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古剎普光寺

2021-02-23 太原道
近來,路過西緝虎營的市民,紛紛為路邊一處古色古香的寺廟建築所吸引,一座青磚重簷建築孔雀藍琉璃瓦覆頂,兩旁建有鐘樓和鼓樓。時有行人好奇地上前探問,這裡究竟是何所在?原來,這便是剛剛修復完成、即將開放的千年古剎——普光寺。

 

    普光寺位於西緝虎營15號,緊鄰後小河小學。據清道光《陽曲縣誌》載,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普光寺坐北朝南,原為二進院落布局,佔地面積1200餘平方米,中軸線有大殿、後殿,兩側有廂房。大殿為明代遺構,後殿為清代建築。大殿五開間,懸山頂,琉璃脊。

    歷史上,普光寺地處晉王府外西北角,是原府城內現存的四座佛教寺院之一。據傳普光寺舊時享有「普光第一地」之美譽,被稱作太原市乃至山西省、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大殿前立一通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所刻石碑,名為《重修普光寺碑》,此碑是2014年6月修復距普光寺僅僅幾百米遠的圓通寺時,在其大殿東山牆牆基之下發現的。碑上刻有「普光寺,晉城之古剎也,肇自漢,建安年創,至唐而名其寺,因金相上有普照王字……迦葉書偈於此寺中,偈石尚存,此寺為求迦葉傳衣缽之所……元時大寶法王嘗棲於此……影堂前乃圓通殿,建造巍然,是為古觀音法會……嘉靖初,寺中有焚香道人……」共500餘字,從中可以得知,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普光寺原來叫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碑文或可與《陽曲縣誌》中關於普光寺的記載相印證:「普光寺在七府營,漢建安年間建,唐初賜名普照,後避天后諱改今名。」縣誌中所說的「天后」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因為武則天名武曌(zhào),為避她的諱,便改普照寺為普光寺。曾有文化愛好者撰文說,普光寺不僅僅歷史悠久,更有不少得道高僧在此講經傳道,其中最為知名的是印度高僧板特達(梵語「學者」之意)。他立志學習玄奘,東行中國,特別嚮往瞻禮五臺山,研習中國文化。明洪武二年(1369),他終於來到五臺山,實現了終生夙願。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朱元璋為其精神所感,特迎請他至明都(今南京),於奉天門召見,賜號「善世禪師」。在其晚年,晉王朱蓀又請他來太原普光寺作住持,並封其為「大國師」。

    倘若碑文確切,普光寺至今便有1800多年的悠久歷史,但曾經,普光寺卻淹沒在一片臨時建築中,不為人知。

    新中國成立後,普光寺由陽曲縣一學校佔用,後交由西緝虎營小學使用。普光寺大殿曾經是西緝虎營小學教師的辦公室,後來還當過宿舍、倉庫,也曾一度用作民居,被一些平房圍擋,被很多雜物堆壓,兒童嬉戲於此,居民於此搭衣,加之年久失修,千年古剎,岌岌可危。

    2009年,普光寺列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市政府啟動了《太原府城歷史建築、歷史民居保護修繕工程》,普光寺修復項目也列入其中。

    經過近7年的精心修繕,普光寺重現往日恢宏。修繕後的普光寺擴建為三進院落,軸線對稱布置,依次為山門(天王殿)、普光殿、普光明殿、藏經閣。兩側依次為鐘鼓樓、伽藍殿、祖師殿、東西廊房、文殊殿、普賢殿、東西迴廊、齋堂、影堂、東西方丈室。一進院的普光殿保持了明代官式形制,簡潔莊重。在原址上修復的大殿主體木構梁架,均為原有材質,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殿內屋頂隆起,梁椽枋檁錯落有致;梁架上繪有彩色飛龍、墨色雲紋,清晰可見;大殿正中塑有一尊菩薩,兩名童子分立兩旁;四周牆壁上繪有彩色描金觀音像。殿前抱廈鬥拱交錯,龍頭昂揚,古色古香;闌額兩側有凹雕香爐,精美異常。

    為完善建築布局及使用功能,普光寺還增加了一些配套建築,二、三進院均為仿唐風格,建築高大宏偉,屋簷深遠。

    修繕前,普光寺位於一片低洼之處,陷於深坑之中,低於馬路牙子1.6米,常年受水患影響,建築本體岌岌可危。為解決此隱患,復建時將明代大殿原址整體抬升了2.6米。施工時,依照中軸線,先在大殿四個角做出基準線,然後將大殿屋頂上的原有瓦件一塊塊卸掉,再小心翼翼地將大殿整體抬升,施工難度極大。據了解,整體抬升跨度這麼大、構件如此複雜的木構建築,這樣的案例在國內極為少見。

    為了盡力還原普光寺的原有建築風格,在復建工程中,建築材料選用了較為貴重的花梨木及波羅格木,工藝則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

    如今,普光寺主體建築已竣工驗收,共擁有大殿、過殿、廂房13間,佔地面積4800餘平方米,隸屬於太原雙塔博物館管理。不久的將來,這座歷史悠久的普光寺,將以一系列傳統文化展覽為開場,再度向公眾敞開大門。

本文轉載自《太原日報》

點擊下列文字連結,閱讀推薦內容:

太原南十方,千年白雲寺

一座城隍廟,半部太原史

太原八景,你的風採是否浪漫依然?

