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礄口城管隊伍中,顏值與實力並存的硬核男團。
他們眼神堅毅、腰杆筆直、走路帶風,渾身上下透著凜然正氣。
他們盡忠職守、公正廉潔、行事果敢,以傳遞正能量為使命,為城管正名。
他們褪去軍裝換上制服,永葆赤誠之心,迎接各個崗位的挑戰,依然是可親可近的「兵哥哥」。
他們工作作風紮實過硬、工作成績老百姓滿意,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2020年,這個不尋常的年份,迎來了第93個八一建軍節。
8位男神,作為戰友、同事、家人眼中的「拼命三郎」,如何不改軍人本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的?
做有溫度的「誠」管
男神
李乒兵,48歲
兵哥哥時期
南京軍區航空兵某師空中電子戰系統師,空軍上校,行政副團職。23年軍旅生涯,榮獲三等功1次。
城管時期
2013年2月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城管執法大隊第二協作區中隊長
我在部隊學的電子系統工程,在空中操作各種相關設備。後來轉業到礄口城管,雖然城市管理工作對專業技術要求不高,但工作也有難度和有挑戰性,需要多動腦子、多思考。
這7年,我在督查科、綠化中隊、渣土管控執法隊等多崗位鍛鍊過。無論是部隊還是地方,工作方法都是相通的。
處理問題時,我借鑑部隊的「軍事民主化」作風,召集隊員們一起商討,拿出方案。
2018年5月,我們取締太平洋的佔道早市,前期把工作做細,聯繫社區安置困難商販。連續一個月,我們每天清早4點上崗勸退商販。既照顧各方利益,又嚴格採取執法手段,終將十幾年的佔道頑疾徹底解決。
2018年12月—2019年1月份,我們將此工作方法「複製」,將長豐大道口150戶馬路市場取締了。
同時,我深刻感受到在「服務人民」方面也需要下功夫。
我們中隊的轄區,疫情前大概有2000多戶商家,現在僅有七八百家在營業。看到這個情況我很著急,你想啊,群眾的日子不好過,我們的管理工作也不好做。扶持他們順利復工復產,是我們當下要做的事情。
疫情過後,宗關水廠一帶的餐飲商戶門可羅雀,民眾對進店就餐顧慮重重,商戶都快活不下去了。
我走訪13家商戶,了解到,他們想把桌子擺出來。我立刻向局主要領導做了匯報。根據區裡的精神,局領導到現場和商戶們開了現場會,在規定時間和區域內,可以出店經營。
如今,宗關水廠形成了小規模的夜市。桌椅擺放整齊,並不影響通行和市容。
城市的美好不僅需要精細化管理,也需要市民們的愛護。我們轄區內有12所學校,我們經常走進學校,向學生們宣傳城市管理法規,讓孩子們從小樹立主人翁精神,城市才能越來越好。
智慧城管激活城市治理
男神
豐曉勇,43歲
兵哥哥時期
成都軍區陸軍第14集團軍步兵第三十一師炮兵團中校,副團長。16年軍旅生涯,2008年完成抗震救災任務突出,榮立三等功一次。
城管時期
2015年12月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城管執法大隊第四協作區 中隊長
21年前,我從地方大學畢業,讀的生物工程專業。因為對軍營的嚮往,穿上了軍裝。
我5年前剛轉業到城管時,因為城管「名聲不好」,身邊人說:「你怎麼從『最可愛的人』變成了『最可恨的人』?」
從事城管工作以後,我逐漸意識到,為了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城管人始終在默默無聞的犧牲和奉獻,甚至背負了很多委屈。
城管為民,對於群眾的投訴,對群眾生活造成影響的案件,我們高度重視,及時解決處理。比如,噪音擾民、違法佔道、影響行人通行和安全的行為,都是我們的重點工作。
近兩年,武漢市大力推行智慧城管建設,提倡信息化辦案,提高了我們的辦案能力和執法水平。我們也不斷學習,熟練掌握信息化辦案的方法。
信息化辦案的信息公開透明、方便取證、非接觸式執法等優勢,提高了辦公效率,體現了公平公正性。
我還記得,軍運會前夕,我們巡查發現,武勝路有一家施工單位未經審批深夜破路埋線,違規施工。要是放在以前,我們根本找不到是誰幹的?現在,我們通過監控系統,信息化手段舉證調查,當天就找到了施工方當事人,要求他們按標準恢復路面。
我們中隊主要管轄礄口區武勝路以東片區主幹道,經過武漢亮化工程、軍運會、漢馬的綜合環境保障之後,街道變漂亮了、出行通暢了。城市一點一滴的變化,讓群眾漸漸認可了我們的工作。
部隊傳承的「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讓我養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風。我們中隊長期單休,當初成立中山中隊,我進入中山大道進行開街收尾工作,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連續作戰2個月。一旦有任務,我依然會像在部隊裡一樣,往上衝。
