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有特色的應用型金融人才

2020-12-27 金臺資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賴盈盈

普通高等大學如何在培養金融人才上辦出特色?

「不應過於注重高精人才,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同樣重要。」12月3日,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張克雯接受採訪時說,合理因材施教是學校設計貨幣銀行學(金融學)課程的核心出發點。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分為線上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以及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等5大類。在公布名單中,貴州共有21門課程入選,貴州財經大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線下課程名列其中。

張克雯介紹,自1992年專業設立以來,金融學專業長期都是貴州財經大學重點發展的傳統優勢專業。2007年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2010年成功申報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單位、2013年獲得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4年擁有了省級《金融學》課程案例庫、2019年獲得國家級一流專業……貨幣銀行學(金融學)作為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一直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點對象。

張克雯說,與同樣獲得一流專業建設點的省外重點高校相比,學校仍有許多學習提升的空間。

經過多年打磨,教學團隊最終確定了聚焦「培養應用型人才」,突出「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特色,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線上教學拓展與課外學習實踐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教學目標。

結合經濟管理類專業特點和貨幣銀行學(金融學)課程性質、體現「學生本位」互動式的教學特色,整個課程在教學中踐行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授課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

過去,老師往往只能單向灌輸知識點;如今,課上40分鐘,每個環節都包含了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課前預習 課上精講、課上5分鐘梳理金融要聞、無領導小組討論、現場答辯……

受這門課程影響,學校2017級金融卓越人才班學生張翼虎深深愛上了金融學,正在挑燈夜戰準備考研。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這門課往往讓我沉迷在金融中無法自拔。」張翼虎說,通過無領導小組討論,小到買房貸款、大到數學建模,都能和同學一起討論,再枯燥的專業知識,都能輕鬆記牢。

學生們愛上的不僅是專業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踐課也吸引了大量忠實粉絲。

在實驗課上,原來學生只能通過智盛商業銀行軟體學習櫃檯業務操作,或典閱BSI平臺學習貸款業務,進行單項實操。今年,學校正在獨立開發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綜合仿真模擬實驗軟體,學生將通過扮演大堂經理等角色,一步步通關解鎖更高級的角色。

「學生只要『打遊戲』通關,就能學到相關操作。」張克雯說,櫃檯業務、貸款操作、理財技巧,甚至集體訓練,軟體打通了專業相關的主要環節,大大提升了實驗課的整體性和趣味性。

據悉,軟體預計將於近日完成設計。

走進學校明德樓2樓,一條紅色長廊內,陳列了百餘種、萬餘件五顏六色的票據——這裡是貴州財經大學票據博物館,也是金融系學生的實踐課堂。

「疫情期間,票據館為學生校內實踐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張克雯說,票據館內豐富資料既展示了中國票據的歷史變遷,也保存了許多即將消逝的文物資料。

張克雯介紹,下一步,學校計劃將實踐課學時從2學時提升至3學時,地點也將從校內延伸至校外的銀行、保險和證券等金融機構。

儘管課程已獲得國家一流課程認定,未來的路卻顯得更加艱巨。張克雯認為,國家一流課程只是國家一流專業的基礎支撐,作為學校牽頭學科之一,更應該化壓力為動力,為實現「雙一流」高校建設的目標不斷奮鬥。

未來,該校計劃補短板強弱項,更新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線上慕課教學方法和知識點,努力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國家一流「金課」。

