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的心不役於物時,那就是灑脫

2020-12-26 南小瓶

西諺說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在這繽紛的世界裡,總會有風有雨有陽光。在風中,每個人都會像落葉一樣,受風的驅使,漂泊不定,看似動搖,也能看出他的堅持——使自己快樂。樹葉深知自己不可能離開風的影響,於是他選擇了改變:當一個人的心不役於物時,那就是灑脫。

人的出生就好比樹上剛剛跌落的葉子,無聲無息,如此平凡。當你的靈魂從生命之樹上發出芽時,我們就已經開始迎接氣候、周邊環境、人為等等因素對我們的考驗了。而樹葉飄落,是一個瞬間的過程,也似乎是一生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明明知道我們最後都要面臨最終的結果,那就是離開。

同樣的1天12個小時720分鐘,有的人卻是難過的一天,有的人確是開心快樂的一天,這也就是每個人在面對困難面對挫折的時候一個自救的態度。在生活中我很感謝朋友的背叛,讓我清晰的知道哪一種人和我最合拍,也讓我清楚地知道我身上有哪些問題需要改變,我也很感謝老師、父母對我的嚴格,讓我清楚地知道現在的努力,日後一定會給自己相應的回饋。因為生命中不同的遇見,才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經歷了傷痛,讓我變得更堅強。經歷了幸福和快樂,讓我懂得了什麼樣的人才值得好好珍惜。經歷謊言和欺騙,我懂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應該分辨和取捨。經歷了苦難和不幸,讓我更懂得了生命的活著的意義。人生,只有經歷了,才會懂得,只有懂得了,才會更加成熟,只有成熟了,才會明白如何去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茫茫的人海裡,能夠相遇是一種多麼不易的緣分。在我生命裡,因為有你們的陪伴,才讓我走過人生多少的風風雨雨,經歷了生活中多少坎坎坷坷。能走到今天,真的感謝那些已經成為過去或者還在陪伴的朋友們。就像樹葉在過程中遇到西風和東風,從最初的想法是「想落到大地上」到最後「決定徑直走向地球」,因為有了他們才不會讓自己的生活軌跡那麼平凡和無聲,才看到最好的歸屬!