「拼命三郎」不服輸
男神
李輝,40歲
兵哥哥時期
河北武警邊防總隊秦皇島邊防檢查站少校副營職教導員。軍旅生涯16年,榮立三等功2次,嘉獎8次。
城管時期
2017年1月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城管執法大隊駐漢正街中隊 隊員
剛轉業那會兒,身邊的人都說:「城管的工作很累很雜、經常背責任,不是個好幹的差事。」但我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就想把局面扭轉過來。
2017年,我到漢正街中隊工作後,接到一項重要任務,拆除漢正街金昌商業城的樓頂違建。金昌商業城共有4棟18個單元,沒有電梯,樓頂違建房密集,還有人養鴿子、亂搭電線、堆滿雜物,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我和另外一位隊友,每天挨家挨戶上門調查取證、做工作。歷時一年,樓頂違建全部拆除,並為居民免費搭建玻璃陽光房,解決樓頂漏水的擔憂。
2018年,我的主要負責燃氣安全工作。我們轄區共有385家餐飲,我每天跑十二三家,花了兩個月時間規範他們的用氣安全。
還記得9月的一天,我去一家小炒店抽查,店主正在炒菜,煤氣罐上壓著兩塊磚。「煤氣罐上不能壓東西」,我邊說邊拿開磚頭。刺鼻的煤氣味立刻竄了出來,我的測試表都爆表了。我立刻要求他關火、通風,連夜讓燃氣公司過來更換軟管。原來,這個商家發現煤氣罐漏氣後,捨不得花60多塊錢換軟管,就拿個磚頭壓著。針對這類沒有安全意識的商家,我天天去抽查,直到商家提升認識、改變行為為止。
今年疫情以來,我也很想出一份力。剛好趙大隊徵集志願者,我就趕緊報名了。我從2月7日進駐隔離點,接收確診病人。有的病人每40分鐘腹瀉一次,一晚上吐血五次、發高燒,我四處給她聯繫醫院;有的患者基礎病多,插著尿管,我給他買藥;有的病人得知親人因新冠肺炎去世,情緒低落,我不斷寬慰她。
那段時間,我一天要打100多個電話,接收、轉運病人。7月17日,我結束了抗疫工作,回到了漢正街中隊。
我就是這個性格,辦公室坐不住,喜歡到片區轉。平時沒事多跟商戶交流,他們就會把你當朋友,有事情及時跟你反映。
扛過槍的肩,就沒有扛不起的天
男神
熊輝,35歲
兵哥哥時期
戰略支援部隊測繪導航基地助理工程師,上尉軍銜。15年軍旅生涯中,所屬中隊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個人多次受到團嘉獎。
城管時期
2018年1月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區查違協調辦公室 工作人員
2018年,我從一名部隊老兵轉變為一名城管新兵,新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既讓我受到挑戰,又讓我得到體驗。我堅信:「扛過槍的肩,就沒有扛不起的天!」
剛轉業那會兒,正趕上軍運會環境綜合整治,我有幸全程參與,親眼見證了大武漢的華麗轉身。我深深感到,城管工作既需要部隊「直線加方塊」的工作模式,又需要對百姓換位思考的「圓滑」。
去年1月,我被安排到漢正街執法中隊,協助完成省級督辦某商住樓拆違任務。某次拆違現場,一名租戶情緒失控,順手搬起兩塊大石頭扔向我們,其中一塊石頭跟隊友擦肩而過。了解情況後得知,該女士長期在外地做生意,被拆房屋內還存放著數萬元貨物,她一時著急搬起石頭。我們告知租戶,因拆除前聯繫不上她,已將屋內貨物交由司法所人員保管,並帶她認領和搬運貨物,得到她對拆違工作的理解。最終,我們利用28天時間,圓滿完成了36處3000方的拆違任務。
拆違工作,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即使現場險象環生,也阻止不了我們依法執法的步伐。2019年,我參與了礄口區「三大攻堅戰」之一的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在鐵路沿線苗圃強拆行動中,由於要拆除違建陽臺,執法人員和民工需要利用吊車吊籃從陽臺窗戶進入,但遭到違建人的推搡和潑開水,拆違行動一度陷入停滯。情況危急之下,大隊長帶我們上樓制止,當我奪下違建人手裡的木棒時,違建人衝向陽臺,意欲跳樓,我及時將他按倒在地,那一刻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強拆固然有危險,但為了儘快消除安全隱患,我不能退縮。
疫情期間,我到萬興社區執行小區封控任務60餘天,還曾去機場協助接送援鄂醫護人員,運送行李。對於每項工作,我都盡己所能完成得最好。那段時間,我愛人也在漢陽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就嶽母和5歲的孩子在家。雖然沒辦法照顧家庭,但我認為,不管是部隊老兵還是城管新兵,在急難險重的工作面前,我都應該迎難而上,從點滴做起,展現男兒的擔當。
狀元郎的苦與樂
