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農民 為農民寫

2020-12-12 騰訊網

上世紀七十年代,著名作家浩然的作品《豔陽天》紅極一時,除了書籍、畫報、連環畫外,每天的中午時分,長篇小說《豔陽天》由袁闊成藝術家播講的評書,可謂是家喻戶曉,百聽不厭的優秀節目。

(《豔陽天》浩然著,北京市朝陽區連環畫業餘創作組繪,人民美術出版社,1973)

浩然創作的文學作品,人物形象鮮活,冀東農村的生活氣息濃厚,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和感染力,其作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影響廣泛,作家浩然的名字,家喻戶曉。

"寫農民,為農民寫"。是浩然先生一生的創作源泉。

浩然,(1932~2008)中國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寶坻人。浩然歷任中國文化傳播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1998年推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政府特殊津貼。

浩然經常說要「深入一輩子的農村,寫一輩子的農民,給農民當一輩忠實代言人。"他做到了,為了體驗和積累創作素材,浩然在冀東和北京郊區農村做了大量的生活積蓄,一輩子都在農村和農民打交道。今天,讀浩然先生的作品,依然是鄉土氣息撲面而來,北方農村的生活和農民的精神面貌躍然紙上,令人回味無窮。

浩然一生創作了出版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其中1962年開始創作的有長篇小說《豔陽天》,1970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金光大道》和1974年創作的中篇小說《西沙兒女》被稱為浩然文學創作的三部曲。198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蒼生》代表了其改革開放以來浩然小說的一個新高度。

《豔陽天》和《金光大道》出版後,立刻在全國引起轟動,隨即被改編成了連環畫。1973年,《豔陽天》和《金光大道》又被改編成了電影,在全國公映。

《金光大道》浩然著,北京市順義縣革命委員會繪製,人民美術出版社,1975。

浩然的主要作品代表作《豔陽天》、《金光大道》、《西沙兒女》的藝術持色。

(一)《豔陽天》,這部長篇小說是1962年開始創作的。作品描寫了上世紀50年代農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上你死我活、驚心動魄的鬥爭。

浩然在這部作品中,成功的塑造了蕭長春、韓百仲、焦淑紅等捍衛社會主義道路的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同時也刻畫了反面人物馬之悅、地主馬小辮、馬齋和落後分子彎彎繞等形象。他們這些妄圖復闢資本主義的投機分子和地富反壞分子不甘心失敗,伺機陰謀變天。以蕭長春為代表的廣大農民與他們進行了堅決無情的鬥爭。

《豔陽天》描寫的京郊東山塢農業合作社在麥收前後發生的一系列矛盾衝突為主心,作者精彩的刻畫了農村各個階層人物在農業合作代時期所展現的精神面貌和人物個性。

浩然在《豔陽天》裡塑造了眾多的農民形象,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熱情洋溢地表達了對社會主義"豔陽天"的讚美。小說情節曲折精彩,結構條理清晰。人物刻畫生動鮮活,語言通俗易懂帶有冀東地方特色,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時代特徵。

泃河紅葉

(二)《金光大道》。這是浩然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寫的是建國初期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那時候,新中國成立土地改革後,發動分散經營的農民搞生產互助組,試辦農業生產合作社。作品描繪了冀東一個名叫「芳草地」的普通村莊裡,眾多不同層次,不同身世和不同命運的農民,在共產黨員高大泉的帶領下,頂住了敵人的妖風邪氣,在社會主義金光燦燦的大道上高歌猛進。

《金光大道》這部長篇小說,在那個時代,也難免會有特定時代的政治烙印。改革開放後,有文藝評論批評高大泉式的英雄人物形象就是那個時代"高、大、全"的典型塑造,是一種完美程式化的英雄模式。

三河靈山塔

(三)《西沙兒女》,浩然在這部中篇小說裡以一種詩意的散文語言,描寫了南海神奇的風光和地域的特點。

《西沙兒女》寫於1974年,在這部小說裡,浩然一改農村式的寫作方式,用寫意畫的筆觸,抒情而浪漫的刻畫了海南島海家風俗和漁民的戰鬥業績。

小說分正氣篇和奇志篇上下兩部。正氣篇描寫了西沙兒女抗擊日本鬼子,保衛西沙的故事。奇志篇敘寫了西沙軍民共同打擊南越海軍、殲滅南越敵艦的故事。

泃水飛虹

浩然說,感謝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和關懷,給了我很多榮譽。我曾出席過三次國宴,非常榮幸!