相關焦點

  • 寓意於物方不被物役
    有關人與物的關係,是個恆久的話題。有人認為,遊於物外,自得其樂;遊於物內,則被物役,甚至為物所害。  什麼是對待「物」的正確態度?蘇軾在《寶繪堂記》中作了很好的解讀。蘇軾認為,「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
  • 人要役物,不可為物所役,胡雪巖的這種胸懷不得不讓人敬佩!
    錢是人造的,人要役物,不可為物所役。這是胡雪巖的一種胸懷,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良好的心態。胡雪巖為解運漕米的事情往返杭州、上海,送王有齡到湖州赴任,都是租用阿珠家的船。幾度相處,胡雪巖與阿珠一家,特別是與阿珠姑娘慢慢建立了良好的感情。
  • 評論:軍隊黨員領導幹部心態要陽光 心不為物役
    評論:軍隊黨員領導幹部心態要陽光 心不為物役 要絕對忠誠、心無雜念,絕對純潔、德無雜質,絕對可靠、言無雜音,定期掃除思想上的「灰塵」,及時驅散心靈中的「霧霾」,以強大的定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在登高望遠中拓寬視野格局。實踐證明,一個整天以個人為圓心、以利益為半徑的人,是無法看到遠處的風景的。拓寬視野格局,摒棄蝸角虛名,在涉及個人和局部利益等問題上看得透、想得開、放得下,既是一種大境界,也是一種幸福觀。
  • 心為形役形為物役終究是與自我本心背道而馳
    不為物役得自在蔣勳,華人美學教父。一次網上看到蔣勳老師的家,覺得特別的簡陋寒酸。他們不慕繁華,周身素樸,斷舍離過極簡的生活,不為物役得自在。心為形役形為物役終究是自製牢籠囚禁自己古代有個陶淵明,因家貧耕田植桑不足以養活自己家人。於是親友勸慰經人舉薦得了彭澤縣令一小官職,但是「性本愛丘山」的詩人,違背本意做了官,進了府衙如同進了牢籠,身心都感覺痛苦。為了吃飽飯而役使自己,終究是不得長久。
  • 亢倉子:真正的修行,不是遠離世俗,而是不被物所役
    可以想像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這裡,我提出一種適合大眾的觀念:一個人喜歡物質,是沒有錯的,適當的物質享受,可以提高生活的質量,但是要克制和自控,做到不被物所役,才是真修行。物質過剩和被浪費,可能會物極必反,人要有清醒意識。物質享受,是當代社會的主流,所有的活動和促銷,都在不停地鼓勵購物。
  • 胡氏物語:為物所役,倒不如無此一物
    貪婪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能摧毀有形的東西,還在於能攪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錢是人造的,也是人賺的,更是人用的。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是總有些人碌碌無為輩子,成了錢的奴隸。要想成功,就要做錢的主人,就要把錢財當做一種工具,而非生命的全部。人以役物,不可為物所役。
  • 心無所住,不為物役,不隨境遷
    如何才能活得快樂,不被憂愁煩惱打敗,過有意義的人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改變習氣,轉變命運有一位雙手殘廢的肢障者,努力練習遊泳後,泳技不輸常人;也有人雙手只剩四根指頭,卻能樂觀地生活,並練就一手好琴藝。他們能克服身體的缺陷,甚至做到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其殘而不廢的精神受到大眾的尊敬,自己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孔子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
  • 為什麼有人能「不為物役」?其實是父母的功勞!
    「大致如此」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差不多」。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會教導我們孝敬父母。「敬」很重要。有沒有「敬」很關鍵,如果沒有敬那就和其它動物一樣。所以孝的後面不是「順」而是「敬」。從小就要從孝順,慢慢變成孝敬。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先教他花錢,然後慢慢教他怎麼賺錢。把整個過程完善了、理順了,家風慢慢地就會讓人家滿意,讓人覺得可靠。
  • 【讀史】 心中有天地 不為外物欺
    他一生中大起大落,顯達時位極人臣,落魄時躬耕壟畝;得意時不曾驕矜忘形,失意時也不萎靡自憐;而懷抱這樣的信念,在他一生中,他活得那樣的灑脫快樂,那樣的精彩紛呈。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有之眉目」。這是蘇東坡對疏浚西湖重要性的認識。
  • 十二星座忘掉一個人的方式,水瓶挺灑脫、天蠍很決絕
    對於有些人來說,愛上一個人不容易,忘掉一個人也很不容易,有很多時候,可能需要採取一些方式,才能逼迫自己忘掉。主筆:老巫在現實感情中,很多人分手後,並不能真正做到灑脫,過往發生的事總是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想忘也忘不掉,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採取一些方式來幫助自己忘掉。
  • 學會放棄,讓自己活得灑脫
