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吃麵條。據說吃麵條的源頭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歷史彌遠悠久,其它吃食不可與之媲美。尤以陝西人愛吃麵,老輩人講,一天不吃心發慌,兩天不吃腰稀晃,三天不吃沒法活。
麵條乃國人傳統的一日三餐主食。聞名全國的麵食眾多,像北京炸醬麵、重慶擔擔麵、河南羊肉麵、山西刀削麵、蘭州牛肉麵、新疆拌麵、武漢熱乾麵、陝西臊子麵、廣州陽春麵等等,品種繁多,數不勝數。無論大江南北、地域東西,面客口味雖有不同,吃法卻基本一致,筷子於碗中挑起或粗或細、或短或長、或薄或厚的麵條,美咥一口,順勢吸下,酣暢淋漓,簡單直接的人生滿足感,只不過飽食煙火美味的麵條而已。
麵食的名稱多以地域命名,而鹹陽市面近年湧現出了一款由匯通十字地點命名的匯通面,一躍成西安鹹陽麵食界的新秀。許多西安鹹陽的老牌愛面族,經常在群中互相打聽問詢,哪裡能咥一碗正宗的匯通面?
十年前,我從河西調到鹹陽工作,匯通面已不時地被身邊朋友提起。面如何特色,好吃不貴,食後難忘,且只地攤經營,無正規門店,神乎其神,讓人垂涎。但如此誘人的匯通面吃進我嘴中,已是在鹹陽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了,看來想吃美食也得等機緣巧合才能吃上。
那年正月初三,單位有事,電話召喚,回鹹陽緊急處理事務,幾人碰頭會開過晚飯點。暗想過年家中大魚大肉吃得油膩,正好不吃晚飯清清胃腸。但會議負責人強調,不能餓肚子抓生產,非得拉出去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春節期間,街上萬家燈火輝煌,並無一家餐館開門營業。當我們無望地來到匯通十字時,卻有兩三家賣麵攤子熱火朝天的營業,四五個人確實餓了,每人點大碗面。幾口便吸完了,這才回過神來,吃到了江湖上傳說已久的匯通面了。而這兩三家賣面的攤子,是值班攤位。攤主說,集聚於匯通十字的二三十家匯通麵攤主一年四季無休,春節也輪流值班,為了上夜班的市民節日期間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麵條,不至於餓肚子回家。當時,我暗想,生意做到如此心想顧客所需,不火才怪。
吃過匯通面,才知其原是一種手工擀麵。食材用上好關中產冬小麥磨出細麵粉,加淡鹽水和面,反覆揉搓,麵團稍硬,入盆醒面,再使勁揉光,手工擀開,中間不施面撲,面擀開後快刀礪艽頁粗細,送至麵攤。食用時,大鍋開水只下一碗,待面熟出鍋前再放幾葉青菜,熱面瀝水出鍋放入專用拌麵大勺,攤主眼尖手快加入一勺素炒土豆塊、少許肉臊子,再加鹽、醋、辣子等調料,快速連翻帶攪拌勻,盛入帶沿不鏽鋼碗,一份鮮面飄香、菜綠油紅、豔而不膩、絲絲勁道的麵條呈現在食客面前,聞味口舌生香,急不可耐,欲食為快。筷子挑起,幾大口咥完,喝一口清綠的熱麵湯,瞬間通體舒暢,快活好似神仙。
匯通面有點像老家的素臊子幹拌手工面,吃後不膩不燥,易克化,不積食,再喝口熱麵湯,原湯化原食。自遇見傳說中的匯通面,一直愛吃麵的我便愛上了它,不時去匯通十字吃麵解饞。最初白天飯點去找尋匯通面,卻無攤位營業,匯通面僅在夜間擺攤營業!
匯通面為何只在夜間售賣?據大多攤主們傳說,匯通面起初是鹹陽彩虹公司的夜班工人下班後沒有地方吃飯,便有人擺起了以陝西臊子麵為主食的流動麵攤。因夜班工人數量眾多,一家麵攤難以滿足需求,慢慢形成了著名的鹹陽匯通夜市,麵條也逐漸形成了規範的匯通面。
如今,緊挨匯通十字的彩虹集團公司已漸漸搬離,遷至新建的廠區,原來夜班工人的充飢麵條早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美食,讓眾多食客像我一樣慕名而來,把匯通面當作夜宵美味來咥了。
而匯通面以其獨特的品味和製作方式揚名於鹹陽周邊,經常有人不懼路途遙遠開車來到鹹陽匯通十字只為吃一碗地道正宗的匯通面。離家在外的鹹陽人回到鹹陽,也總是要先去咥一碗匯通面,以解思念美味之饞。
離開鹹陽已整整五年了,期間若有事回鹹陽,晚間我必吃那一碗薄勁光、油辣香的匯通面,也曾多次帶朋友同事品嘗那傳說中的匯通面。當華燈初上,匯通大廈前十字路口燈火通明,人頭攢動,擠擠挨挨,而那整整齊齊、一綹兩擺三四十家匯通麵攤子,家家攤位前的餐桌旁坐滿了吸面咥面的芸芸眾生,場面頗為壯觀,讓人印象深刻。
匯通面不僅是一碗可填飽肚子的普通麵條,亦是一款讓人無法忘卻,難以捨棄,不時牽掛的美味夜宵。它猶如鹹陽富於煙火氣息的時光歲月,自然而然地刻錄進了我的生命歷程,只要播放,便會記憶猶新,不斷重顯,難以忘懷