作為一名為農民代言的作家,1986年11月,浩然和夫人在河北三河安家落戶紮根下來。

(《鋪滿陽光的路》浩然著,揚一明繪,人民美術出版社,1975)

筆者也很榮幸,參觀過著名作家浩然在三河生活過的故居,感觸很深。浩然是筆者最喜愛的作家之一,還在上小學時,就讀過浩然先生的作品《豔陽天》全五冊、《金光大道》全五冊、《西沙兒女》、《七月槐花香》、《一擔水》、《鋪滿陽光的路》等連環畫。

三河楊六郎銅像

  (《七月槐花香》浩然著,丁純一、蔡一鳴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浩然是一位勤奮的作家,他4O多年創作出版著作80餘種。他寫農民,為農民而寫的藝術創作,始終洋溢著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他的鄉土氣息濃鬱的作品和藝術特色,在國內外都頗有廣泛的影響。而對喜愛浩然先生文學作品的愛好者來說,收藏那個時代以浩然文學作品改編的連環畫,也是很有意義和收藏價值的一項選擇。

來源:燕山王子

燕郊人都在看

相關焦點

  • 海南新聞界書法家 新春為農民寫春聯
    本報1月12日訊(記者吳雨倩 通訊員吳凡)12日,海南省新聞界書法家們匯聚海口火山口世界地質公園,為海口石山鎮新型致富農民帶頭人揮毫潑墨送福寫春聯,來自囯內外數百名遊客和當地農民觀看,現場呈現出一片迎新春送祝福的氣氛。
  • 【中國夢主題創新歌曲】用農民的語言寫農民的歌
    寫歌詞,宋小明算是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不過,相比父親在20多歲就根據苗族民間蘆笙音調與歌詞改編創作出流傳至今的兒歌《讀書郎》(又名《小兒郎》),宋小明則顯得大器晚成。 1991年,宋小明作詞的歌曲《功夫令》借著北京首次申奧的東風面世,反應不溫不火。6年後,這首歌成為屠洪剛第二張專輯的主打歌,歌名改為《中國功夫》。
  • 「農民起義我一個不寫」,易中天為何對農民起義如此厭惡?
    在中國的封建王權統治史上,出現過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才,這些人有著一顆不服輸不信命的決心,並且決定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掌握封建的王權統治,這些人,就是中國歷史政治史上重要環節的組成者——起義農民。按理說,這些農民揭竿起義,理應得到關注和尊重,但是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百家講壇的主講人的易中天卻對這些農民極度排斥,甚至放出「農民起義我一個不寫」的狠話,這又是為什麼呢?
  • 農民為妻子寫了首詩:《我的老婆很黑》,通俗易懂,感動不少網友
    所以,孟郊寫「慈母手中線」,寫給最愛的媽媽;賀鑄寫「三歲扶床女」,這是寫給最愛的女兒;元稹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寫給最愛的妻子。人的一生中,夫妻之間共度的時光,實際上是最長久的,因此寫給妻子的詩最多。在眾多名家的手筆中,妻子總是那麼美,無論歡聚或離別;無論幸福或悲傷,妻子的美,永遠縈繞心頭。所以蘇軾的「小軒窗,正梳妝」,讓人無限遐想。
  • 楊萬裡同情農民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寫盡了農民荒年心酸
    共產黨知道重視農民,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可是在古代,農民們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古代收稅,雖然有年景如何的考量,但是發展到後來隨著制度的逐漸腐化,本質上還是壓迫農民的,雖然收稅制度的初衷並非如此,也很知道從農民的角度考慮,但是政策執行久了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積壓下來,農民的生活就沒有那麼好過了,人們紛紛的賣身為奴,土地兼併也就越來越嚴重,國家的根基動搖,它的命運,也就不長久了,一直到近代的土地革命,才徹底解決了土地分配的問題。
  • 農民的辛苦城裡人是不會懂,顏仁鬱的這首《農家》,寫得就很深刻
    文學作品裡關於農民的形象很少,只有真正地深入到民間,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的生活,才會真正的懂得他們的困難,譬如唐朝詩人李紳的一首《憫農》,那就是膾炙人口,裡面每一句都是經典,不僅寫出了農民的艱辛,同時也是告訴了世人要有敬畏之心,每一粒食物,那都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正是由於有著這種深刻的描寫,也令這首詩成為了唐詩裡面描寫農民形象最傳神的一首作品。
  • 人大代表辛喜玉:農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農民
    易成晨 攝農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農民——人大代表辛喜玉履職15年裡那些難忘的事兒國際在線:作為一名普通村民,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來北京參會時是怎樣的情況,有什麼感受?辛喜玉:我剛當代表那年50歲,第十屆。
  • 印度農民不堪重負選擇自殺,臉上寫滿了痛苦
    12月20日,抗議農民為死者舉行儀式,莫迪站出來講話,稱政府將支出1600億盧布安撫民眾,但還是不願意修改農業法案,他認為法案將有助於農民增加收入,也會鼓勵對冷庫、採購、分銷鏈條更多的私人投資,並將鍋甩給反對黨,說一切都是反對黨在搞事,農民法案是有利於農民的,會幫助農民增加收入。那這是一項什麼樣的法案?竟會掀起如此軒然大波。
  • 國家級書法家走下神壇,一副字只賣50元錢,農民跟著寫春聯賺錢
