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實中學老校區的建築——中山廳
回浦老校舍
三十年代校園
鄞縣私立效實中學參加浙江省運動大會優勝運動員留影,民國三十七年四月
東中老校區
這個階段,教育領域有個有趣的現象,各地很多學校都在舉辦校慶。在微博搜索「百年校慶」,浙江省至少有五所中學在舉辦百年校慶,分別是寧波效實中學、寧波二中、東陽中學、回浦中學、諸暨中學。省外辦百年校慶的中學也有不少,比如湖北的黃梅一中、湖南的長沙一中和祁陽一中、山東的濰坊第一中學、江蘇的無錫第一女子中學等。
為什麼都趕在一百年前的1912年創辦學校呢?
1912年全國中學生人數是1911年的2倍
往前推一百年,也就是1912年,是「民國元年」,那一年中國誕生了很多學校。
杭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陳桃蘭老師,是教育史專業博士,對國內近代校史非常有研究。
她說,1912年各地中學的紛紛設立有特別的背景,主要是由中華民國的成立及其當時的教育部對中學教育的改革和調整推動的。
1912年1月,當時的教育部先後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中學校令》、《中學校令施行規則》和《中學校課程標準》等,對中學教育的教育宗旨、辦學體制、教育內容、教學方法與課程及教科書編寫等作了詳細規定。用今天的話說,就叫「新課改」。
其中《中學校令》規定中學的設立以省立為原則,縣立為例外,私立學校輔之。省立中學校由省行政長官管轄,校長由省行政長官任命。
辛亥革命後,全國所有的省都設或改立了省屬中學,特別是一些發達省區,設立就更多。如江蘇省在原有基礎上,在1912年改設了11所省立中學,山東省改設了16所省立中學,廣東省13所。
據統計,1912年全國有中學373所,其中省立中學佔50%,縣立中學佔40%,私立中學佔10%。學生數52100人,比1911年增長約一倍。
浙江的寧波效實中學、寧波二中、東陽中學、回浦中學、諸暨中學也成立於這一年,不過當年都不叫現在的名字。
當年的新課改
這一年,還有一個變化是女子中學的設立。允許單獨設置女子中學,並制定了女子中學規程和課程表。婦女開始享有接受中等教育的權利。
當時對中學課程也進行了調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課程內容上,與清末相比,最主要的是廢除了讀經講經課,同時增加了手工、音樂等課程。二是注意到男女方面個性差異與需要,專門為女子制訂了課程表,在普通中學的課程之外增加家事、園藝等課程。
寧波效實中學
百年出了15位院士
寧波效實中學校慶典禮10月20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25日的師生狂歡匯演。最近學校辦公室異常忙碌,電話不斷,校長周千紅從早忙到晚。昨天,周校長向我們介紹了整場校慶活動。
「百年校慶,不只是校慶日一天,我們已經忙了一年。學生早已接受了各種校慶教育,舉行大大小小很多活動。
「這次慶典活動,有院士講座。效實中學百年,一共出了15位院士,慶典當天會來四位,分別是徐祖耀(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耀(化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思得(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和陳肇元(土木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思得教授是兩彈一星的元勳,他會給孩子們講講自己在效實的成長過程。」
說到慶典當天的文藝節目,周校長很激動,「如果是一般的節目我就不提了,我隨意舉兩個例子。比如一首歌,《哦,十分鐘》,現在是小學音樂課的經典曲目,是上世紀80年代末效實一個女生創作的,在全國比賽中拿到一等獎。就因為這首歌,她被保送了清華大學。慶典那天,我們的學生會合唱這首歌。
「再舉個例子,1996年學校三個女生一個男生表演弦樂四重奏,在全國中學生文藝匯演裡拿到第一名。這次學校把他們找回來,重新表演,很有意思。」