相關焦點

  • 面向未來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何培養
    七年後,論壇以「新徵程——面向未來三十年」為主題,聚焦高質量人才培養,為「十四五」期間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開好局、起好步。  與會專家指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不僅直接關乎經濟社會發展,更是關乎國家安全命脈的重大問題。對此,教育事業應當如何把握未來,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抓好規劃?
  • 讓智慧「燃動」課堂—宜春學院全力打造智慧課堂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
    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我們的授課需要看大量的圖片,原來的教室設備投影老化,色差很大,不清楚,現在的電子屏很清晰,前後左右的同學都能看的很清楚。講到哪個不清楚的地方,學生隨時提問,軟體上也可以點『不理解』,老師可以持續關注,即時答疑解惑。」「再一個就是學生投屏,安排的課堂作業當場畫完就拍照投屏,大家一起來觀看講解,效率能提高很多。投屏可以不顯示學生名字,避免學生害羞,克服心理負擔。
  • 西安交大獲批實施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
    近日,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公布了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名單,我校公共衛生學院入選。12月3日,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聯合召開項目啟動會,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洪大用司長、國家衛健委科技教育司楊青司長出席會議並作講話。參加會議的還有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相關司局領導和11個獲批立項單位的領導和負責同志。
  • 中國疾控中心獲批教育部、衛健委 「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近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批准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的通知》(教研廳函〔2020〕6號),批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單位為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項目實施周期為2020—2030年。
  • 福建工程學院京東智聯雲產業學院成立 加快應用型人才培養
    記者在會上獲悉,此次雙方聯合成立的福建工程學院京東智聯雲產業學院將致力於開展產教融合創新示範,在電商、貿易、物流供應鏈、人工智慧等領域建立長效穩固的合作機制,加快福建省該領域應用型人才培養。學院依託於網際網路經貿學院,開設電子商務行業工程師實驗班,並整合線下線上教學資源等多種教學模式。
  • 應用型大數據人才這樣培養才有效!——專訪西安理工大學段剛龍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而相關人才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首要資源。因此,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大數據人才,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的優勢資源,加強校企合作,探索新時代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成為目前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 訂單辦學精準輸出,小微金融人才培養基地落戶臺科院
    人才!台州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是台州經濟發展的支柱,要實現台州小微金融的發展,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是培養人才傳統的溫床,但是通過傳統的方式培養出的人才,能否很快很好地融入到台州小微金融的發展中去呢?學校要開啟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培養出適合台州這片土地的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的需要,離不開與行業、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
  •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新校區開工奠基 劉積仁表示將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大連東軟信息學院董事長劉積仁表示,從辦企業到辦大學,從IT到大健康,東軟始終抓住中國數位化浪潮的發展契機,與城市共生,與產業共生,與合作夥伴共生,在持續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的同時,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構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20年間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已為社會培養5萬餘名IT應用型人才。
  • 【典型經驗】學校農學院實施三項工程 培養複合應用型新農科人才
    【典型經驗】學校農學院實施三項工程 培養複合應用型新農科人才 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以培養複合應用型新農科人才為目標,借新農科建設東風,緊緊圍繞創建和諧穩定的學生隊伍一條主線,把握常規工作有亮點、創新工作有特點兩個指導思想,著力實施「521」思想引領工程、「合力育人
  • 顏虹:培養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張 麗 記者 阮班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系統在預警發布機制、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等存在多方面短板,急需去弊革故、總結經驗教訓,有針對性地加強國家層面公共衛生高級人才培養模式重塑、培養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
  • 西安交大副校長顏虹:培養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刻不容緩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馮麗)「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中能科學分析和評估複雜的公共衛生風險和問題的高級管理領導型人才的匱乏,大力加強公共衛生複合型人才培養工作,尤其是培養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刻不容緩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針對目前食品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型升級,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的形勢,認真研究行業急需的人才規格,做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努力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校企共建專業委員會  長期以來人才市場供需"兩張皮"的矛盾較為突出,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遺餘力的將自己的學生培養成"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然而企業在遴選人才過程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降低標準,最終沒能挑選到中意的人才,什麼規格的人能更好的滿足生產的工作崗位需求,企業更有發言權。為了弄清正確的培養方向,最好能組織有企業參與的專業委員會。
  • 南通理工學院舉行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論壇
    南通理工學院舉行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論壇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1-23 字體:[ 大 中 小 ]
  • 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舉辦第二屆應用型法律人才協同育人論壇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豔12月18日,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商貿與法律學院舉行第二屆應用型法律人才協同育人論壇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與走進《民法典》主題宣講活動。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副校長楊慶慶在致辭中介紹,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法學專業作為廣西民辦高校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
  • 南通理工學院:提升學生能力 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從2016年開始,以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為重點,通過實施「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項目強化班培養計劃,開展「以能力為本」的「競賽育人工程」,強化「以應用為要」的畢業設計(論文)的真題真做,較好地體現了以南通及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 上海技能人才通過應用型職業教育登「雲」逐夢
    學校還對接美國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相關專業標準,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袁明就是來自二工大高等職業技術(國際)學院 17級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目前,上海市人社部門正圍繞強化「四大功能」、建設「五個中心」,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工程技術領域,探索開展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試點,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 馬上大學:馬上消費金融各領域人才培養基地
    馬上大學現已成功獲批設立重慶市市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金融研究院。同時,還與國內大學聯合成立大數據及風控實驗室,研發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生物識別等前沿科技聯合培養優秀人才,形成「人才培養+科技研發」雙向驅動。
  • 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培養專業管理人才
    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商業管理教育經歷了MBA和EMBA概念普及化進程,很多中層管理人才已經把到商學院進修納入自身的晉升計劃中。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商業管理教育真正進入了專業化和精細化發展的階段,這一趨勢是中國經濟發展對商業管理人才需求的真實反映。
  • 應用型大學的先鋒!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際高教界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國內的諸多高校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開始建設應用型大學,以此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探索康養人才培養的「山青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備受重視。據統計,目前,全省有55所中高等院校開設了老年保健與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點58個,在校生6400餘人,院校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均居全國首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全省養老產業發展研究和人才培養的較早開拓者,開設康養類專業的初衷是什麼?在康養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又有哪些深入的思考與布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