太山龍泉寺:太原歷史地位的坐標

太原純陽宮:我眼中的九宮八卦院

歷盡劫波猶崇善——走進太原崇善寺

一片滄桑地,悠悠懷古情——進走西山童子寺

一脈文源注古城——走進清源文廟

唱經樓下,猶見當年追夢人

太原皇廟——明朝王國宗廟的留存孤例

一串碧水伴龍城——漫談太原城西水系

太原西山記

西吳有個北極宮,北極宮內省吾身

太原三關——天門關、石嶺關、赤塘關

太原西山有九峪,風峪傳奇故事多

程家峪,風峪溝裡懸崖邊的古村落

西山主峰廟前山與古太原八景之五峰聚秀

西山狼虎寺——鮮為人知的晉陽文化遺珍

聖母的祝福——太原天主教聖地七苦山

青龍古鎮——晉商古道上的商旅重鎮

晉源:晉水之源,三晉之源,浴火重生鳳凰城

晉源古城營,阿育王、九龍聖母、耶穌基督的共存與共榮

夢遊晉陽古城國家遺址公園,重回太原隋唐盛世(升級版)

晉陽、并州、龍城、迎澤……太原這些名稱的由來和含義你都知道嗎

相關焦點

  • 普光寺地藏小院殿堂佛像募捐
    普光寺兩序大眾為光大地藏菩薩大願,弘揚菩薩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
  • 航拍大理:南詔國古剎,弘聖寺一塔
    航拍大理:南詔國古剎
  • 千年古剎阿育王寺,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聞名中外
    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寶幢太白山麓華頂峰下,始建於西晉,已歷經1700多年歷史。阿育王是印度古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國王,為何用他的名稱命名在中國所建的寺院,又要追溯到東晉時期。阿育王寺也被譽為「六殊勝八吉祥地」。古時候,印度稱中國為「旦震」,所以阿育王寺也被稱為「旦震聖地」。阿育王寺的殿宇,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舍利殿面寬五間,重簷歇山黃琉璃頂建築,高約十三米。殿前屏門,浮雕綺麗。簷間方形額,上書「妙勝之殿」為宋孝宗御製,下簷黃匾上書「舍利殿」,殿後壁外有四幅護法神鵰,為唐朝作品,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 成都大邑有一古剎觀音寺,寺內僻靜清幽,如同世外桃源
    成都大邑縣青霞鎮境內有一處煙霞湖,煙霞湖充滿藍色的波浪,四面環山,有九個彎和十八個彎,它不僅有美麗的湖泊和山脈的自然風光,而且在湖附近的山林深處還有一座古老的卡農基,今天說的是成都大邑有一古剎觀音寺,寺內僻靜清幽,如同世外桃源。
  • 嵩山古剎,比少林寺還早,引來土夫子,卻讓專家發現一尊「佛寶」
    雖說佛教傳入時間暫不確定,但「最早的寺院」卻有明確記載,那就是位於河南的三座古剎,即洛陽白馬寺、嵩山大法王寺和同於嵩山的少林寺;或許很多朋友聽過「天下武功出少林」,若比起同一地區的大法王寺,少林寺還要遜色三分;或有朋友不服氣了,似乎少林寺的名氣比大法王寺更勝一籌,但論其地位,大法王寺還有一件「佛寶」,亦是珍貴文物。
  • 饒平千年古剎——東巖寺
    山坡上有一古剎,叫東巖寺,東巖寺於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由僧人智洪依崖建屋立寺,是一座靈驗無比的千年古剎。古寺曾先後再度受拆廢,於明朝萬曆年間(1588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山僧永萊重修。
  • 唐朝千年古剎左溪寺
    宋開寶年間,吳越王錢俶題匾為雙溪禪院,宋祥符年間詔賜左溪講寺。明洪武二十四年,天宮講寺、護聖教寺兩寺併入左溪寺,改名為雙溪講寺。清光緒年間,又更名為左溪寺。左溪寺是天台宗八世祖玄朗、九世祖湛然大師的修禪之所,曾建有山門、大藏、方丈、廂房、鐘樓、齊雲閣等九十一楹間殿房,塑有百餘尊佛像,寺僧多達六百多人,規模宏大,氣勢壯觀,香火極盛,名聞中外。
  • 千年古剎東巖寺,舊貌換新顏
    古剎是為「雙佩劍」格局,有主座和兩側廂房,中央主座禪堂,前後兩進,正中大門上方嵌砌的綠色大理石匾額鐫刻著繁體「東巖寺」三個金字,十分醒目。大門兩旁石柱上鐫刻著「東來紫氣護蓮座,巖煥祥光照佛堂」、「古佛梵音空遠界,靈山貝葉映青川」兩幅聯文。