童第周和「蔡代數」
校慶典禮,學校還要揭幕兩座銅像。一座是學生銅像,一座是教師銅像。
周校長說,「學生銅像是童第周,大家小學課本都學過。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1922年畢業於效實中學。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奠基人)的回憶錄裡寫了他對母校的感情,很深。他進校時倒數第一名,到了畢業成正數第一名,這種勵志向上的精神,想向學生傳達。」
教師銅像是蔡曾祜。解放前蔡曾祜在效實中學教數學,經驗豐富,一直教到了七八十年代,前後約40年。
「杭州人可能不大知道,但是寧波老百姓當中,沒人不知道『蔡代數』。當時沒有特級教師的評選,但浙江省評了兩名一級教師,蔡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巧的是,童第周剛好是蔡曾祜的學生,這對師徒的銅像,已經立在了學校的銀杏林。說到銀杏,這是學校的校樹,建校之初,學校就種下銀杏樹。銀杏樹象徵高潔、挺拔,希望學生也做這樣的人。」
回浦中學
回浦中學位於台州臨海市區,佔地300多畝,是浙江省一級重點高中。學校背靠青山,校園優美雅致。
校慶典禮10月12日舉行,各地校友趕來祝賀,這幾天校長、老師也是非常忙碌。負責校慶工作的李海虹老師說,校園現在彩旗飄飄,像過節一樣。典禮當天,來自各界的校友和領導會送來祝福。海洋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慶煥將作為校友代表,給同學們講講當年的學習經歷。
學校還計劃賽龍舟,在離學校不遠的臨湖舉行。
96字長詩校歌唱到現在
28歲的李老師任教四年,但對校史相當熟悉。
李老師說,學校前身是1912年創建的「私立回浦高等小學校」(以臨海古縣名「回浦縣」命名)。1956年改制為公立,稱「臨海第二中學」。1985年恢復校名「回浦中學」。後來發展迅速,成立回浦教育集團。這個集團包括臨海市外國語學校(初中)、回浦實驗中學(初中)和回浦中學(高中)。學校曾出過兩屆台州市高考狀元,近年來成績也不錯。
「學校的百年歷史沿革,最讓人感觸的應該是校歌。一首96字的長詩,從建校唱到現在,100年了!」
李老師在電話裡即興哼唱,歌詞押韻,曲調明快——
莽莽中原逐鹿場,登高感慨長。回浦波平赤城赤,壯哉吾故鄉。
山水清奇毓靈秀,英豪應運生。願養鋒銳殲強梁,蔚為我校光。
靈江江水碧迴環,秋高星鬥寒。大好年華如逝水,容易換朱顏。
及時為學兼修養,浩氣薄雲端。乘槎直向廣寒遊,摘得北辰還。
校歌的作詞作曲,是學校的創建人陸翰文。說起陸先生,收集校史材料的李老師聽到不少故事。
「陸先生說起來真是文武全才。早年參加光復會,加入光復軍的敢死隊,打了不少仗。後來回鄉,1912年辦小學,其間去日本留學,據說是學音樂。回國後繼續辦學,當了幾十年校長。他把學校發展成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自己還在一線當老師,教語文、音樂、體育。
「陸先生治校很嚴,當年學校各處種了枇杷樹,夏天果子熟了,隨手可採,但一千多學生,沒一個敢偷摘。先生會在端午後統一採下,每個學生分六七個枇杷嘗鮮。到了秋天,校園裡的桂花開了,香氣襲人,也無人摘折。很快,每位學生會分到一小包桂花,帶回家裡做桂花糖。當時的回浦中學,很多人成才,學校省內外馳名。」
學校體育成績全省聞名
回浦中學的體育運動一直是強項。李老師說,學校校籃球隊參加全省、全國比賽,多次拿獎。有次殺進全國高中生籃球聯賽,差點拿到冠軍。
今年90歲的校友餘用惠,1937屆畢業生,曾給學校寫了一封信,介紹過當時的體育運動——
解放前回浦中學的體育運動,就全省聞名。陸先生狠抓體育、勞動等,課間校園裡到處是人,歡聲笑語。有人拍球、打桌球、跳繩、踢毽子,或貓捉老鼠……非常有趣。校園不大,同學們就在清晨走上大街或廣場鍛鍊。聽說在省裡的運動會上,回浦中學曾蟬聯初中男子籃球冠軍和田徑總分第一。
學校曾向初中每班發籃球一隻,或用小皮球代替。一到課間、節假日,就出門打球。陸先生教過籃球規則和英文用語。大家就在場地上用英語喊,比如籃球出界叫outside,抱球走叫walking,防守阻攔叫guard,打手撞人叫touch,遠程射籃叫shooting……