    朱永章打破書法高不可攀的神壇, 自己寫一副字,裝裱好只賣50元錢。他說:「書法家就是一個熟練工,一副字賣這麼低的價格也有利潤,只有讓書畫走進尋常百姓家,才能實現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2018年4月份,朱永章來到土樓村後,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懷著對農村、農民的一片情懷,辦公益課堂,指導農民繪畫、寫字。
  • 學霸農民劉沈廳: 像寫論文一樣種地 「門外漢」變身「領頭羊」
    他在李山村流轉土地130畝,成為眉山首位擁有985高校碩士學位的職業農民。他從農業「門外漢」變身「土專家」,不僅攻克了多項柑橘種植難題,還將自家果園打造成為了示範樣板,並成為地方農業的領頭羊,如今,沈廳家庭農場柑橘年銷售收入超過100萬元。返鄉種地四年後,眉山市首位擁有985高校碩士學位的青年職業農民劉沈廳,火了!
  • 連綿不斷的各地農民起義
    起義的人們以山谷為根據地清軍多次出動千餘名鎮壓,均被起義者擊退。雍正七年、八年(1729年、1730年)廣東和乾隆六年、八年(1741年、1743年)廣西、潮北等省以李梅為首的起義。李梅稱王以羅平為年號雕印,散札付於廣東恩、開、新興陽江等縣李梅弟李彩於乾隆六年在廣西起義。起義者幾百人,手持武器打大旗數軒,旗上寫「天與道行」四字。
  • 秋分日&中國農民豐收節,致敬億萬農民
    而從2018年起,秋分這一天被賦予新的意義——「中國農民豐收節」。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我們小時候,包括世世代代的孩子,基本上學的時候必備的一首古詩就是《憫農》,其中的詩句也可謂是家喻戶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農民模仿《詠鵝》,寫了一首《詠雞》斬獲文學獎,掀起模仿高潮
    不過近來卻有一位老農打破了常規,模仿這種趣味手法也寫了一篇詠物之作,是為《詠雞》。看到這個篇名,趣味性一下子就出來了,和《詠鵝》相差無幾。但是也有些人認為一個老農,能有什麼文化,光是看其名便淺顯不已,又有什麼值得顯露的地方?
  • 與億萬鄉親喜迎全面小康——寫在《農民日報》創刊40周年之際
    戰爭期間在山溝裡吃過農民的小米,要為8億農民辦一張「一個雞蛋就能換」的報紙,「也是一種報答」。初創期,席地而坐辦公會客,每天只領1元工資自帶飯盒,背著樣報走到農民中間徵求意見,老報人們卻不覺苦不覺累。他們的肩頭,扛著的是全社會對農民的關注和情誼。更是農民的期盼。
  • 農民「三變」賦三農
    農民「三變」賦三農文/劉慶元民族要復興,三農必振興。2020全球抗疫艱難之年,黨中央一直視三農為「壓艙石」,「國之大者」。中國強則農業強、中國美則農村美、中國富則農民富。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筆者感慨之餘,寫下此文。
  • 這位50歲的農民花了6年時間寫小說,4個月內印刷7次,收入
    這本書總共有五十多萬字,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白鹿村為縮影,表現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在《白鹿原》寫完後,他立即把一本寄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經過幾天的等待,陳忠實收到了人民文學的來信,當他打開信時,他既緊張又興奮,但在讀完信的那一刻,一切都變得塵埃落定,而陳忠實,太興奮了,掉到了沙發上,痛得尖叫起來。他的妻子聽到這話後嚇了一跳,跑去看他。
  • 農民的兒子,怎麼會打出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的仗?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農民的兒子,怎麼會打出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的仗?為什麼我們能打贏這場戰爭?在羅伊·阿普爾曼的《逃出陷阱》一書中,有一節是這樣寫的:《中國「人海」戰術的神話》裡面提到,為何我們擁有關於中國軍隊用人海戰術攻擊美國軍隊的神話?
  • 她在中國生活40年,寫中國農民獲得諾貝爾獎,墓碑只留3個漢字
    很多人得知她,或許是因為她把《水滸傳》翻譯給英語讀者看,並取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又或許是她與徐志摩曾經有過一段朦朧而隱秘的無果之戀。但是,獲得諾獎後,她的身世和作品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看點。賽珍珠是純正的美國人,卻一生著譯過107部關於中國社會的著作;享年80歲,卻有40年都在中國生活。
  • 我的農民父親
    之前看別人寫我的父母親感人的故事。我也想過我的父親母親,記憶裡並不是那麼讓我感興趣。嚴格來講,我的父親並不是一個很慈愛的父親。他重男輕女,他封建,他思想落後。但是作為一個資深的農民,他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農民幹部職工。他在村幹部的職位上做了有三十年餘,對新中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之勞。
  • 過去的農民,生活都難以溫飽,他們拿什麼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
    這詩寫得感人嗎?這詩寫得形象嗎?《憫農》這詩寫得難道不是農民嗎?過去的農民,在自己的生活都難以溫飽的特殊背景下,他們拿什麼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想堅定地說:過去或者說當年的那一代農民,之所以能夠在極其艱苦的時代背景下,還能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不就是憑他們日復一日地滴下的那些汗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