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傳媒:疫情期間,與營銷預算一起消失的,還有品牌的免疫力

2020-12-16 專注線下場景化媒介

近兩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全球宏觀經濟疲軟造成了商業環境的動蕩不定,中國作為進出口貿易大國必受其累。而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肺炎疫情,又給中國經濟蒙上了新的陰影,它猶如在傷口上撒了把鹽,讓諸多紮根線下的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刺骨之寒。

於是,縮減甚至暫停一季度的營銷預算,成為很多甲方爸爸們的一致選擇,因為在大家的普遍認知中,在經濟下行與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及時止損,也許是度過難關的最好方法。

然而現實往往與想像背道而馳。查理芒格說過,對於只有鐵錘的人來說,每個問題都像釘子!單一的、慣性的、下意識的思考模式是很多錯誤決定的源頭,面對極度碎片化和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企業需要擁有更多元的營銷戰略模型來抵禦風險,從而持續提升品牌的免疫力。

下意識的反應,往往是錯誤的開始

這個世界處在一個快速的外部環境變量中,所謂的多元營銷戰略模型,就是不以短期現象作為判斷的根本,而是要以「長期主義」的眼光去布局營銷節點,跳出當下局限看問題,在持續修煉自身內功的基礎上決勝未來。

針對企業縮減營銷預算的現象,很多人將其歸咎於疫情,其實也是片面的。疫情只是外因,或者說是催化劑,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當下商業社會過於浮躁,過於注重「短期效益」,都希望憑藉某種增長捷徑,以最快的速度實現轉化。

所以,當企業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在遭遇突發事件或者危機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下意識的用「短期主義」眼光看待問題。於是,縮減營銷預算就成為企業自身防禦機制啟動的第一反應,但這絕對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有數據證明,人類90%以上的決策由下意識做出,而不到10%的決策由理性做出。在疫情期間能夠堅持不縮減營銷預算的行為,就屬於那理性的10%。本質來講,這也是「短期主義」和「長期主義」的區別。

一個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旅程是「認知、認同、轉化」的過程,在碎片化的社會裡,消費者通過反覆接觸品牌信息而形成的記憶是短暫的、片段的,需要長時間的拼湊和消化,而這個過程很容易被同質化的競爭所「清零」。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消減預算就等於打斷了用戶對於品牌的認知、認同過程。同時,停止了「品」的供養,「效」也會慢慢枯萎,品牌最終會失去自身免疫力,喪失競爭力,同時也喪失了疫情過後「超車」的機會。

無論怎樣超車,踩住油門是關鍵

縱觀近幾年的商業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產業的迭代讓生產力獲得了解放,但同時也讓同質化競爭變得日趨嚴重。於是,「超車」一詞開始流行,無論是「彎道超車」也好,「換道超車」也罷,都是希望通過產品的差異化之路衝破市場紅海的桎梏。

但一切「超車」都有個大前提,那就是持續不斷的動力輸出。換句話說,「彎道」和「換道」只是戰術上的區別,而以「品效協同」為目標的營銷戰略,才是驅動品牌不斷成長的底層邏輯和動力。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期間,保羅戴森發表《衰退期減少廣告開支會推遲復甦》一文,文中表示:在蕭條期縮減廣告預算的企業,要想在一年內恢復到衰退以前的銷售水平,復甦期投入的廣告預算需要提高60%左右。

換句話說,如果在衰退期將廣告預算減少1美元,衰退結束後就要再增加到1.6美元才能回到衰退前的水平。

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它們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明,在蕭條期維持和增加廣告、營銷預算的企業,就好比在賽道上持續踩住油門的賽車,從長遠來看,都能獲得更好的增長和更高的市場份額。

精準有效,不能再浪費一半廣告費了

如果你要問,當今的廣告界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什麼,那就是沃納梅克說的那句,「我知道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卻不知道被浪費的是哪一半」。

正如前文所講,我們不主張在疫情期間縮減營銷預算,但是,絕不等於可以再像往常一樣任由一半、甚至更多的廣告費付之東流。非常時期,企業應該把有限的營銷預算投在更加精準的渠道和場景,讓品牌的勢能持續釋放,在收穫高轉化的同時持續提升品牌溢價。