男神
董坤義,39歲
兵哥哥時期
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歷任教員、學員隊政治教導員、隊長,校機關參謀。17年軍旅生涯,榮獲三等功1次、優秀共產黨員1次、提前晉職1次,嘉獎7次。
城管時期
2018年1月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城管執法大隊油煙噪聲專班 隊員
2017年底從部隊轉業時,我很幸運,當時考了礄口區參考公務員管理的事業編第一名。
我在部隊裡教過書、當過教導員、做過學員隊隊長、做過校機關參謀。我們軍校緊挨森林公園,美得很,是公園式學校。但現在接觸的工作比較髒亂,說實話,我剛到城管那會兒,心裡還是有落差的。
轉業到城管兩年多,我經歷過幾次工作崗位的變化:油煙噪聲專班、督查局督察室、區政府軍運會指揮部督察辦公室工作……
軍運會前夕,每周六我們跟隨副區長、指揮部、分指揮部領導一起查看現場,發現問題,下督辦單,進行整改。一年後,當我再次開著執法車行駛在二環線上,看到沿線的違建拆除、設施翻新,視野更加開闊、街景更加靚麗,我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現在回到油煙噪聲專班,我很喜歡執法大隊的氛圍。趙大隊、張書記沒有架子,我們的「油煙小家庭」也相互幫助,誰回來晚了同事們都會幫忙打飯。
疫情後的重啟,關於餐廳的油煙噪音投訴量激增。前幾天,有韓家墩街道古田五路的居民來投訴居民樓下餐館油煙排放擾民,要求餐館關停。這個餐廳兩證齊全,屬合法經營,因為沒有專用煙道,我們已下令整改,加裝油煙淨化器,但並無權力關停餐廳。餐廳沒能關停,居民要告我們不作為。餐廳店主也說要起訴我們,說我們三天兩頭去騷擾他,實施「冷暴力」,影響他做生意。我們雖然兩頭受氣,還是要心平氣和的為老百姓解決矛盾糾紛。
疫情期間,我下沉到漢中街萬興社區,宣傳政策、維護秩序、入戶量體溫。每天晚上回家,全身上下、裡裡外外都要清洗消毒,我的幾件毛衣因為洗得太頻繁,縮了水,穿在身上像猴子一樣。
我們從部隊出來的人,做事比較踏實,幹一行愛一行。以前我也常跟學員講:「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也是我的座右銘,不管到哪裡,記住這一點都能幹好。
努力樹立城管新形象
男神
鄧武林,36歲
兵哥哥時期
中國人民解放軍62196部隊,上尉參謀。軍旅生涯15年,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城管時期
2019年1月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城管執法大隊督查科 科員
我目前在城管的工作和在部隊的工作,工作性質一樣,都是管隊伍,只是管理對象不同,管理難度不一樣。部隊裡紀律性更強,管理難度小一點。地方管理的人員比較複雜,難度大一些。
進入城管隊伍一年多,第一年更多的是在學習,熟悉和城管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市局頒布的制度規定和隊伍內部的管理要求。我感覺不管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身處這個崗位,首先要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同時先要求自己做到。其次是始終做到為人正直、處事公平公正、敢於較真碰硬,在規章制度面前,大家一視同仁,不分親疏遠近、職務高低。因為每一個執法隊員和協管員,代表著城管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形象。
工作中遇到最常見的問題是經常有隊員被群眾或者商戶投訴,對此我們也是堅決做到有案必查、違規必糾。一方面如果屬於惡意投訴的,我們能夠及時還隊員一個清白,堅決不能讓幹了活、付出了的隊員蒙冤受辱。另一方面如果查出屬實的,我們也決不姑息,堅決予以處理,只有通過我們這種嚴格執紀的高壓態勢,才能促使我們的隊伍在執法過程中心存敬畏,才能樹立和維護好我們城管執法的良好形象。
總的來說,身處督察這個崗位,就要肩扛起這份責任和使命,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通過嚴格的督查檢查,維護好我們這個隊伍的作風紀律和形象,讓我們這個隊伍少一點負面新聞,多一些正能量。
方艙醫院裡的熱心志願者
男神
石曉東,37歲
兵哥哥時期
武警湖北省總隊執勤支隊,歷任連隊指導員、後勤助理員。軍旅生涯17年,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一次、優秀學員兩次等。
城管時期
2019年12月28日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城管執法大隊駐漢正街中隊 隊員
