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古都博物館,典藏春秋戰國時期國寶玉器!讓人大飽眼福!

2021-01-08 大咖la暢遊博物館

春秋玉龍之一。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藏。長11.2釐米 ,寬3.2釐米,厚0.3釐米。作一回首龍形,軀體呈S形,以角、鰭等裝飾。龍身兩面紋飾相同,器邊起沿,器體布凸起谷紋。

春秋玉龍之二。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藏。長17.2釐米,寬5.1釐米,厚0.3釐米。作一曲回首龍形,軀體呈S形,以角、鰭等裝飾。龍身兩面紋飾相同,器邊起沿,器體布凸起谷紋。出土於侯馬西南張祭祀遺址,應為祭祀禮玉。

春秋白玉出廓璧。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藏。外徑9.1釐米 璧徑5.9釐米。兩側出廓各附有一夔龍作回首卷尾狀。

春秋鳳紋白玉璜,春秋。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藏。分左右兩件,雙面雕琢,龍首尾相追於渦旋線和捲雲紋之間。璜左右兩側各鏤空雕琢兩隻鳳鳥。羽冠勾喙,尾部高卷。

戰國變形龍紋白玉玦,戰國。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藏。直徑2.4釐米,厚1.4釐米。此展品置於墓主人耳部,已沁呈褐色。雙面刻有形制相同的龍紋,龍身蟠曲。紋飾多以斜切線和較細的陰線相配合的技法,勾勒雙線輪廓,頗為精緻。

戰國變形龍紋白玉玦(不同角度拍攝),戰國。直徑2.4釐米,厚1.4釐米。此展品置於墓主人耳部,已沁呈褐色。雙面刻有形制相同的龍紋,龍身蟠曲。紋飾多以斜切線和較細的陰線相配合的技法,勾勒雙線輪廓,頗為精緻。(圖片版權均屬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所有)