同時,真正的營銷是要持續創造用戶價值。從目前的形式來看,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必須跳出疫情的影響去看更長遠的營銷本質,用營銷的「長期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和方法論,用最硬核的營銷場景打開消費者心智的開關。

縱觀市場營銷的歷史,從渠道到內容,從內容到創意,再從創意到運營,營銷「一招鮮」的時代早已經成為歷史,現在的營銷需要我們用產品經理的思維、以用戶運營的心態去觸達底層邏輯,回歸本質。

所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能夠實現高觸達、低幹擾的傳播方式和渠道,才是能夠開啟消費者心智的硬核營銷場景。

以華語傳媒的「360度社區全場景營銷」為例,它通過整合全國優質社區資源,以中產人群居住的社區媒介組合為載體,圍繞場景、數據、流量構建營銷閉環,用一種差異化的「常態」幫助品牌實現能夠常態的「差異化」,最終實現聲量、流量、銷量的全面提升。

萬事皆有兩面性,疫情讓消費市場受到衝擊,但同時也讓企業和營銷人有機會冷靜思考,避開浮躁的同質化競爭,重新審視營銷的本質,重構營銷戰略模型,從而在這次疫情「大考」之後,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焦點

  • 華語傳媒:風向變了?網際網路企業為何熱衷「反碎片化」營銷?
    現實往往和想像不同,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品牌開始選擇線下營銷,雖然疫情暫時改變了人們的某些消費習慣,但是有些習慣似乎不會改變。當疫情散去指日可待,關於線上與線下的營銷博弈又將走向何方?我們不妨一起探討。疫情期間,網際網路企業熱衷線下廣告在探討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些案例,通過這些網際網路品牌營銷案例的拋磚引玉,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和發現,市場大背景對營銷決策的影響,以及品牌營銷的底層邏輯到底體現在哪裡。
  • 疫情期間,我們要縮減廣告預算嗎?
    對於疫情衝擊導致的消費需求下降,大多數企業都下意識選擇降低營銷預算,為企業節省資金。不過,在這種直覺思維背後,各類事例與數據卻證明了「疫情期間縮減廣告預算」並不是一個好選擇。前段時間寫了一篇《疫情會使廣告行業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在行業內引起了討論。
  • 細數疫情期間品牌的營銷守則
    疫情期間,這個品牌似乎找對了市場定位,贏得了如今正自我隔離的消費者的忠實喜愛。它的宣傳語這樣寫道:舒適美利奴羊毛衫,價格適中,伴你度過似乎永無止境的社會隔離期。不過,通過這種方式宣傳品牌並非Babaa創始人Marta Bahillo有意為之。她在品牌的Instagram帳戶上發布了疫情蔓延到西班牙前,她拍攝的自家孩子參觀巴塞隆納Babaa工廠的視頻。
  • 慧科訊業|盤點那些疫情之下,玩轉硬核營銷的品牌!
    疫情期間,幾乎所有的公關事務都選擇讓路,品牌營銷也不例外。經濟全面減速的同時,企業對營銷的態度變得更為保守。但明智的品牌方知道,疫情期間,宅家≠與世隔絕,出彩的營銷依然能強勢出圈,在緊張氣氛中怒刷一波存在感。究竟有哪些品牌在疫情期間「出圈」?跟著小編,一起圍觀這些硬核營銷的品牌吧。
  • 華語傳媒:不開玩笑!找個星球,當個農場主,就趁現在
    客戶端上線以來已經引起了不小的熱度,同時,麥麥星球也非常重視線下場景化營銷在產品推廣和落地中起到的重大作用。畢竟,未來的農業網際網路消費平臺,其源頭一邊要落在田間地頭,一邊要落在對農產品有更高需求的千家萬戶當中,所以,如何打通線上線下的傳播壁壘,找到一個精準、高效的傳播方式,從而縮短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就成為麥麥星球的另一個主攻方向。
  • 36氪專訪|網易傳媒李淼:廣告主需求波動恢復,好的內容營銷都是在種草