    西方哲學家說過:「人永遠不可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當我們面對兩條道路的時候,我們要勇於選擇,懂得放棄。」人生處處都要面對選擇。從一個人呱呱落地時起到步入社會後,年齡在增長,閱歷在增長,隨之面對的選擇也越來越多。
  • 音寐空間|病由心生,心為何物?
    這事與事、物與物之間是不同的,同一種事物之間又有強弱之分,並達到了某種平衡,包括弱肉強食的生態平衡,人體的陰陽平衡,人體不平衡,就會演變成或大或小的病變。還是心!四、心是宇宙能量的載體人們的認識論永遠趕不上宇宙那麼多,今天我們可能沒有認識到,只是因為我們探索的手段有限,但這個客觀事實存在。能量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心靈。心靈的力量是最大的,它來源於宇宙。能量就是心靈的力量。它可能被感知到,也可能不被感知到,但是在冥冥之中一定起著作用。
  • 「不為物役」方有美好生活
    無獨有偶,1985年,美國文化學家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則從傳媒視角延伸了「單向度的人」命題:強勢媒介能以一種隱蔽卻強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義現實世界,甚至塑造一個時代的文化精神,人們生存在媒介所製造的巨大隱喻世界中而不自知。一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有益的成分,在契合中國當下實際並做創造性轉化的前提下,均可為我所用。在此,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做出了傑出典範。
  • 攜手時珍視,放手時灑脫,於人於已,都是一種幸福
    別惹事,但別怕事,生活是彈簧,你弱它就強;當你改變不了現實,那就適度調整自己;攜手時珍視,放手時灑脫,於人於已,都是一種幸福。有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兩相比較,若是對自己,我以為還是期望得多一些為好,失敗了雖易頹唐,但有時也會激起意料不到的勇氣。
  • 朗誦:攜一抹微笑,與灑脫同行
    懂得,這世界上,走得最急的,總是最美的風景;痛得最深的,總是滄桑的心,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含淚的微笑,但微笑,總可以讓心灑滿陽光。歲月流轉,經年彳亍,有許多事,記住了並不代表永恆,忘記了,也不代表沒發生。人生,漂泊的是腳步,成熟的是心靈,揮一揮衣袖,學會讓一切雲淡風輕。  攜一抹微笑,與灑脫同行。
  • 《莊子》:不爭辯,不計較,是一個人變強大的徵兆
    我們讀《莊子》,不是要成為莊子,而是學習莊子的精神,逍遙、灑脫、物我兩忘,成為更好的自己。每次讀《莊子》,都感到心曠神怡,今日感悟如下:不爭辯,不計較,是一個人變強大的徵兆。一、不爭辯,定靜生智慧。喜歡爭辯的人,只是認知不夠大,當一個人修得深度涵養時,自然就不會爭了。爭辯消耗神氣,閉上嘴巴,讓自己清靜。人類真正的大智慧,不是來自辯論,而是來自內在的定靜,定靜生智慧。二、不計較,可以安然處世。
  • 《一個人的風》:「妙眼」「妙心」「妙手」之作
    這些「短語」當然不可能是生活的實錄,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故事,而是作者詩化的人生濃縮。《一個人的風》是一部幾乎概括作者「整個人生」的散文集,材料之豐繁,讓人嘆為觀止。然而這眾多的材料,作者卻用詩的構思方式加以凝縮。換言之,作者將詩情融鑄於散文,詩情的直抒胸臆、敘事的情緒跌宕、說理的緊針密線交織在一起,讀閱時讓人不忍釋卷。在創作的過程中,作者的詩性思維與智性思維桴鼓相應,而其心理的層進過程亦是明顯的。
  • 不為物役,千萬不要變成錢是主人,人是錢的奴隸
    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完美的,可第二天馬上就缺了,那要完美幹什麼?中國人求的是圓滿。什麼叫圓滿?用現代的科學語言說就叫平衡。那什麼叫平衡?比如我們的身體,現在是平衡的,可過五分鐘它就不平衡了,然後又平衡了,又不平衡了。你去量血壓,現在很標準,可再過五分鐘去量,發現又高了。一切都沒有靜態的平衡,靜態的平衡就是死亡,它永遠是動態的平衡。所以你的錢財要常常去調整,要有進有出。
  • 不愛了就是不愛了,不會有所留戀,對待愛情比較灑脫的生肖
    不愛了就是不愛了,不會有所留戀,對待愛情比較灑脫的生肖 ,但是如果不愛了就是不愛了,不會有所留戀,是一個對待愛情比較灑脫的人。 生肖龍 生肖屬龍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活得比較自我的人,平時在生活中總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來都不會得過且過,往往都會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然後朝它努力前行,而且他們在感情中也是這樣,喜歡的時候,就會付出自己的百分百真心,但是如果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不再玻璃心
    我想說的是,成年人做事很多時候要分對錯,懂得權衡利弊,有些事你或許沒做錯,但卻不合適。 玻璃心的人第一種常見表現就是經不起批評和指責,被別人說兩句,就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哭天喊地,也不管別人批評得有沒有道理。 說白了,就是只顧情緒,不顧對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