春秋白玉柄形飾件,春秋。寬1.4釐米 長7.5釐米,厚0.65釐米。長方形,玉表刻滿龍紋,翻卷勾連。

相關焦點

  • 【車友分享】大通房車山西行,晉國古都博物館
    進一步查閱,才知道這裡還有一個晉國古都博物館。原來更為久遠的春秋戰國時期,晉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等為由,將古晉國都城遷至新田,新田就是今天的侯馬市區。為了解侯馬歷史,第二天一早,我就去迫不及待去參觀晉國古都博物館。
  • 興於春秋亡於戰國的晉國,它的古都城在哪裡,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談秦說漢(280)興於春秋亡於戰國的晉國,它的古都城在哪裡,是現在的什麼地方?春秋時期晉國始祖唐叔虞被封為唐地,建都翼城,又修建了陪都曲沃;晉獻公修築聚城為都城,改名為絳城;晉景公又遷都重修新絳城;晉文公在曲沃即位後,遷都新絳城。戰國時期的晉幽公君權旁落,只剩國都絳城、曲沃,一直到晉國滅亡。
  • 春秋戰國時代玉器概述
    >目前在全國各地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非常豐富,其中春秋時代比較重要的發現有:河南淅川下寺一號墓出土玉石器400餘件,包括璧、璜、琮、塊、鉞、簪、瑗、牌、佩、梳以及各種飾件等品種;河南光山縣寶相寺黃君孟墓出土有春秋早期的塊、璜、環、觿種玉佩飾等:山東蓬萊縣村裡集春秋墓出土的玉璜、玉獸面紋飾等。
  • 春秋戰國時期,為何晉國被三家瓜分,根源在於這一群人
    就這樣,晉國也就被韓、趙、魏給分了。晉國國內龐大的異性卿大夫在晉國國內,有著非常龐大的異姓卿大夫。他們不僅在晉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整個春秋戰國歷史上也有著重大的影響。晉國之所以會被瓜分,也是因為與其他諸侯國相比,晉國的異姓卿大夫數量眾多。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荀息,姬姓,原氏,名黯,字息,是春秋時期晉國有記載的第一位相國。晉獻公時期,晉國想要吞併虞和虢兩個小國,然而這兩國之間關係卻極為不錯,互成掎角之勢,於是荀息便獻上計策,讓晉獻公以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兩件寶物送給貪心的虞公,虞公對此十分高興。之後,晉國找藉口討伐虢國,並向虞國借道,虞公因兩件寶物的原因而同意。
  • 晚安,博物館|第七講:國寶水晶杯,可能你家也有一個
    所以啊,今晚我們來講的這件文物,它的名字就叫:「戰國水晶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聽聽名字你就會知道,這個杯子肯定是用水晶做的,它是1990年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現在收藏於杭州博物館。
  • 到這裡,看晉國叱吒春秋600年
    因為山西,春秋之所以輪迴為春秋,戰國之所以分野為戰國。立國660餘年,歷經38位國君,稱霸中原150餘年。一個國,一座博物館。一段歷史,一片如夢山河。晉國,是周代重要的諸侯國,它起源於西周、鼎盛於春秋、結束於韓趙魏三家分晉,立國660餘年,歷經38位國君。因為晉國,春秋之所以輪迴為春秋,戰國之所以分野為戰國。故有史家言,一部《春秋》,半部是晉國史。這,是山西人的榮耀。
  • 晉陽之戰:春秋時期的最後一戰,決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戰國的分水嶺。對於魏國、趙國、韓國這三個諸侯國,瓜分晉國的事件被稱為「三家分晉」。在三家分晉後,魏國、趙國、韓國和秦國、齊國、楚國、燕國並稱為戰國七雄。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家分晉之前,晉國存在韓、趙、魏、智這四大卿大夫家族。只不過後來的一場大戰,導致智氏被消滅,這才直接造成了三家分晉的結果。
  • 從文物解讀春秋戰國的禮崩樂壞(附高清圖)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盟書據《春秋》記載,在242年內朝聘盟會多達450次。此件盟書反映了春秋時期諸侯國與卿大夫之間鬥爭的事實。是當時「禮崩樂壞」的真實體現。該文字屬於春秋晉國官方文字,也是中國現今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毛筆字。隨著周王勢微,「春秋五霸」開始代天子徵討、主持會盟。
  • 鑑賞丨發現玉器之美:吳越楚時期的玉璧、玉珩、玉佩
    正在蘇州博物館展覽的「大邦之夢——吳越楚玉器·青瓷特展」,玉器佔了全部展品的60%,涵蓋了玉璧、玉璜、玉珩、玉佩、玉環等種類,展覽中還特別展示了一組戰國時完整的「組玉佩」。策展人、蘇州博物館副館長程義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玉器更多是實用性的裝飾物,而不像西周以前更多地用作祭祀禮器。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並走向滅亡的?
    談秦說漢(194)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並走向滅亡的?中山國的前身是白狄大部落,屬於遊牧族。其中白狄的鮮虞氏又是由鮮虞、肥、鼓、仇等幾個部落組成,沿著滹沱河逐漸遷徙到大行山腳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齊國都要集合多國之兵,足見鮮虞氏的戰鬥力之強大。公元前530年,晉國六卿之荀吳打敗鮮虞氏之鼓部落,又俘虜肥部落的頭領,次年又攻破鮮虞氏的中人城。幾年之內,徹底消滅了鼓、肥兩個部落。但過了20年,逐漸復甦的鮮虞氏出擊晉國,又奪回了被晉國佔領的鼓、肥之地與中人城。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歷史上將東周建立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共295年時期劃為春秋時期。「春秋」的叫法,來自孔子整理的史書《春秋》,因為這是一部魯國史書,它的開始從魯隱公元年寫起。這一年是公元前722年,比周平王元年晚48年,它結束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比現在劃分的春秋戰國分界早了五年。有讀者肯定會問那麼為什麼不叫夏冬,或者春夏秋冬呢?
  • 春秋時期的主旋律——晉國與楚國之間的爭霸戰爭
    晉國與楚國的爭霸成為春秋時期的主旋律,在這期間發生了春秋時代最大的五次戰爭,晉國四勝一敗。這四次戰爭分別是城濮之戰、崤之戰、鞍之戰、鄢陵之戰和邲之戰。在這四次戰役中,晉的主要對手是楚國,其次是秦國與齊國。楚在春秋時先後吞併四十五國,國土面積最為廣大。
  • 歷史 | 春秋戰國的韓國,與現在的韓國有關嗎?
    中國戰國七雄之韓國,這部分韓姓人口,最初是以韓國古都陽翟和新鄭為中心,形成了潁川郡望,如韓非、韓王信(注意不是淮陰侯韓信),就屬於這個部分。稍後往四周擴散,至江淮一帶,便出現了兵聖韓信這樣的人物。認為韓國確實與中國歷史上的「韓國」有關,只不過不是戰國七雄那個知名度較高的韓國,而是年代更為久遠的春秋韓國。春秋時期的韓國,並不在河南新鄭,而在今天的陝西韓城。相對前者而言,後者知名度確實不大,到如今也只是陝西省的一個縣級市。就地理位置而言,位於陝西東部、黃河西岸,關中盆地東北隅。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他是幸運的,因為他來到這個偉大時代……的霸主國,成為一名衣食無憂的小貴族,稍稍一努力就能成為掌握話語權的「貴人」,他擁有自己的領地,自己的私軍,自己的家臣團……然而,他也是不幸的,因為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公卿之間的爭鬥從來都是血淋淋的,失敗者被抄家滅族,而晉國的公卿廝殺,慘烈之處尤為這時代之最。
  •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這種每乘有三十人的編制應該是貫穿整個周朝的,意即春秋戰國時期的配置也基本遵循這個數據,齊桓公的八百乘戰車就相當於有兵力2.4萬。當戰爭真正開始的時候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春秋時期的戰爭是貴族式的戰爭,往往都是雙方約定好時間,然後各自排列成整齊的車陣。
  • 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為何在戰國時期沒有進入戰國七雄的行列?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五霸裡面雖然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越王勾踐也是被列入到其中,因為在春秋後期的時候,越王勾踐曾經滅掉了不可一世的吳國,在其他大國看起來實力也是相當的強大,所以將它列入到了春秋五霸之一。只不過到了戰國時期的時候,當時戰國七雄裡卻沒有越國的位置,這個讓人感覺到似乎有點詫異。
  •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爭霸時間長達百年,使雙方兩敗俱傷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但從總體上看,主要圍繞晉、楚、齊、秦四大國展開。其中尤以晉楚兩國爭霸影響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初略計算,春秋三百多年的歷史中,有一百多年是以晉楚爭霸為主旋律,由此可見一部春秋,半部晉楚爭霸的說法沒有問題。那麼晉楚爭霸到底有哪些恩怨?兩國為何展開長達百年的爭霸或戰爭呢?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的中國玉器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有玉器約1000多件,這其中大部分來自私人藏家捐獻。近日,在這家博物館的一次線上展覽中,資深策展人ColinMackenzie馬麟和專家萬珺介紹了館藏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商、周、戰國時期的玉器,並針對一些玉器愛好者經常出現的問題,分享了他們的玉器鑑賞之道。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各諸侯相繼開始攻伐,爭相稱霸中原,在這期間,先後出現了5個霸主,被稱為春秋五霸,個人認為,五霸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