    以下為專訪對話,經編輯廣告主需求恢復面臨波動36氪:疫情下,整個廣告行業的預算在減少。網易傳媒上半年的廣告業務有沒有受到影響?只不過大家可能也在探索,看怎麼樣把需求和後疫情時代下用戶和消費者的訴求貼合得更緊密。第三是一些營銷方式現在面臨的形勢還不明朗,比如品牌客戶非常喜歡的活動,包括線下的大型內容聯動、IP活動,這些我覺得目前還不夠明朗。36氪:網易傳媒這邊是什麼樣的品牌廣告主比較多?
  • 營銷環境在變,戶外廣告何以成為品牌營銷利器?
    、預算縮水等挑戰重重,加上營銷環境日新月異,市場在變,消費者在變,越來越多的新品牌崛起。今年雙11 期間,新品牌在天貓的業績出現了現象級爆發,像花西子、完美日記、小奧汀等新生美妝品牌成交額均破億元,新銳品牌的迅速崛起離不開背後的營銷邏輯。通過對它們背後營銷模式的分析會發現,這些電商起家的美妝品牌都是經歷了從種草到品牌建設,並通過品牌廣告投放得以出圈,線上聯動KOL進行種草,圈定私域流量營銷,聯合線下門店鋪設,以及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來持續擴大品牌知名度。
  • 「後疫情時代」的品牌營銷怎麼做?這家體育公司給出了答案
    更名並未影響其在體育營銷市場的實力,作為拉加代爾四大業務板塊之一,SPORTFIVE依舊與集團出版業、機場免稅店業務一起位居行業世界排名前三。但相比更名,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另一個事件對於SPORTFIVE/拉加代爾體育所在的體育行業的影響無疑更大——那便是疫情。
  • 聖誕營銷不會遲到,魚爪網為您解讀營銷的重要性
    今年日本麥當勞的廣告內容是與2020年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廣告中高橋一生出門之前戴著口罩,與家人一起在家工作,看著手機裡他以前出遊的照片,說:疫情結束後再出去吧」。並且最後吃著加入打包的奶油蟹肉和可樂蛋糕漢堡。
  • ...發布《2021中國數字營銷趨勢報告》:78%廣告主將增加數字營銷預算
    企業營銷平均增長率為17%報告顯示,2021年,企業整體營銷預期費用(含傳統及數字)平均增長率將達17%,相比2020年8%的實際費用增長,增幅明顯,疫情過後,中國企業營銷投資看漲。高低預算廣告主及成熟、新銳廣告主2021年預期費用增長存在明顯差異,整體呈現越有錢、越增長,越新銳,越增長的態勢。80%的高預算廣告主(年度千萬及以上)表示將增加營銷投入,較低預算廣告主(年度千萬以下)高出10個百分點;80%的新銳廣告主表示將增加營銷投入,較成熟廣告主高出8個百分點。
  • 香港航空品牌營銷總經理姚祺:後疫情下航司品牌營銷之路
    論壇特別邀請到香港航空品牌營銷總經理姚祺女士就《後疫情下航司品牌營銷之路》發表主題演講。所以在開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想首先同大家回顧,品牌的初心。回到我們最日常品牌工作,就是通過有策略的營銷活動,差異化的形象感知、個性化的用戶體驗加上獨特的價值主張,最後構成企業獨一無二的識別度,完成品牌塑造的全過程。所以我們說,品牌是一個結果,是服務於營銷,又在營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個結果。而品牌的初心和目的,就是為營銷服務。
  • 大風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整合營銷「3C理論」來襲,實現營銷閉環
    但是伴隨著網絡風潮的流行,很少有企業能夠將一副完整的系統化的營銷鏈條,全面地展現給消費者面前,大風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認為如何搶佔用戶的時間,成為了營銷的關鍵點。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營銷的過程當中非常注重效果的表現,想要最直觀的看到效果,而整合營銷無疑是上限更高、容錯更高的一種方式。但是也需要注意到,綜合性營銷的實質核心是品效合一。
  • 疫情背景下,春節期間品牌應關注的五個策略