寧波二中
寧波史上第一所「女師」
學校環境古色古香
今年5月10日,寧波二中舉辦了盛大的百年校慶。校慶現場,學生們製作的幾百架橡皮筋動力模型飛機沖天而起,贏得一片喝彩。來自海內外的3000多名校友參加了這次百年慶典。
寧波二中林金妙校長說,慶典特地減少領導發言,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校友和學生。
「說起二中的航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全國就已經很有名了,1953年,學校高考成績名列浙江省第一,當時優秀的學生並不熱衷於清華北大,更願意去的學校是南航和北航。」
寧波二中坐落於寧波市月湖南端的松島,四面環湖,環境幽靜。松島,南宋隆興初年改名為竹洲,故二中又名「湖西竹洲」。北宋慶曆年間,時任鄞縣縣令王安石在竹洲興辦縣學,開啟了竹洲千年辦學史。南宋的城南書院、乾隆年間的竹洲三先生書院、光緒年間的辨志精舍等著名書院,都在現在的寧波二中的校址上。
1912年,在竹洲辨志精舍故址,創立寧屬縣立女子師範學校(簡稱「女師」)。這是竹洲歷史上創立的第一所正式學校,也是寧波第一所女子師範學校。
女師在1912年3月18日正式成立並開學上課,在寧波盛極一時,全校學生最多時達200餘人。
林校長說,創辦初期的女子師範學校很有名。1916年8月22日,孫中山先生來寧波。8月24日上午,孫中山先生專門視察了竹洲女子師範學校(今寧波二中),還給學生講了三民主義。這是他在寧波視察的唯一女子學校。
百年校慶上播放了一段宣傳片:十多位十七八歲的少女,都是民國時期的學生裝扮,梳著兩條小辮,身穿藍色上裝,下穿黑色半裙。她們有的手捧著書在湖邊早讀,有的在月湖邊上放風箏,反映的就是那時的狀況。
學校環境古色古香
寧波二中校史悠久,學校環境古色古香,還保留著一些民國風格的建築。另外還有兩棵百年大樹,見證了二中悠久的歷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學校東南角臨湖處有一高平房,房前綠樹成蔭、花草宜人,成為很多學生讀書休閒、談心聊天的地方。當時的學生給這個地方起了一個名字叫「克裡米亞」(俄語大意為避暑勝地)。
80年代學校改建時這裡被拆除,很多校友說特別懷念當年的「克裡米亞」,感到很遺憾。這次校慶,學校特地立了紀念石,上面刻著「克裡米亞舊址」,老校友到此戀戀不捨,感慨萬千。
一百年來,寧波二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校友,比如曾任中科院院長的兩院院士路甬祥,外交部原副部長何亞非,中科院院士李志堅、沈自尹等。
東陽中學
東陽中學當時以清代東白書院舊址為校舍,坐落於東陽吳寧臺。如今,東陽中學早已是當地最好的學校之一,當地人都以考上東陽中學和在學校當老師自豪。
韋國清校長說,為了迎接百年校慶,學校開闢了一條「校友文化長廊」,108米的長廊牆壁上,用木頭雕刻了建校以來三萬五千多名校友的名字。
學校門口還有青石雕刻,上面記載了學校一百年來的辦學歷史。韋校長說,學校歷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12年學校成立,是浙江省縣辦中學最早的學校之一;第二階段是抗戰時期,1938年由於日軍轟炸,校舍被毀,學校被迫輾轉於華店、西塢等山區地帶,條件很艱苦;第三階段是解放後,學校的發展才慢慢平穩起來。
東陽中學原校長杜承平參與了校志編寫。他說,回顧東陽中學百年辦學,不管是從學生升學還是就業,大多偏向於自然學科,擅長理工。究其原因,可能跟東陽泥水匠木匠多,動手能力強有關。
一百年來,學校出了一大批優秀校友: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伏雄、嚴陸光、金玉玕、潘建偉,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更光、潘德爐等。
據都市快報 見習記者 姜曉蓉 記者 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