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來,百度推送的一條消息吸引了我:蘇州觀前街石門牌坊被拆除,承載了許多蘇州人兒時的回憶。附上的圖片分別是面對人民路與臨頓路的兩個石牌坊。文章裡說道:再也沒有兒時的那種味道了。
真的?為什麼?從事過品質管理的我,積習之下用著5W2H(why, what, where, when,who,how,howmuch)提問法想要弄明白來龍去脈,但不知該向何處去尋找答案。其實最大的問題只是「為什麼」?
說起【觀前街】,相當於南京人之於【夫子廟】,北京人之於【王府井】,無錫人之於【崇安寺】,南通人之於【南大街】……反正是歷史悠久的熱鬧,繁華的商店街的範疇。說實話,現在的【觀前街】沒有著地的樹,少有老店的根。一輪一輪的改造之下,日益尷尬,在蘇州人心目中早已沒了舊時的地位。靠著【歷史】上的名氣,吸引著外來遊客到此一遊罷了。
即便如此,拆掉了?為什麼?我還是有點不大相信,然而,又有視頻的消息傳來,確實,大吊車,真厲害!畫面裡,人民路那側的牌坊的橫梁被它輕輕地一抓就起來了。心情有點黃梅天般的渥(正字為臭加昷,打不出,只能藉此同音字)塞(鬱悶不爽)。
記得上一次【觀前街】的改造是在1999~2000年的時候,東,西兩端的牌坊和【宮巷】北口正對【玄妙觀】的【欞星門牌坊】都是那會新增的,同時, 宮巷口附近的幾家老店:【乾泰祥布店】,【觀前土特產商店】,三清殿牆的回字形花壇包括裡面的樹木,進而小公園裡的【新藝電影院】,人民商場門前的自行車停車場都消失了,增減之中,消失的都是老的,舊的建築。要打開,要有廣場,要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流,所以新世紀之後,蘇州的【觀前街】就屬於【新世紀】的風格,全國統一風格的商業街的模樣,與老蘇州掛不上太深的關係。莫說父母輩口中,即便讓我來講述一下「兒時」的【觀前街】的情形,也早已經歷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足以慨爾慷之的了。不止那熱鬧的小公園,人民商場,單說三清殿的露臺,廊簷一圈上就藏著許多樂趣……不說了,扯遠了,並且現在早已沒有了。
我曾經在改造完成不久的一個晚上,匯入瞻仰【新觀前】燈光夜景的人流裡,嗯!有了燈光的映襯,虛實之間,倒也面目一新。人雖多,但整條道路完全改成了步行街,又沒了樹木,不再有摩肩接踵,人滿為患的擔心。
欞星門下穿過一對人馬,當然馬是沒有的,不過有氣勢,外圍各有數名白襯衣,帶領帶的高大小夥,目光炯炯,中間是大背頭的一位同樣裝束的中年男子,「唉喲,格個(那個)是某某書記啘!」一時間,周圍不少人都轉身望去,那隊人馬很迅速地往三清殿前走去,在燈光下,我看到一張時常出現在【蘇州新聞】裡的臉,笑著迴轉身不知和誰打了個招呼,揮揮手就匆匆往【牛角浜】方向走去了,後面,一位腳步跟不上他的婦人掖著包,小跑著,似乎在喊著:「等等我!」石皮地上滴滴答答滾動著皮鞋跟杵地的聲響。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母官從眼前經過。後來知道確實是某某書記來看【新觀前街】之夜,與民同樂,共賞治下的美景。
人民路那頭,不怎麼走過去,所以我看得最多的還是臨頓路這頭的牌坊。按建造時間來算,這牌坊和女兒同年,或者還小一歲。十年前的國慶節,她和小學裡的同學相約在牌坊下,去【觀前街】遊玩的時候,我給他們這幾個小朋友拍過一張照片。十年後,我聽到,也看到了這個牌坊拆被掉了的消息。
同樣在十年前,就在我給小朋友們拍完照片之後,我仔細地觀察了這座十歲的牌坊,迅速地讓他們離開。為什麼?這個石牌坊是個危險建築!它鋼筋水泥的芯子是牢固的,可是它外面穿的石皮衣服卻是用著接著劑粘起來的,一片片石皮的接縫裡十年的風雨侵蝕,畫著一道道的黑線。:「你們一定記住,以後不要從類似這樣的牌坊下走過去,包括經過玻璃幕牆的高層建築時也要避開一些,要麼走裡面」,其他小朋友聽進去多少,我不知道,不過對女兒,我是一直叮囑的。沒有榫卯結構,即使有也只是個淺窩,更沒有澆鑄鐵汁固定。這種新中式風格的牌坊豈是能與古代匠人用傳統手藝造出來的牌坊來相比的?