    雖然整個2020年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眾多行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國內受有力的疫情防控影響,經濟形勢在下半年有明顯好轉。雖然近期疫情反覆,但春節這一特殊節日,必定是眾多品牌的大展身手的好時機,這意味著品牌還有機會可以在春節期間收穫一波消費者,但各品牌的策略一定會考慮到疫情的影響。Monotype-a公司的首席營銷官Brett Zucker認為,在一年中最集中消費的時期,以感知為基礎的營銷(即吸引消費者的感官)是最大化回報的最佳方式。
  • 全新抖音營銷方案,專注發掘品牌隱藏價值
    不慌,接著往下看H&T 互動Hidden Talent ·天生有才一個人的潛能是無窮的,正如同每一個品牌的價值都是無限的。除了已展現出來的品牌力量,還有更多的隱藏價值等待被發掘。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品牌整合營銷的綜合性網紅新媒體商業機構,紅杉傳媒正緊跟時代浪潮,以「網紅+直播+短視頻」模式為業務突破口,積極拓展短視頻營銷廣告業務、線上直播營銷、線下網紅商演等新媒體營銷整合方式。
  • 疫情防控期間,OSIM傲勝邀你一起打贏疫情阻擊戰
    增加個人體質少出門、不聚會、多通風……在防控疫情嚴峻形勢下,大多數人安靜蟄伏在家,開啟在家辦公or上學模式。疫情防控期間,提倡居家少出門,但是久坐少動不可取。運動專家表示,在家科學合理地健身,有利於維護增強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風險。作為一款千人推薦、風靡港澳臺的網紅機,OSIM傲勝OS-988 智能爬山機能夠讓你足不出戶也能暢享「高效健身」的樂趣,助你攀登免疫力高峰。
  • 瓷磚品牌進階記:後疫情時代,亞細亞如何通過體育營銷打入大眾視線?
    縱覽過去的2020年,受疫情波及,許多品牌都大幅度收縮了市場預算,甚至連一些高頻消費品也是如此。但就在這種時候,卻有一個低頻消費品牌偏偏逆流而上,加大投入玩起了體育營銷。
  • 定位新媒體整合營銷服務商,「通明傳媒」用「小V矩陣」打出差異化
    通明傳媒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新媒體整合營銷服務商,專注為品牌及泛娛樂領域客戶提供新媒體營銷服務,具體包括品牌戰略、營銷宣傳、公關維護、渠道推廣和內容策劃。創始人兼CEO徐位東告訴36氪,新媒體整合營銷的本質是幫助客戶與用戶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而對服務商來說,考驗的核心是對流量和用戶的把控能力。
  • 引力傳媒成為阿里媽媽UD超級營銷夥伴 助力品牌全域增長
    2020年12月23日,阿里媽媽生態中心公布了5家基於全域數智營銷Uni Desk(下文統一簡稱「UD」)賽道超級營銷夥伴,引力傳媒(603598)名列其中。此次阿里媽媽攜手UD賽道超級營銷夥伴,意在通過生態的力量幫助品牌打通淘內外營銷觸點,提升全局效率,積累全域範圍的消費者資產,加速營銷數位化轉型。
  • 華語傳媒:疫疾不去、弛援不停之「肯德基」篇
    其他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還有: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單就餐飲企業來說,往年的春節都是增收的時節,但今年顯然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潑了一盆冷水,更為焦慮的是,疫情的衝擊並不局限於春節這段期間,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下何時能結束目前仍無定論。
  • 紅杉傳媒全新上線「H&T互動」,短視頻+直播+線下賦能企業營銷創新
    除了已展現出來的品牌力量,還有更多的隱藏價值等待被發掘。 這個過程需要一個發現與營銷的平臺,讓企業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閉環,賦能企業營銷創新,實現多圈層用戶傳播和覆蓋。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品牌整合營銷的綜合性網紅新媒體商業機構,紅杉傳媒正緊跟時代浪潮,以「網紅+直播+短視頻」模式為業務突破口,積極拓展短視頻營銷廣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