  • 「千年古剎」宏覺寺發現千年梁檁彩繪和題記
    2020年10月17日,青海西寧宗喀大慈宏覺寺舉行「千年古剎西寧宏覺寺舊殿修復中發現重要文物梁檁彩繪與題記專家研討會。」近日,在青海省西寧市「千年古剎」宏覺寺的舊殿修復中,發現重要文物梁檁彩繪與題記——這些穿越千年歲月的圖文印記,記載了什麼?又講述著這座古剎怎樣的歷史故事?
  • 惠雲講寺寂光院、閒居方案設計階段完稿
    惠雲講寺僧團禪修區建築群位於惠雲講寺最北端的寺後嶺腳,是惠雲寺的古遺址之一
  • 千年古剎靈泉寺_廣西柳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千年古剎靈泉寺 信息來源:宣傳部 發布日期:2020-12-14 09:30 【字體:大中小】 靜與淨(曾憲鋒攝)因寺臨小龍潭,潭水澄碧,清冽甘美,古稱「靈泉」,寺因而得名。靈泉寺歷來是香客們虔誠朝拜的佛門聖地,一度是中國南方重要的佛教活動中心。
  • 平原圈頭寺:湮滅的千年古剎
    在圈頭寺遺址上,遺存的這塊石碑巍然聳立,碑體厚重、高大,頂部為蟠龍「二龍戲珠」浮雕。碑陽刻著《增修圈頭寺記》碑文,並刻有「大明重建碑記」「洪武二十三年建寺」等字樣。碑陰刻有明初建寺時,四方善男信女捐贈銀兩者的名單,由於名單字跡細小、年深日久,經風雨剝蝕,多已漶漫難辨。而另一塊石碑,則因被河岸淤泥掩埋,無法確認是何碑刻。相傳,這兩塊大石碑分立於寺院的山門兩側,其下均為石雕贔屓,看上去十分雄偉。
  • 湖南綏寧縣千年古剎—高臺寺
    大雄寶殿高臺寺主要由四大殿組成。殿內佛像高臺亭外圍是一個碩大的草坪,有幾棵桂花樹,四季飄香,四周蒼松翠竹,鳥語花香,空氣怡人,是天然的氧吧,鳥聲和著木魚聲,鐘聲,使這座千年古剎莊嚴而富有勃勃生氣。高臺寺現在正在建設中,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好的,不一樣的古剎,使絡繹不絕的遊人香客選擇在此完成自已的心願之旅。
  • 千年古剎法華寺,悠悠晚鐘譽天下
    、背倚古樹蒼穹,是一座歷史悠久、聲名遠播的千年古剎,也是湘南源遠流長、博大幽深的佛教聖地之一。出了山門,寺前左右兩側分別建有鐘樓鼓樓,左鍾右鼓,每到清晨與傍晚時,便鐘鼓齊鳴,聲音響徹全城。背面則是韋陀菩薩,很莊嚴,進寺需守規矩。兩側的是東(手持琵琶提羅剎)、南(手持寶劍毗琉璃)、西(手繞金龍毗留博剎)、北(手持傘毗沙門)四大天王,保佑人間風調雨順。
  • 梁厝千年古剎藏有多少動人故事
    昨日,記者從福州市古厝集團獲悉,龍瑞寺大殿保護修繕工程正式啟動,預計將投入資金近千萬元。此次修繕,將本著尊重歷史風貌的原則保護主體建築,同時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讓千年古剎在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煥發生機活力。
  • 拜訪南京的千年古剎,感受古寺的千年歷史,讀懂南京的古都底蘊
    南京這座古城自從建成以來已經有2480年的歲月,而這些出力在南京的古剎,所記錄的佛教發展已經達到了1780年。早在考試到中學為止,南朝480座寺廟,而且是整個城市佛教全盛時期家長正在考察的城市裡,城市寺廟無論是絕代的錯綜複雜的感情,還是隱藏在煙雨的寺廟深秋色彩裡的寺廟,都能找到該城市千年的詳細內容,所以在這次旅行中,我要帶你去南京那千年古剎。
  • 神奇的千年古剎——安國寺
    銅塔樓為重簷歇山頂,二層木結構建築,正脊寶頂有「佛曰增輝」四字,樓前有高1.6米的石獅一對,為鎮寺之寶。後有角獸一雙,為明代遺物。下有三間暗室,出入由暗道上下連接。明隆慶元年,蒙古部落的屠城(石州城)毀寺,明崇禎十七年的李闖王部下的毀寺逐僧。每次逼近安國寺時,遠望整個寺院上空濃雲密布,大雨傾盆,入侵者望而止步。但修繕工人卻看到寺院上空祥雲籠罩,瑞氣靄靄,煙霞繚繞,金光萬道。從此寺院僧徒眾多,香火不斷,官宦名流在寺中的活動頗為頻繁。
  • 【咱厝人的信仰】泉南古剎--安海龍山寺
    全國古剎四大龍柱之一更稱奇的是龍爪抓珠:一雙鱗甲相間的龍爪,聚神合拱,分別捧出同一大小石質的一罄一鼓,用細鐵條輕敲,罄顯罄音,鼓傳鼓聲,工藝高超,形象逼真,是閩南石雕藝術絕倫精品,列全國古剎中四大龍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