我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在部隊裡編排盤鼓隊、主持節目、唱歌、吹口琴,比較活躍。
元旦前夕,我剛轉業到礄口城管,正準備大展拳腳,沒想到卻被新冠病毒「盯上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出現咳嗽並伴有低燒。1月28日我在中山醫院查血和CT,CT顯示肺部有感染灶。打消炎針加吃藥後,我在家隔離。
2月3日夜間,我到千尋酒店隔離,期間於2月9日和11日做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因咳嗽未好,2月18日我住進了沌口方艙醫院。我們病區由廣西醫療隊負責,醫護人員專業、敬業,對我們像親人。
醫生護士穿著防護服,貼身衣服全溼透了,防護鏡也模糊看不清,治療過程中有很多的不方便。我是軍人出身,骨子裡就很樂於助人,於是我和幾位黨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幫助醫護人員給病人發藥、發飯菜、量體溫。
我以前帶過兵,做過連隊指導員,比較擅長做人的思想工作。當有些病友情緒低落時,我就跟他們談心,讓他們不要擔心和焦躁,在這裡安心養病。
廣西醫療隊自編了養肺操、繡球操,我們就組織病友們做操,既鍛鍊了身體,又調節了心情,良好的情緒對治療有很大幫助。
我們病區是方艙醫院裡組建的第一個臨時黨支部,央視對我們進行了採訪。報導播出之後,很多方艙醫院都效仿。
臨時黨支部的配合協作,讓治療效果凸顯出來。我於2月26日第一批出艙,後面的病友出院速度就特別快。據我了解,我們病區的病友出院後都沒有復發。
5月19日,我重返工作崗位。這場經歷,讓我有兩點感悟:一是,人健康的活著最重要。二是,人活著就要幹些有意義的事情。
我工作的地方,是商業重地漢正街。疫情前後,「天下第一街」的變化很大。以前這裡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現在很多門面都關門了。以往商戶佔道經營、出店經營,我們會依法勸阻,勸阻無效便進一步進行罰款處理。現在很多人為了生存才會出來擺攤,我們在執法過程體現了人性化。我們會宣傳政策,幫他出招,告知他們辦理什麼手續可以擺攤,擺攤的規定時間等。在不影響市容的情況下,幫助商戶復產復工。
野戰部隊走出的硬漢
男神
吳瑤,30歲
兵哥哥時期
東部戰區72集團軍124旅合成一營裝甲步兵一連副政治指導員,上尉軍銜,軍旅生涯7年,榮立個人三等功。
城管時期
2019年12月轉業到礄口城管,現任城管執法大隊駐易家街中隊 隊員
我之前在野戰部隊服役,每年有3—6個月的時間在野外駐訓、演習訓練,每天衣服溼了幹、幹了溼。轉業以後,在城市工作,每天可以回家,現在的工作環境我挺滿意。
我抗壓能力挺強,23歲時,我一個人又當排長、又當指導員,管理六七十人的直屬排。這一年,我沒日沒夜的幹,成長了很多。
以前,聽過不少城管的負面新聞,但我接觸實際工作後,發現都是外界的偏見,所以我想努力幹,為城管正名。
我們中隊有6名隊員,我最年輕。隊員們都很好,以老帶新。中隊長要求我做到「內外兼修」,我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目前,我還沒有具體的業務分工,主要是跟著其他隊員出去學習。老同志們,業務能力很強,他們瞄一眼商家的招牌,就知道哪裡不符合規範。老同志們處理小區裡的違建投訴時,也充滿了人情味兒。很多小區違建投訴,其實根源是鄰裡之間的矛盾。老同志們耐心傾聽、調解,平衡各方訴求。這些工作方法,也值得我學習。
疫情爆發之前,我的新婚妻子回了老家,就我一個人在武漢。看著因為疫情,往昔繁華的大都市成了空城,我心裡很難過,暗下決心想,一定要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公共運輸停運,中隊派車來接我們上下班,我住新華路,中隊又在礄口區最西邊,需要橫跨整個礄口區。我不想麻煩同事們,就自己騎共享單車上班,12公裡的路程40分鐘騎到。
那段時間,我們四處去搬物資,火車站、醫院,武昌、蔡甸,哪裡需要去哪裡。運輸車不夠,我們就用執法車裝運下撥物資,協助街道搬運,分發到社區。隊裡老同志比較多,體力活我搶著做。
我現在就想抓緊學習、熟悉業務,儘快能獨當一面。
正如礄口城管執法大隊黨總支書記張瓊所說:「我們一向很歡迎軍轉幹部來到城管大家庭,他們有過硬的整治素質,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儀容儀表,較強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到來,為城管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
致敬,奮戰在城管一線的軍轉幹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