所以,聽到它被拆掉了,又舒了一口氣:那個石皮脫開,突然掉落砸中行人的消息終於不會來了!只是,我還想去親眼看看,探究一下【觀前街】的最新樣貌。
撐著傘,從家裡往【觀前街】走,不過一刻鐘功夫,遠遠的傳來陣陣喧囂的施工的聲浪。從【陸稿薦】門口走到【觀前街】入口處時,眼前分明矗立著一座似曾相識的石牌坊,奇怪了!立柱之間掛著紅綢,仔細一看,卻發現是一座新的,腳下的站牙(裝飾立柱的雕花部件)還沒有粘上去,是個剛吊裝起來不久的新品。
幾輛施工的履帶式挖鬥車來來回回,敲打著原先的石皮地面,挖起碎渣,裝到運輸車上去,「空空空」的擊打聲裡,伴隨著不時揚起的塵土。遠遠望去,【觀前街】就是一個大工地,好幾家店面都覆蓋著安全網,裡面搭著腳手架,工人們在網裡或刷著油漆或塗抹著外牆;整個街面都挖了起來,原先的薄薄的石皮這次換上了厚重的石板;【玄妙觀】前大的花壇裡,好些個農村婦女戴著草帽,一鋤頭,一鋤頭在翻動著剛剛倒進來的泥土;
安全網下還開著門的店裡,營業員面無表情地看著門外的人們在創造著新的歷史;「全場優惠,新品上市啦!」趁著坦克一樣的挖掘機駛離後的空擋,運動用品店的女店員又在門口不辭辛苦地招徠顧客,而街上除了幹活的還有像我這樣好奇的看客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真正的遊人或者顧客。我也只走到玄妙觀那裡,原打算從碧鳳坊穿出去,卻見眼前是寬闊的一片道路,停車場,這多沒意思?於是折返,沿著當年某某書記夜行的路徑,穿過三清殿旁邊,從【牛角浜】退了出來。
一條大路,兩頭望得見,無遮無攔,盛夏將至,烈日下又有誰願意一路逛去?所以夏天要開夜市,這樣也就不在乎樹不樹的了。【觀前街】變得越來越直,越來越寬,一眼就被看穿了,老照片裡的招牌林立,人頭攢動的景象是再也回不來了,不過這不妨礙它繼續叫【觀前街】。
2012年8月12日上午九點半左右,杭州【清河坊】牌坊倒塌,二死一傷。建成時間2001年10月。那是一座水泥鋼筋基座貼石皮加上木構件的牌坊,木質榫卯部分腐爛,外面無法檢查……【新觀前街牌坊】這次似乎是整體石構件,沒有貼石皮的痕跡,希望它能站得久些、好讓生逢其時的兒童們留下最新版的「兒時記憶」。
看似復古,卻不尊重【古】,那就一定成不了【古】,這是自然的道理。平江河的石欄杆,80年代開始搭建,淺淺的石窩子,弄點環氧樹脂就一節節拼合起來,婁門橋欄杆也是如此,看來我還得關照女兒,看到這樣的石欄杆也別靠近,說不定哪一天一碰就垮掉了。真是道路越寬,行路越難了。
至此,那消息的內容基本搞清楚了,說對也不對,說不對也不對:是的,如果那些小朋友有朝一日要在老地方拍個合影用作對比的話,確實兒時的那座牌坊沒有了,但是的確又有一座新的替代品立在那裡。只是不知道這20年就重建正常嗎?畢竟不是易耗品,建築物歷來講究「百年大計」,若是都這麼連30年都保不住,難道歷史在我們這裡就一直是新的?能留給後世的值得一說的東西還剩幾何?況且,我們甚至還一直在圍剿古舊的痕跡,以新為美。
回來的路上,細雨又淅淅瀝瀝飄灑起來。內心很矛盾:正所謂是拆亦憂, 不拆亦憂,生不出一個樂的法子來。我們的孩子只顧往前成長,然後20年後把兒時的記憶統統抹掉,或者面對的都是變得支離破碎的曾經,這是什麼人文環境?如此的環境之下能擔當起文化傳承的任務嗎?而傳承沒有了,只做保質期20年的建築,假古董,似是而非的,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蘇州人呢?連蘇州話都說不好,還誇耀些什麼呢?我只能限定蘇州,並不把疑問提交到更加廣泛的區域,一來我是蘇州人,二來我不想去做什麼莫名的冤家。
雨一直下,這惱人的黃梅天!
蝠荷堂
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