所把持,晶片價格不菲。好在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國存儲晶片領域終於迎來了曙光,美韓存儲晶片價格也因此而鬆動,降成了「白菜價」。前段時間,作為我國存儲器領域巨頭之一的長江存儲頻繁傳來好消息,令人振奮。在今年4月,長江存儲128層QLC 3D快閃記憶體成功問世,並創造了多項第一。
  • 僅兩年便量產19納米晶片,打破美韓技術壟斷,長鑫的內存破局之路
    反觀全球存儲晶片市場基本形成了美日韓三國企業壟斷的格局,2019年NAND Flash市場,韓國三星以3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日本東芝和美國威騰電子分別以19%、14%的份額位居第二第三位。而在當年的DRAM內存市場上,韓國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美光半導體,分別以45%、29%、21%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前三。
  • 又一款國產晶片取得重大突破!打破美日德技術壟斷:掀起國產替代潮
    不僅僅包括了智慧型手機、電腦,同時還有各種智能設備、傳感器等等,尤其是在溫度、光線、距離等傳感器,都將會成為5G萬物網際網路時代,必不可少的智能終端設備,所以全球很多科技巨頭,都紛紛開始搶奪傳感器晶片市場;而近日,美國《福布斯》更是直接將傳感器列為未來十大科技產品之首,可見傳感器晶片的重要程度,但在傳感器晶片領域,全球共有超過4.8萬種傳感器,但我國僅研究了其中的
  • 傑發科技推出國內首顆車規級MCU晶片,助力汽車「新四化」
    打開APP 傑發科技推出國內首顆車規級MCU晶片,助力汽車「新四化」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4 15:53:28 近日,四維圖新旗下全資子公司AutoChips傑發科技對外宣布,其車規級MCU產品線又添重量級新成員——AC7801X,這是傑發科技繼2018年底量產的國內首顆車規級MCU 晶片——AC7811之後, 國產第一顆32位Cortex-M0+車規級MCU晶片,進一步打破國外MCU品牌在車身控制領域的技術壟斷,為國內汽車半導體行業樹立新的標杆。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可是這依然擺脫不了華為存在的「軟肋」,亦或者是我國科技企業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最大「短板」。  眾所周知,自華為被制裁以來,美國就多次修改晶片出口規則,導致了包括臺積電、美光、三星、索尼、高通、中芯等在內的晶片企業無法在供應華為晶片。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是華為的供應鏈,但是他們大多都是美日韓晶片企業,而為數不多的中企卻也受到了限制,是因為都用到了美國的技術。
  • 國產快閃記憶體的崛起,獲得華為的青睞,打破日美壟斷躍居全球第七
    近年來,國內晶片產業的「去美化」如火如荼,雖說目前依舊需要依賴進口,但在個別細分領域,國產晶片已經成功崛起,例如快閃記憶體。 放眼全球快閃記憶體晶片市場,一直以來由日美韓三國掌握著前六大快閃記憶體原廠,例如三星、SK海力士等都是能夠壟斷全球的快閃記憶體巨頭。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由於多方面因素,我國在半導體領域掌握的話語權微乎其微。這導致目前,在許多與晶片相關的行業仍處處受制於人,例如光刻機製造、晶片製造等方面。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 打破投影壟斷格局 投影中國芯LCOS再升級
    這兩年川普主導的貿易戰下,國內產業界最核心的熱詞莫過於「卡脖子」了!何謂之卡脖子呢?其實也不一定就是「技術掛帥」或者「獨家壟斷」的領域——但凡那些,你沒有、人家有、你又必須用的,都是卡脖子產品。
  • 打破美日韓壟斷?國產存儲晶片取得新突破,官方聲明暗藏玄機
    好在經過近10年的努力,中國的晶片企業在個別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比如華為海思設計的麒麟手機晶片,性能和工藝都不弱於美國晶片巨頭高通和蘋果,中芯國際也實現了7納米晶片工藝的投產。最近在存儲晶片領域也傳來好消息,有望打破美日韓三國晶片巨頭的壟斷。
  • 國產CPU年售50萬顆!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國產CPU年售50萬顆!中企用20年時間,打破了美國壟斷的核心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國內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半導體企業,目前也已經突破了很多的核心技術,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為以及中芯國際了,華為擁有了頂尖的5nm晶片設計能力,而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對於14nm晶片的量產,即將實現對於7nm晶片的製造,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傑發科技打造智能汽車「中國芯」
    四維圖新旗下汽車晶片公司傑發科技產品總監趙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對國內汽車企業表達了以上期望。6月28日,在有著「半導體行業風向標」之稱的2020中國IC領袖峰會暨中國IC設計成就獎頒獎典禮上,傑發科技榮獲「五大中國潛力IC設計公司」,而去年榮獲過此殊榮的有寒武紀、地平線等公司。
  • 打破美歐壟斷,中國伽馬刀實現100%國產化!國產替代潮來了?
    來源:金十數據打破美歐壟斷,中國又一領域實現100%國產化!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醫用鈷-60完全依賴進口,而國際上醫用鈷-60供應嚴重短缺,嚴重製約患者及時就醫和國內伽馬刀醫療產業的發展。並且我國放射診斷和治療設備,絕大部分被通用、飛利浦、西門子、瓦裡安等外企壟斷,前3家企業產品在我國市場佔比高達70%。
  • *ST晨鑫淪落退市邊緣主營遊戲的要收購晶片企業交易所:真能持續賺錢?
    據介紹,慧新辰系國內領先的LCOS晶片企業,公司核心研發團隊頗為吸睛,有華為、中興、廣景等晶片、通信、光學等各行業領先企業的從業背景,慧新辰自主研發的國內首顆LCOS晶片(無機取向)已於2019年研製成功,該晶片的量產有望打破美國和日本公司在微顯示晶片(光閥晶片)領域的壟斷,解決傳統LCOS晶片可靠性不高、亮度不高等缺點,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 手機最核心的射頻晶片,被美國日本壟斷,國產替代計劃開啟
    這就是射頻晶片的本事,通常情況下,一部手機主板使用的射頻晶片佔整個線路面板的30%-40%,以以 iPhone 7 為例子,手機配備了 3 顆 PA 晶片(高、中、低頻段), 2 顆濾波器組, 2 顆射頻開關, 2 顆 PA、濾波器一體化模組。除了手機之外,射頻晶片在5G通信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射頻器件是無線連接的核心,射頻賽道具備持續成長性 。
  • 晟合微電總部動工 打造驅動晶片技術高地
    集微網消息 2020年10月20日,晟合微電總部開工奠基儀式暨戰略投資籤約及新品發布會在廣東省肇慶市肇慶新區隆重舉行。廣東晟合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維東表示:「晟合微電總部開工奠基儀式,是緊跟市場發展不斷創新的重大舉措,也是迎合供給側深化產業布局,完善半導體產業服務,集成電路的又一個裡程碑,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趨勢。」驅動晶片市場一直處於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近年來雖然國內企業發展迅速,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但相較於國外企業,國內企業起步時間相對較晚,在驅動晶片等領域積累比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